同樣是誦經,為什麼功德會差很多?
修任何法,首先要先發心,然後是修行,第三就是回向,這三方面都是需要的。
其中,發心很重要。同樣是誦一遍《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經文人人都會念,但是發心不同,功德會差很遠。
例如:
第一個人,他發菩提心念一遍《心經》,回向給一切眾生:「我發菩提心,希望我可以早成佛道。唯有我成了佛,我才可以真正有能力去幫助一切如母的眾生。
所以我要成佛道,所以現在我要念《心經》來增長智慧,讓我快點解脫,早成佛道。」這樣發心念一遍《心經》,雖然經文很短,但是功德很大,可以成為在人間行菩薩道的資糧。
第二個人,他的心量小一點,沒有發菩提心,但是他說:「我覺得六道輪回太痛苦了,所以我就要解脫,超出六道輪回,將來我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種心是為了求解脫,它是會成為解脫道的資糧,這是菩提道次第的中士道。
第三個人,他發心說:「我業障重,想解脫,可還是做不到的,很困難,慢慢來吧。希望我來生可以得到人身,或者去到天上,起碼我不會在三惡道中間。」這是下士道,起碼可以第二世得人身,繼續聞佛法,繼續修行。
第四個人,他發心說:「我念一遍《心經》,希望我今天生意好一點。」如果只是用這種心修行,只是得到現世的果報。表面看是念了一遍《心經》,其實是在修世俗法,不是佛法。
前三個人發心都是修佛法,第四個人發心卻是在修世俗法,由此可見,同樣是行持一件善法,發心格局的不同,所積累的善業功德也不同。
《華嚴經》云:「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根,是為魔業。」凡聖都是在修,凡修貪瞋入輪回,聖修悲智得解脫。
因此,修行,不要先匆匆忙忙地拿起一本經書來念,要先糾正自己的動機和發心,然後再去修行。
發心清淨了,當遇到任何問題,我們不用求菩薩,菩薩都會給我們最好的安排。
最後,還要如法地回向,回向菩提,回向佛道,回向眾生,回向我等一切眾生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學佛人須背記常誦的十大經典佛經
1、《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簡稱:《心經》
心經是一本文字簡要,內容豐富的佛教經書,也是理事圓融,知行合一,理論和實踐性很強的妙文,歷來注釋很多,各出手眼,發揮妙義,有以唯識理論解釋的;有以華嚴教旨略疏的;有以天台三觀融會的;也有以般若妙旨立論的。但總的都不離一實相印。
2、《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簡稱:《金剛經》
長度適中,佛理精深,是佛教的核心經典之一,中國佛教很多人長持此經。需要注意的是:這部經主 要是佛對弟子中 『解空第一』的須菩提講的,或者說,是全知者釋迦牟尼佛對大修行人須菩提尊者講的,非常精深和抽象、概要。
所以這部經讀雖容易,要準確理解則得精進研習,乃至最好有一定的實修。《金剛經》在印度有唯識家(無著、世親)的論釋。傳入中國,三論、天台、賢首、唯識各宗都有註疏;然而中國佛教深受真常唯心一系大乘的影響,各宗表面上闡揚《金剛經》,實際上闡揚常住佛性和如來藏。又在三教合流環境下,明清以來,三教九流都來註解《金剛經》,雜合濃厚的真常理論和儒道信仰。又受密教影響,《金剛經》被附加密咒形成讀誦儀軌。
3、《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簡稱:《楞嚴經》或《首楞嚴經》
《楞嚴經》被稱為:開智慧的楞嚴,這部經主要是,釋佛對弟子中:多聞第一,的阿難尊者講的。多聞,也就是見識很廣,相應的,阿難在眾大弟子中,修行是最差的,乃至和一般人一樣,抗拒不了女色誘惑。
很像現代人,見識很廣修行很少,所以,這部經非常適合現代人讀。《楞嚴經》雖然長,但佛陀在經中,講得相當透徹和清晰易懂。而且這部經文字非常好,精妙高明,令人驚嘆!單就文字來看,就堪稱古文學的極品之作。此經與《妙法蓮華經》、《華嚴經》一起,被宣化上人等佛門高僧,並稱為:經中之王。
4、《妙法蓮華經》
此經被稱為:成佛的妙法,經中有原文稱此經為:經中第一,可見其重要性。此經也比較長,有28品,但也是比較容易讀的。需要注意的是:此經中佛理至深,讀此經前。讀者一定要對佛陀,有絕對的信心,否則如讀了又不信,乃至謗經,反而可能遭大惡報,不如不讀。
佛講此經之前,就有5000弟子,及居士自己主動離開,因為他們善根,福德因緣不夠,業障所阻,得少為足,不願意聽。如果,你自信善根福德因緣足夠,對佛有絕對的信心,絕不會誹謗此經,當然應儘快找來看,大有益處。
5、《大方廣佛華嚴經》簡稱:《華嚴經》
此經是釋迦牟尼成佛後,首先講的第一部經,最適合的也是大根器的人。釋迦牟尼初成佛時,猶如太陽剛升出來,光芒照耀高山。所講的《華嚴經》,下面中小根器的人尚聽不見,或者聽見了,也等於沒聽見。
到了最後講《妙法蓮華經》的時候,又似太陽快落山了,照的又是山頂上的人。相對而言,《楞嚴經》、《金剛經》、《心經》等則是如日當空,可照遍全人。《華嚴經》很長,比《妙法蓮華經》、《楞嚴經》都長,可看其中有名的幾品,比如普賢菩薩行願品、普賢菩薩凈行品等。
6. 《佛說阿彌陀經》簡稱《阿彌陀經》
此經與《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合稱凈土三部經。一般認為在1~2世紀印度貴霜王朝時期已流行於犍陀羅地區。
阿彌陀為凈土宗信仰的佛名號,佛教說他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能接引念佛人往生「西方凈土」,故又稱「接引佛」。他原為國王,後捐棄王位,發心出家,名法藏比丘,對佛發四十八願;行果圓滿,隨願所成,光明壽命,悉皆無量。此經敘述佛在祇樹給孤獨園對舍利弗等講說西方極樂世界的無上莊嚴:有七寶嚴飾的樹林、樓閣,有八功德水池,諸色微妙的蓮花,妙聲自然的眾鳥;眾生但受諸樂無有眾苦;只要一心稱念阿彌陀佛名號,死後即可往生該處等。由於此經漢譯約僅2000字,容易背誦,加上修行方法簡便,故在中國流傳甚廣,影響頗大,成為凈土宗信仰者每天必讀的課本。宋明以後成了寺院中每天必念的日課,凈土宗也隨此經的流傳而影響日益擴大。
7. 《佛說無量壽經》簡稱《無量壽經》
凈土三經之一。此經說無量壽佛(阿彌陀佛)的因地修行,果滿成佛,國土莊嚴,攝受十方念佛眾生往生彼國等事。此經前後有十二譯,存五譯、失七譯,會集、節略本四本。 經中介紹了阿彌陀佛(無量壽佛)接引眾生的大願、極樂世界的美好景象,以及娑婆世界的污穢不堪等內容。無量壽即:阿彌陀的一個本意。
8、《觀無量壽經》簡稱《觀經》
此經與《阿彌陀經》、《無量壽經》合稱凈土三部經。宋畺良耶舍譯。另有異譯一種,已佚。此經進一步發揮了《無量壽經》的凈土思想,敘述釋迦牟尼佛應韋提希夫人之請,在頻婆娑羅宮為信眾講述觀想阿彌陀佛的身相和極樂凈土莊嚴的十六種觀想方法(十六觀)。
《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此三經,均是講阿彌陀佛,和西方極樂世界的,其中:欲修凈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應將此三經,作為首選經典閱讀。
有一種說法是:凈土五經,即修凈土讀這五經就夠了,其他經完全不讀,都沒關係,主要是強調,修行的專一。那這凈土五經,就是此三經,外加上《華嚴經》中的:普賢菩薩行願品,和《楞嚴經》中的:大勢至菩薩圓通章,均包含在上面的推薦中。
9、《大悲咒》
《大悲咒》在漢傳佛法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自唐代翻譯《大悲心陀羅尼經》之後,《大悲咒》即廣為弘傳,並被納入漢地叢林功課。據《大悲心陀羅尼經》載:《大悲咒》是觀世音菩薩為利樂一切眾生而宣說,其利益功德廣如大海而嘆莫能盡;無論是消障除難、得善遂願,還是究竟的覺證解脫,《大悲咒》都能因其不可思議的大方便威神之力廣為利樂。因而有不在少數的佛門四眾,寄於虔心持誦《大悲咒》以自利利他、護持佛法。
10、《地藏菩薩本願經》 簡稱:《地藏經》
前面經典多是講修行、開智慧、教人成佛的,如果你要修行成佛,那當然要看上面的三大:經中之王,如果你要消災、免禍、求福、避免遭三惡道苦,那麼首選《地藏經》。
現代人業障深重,修行不易,如果難以向上追求,那麼首先要避免,向下墮落遭苦,這時,就最好多讀《地藏經》了。消除罪障、積累功德,也是上求佛道之正路。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
以上是我們向大家推薦的學佛人須盡量背記經常讀誦的十大經典佛經,僅為參考。
阿彌陀佛!
凈慧長老:在家居士修行佛法 必須熟讀十部經典
編者按:凈慧長老(1933—2013),俗家姓黃,享年八十一歲,僧臘六十七載,戒臘六十二年。凈慧長老一生弘揚禪風,續慧傳燈,提倡的生活禪以「覺悟人生、奉獻人生」為宗旨,主張「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引領無數學人走進禪門。
只有同生命相結合,佛法慧命才能延續。
人們往往用「浩如煙海」或「汗牛充棟」等詞彙來形容佛經數量之多。對於一些想了解佛教的人來說,面對如此浩瀚的經典,難免望洋興嘆、望而卻步;那些開始信佛、學佛的人,究竟合適讀哪些經典呢?
這幾年我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怎樣編一部類似基督教《聖經》那樣的書,供一般在家信佛、學佛的人學習、讀誦。這個問題一直有人在探索,並且也有不少成果,像《在家學佛要典》《佛教聖經》等書的問世,都在這方面做了很有益的工作。
但所有這些工作都還只是一種嘗試而已,並沒有真正形成一種具有較強適應性的基礎佛典匯本讀物。
1988年以來,本人先後為京、津、冀、豫、魯等地的數千在家信徒傳授三皈五戒,通過這些活動,尤其感到選編一部適合在家佛教徒閱讀誦持的經典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這些就是編輯這部經典讀本的因緣。
根據起信、發心、皈依、守戒、自利利他、般若為先導、禪定為根本的修學次第,在汪洋無際的教海中,我們選了十種經典,以適應在家教徒讀誦受持的需要。這十種經典,除了《隨念三寶經》《吉祥經》是當代人翻譯的以外,其餘八種都是古德翻譯和著述。
《隨念三寶經》是著名譯經大師法尊法師1962年4月22日從藏文大藏經中譯出,譯者在《序言》中說:「凡是佛陀的弟子,當隨時憶念三寶功德,培養自己對三寶的虔誠信敬心。」由憶念三寶功德「生善法欲、起精進行故,行者也能如實學習佛陀斷除一切過失、證得一切功德,是謂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憶念三寶功德,是佛弟子純潔信仰、修學佛法的基本法門。」序言中還說到,此經在藏傳佛教中是僧眾每天進食前必誦的經典,可見此經重要性的一斑。我們把這部經列在十經之首,其用意即在提醒佛弟子隨時憶念三寶的功德,策勵自己不斷地增強信心,為上求下化而精進修學。
《八大人覺經》是我國翻譯最早的經典之一,全經雖然只有三百多字,但內容極為重要。經文所列的菩薩八種覺悟,概括了一個佛教徒從初發心直至成佛整個修學過程的要義。這部經不但內容精闢、重要,而且譯文典雅通暢,更便於讀誦受持。
《吉祥經》是著名佛教學者、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李榮熙居士從南傳大藏經中譯出,譯者在附言中寫道:巴利文《吉祥經》「系南傳佛教各國及我國雲南傣族地區佛教僧俗信徒日常念誦經文之一」。經文列舉的十一種吉祥,概括了做人的方方面面,我們依之而行,便無往不勝,無處不安,無時不順。
《善生經》是一部宣示學佛以提升人倫道德、實踐人乘善法為根本的經典。佛法約可分五乘:一、人乘法,二、天乘法,三、聲聞乘法,四、緣覺乘法,五、菩薩乘法。人乘法以五戒十善為根本,能修中品十善即得人身,依此善行以保持人格,並使來世不失人身。佛陀應化在人間,所以佛陀說法教化的對象是以人類為根本,佛初成道時即先為提謂長者等說五戒十善等人乘善法。人乘善法上可通於天乘,進而可為聲聞、緣覺、菩薩等出世善法的基礎。我們學佛的人,首先必須把盡職盡責地做人作為修行的起點。假使一個在家修行的佛教徒不能對家庭、社會盡到自己最基本的責任和義務,那就不是一個合格的在家信徒。
《優婆塞戒經》共有七卷二十八品,是本書所集十經中文字最多的一部。從本經的名稱就可以知道,這是一部以弘揚優婆塞戒為中心的經典。梵語優婆塞,譯為清信男,相對還有優婆夷,譯為清信女,即我們現在所說的在家學佛修行的男居士和女居士。佛教的經典從其性質來分,有經、律、論三藏,本經屬於律藏。前面提到的佛教五乘教法,又可約為三大類:一、五乘共法,二、三乘共法,三、大乘不共法。在五乘共法中,人天乘善法為出世三乘共法。本經弘揚以優婆塞戒為基礎的人天善法,所以它在三類法中屬五乘共法;但它又鼓勵在家學佛者要發菩提心,修學六度,廣度眾生,故本經又屬於大乘不共法。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普賢菩薩行願品》《金剛經》《心經》,是在家教徒應當經常誦讀的四種經典。前二種經以廣修福德資糧、成就慈悲觀為中心,後二種經以斷惑證真、成就般若觀為中心。我們能夠經常誦習這些經典,日久功深,自然悲心增長,善根純熟,智慧開朗,煩惱淡化,廣修善行,得大輕安。這四種經典,均屬大乘不共法。
《六祖壇經》是禪宗六祖慧能大師開示、門人法海結集整理的一部禪門聖經。六祖大師把艱深的法義及其自身的深入體悟,用極淺白的語言宣示大眾,令各開悟。此經特彆強調:若俗修行,在家亦得。六祖修行悟道、說法度生、立教開宗的功德,極為生動地說明了一個道理:佛法的原則、佛法的精神,只有同學佛者的生命完整地結合起來,佛法才真正有生命力,佛法的慧命才有延續的希望。
《在家教徒必讀經典》雖選自不同時期、不同語系、不同層次的佛家典籍,但它有完整的系統要求和思想架構。它將在家教徒從初發心、憶念三寶、以戒為師、覺悟人生、奉獻人生,到廣修福慧二種資糧、不迷生死不住涅槃、任運教化眾生、大作夢中佛事,比較系統地提示了佛教的修學次第。我們每位在家教友,能按此十經信受奉行,則學佛之能事畢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