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界法師:益生菌可以吃嗎?

益生菌喔,你說呢?它是這樣。佛在世的時候,很多比丘是有神通的,他喝水的時候,他用神通力看那個水很多蟲,因為每一個水都有很多細菌,所以比丘就不敢喝水了。

但是不敢喝水就渴死了,就跟佛陀報告,佛陀說:「以後喝水,你不能用神通力看,用肉眼看,要不然弄得你連水都不敢喝。」  

還有一件事,佛在世的時候,廁所很髒,叫一個比丘去掃廁所。這個比丘用神通力一看,唉呀,這個細菌,裡面很多霉菌,不敢掃。  

佛陀說:「我叫你去掃廁所,我沒叫你傷害眾生」。「我叫你去掃廁所」你們聽懂嗎?聽不懂喔!我講那麼清楚,你們還聽不懂,你不要打太多妄想。

就是說你一定要喝水,但你喝水的時候,你如果想說這水中有蟲,你這杯水就暫時先不要喝;如果你已經想,喔,這水有蟲,那你就先不要喝了,等到你不這樣想的時候再喝。

如果你確定有蟲,你真的不能喝,因為你傷害慈悲心,你明知故犯。等到你恢復正常再喝,因為你要保護你的慈悲心,關鍵在這兒。  

有些東西我們很難去弄得很乾淨。比方說你吃蔬菜,這個蔬菜它要去噴農藥,很多人是不是去灑農藥?我也沒叫你灑,但他去灑了,這個也算到我的身上。

但是你不能造太重的生死業,故意的東西特別重,有些東西。其實我們在娑婆世界活一天,你想一想,很難乾乾淨淨,共業!除非你自己種菜。

但是你把精神體力拿去種菜,就糟了!所以我們很難百分之百乾淨,但至少在你能夠控制的範圍。

菩薩戒「凡事盡心盡力,成敗交給業力」。它要的是你那種盡心盡力,絕不放棄,因為你活在眾生的共業裡面,你很難離群索居,大家的業造得這麼重,你只能夠相對乾淨。


問:我是香港中文大學通訊工程系的。請問,傳統的生命分類是動物、植物、微生物,那微生物中的細菌和病毒是不是有情呢?如果是,我們吃藥、消毒是不是也成了殺生?應該怎麼樣對待和處理?

索達吉堪布答:

傳統認為植物也有生命,但我剛才講了,植物並沒有五蘊所組成的生命。現在很多人、甚至一些法師也聲稱,植物不能吃,它的生命與動物一模一樣。若是這樣承許,佛陀在《楞嚴經》中說了,這是外道的說法[1]。

至於肉眼看不到的細菌、微生物,我們若是損害它,有沒有過失呢?沒有過失。往昔,佛陀的弟子阿那律在喝水時,用阿羅漢的天眼看到水中全是眾生,於是他就不敢喝了。佛陀告訴他:不應以天眼觀察,而應以肉眼為準[2]。所以,微生物並不是我們肉眼的對境,損害它不會構成殺生的罪業。

對於這樣甚深的因果道理,我們不能憑自己的想像去判斷,而應以佛經的依據進行取捨,這才是智者的選擇。

[1] 《楞嚴經》云:「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異。草木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是人則墮知無知執,婆吒霰尼執一切覺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四計圓知心,成虛謬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倒知種。」

[2]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云:「阿瑜率滿阿尼盧陀以天眼觀水,遂便分明,於其水內覩見中有無量眾生。世尊告曰:不應以天眼觀水。」


毗尼日用-飲水
釋印隆法師 開示分享

佛觀一鉢水  八萬四千蟲

若不持此呪  如食眾生肉

唵 嚩悉波囉摩尼莎訶(三遍)

水中有微細昆蟲,肉眼是見不到的,經典有云:「佛觀一鉢水」,有「八萬四千蟲」,世人是不肯信的,認為一杯清淨水,怎會有這麼多蟲?可是到了現代,由於科學昌明,或用顯微鏡觀察、或用放大鏡觀察,發現一滴水中,都含有微細蟲。用科學發明的顯微鏡或放大鏡細看,尚且見到滴水有蟲,何況用天眼觀?更何況用佛眼觀?所以佛觀鉢水有八萬四千蟲,與現代科學極為吻合。

「八萬四千」,是表示很多、無量無數之意。過去人以肉眼觀,不見水中有蟲,以為「佛觀一鉢水」,有「八萬四千」這麼多「蟲」,未免太過誇大其詞,不肯相信這一說法,經過現代科學證明,知道確實如此,不特深信不疑,且亦沒有人說,佛是過甚其詞。佛說任保一個論題,皆有事實所根據的,亦是經過實驗所言,不是隨便說來騙騙人的,佛是從來不說謊話的。

用佛法的天眼觀察,或用科學的儀器透視,明顯看到水中有蟲,在今天已成不爭的事實。有蟲的水,嚴格說,人不能飲用,如喝有蟲的水,會傷害小生命,是不錯的,但人如不喝水,同樣難以生存,是則怎辦?

佛告訴比丘:「觀水不得用天眼觀,唯應以眼根未壞的肉眼觀。」在肉眼仔細的觀察下,見不到有微小生命,其水就可飲用,見到水內有蟲,仍然飲用該水,為佛所不許可!

佛觀一鉢水中,有八萬四千蟲,假定不能飲用,人豈能生存?這是一般人所必然想到,而且認為最極嚴重的。當知佛是大慈大悲的,為了不讓人由於缺水影響生存,特運特殊方便,令將有蟲水濾過,同時念誦此咒,肉眼不見有蟲,其水是可飲的。假「若不持此咒」,又未加以過濾,那你喝有蟲水,看來是在喝水,而實猶「如食眾生肉」,那是多麼令人可怕?其過失又是多大?小乘雖不禁止食肉,大乘是絕對禁止的,中國向以崇奉大乘為主,所以佛法流行於中國,出家僧眾定要茹素。

《梵網經》說:「夫食肉者,斷大慈悲佛性種子,一切眾生見而捨去。是故一切菩蕯不得食一切眾生肉,食肉得無量罪。」《毘尼日用》每偈都說到「當願眾生」,最後還要受菩蕯戒,成為大乘佛子,怎可食眾生肉?所以有蟲之水,不濾不得飲用!


問:燒開水時,水中有大量的微生物,算犯殺生戒嗎?

大安法師答:燒開水,裡面是會燒死大量的微生物。但是在我們業力凡夫份上,這不犯殺生戒。因為佛陀制戒一定要曲盡人情。

佛制比丘不飲有蟲的水,是告訴我們只能用肉眼去看有不有蟲。肉眼看得到的,有蟲,你不要去飲。但不能用天眼去看,用天眼看,那普天之下你就沒有水喝了,你就渴死了。

所以這個方便,對於我們來說是可以作的,你可以燒開水。你不燒開水,那個微生物對我們來說,我們受不了,我們腸胃會生病。燒開水,你就把它看成一個正常的行為就可以了。


「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 對付病毒是否殺生?這三種心決能使我們與眾生同度⋯⋯

疫情當中,香港的衛生防護中心人員進入一家涉及多人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北角區佛堂內,他們在不同位置採集樣本,結果從經書表面、跪氈和洗手間水龍頭手柄上驗到病毒。防疫人員同時進行徹底消毒。於有人問:下消毒藥算不算殺生?這就類似問:醫護人員使用抗生素,算不算殺生?

律宗主要典籍《薩婆多論》(又名《薩婆多毗尼毗婆沙》共八卷及續一卷,譯者不詳) 裏說:「舍利弗以淨天眼見空中蟲如水邊沙,如器中粟,無量無邊。見已,斷食經二、三日,佛敕令食。凡制有蟲水,齊肉眼所見,不制天眼見。」這裏意指見蟲是否斷食,戒律用於肉眼所見。如肉眼也見有蟲,當然不應殺之。肉眼不見、只天眼能見,則不為戒律所制。在世間的生活中,燒水、消毒、除毒治病等事,如肉眼不見當中存在生物,佛陀並沒有說不允許的。

我們修學,重在體解佛法意義。佛陀的智慧,當知一缽水中亦存在很多生命。這種觀照,反映人的身上和周圍,都具有無邊生命,即所謂眾生。以此觀察人身和十方,通過眼耳鼻舌身意所感的有無,乃至所謂淨垢、美醜和一切我們常有的判斷,都不必如我們六識所吸收的一樣。

x

事實上,我們現在熟知的偈語:「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若不持此咒,如食眾生肉」並不直接出自佛經。它最早的出自《毗尼日用錄》,是明末清初才出現的。

有人推測,明末光學儀器發明家、《鏡史》的作者孫雲球製成了「存目鏡」和「察微鏡」,以此觀察微生物世界,看到水中多種蟲類,《毗尼日用錄》把這科學進展寫入書中,可能因為崇佛,就把它說出自佛陀。當然,《毗尼日用錄》的作者,也是讀過《薩婆多論》當中有關舍利弗以天眼見蟲而斷食、佛陀令舍利弗恢復進食的這故事。因此以上推測不無道理。

釐清這偈語的來源之後,我們再談談佛教「不殺生」的戒律在生活中怎麼理解和實踐。舉例說,家有蚊蟲和蟑螂,我們的健康也許因而受到危害。農田也會有害蟲,影響收成。面對這些情況,我們可以殺蟲消毒嗎?星雲大師在《貧僧有話要說》(二十九說)中說道:「對於家庭裏的蚊蟲蟑螂,一者,你可以採取防治的方法,家中清潔、整齊了,就不會滋生蚊蟲,或者你驅逐牠們,也就了事了。假如不得已,非得要以『殺生』處理,這也不是殺人;殺人的罪,是不通懺悔的,而殺害微細的生命,雖不是沒有罪業,不過透過懺悔還可以消除一些。……至於農夫噴灑農藥,旨在保護植物,並不是以瞋恨心去對付。雖說殺生害命是不清淨的行為,但是農夫為了種植收成,一般也是無心無意的。目的不同,因果業報也就不同了。」至於說一杯水裏有八萬四千蟲,以至燒火的木柴裏,也有蟲蟻、細菌、微生物,那我們喝茶、燒火又如何呢?星雲大師在書中說:「你喝水的時候,是覺得在喝水呢?還是吃八萬四千蟲呢?你燒木柴的時候,是預備舉火呢?還是要燒死蚊蟲呢?心念不同,結果就不一樣;凡事與你的起心動念是有很大關係的。……為了維護健康而必須打針吃藥,也志不在殺生。所以,在戒律上,業報也是有輕重上的分別。」

從「人與細菌和病毒難免共存」的事實而言,星雲大師指出,我們總不能避免喝水吃藥。但心中應長存懺悔的心,念念不能有瞋恨之念。

明一法師 (現常住湖北黄梅四祖寺) 也曾討論過人的生活與微觀世界生命體的關係。法師提出的是「慚愧心」一點。這「慚愧心」與「懺悔心」是相通的。法師説,我們喝水時要升起慚愧心,「要知道這一口讓我們的生命能够延續下去的水,是很多的眾生用它們的生命換來的。」法師舉例,喝一口水,即念「唵嚩悉波羅摩尼莎訶」來懺悔我們的業障、消除我们罪業、莫起嗔恨心、超度這些失去生命的眾生、做佛事等。重點就是存一顆慚愧心。法師說,不得已而殺生,應要把這個過程變成做佛事,祈願亡者往生善處。(引自《禪蹤》2013年6月)

除了生起慚愧心和懺悔心,當我們與微生物世界互動時,還要培養兩個心。就是學習佛的智慧,從微小處著眼,思惟和修習萬物平等一如的生命觀,從而長養願心和悲心。

釋惠敏法師在《當牛頓遇到佛陀》一書中指出,現代科學讓我們得知,在生活環境中到處遍布肉眼不見的微細生命。例如我們自己身體,就是由大約五兆個細胞所組成。我們若能超越一隻昆蟲、一棵樹等個體的觀念,以微觀視野了解生命的共通模式和規則,就能逐漸建立萬物平等一如的生命觀,同時體會生態系統中各形式生命之間相互依存,培養尊重生命的信念,以佛教語言來說,就是願心和悲心。(參考第二篇第七章: 〈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佛法與生命科學〉)。

前面提到的《毘尼日用錄》,意思就是日常應遵守的戒律。「毘尼」就是律(梵文 vinaya)的舊音譯。書的內容基本上採取了《華嚴經》的 〈淨行品〉 和密教經典中的咒和詩偈彙編而成,目的是幫助佛弟子日常間保持正念正知。《毘尼日用錄》中「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若不持此咒,如食眾生肉」這幾句,根據注釋說,這〈飲水偈咒〉表達的是:「水中生靈甚微,人之眼根麁障,不能觀察,惟佛五眼明淨,徹見微細昆蟲,非凡小肉眼能視。既見斯類,以慈悲故,說此偈咒。」所強調的,是一顆慈悲心。

最後特別要說《華嚴經》的 〈淨行品〉,因為這裏告訴我們的是,生活中的不同情况下,在無意間也許會傷及生命,願心和悲心仍能幫助我們護持正念,廣度眾生。文殊菩薩的一百四十一願,不論行住坐臥間,都是當願眾生離苦得樂、恆得安淨。例如「下床安足,當願眾生,履踐聖跡,不動解脫」、「始舉足時,當願眾生,越度生死,善法滿足」、「手執楊枝,當願眾生,心得正法,自然清淨」、「晨嚼楊枝,當願眾生,得調伏牙,噬諸煩惱」、「以水滌穢,當願眾生,具足淨忍,畢竟無垢」、「以水盥掌,當願眾生,得上妙手,受持佛法」等。下床、以手持物、咀嚼、以水洗垢,都可以累及肉眼不見的生命。關鍵是我們能保持慚愧心以懺悔己過,培養願心和悲心,與眾生一起受持佛法,同度彼岸。

 

不要求佛教徒必須吃素,但絕不能殺生

佛弟子生病到底要不要吃藥?許多學佛人的誤區,都看看吧!

不吃牛肉福祿壽三星已在身邊保護您

「五種行為」讓您快速消耗自身福報

有兩種不善的罪業是最嚴重的

何謂「三淨肉」跟「五淨肉」? 絕對不能用絲織的棉被!

煙毒之害!很快耗盡福報,墮落惡道!

喝酒有什麼過患?喝酒的過患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蓮心 的頭像
    菩提蓮心

    菩提蓮心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