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師難遇今已遇,受到痛罵也不離!
唐朝襄州辯覺寺清江法師,早年就領悟人生世事如夢幻泡影,諸行無常的道理,拜曇一律師為師,親近跟隨曇一律師,讀經學法,一過目就了解。
明眼者說:「這個僧人是佛門的千里馬。」
有一段時候和師父曇一法師稍不投緣,於是離開師父去各地行腳參方,走遍每個講經法會。
後來自己責備自己說:「幾乎走遍半個天下,參訪無數法師,能比得上我原先的師父曇一大師的,實在很少。」於是又回到曇一律師這裡來。
當著大眾僧集會的時候,他萬分慚愧地叩頭請罪,宣稱:「我清江今再回來親近師父,希望師父慈悲再收我作徒弟。」
當時曇一大師責罵他,不答應他回來,江大師淚下如雨,懺悔道歉說:「從前無知,後來明白了,懇求和尚慈悲許我重回座下,滿弟子的願。」
再三地哀求,曇公憐憫他,於是恢復當初師徒關係。
曇一大師圓寂後,江大師再到南陽拜謁慧忠國師,受到忠國師的器重,傳授他心法要訣。
贊道:「覺悟自己離開聖賢是錯誤之舉,受到痛罵仍不退心,可以說是明智而又虔誠了,後來又受忠國師的器重和得授心法,也是因為他這樣明智而虔誠!
「那些淺見薄信之輩,稍微對他不好,就要離開,一去不回頭,稍微罵他幾句,就一直懷恨在心,這樣就算遇上高明的師父,又有什麼用,好比平民幸運地碰到了皇帝,和他結交,而沒得到一官半職的,多可惜啊!」
——選自《緇門崇行錄淺述》
【原文】
唐清江,幼悟幻泡,禮曇一律師為親教師。諷誦經法,觸目而通。識者曰:「此緇門千里駒也。」
嘗與師稍忤,舍而遊方,遍曆法筵。自責曰:「天下行半,如我本師者鮮矣!」乃還師所。
當僧集時,負荊喝言:「某甲再投和尚,惟願攝受。」
時一公詬罵,江兩淚懺謝曰:「前念無知,後心有悟,望和尚大慈,施與歡喜。」求哀再四,一公憫之,遂為師資如初。一公歿,謁忠國師,密傳心要焉。
贊曰:「舍賢聖而知非,當詬罵而不退,可謂明且誠矣!終傳心印,不有繇乎!彼淺信之流,小嫌則長往不返,微呵則銜恨不忘,空遇明師,竟有何益?如逢帝王,不獲一官。惜哉!」
——蓮池大師《緇門崇行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