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隆承法師 ▏前世積了多少功德,今生才能學佛呢?

問:我聽說,一個人能遇到佛法是有很大福報的人。那麼一個人能學佛,是積了多少功德才能今生學佛呢?

隆承法師:阿彌陀佛,當然是的,一個人在此生能夠聽聞佛法,是要具備非常大的福報。佛在一些經典中經常說,若有此生能聽聞這個佛字,都是過去無數劫供養了無數諸佛,蒙諸佛菩薩的護佑加持,才能聽聞佛法的啊。我們供養、讚歎佛菩薩的功德,佛菩薩以百干萬方便來度化一切有緣眾生。此生,能學佛聞法到底積累了多少功德呢?這個問題唯有佛才能知曉,並非你我凡夫的心量所能揣測的。此生能學佛,這就是福報,要珍惜,不要荒廢此生!

南無阿彌陀佛,祝福你精進修行!


佛教如何看待神通?

問:請問各位師父們,佛家居士如果有了六通之一的本事,能否給人看前世或超拔亡靈?這種事情是真的嗎?如果是真的在佛家允許嗎?

隆承法師:南無阿彌陀佛,不管是出家法師還是在家居士,如果通過真正的修行而證悟了五眼六通,他們若沒有特定度化眾生的大因緣,是不會輕易地去觀、看及談論眾生的過去和未來的!能不能超度亡靈也要看因緣。佛住世時,佛的弟子即便是通過修證具備了五眼六通,也不能隨意示現,佛會呵嘖的!

在未法時代,有些修行人略有些心得體會,就自不量力去展示來迷惑眾生,真是可悲可嘆啊!


跟佛菩薩感應沒那麼簡單,很多都是跟鬼神感應

導讀
如果這些人都沒有教理的基礎,你講感應,糟了!大家念佛就不注意自己的聲音,開始眼睛到處飄了,欸,佛菩薩來了沒有,那我覺得你雖然是無心之過,但是你還是有問題了。

問:請教師父,如果是在殿堂裡面念佛的時候,有聞到花香或是有看到菩薩,像這種情形的時候,你的心態不是要炫耀,你只是想跟同參道友分享,請問這樣子可以嗎?謝謝師父。

凈界法師:我們會聞到花香,聞到一些香或是看到光明,跟同修分享,我的建議是,適可而止就好,安然不說最好。因為你想嘛,你激勵他學佛,你最好是講道理給他聽,如果一個人緣起,是因為緣相而修行的,這個人有問題了,他的緣起就不對了。

當然有些人說,我們廣結善緣,是沒有錯,但是不要把它形成風氣,其實度化眾生最好是說法,讓他明白道理,這個是正常管道,因為佛陀就是這樣做的,佛陀出世,當然你說佛陀也顯神通,是的,那是不得已的。

你看哪一個佛陀顯神通是故意的?外道邪知邪見,佛陀降伏外道,你看佛陀顯神通以後,一定接著說法,感應神通不是佛教的正參,你要先知道這一點。

《法華經》說,佛陀有方便門跟真實義,現在我們方便門的炒作,已經變成把點心當正餐了,現在問題在這裡,尤其凈土宗這一塊,不要把感應神通當做我們的正餐。我們要從緣起的角度,我們之所以念佛,是因為思惟輪迴的痛苦,思惟退轉的過失,所以我們願意到凈土去。應該有道理的支持,有智慧的觀照,這樣子你的功力才紮實。

你不能因為說有感應神通,才來念佛,這個發心就不對了。就是說你要開方便門也可以,佛陀在《法華經》也說,開方便門,示真實相,可以,你有把握你講感應神通以後,這些人不會執著,他會產生激勵,他對佛號有信仰,但是不會有後遺症,他不會產生執著,他有這種見地,你可以開方便門,否則你不要隨便開方便門,萬一他中毒怎麼辦呢,得不償失。

我們今天要開一個葯給眾生吃,當然你可以廣開方便,但是你要想說這個人吃了以後,會有什麼後果?你要想想,你今天說一個事情,你出來報告一個感應神通,這些人的水平如果都夠,他又有教理基礎了,他們不會執著了,那麼感應的事情變成是一種激勵,我覺得可以。

你這個葯開得會讓大家得到你的激勵,但是沒有後遺症。如果這些人都沒有教理的基礎,你講感應,糟了!大家念佛就不注意自己的聲音,開始眼睛到處飄了,欸,佛菩薩來了沒有,那我覺得你雖然是無心之過,但是你還是有問題了。

所以這個法門的施設,你一個人能跟人家說法,那不是簡單的。權法跟實法的搭配,你要講多少實法,講權法,當然你完全講真實義,大家有些人,太枯燥了,這個權實二法的布局跟調配,這是很高的學問,要觀機。

做一個醫生不簡單的,所以我覺得你感應神通呢,你要沒有把握,我建議你不要隨便開口。因為如果這些人的水平、道理,都不是很圓滿,你講感應神通,有些人會中毒,他開始追求感應神通了,是因你引起的,雖然你無心之過,但是無心之過也是過,你不是善巧,葯開錯了。

以前那個東初老人,諸位知道東初老人是誰嗎,聖嚴長老的師父。他在台北主持一個佛七,主持佛七的時候,其中他有一個信徒就主持一個討論會,大家講很多的感應故事,東初老人出來只講一句話,你們這些人都見到鬼啦,就一針見血。

跟佛菩薩感應沒那麼簡單,很多都是跟鬼神感應,說實在的,小心!我要提醒所有人,請神容易送神難,這些東西最好不要惹他們,你惹不起,我講實在話你惹不起,後患無窮,你真的惹不起呀,保持距離,你走你的路,他走他的路,你不要給自己惹禍上身,事實上這東西少碰,感應神通我覺得實在是應該少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