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星雲大師《六種信佛的層次》

隨著「人間佛教」的風起雲湧,現在舉世的佛教徒增加了。平時經常聽到有人統計說中國台灣省的佛教徒有多少,世界的佛教徒有多少,但是總說雖然都是佛教徒,其中卻有「信佛」、「求佛」、「拜佛」、「念佛」、「學佛」與「行佛」的不同:

一、信佛:一般人信佛,剛開始僅止於表示不反對,承認自己是佛教徒,但是並不是真的認識佛教,對佛教的義理並不了解,也沒有皈依受戒,只是覺得佛像很莊嚴,知道佛教很好,甚至因為父母是佛教徒,因此很自然的傳承父母之教,只是一種文化的繼承。

二、求佛:有的人知道佛教很偉大,認為理所當然的佛祖應該會幫人的忙,因此平時雖然沒有想為佛教做什麼,但是一旦遇到生病、貧窮、失意、失敗、失業等人生困境時,就想到求佛幫忙。姑且不管佛祖有無幫忙,但是有此希求之心,自己的佛祖會在心中增加力量。

三、拜佛:有的人感覺佛陀很慈悲偉大,在他面前很自然的就會謙卑禮拜,表示恭敬。有的人拜得如法,也能與佛接心,感到身心有一種輕安歡喜的變化,獲得佛的力量、慈光加持,這就是信仰的昇華。

四、念佛:有的人剛開始念佛,只是隨緣的念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佛、觀世音菩薩,慢慢念到感覺佛與自己同在,所謂「朝朝共佛起」,念佛心中就有佛,念到身心舒暢、清安自在、煩惱減少、心開意解,當然就會歡喜念佛。  

五、學佛:經過念佛,身心有了感受之後,再經師長指導,覺得應該要學佛。所謂「學佛」,佛有慈悲,自己有學到他的慈悲嗎?佛有智能,自己有佛的智能嗎?佛有願心、忍耐,佛是無有執著、無有計較、無不放下,如果自己也能如佛一樣無牽無掛、自由自在,這就是「學佛」。  

六、行佛:學佛如果沒有實踐,則「如人說食,終不能飽」,因此學佛之後,更重要的是自己要慈悲喜舍,要行四攝法,要有六度萬行,要「行佛所行,做佛所做」,如果能夠如佛所說的去實踐,到了最後即「我是佛」,這就是學佛的最高層次。  

佛教講「解行並重」、「福慧雙修」,都是說明學佛不能只在義理上鑽研,佛法要在生活中體驗、印證,唯有透過自己力行,才能融入身心,成為自己血液裡的養分,如此才能得到佛法的受用。


燒香拜佛不是交保護費

宣化上人 

我們的周圍存在著這麼一種佛教徒,按照他們自己的說法,你會認為他們是佛教徒,因為他們號稱自己是信佛的,理由是他們每個月的那幾天都會跑到寺廟裡燒上一枝香,然後對佛陀說出自己的願望(在我看來應該稱之為「慾望」更貼切)。然後就回家等著理想變成現實。但是這些慾望並不經常能得到滿足。

當理想沒有變成現實的時候,他們就會充滿抱怨和懷疑,這導致他們的信心變的搖搖欲墜。

有時候他們會就此問題致函於我。他們想表達的內容就是:為什麼我信佛這麼久,我還會有這麼多不順和不快,為什麼我的生意不掙錢,為什麼我家里人得病,為什麼我兒子早戀,為什麼我沒得到一個更大的有窗戶的辦公室。為什麼很多不信佛的人卻開著比我更漂亮的車?佛陀是否該為此承擔責任。

我想說的是,雖然你認為自己信佛,但我對此表示懷疑,釋迦牟尼沒有教你去殺生,但是你卻在殺生,釋迦牟尼說不要做這些,不要做那些,不知道你做到了幾點,假如你多數都沒做到,那麼我認為你的抱怨缺乏理由,你不太適宜宣稱自己信佛,因為從你的行為很難看出你信佛什麼。佛說的你全不照辦。

還有的人抱怨說,他已經信佛很多年,每個月都要去寺廟燒香,但他還是未能避免噩運的降臨。他想知道為什麼。我們要知道,佛陀不是黑社會,你也不是在交保護費,佛陀並不在乎有多少人對他表示忠心,交多少保護費,他想要的是你照他說的去做,這就足夠了。很多人甚至根本不知道佛陀說過什麼,卻聲稱自己相信佛陀,這就像是你宣稱自己相信一個你毫無了解的人一樣荒謬。

我不知道他們聲稱的信佛是信什麼。如果你對佛陀的言論有所了解,你就應該知道,佛陀並不在教你怎麼成為一個成功人士。佛法也不是教你如何成為有錢人。如果你希望成為比爾蓋茨,那麼佛教並不是最好的選擇。很多佛教的成功人士都是以社會底層人士的面目出現,當然,佛教也有維摩詰,也有赤松德藏,但是多數人都無法一邊成為比爾蓋茨,一邊成佛,你缺乏足夠的時間。雖然依照佛教的方法,你可以讓自己變的很富有,但是一個真正的佛教徒是不應該為這些事情過於操心的。它們會對你的修行造成麻煩,比如當你準備打坐的時候發現自己的股票開始走低,你可能就坐不住了。對於一個佛教徒來說,擁有過多的物質享受並非好事,你擁有的越多,需要操心的也就越多。過於優越的生活很容易擊退你的出離心。

佛教是解脫之道,而不是給你套上更多的枷鎖。所以在佛教徒看來,利用佛法來獲取那些短期利益屬於短視的行為,相當於你跑到購物天堂香港只買了一塊肥皂回來一樣。如果你認為自己是一個信佛的人,那麼你應該先去了解佛陀的話,然後照他說的作,這樣你可以獲得最大的利益。佛陀不希望你為了短期的利益拋棄長期的利益,這樣非常不明智。在你搞清楚佛法的用途之後,假如你還願意留下來的話,你可以試著改變自己的行為。或者試著了解四法印,這樣當你宣稱自己是佛教徒的時候才不會有冒充的嫌疑。


嘎瑪仁波切:人過度順利的時候往往很危險!

人在過度順利的時候很容易忘記自己是誰,只有遇到挫折的時候,好像當頭一棒,才知道痛一下。

我有個朋友,在30歲剛出頭的時候就已經是國內很有名的企業家了。他把和社會、政府等方方面面的關係都處理得很到位。因為造就了一個很大的集團企業,於是就情不自禁地產生了有恩於別人的心理。

如果別人勸他做點社會公益活動,他就說做過了,建了很多希望國小,但我知道,他建希望國小的目的更多的是從宣傳自己的企業形象出發,是為自己的集團做廣告。

他還和我說:“我這個人有個優點就是聰明、有能力,不欠任何人的情,只有別人欠我的情。”當時,他傲氣十足,眼裡容不下任何人。聽到這些,我沒再說話,感覺和他沒有辦法交流。因為他放不下架勢,就像一個容器倒過來扣在那兒的時候,留不住任何一滴水。

後來他得了一場大病,好長一段時間昏迷在病床上,差點兒死了。醒來後人生觀發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轉變。因為在病床上,他真正感受到了別人對他的擔憂和親情的重要性。

通過幾個月的思考,他覺得他的企業之所以有今天,是所有人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才有的,他只不過是個領頭的人而已。而他今天的名聲,今天的財富,是辛勤努力的廣大員工和優越的社會環境給予的。

想到這些,他覺得以前的自己到底是怎么了——連動物都知道懂得感恩養它的人,為什麼自己就沒有想到這些呢?

現在,他語氣完全變了,經常說的是要回饋大家,要感恩大家。說不了幾句話就要感恩,有的時候到餐廳吃飯,服務員給他倒水他都會講謝謝。

他現在做很多慈善事業,是誠心誠意地在做了。

人在過度順利的時候很容易忘記自己是誰,遇到挫折的時候,好像當頭一棒,才知道痛一下。所以,人一般遇到挫折後才會變化,擁有時就常會迷失自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蓮心 的頭像
    菩提蓮心

    菩提蓮心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