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勸人佈施也要注意善巧方便

大安法師

問:師父,以下綜合幾位同修的問題,請慈悲開示:對於一些公眾,被義工在半推半就下給慈善團體捐款,使他們起煩惱,甚至反感,義工們無形中是否在造惡業?

大安法師答:你倒沒有造惡業,因為眾生對錢看得很重啊!慳吝啊!這是一般眾生的通病,所以菩薩修行的六度,就是把佈施擺在第一,佈施度慳吝。因為慳吝就是我們心胸狹隘,慳吝是來自於一個很強的我執,慳吝讓他以後得到貧窮的惡報,所以當他不明白這些道理的時候,我們用種種善巧方便讓他佈施,盡管他暫時起了煩惱,但是最終對他有利益,他一佈施,心量打開,智慧開發,而且得到富貴之報,尤其是種福田啊,種那個三寶的福田啊!

種福田一個是敬田,一個是悲田。敬田就是三寶和父母,那裡你要去好好地種植,悲田就是對苦難人,無依無靠的人,你要雪裡送炭,這種佈施能得到大福報呀!然而往往是佈施很難,尤其是貧窮佈施難,但是越貧窮越要佈施,這種人就越能改變命運啊!

有這麼一個故事,說有一個窮畫家,他到另外一個國家去打工,給人家作畫匠,工作了十二年,得了三十兩銀子回家。結果在回家的路上,聽到打鼓作大會聲,見到眾僧威儀整肅,他生起歡喜心,覺得恭敬三寶應該得福報,想一想自己應該趁機會趕快去種福田。他就到這個僧團問維那師,說我要供一天齋,需要多少錢,維那師說這需要三十兩銀子。他就把十二年的工錢全拿出來供齋,正好供齋一天,供完齋他很歡喜地回家了。

他不知道到家裡有麻煩事在等著他,他的妻子就問他,你這次去了這麼長時間賺了錢沒有啊?他說賺到了!賺了多少錢啊?賺了三十兩啊!那你拿三十兩出來吧,他說哎呀!我這個銀子暫時不在,我已經種到福田裡去了,他的妻子問福田在什麼地方,哦,我佈施給眾僧了,他妻子聽了勃然大怒啊!說你是一個癡人,你十二年的工錢,放著妻子兒子不養,你給別人了,你肯定精神有問題啊!

說著就拿繩子一綁,綁著他送到官府裡面要判他的刑,哎,他的妻子很厲害,那麼這窮畫師一去,這官員就審判他,一聽也是不應該啊!自己妻子兒子不養,你這樣怎麼行啊?這個人把驚木一拍叫他從實招來,啊?怎麼回事?這個畫師說,哎呀,我就是思維到我這麼貧窮,就是多生多劫沒有佈施啊!才是今天的這個貧窮之報,現在我要改變這個貧窮,正好碰到福田,也稍微有點能力正好能夠佈施,所以我當時沒有想到第二念,就把銀子佈施下去了,現在把我綁過來,我也沒有辦法,聽從官員怎麼發落就怎麼發落。

正好這個官員他是一個優婆塞,他一聽很感動啊!十二年的微薄收入都佈施出來,這是難施能施啊!所以當下就對他非常友好,給他把繩子解開,然後官員把身上佩帶的瓔珞給他,把自己的一匹好馬也一起送給他,還送了一個莊園給他,叫他回去。這個畫師,盡心盡力種福田,現前頓然就得到一個花報,大的善果還在後面呢!

事實上,在我們這個社會,尤其在這個市場經濟環境,大家對錢都看得很重,很難佈施啊!這樣的話,也就導致要為生計去發愁啊!因此有機會,尤其是敬田,悲田,要盡量去做,你起煩惱是你業障現前啊!所以你做義工幫助他去種福田,幫助他改善命運,你是在做功德啊!但是這個過程當中也要注意善巧方便,一旦對方非常反感,還認識不到的時候,你要等待,等待機緣成熟啊!


可以強迫其他人一起學佛嗎

達真堪布

問:可以強迫其他人和我一起學佛修行嗎?

達真堪布答:修行中,做任何事情都要保持適度。希望他人和自己學佛修行,既不能太過分,也不能太遷就。你想度化你周圍的人,必須有善巧方便。若要求太過分了,對方肯定受不了。所謂「恆順眾生」,就是要根據眾生的根基,觀察他的因緣、意樂在哪兒,然後採用適合他的一些方法來調伏他,讓他一下子就能接受。否則,若你沒有採用恰當的方法,直接就去做,肯定是不行的。

有者需要硬的方法,有者需要軟的方法,你會用各種各樣的方法應機施教,這是智慧。無論是自度還是度他,智慧和方便都要具足。有智慧才有方便,有方便才不會有障礙。你有障礙了,說明你還是沒有方便;沒有方便,說明你還是智慧不夠。

其實,一切都要恆順眾生,要隨緣,但需要有智慧才能做得到。隨緣不是隨便。已經開悟、證悟的人才能真正做到隨緣,有大智慧的人才能真正做到隨緣。要放下不要放棄,要認真不要執著,要隨緣不要隨便,這些也就是《心經》裡所講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道理。若沒有智慧,是不會分辨的;若沒有修行,也不可能保持適度。要把握這些很難,真是「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差一點點就錯了。


如何用善巧勸導別人修習淨土法門

大安法師

問:我朋友有這樣一個問題,她說她經常遇到有緣人就勸他們念佛求往生,包括很多年輕人。有一個寺廟的住持就對她說:「你不要這樣勸人家,年輕人好好孝順父母就好了,不要動不動就勸人家發願往生。」 她聽了就回答說:「《佛說阿彌陀經》裡世尊不是也勸人發願求生淨土嗎?」 因此緣故,當這座寺院募款擴建大殿時,她認為寺院不是正法道場而不樂意供養,,但她也不知道自己的想法對不對,畢竟寺院建成可以利益大眾。請法師為她解答疑惑!

大安法師答:你這位朋友倒是發心很大,作如來使,逢人就勸他人念佛求往生。當然總的來看,勸他人念佛求生淨土的大方向是好的,無論被勸者信或不信,他聽聞到哪怕一句佛號,都是金剛種子,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但她還要觀機逗教。比如這位住持可能是站在一部分信眾的立場去談,不能說他錯。由於淨土法門教理比較圓頓,目標比較終極,對於有淨土善根的人來說,他聽得很歡喜,很讚同;但如果沒有相當深厚的淨土善根的人,忽然聽聞讓他念佛求生淨土,可能感到不大舒服而難以接受。

他可能會想:「我還這麼年輕,你就勸我到極樂世界去,你是不是巴不得我早死!生活這麼豐富多彩,我還沒有活夠呢!」 如果您的父母對淨土法門沒有理解,你忽然教他老人家趕緊念佛求生淨土,他們心裡可能還覺得你這個兒女太不孝順了,巴不得他們早點離世。

勸進年輕人修淨土,可以循序漸進,先讓他們孝順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也是淨土法門的內涵。如果他們連這些基本的做人道德規範都做不到,讓他們去相信大乘圓頓的淨土法門有相當的難度。所以《佛說阿彌陀經》中十方諸佛伸出廣長舌相來證信淨土法門真實不虛,實際上也反映淨土法門是一切世間極難信之法。

你明白這個道理後,你要想:一些人乍聽淨土說法不以為然,是正常的。所以那位住持讓她先不要勸他求生淨土,先讓他孝順父母,也不要說人家寺院不是正法道場,這說明他淨土的緣分可能還沒到火候。一個人暫時信不及淨土法門,能先修八萬四千通途法門,乃至專求人天乘佛法,那也總比不修行要好。所以勸導者不要總是用自己的立場去衡量一切,一定學會圓融。

所以上面所提的寺院要建大殿,如果你經濟條件允許,去作點供養也是佛弟子的本分。如果你跟這個道場很有緣分,可以跟僧團、信眾介紹他們多讀一些淨土宗的書籍,哪怕先只讀《印光法師文鈔》,甚至他能夠通讀三遍,他們大概就會感覺到修念佛求生淨土是最好不過事情,你要給他們學習轉變的時間。


如何處理學佛與未學佛人之間的生活矛盾

濟群法師

問:學佛與未學佛,生活觀念有很大差別,甚至會出現一些矛盾。怎樣處理兩者之間的關係?

濟群法師答:學佛和未學佛,生活觀念和方式確有不同。這種不同,是否就意味著衝突呢?其實未必。社會上,許多人的人生信念和生活方式也不盡相同,關鍵是彼此理解,彼此尊重。

我們身為佛弟子,對沒有信仰的人,首先要學會尊重,切莫因為「我有信仰,你沒有信仰」而人為對立,甚至瞧不起對方。在充分尊重他人的前提下,可尋找適當時機將佛法介紹給他們。但不要強行推銷,否則反而可能引起牴觸情緒。在這個問題上,要有善巧方便,要以別人願意接受的方式去傳播。

有時,我們也可能碰到這樣的問題:因為信仰而給生活帶來一些不便,甚至引起他人的誤解或非議。若有類似困擾,我們可以表現得含蓄一些,但也不必刻意隱瞞。作為一個公民,有自己的追求,有正當的宗教信仰,是受到法律保護的,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之所以要表現得含蓄一些,主要是為別人著想,不希望他們誤解,更不希望他們因誤解而造作口業。從我們自身來說,完全可以按自己選擇的方式理直氣壯地生活。


達真堪布:應強迫孩子一起學佛嗎

修行中,做任何事情都是,保持適度就行。不能太過分,也不能太遷就。你想度化、幫助孩子或者周圍的人,必須要有善巧方便。要求太過分了,對方肯定接受不了。根據眾生的根基,看他的因緣、意樂在哪兒,然後通過適合他的一些非常祥和的方法來調伏他,讓他一下子就能接受。如果沒有適當的方法,直接就去做,肯定不行。有時候需要硬的方法,有時候需要軟的方法。用各種各樣的方法,這是智慧。度自己也好,度他人也好,智慧和方便都要具足。有智慧才有方便,有方便才不會有障礙。如果有障礙了,說明你還是沒有方便;沒有方便,說明你還是智慧不夠。其實一切都要恆順眾生,要隨緣,但需要有智慧才能做得到。

隨緣不是隨便。已經開悟、證悟的人才能真正做到隨緣,有大智慧的人才能真正做到隨緣。放下和放棄不一樣。我們現在一說放下,就都放棄了,難就難在這裡。《心經》裡講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些道理都是一樣的。要放下不要放棄,要認真不要執著,要隨緣不要隨便。要把握這些很難。要保持適度,沒有智慧是無法分辨的,沒有修行不可能保持適度。差一點點就錯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