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你要德行夠了,那叫天天應叫地地靈

宣化上人

因為不會做事,我就從十二歲發願,向一切眾生來認錯、懺悔。我想我從無量劫以來,生生世世有的時候做蚊蟲、有的時候就做螞蟻、有的時候做蜜蜂、有的時候又做毒蛇、有的時候又做老虎,這個六道輪迴裡都走遍了,得罪的人多如恆河沙數,所以我要向所有的眾生來悔過、認錯。我說「一切眾生,我從無量劫以來對不起你們,給你們很多麻煩。希望你們行菩薩道,不咎我以往。我現在向你們所有的眾生,無論是蚊蟲、螞蟻、人非人等叩頭頂禮。」

最初我是給我母親、父親叩頭頂禮,因為我以前很不孝順,令我母親、父親操了很大的心,覺得對不起父母就給父母叩頭。

以後一想,我對不起的人豈只父母呢?

所有法界的眾生,我大約都是對不起,所以我就天天望空遙拜,頂禮一切眾生。從十二歲開始就頂禮一切眾生,磕這種的頭磕了十多年。我按著眾生的等類,越叩這頭越多了,天天我也不能做旁的事,在那時候每一天早晨光叩頭的時間要叩兩個鐘頭,晚間叩頭也是要叩兩個鐘頭,在這兩個鍾僅僅叩了八百三十幾個頭。

我後來一想要逐漸增加給一切眾生叩頭,但是我沒有那麼多的時間,等我壽命盡了也叩不完。於是我把它濃縮起來,我一早起來普禮一切眾生叩一個頭,晚間也是普禮一切眾生叩一個頭。

我告訴你們各位,可能在我十二歲的時候就向各位叩過頭,所以現在我們遇到,大家都要還我這個頭,所以見到我就爭先恐後這麼來叩頭。也是我這種恭敬其他人得到的反應,得到的,得到的一種報酬。

所以各位你要想人恭敬你,你先要恭敬人。你要想人不殺你,你先要不殺人;你要想人不打你,你先要不打人;你要想人不罵你,你先要不罵人。你不罵人,慢慢地旁人如果罵你,你也不動於衷,像風似的就過去了;人家打你,你覺得好像撞到門框上了,不小心把頭撞出一個包來,你不能再打門框幾拳,你要打門框幾拳你的拳也會痛了。要是你碰撞到門框上,能不還報,不再打門框,那麼一切人對你不禮貌,你都能這樣子看,自然就心平氣和,不會發脾氣了、不會生煩惱了,所以一切唯心造,你要想你是撞到門框上了,這不也就過去了嘛!何必生那麼大的執著呢?

大約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有彌衡,這彌衡是當時一個名士,要去見曹操。曹操的這些謀士就計劃了,計劃什麼呢?說是彌衡自命名士,又貢高是又我慢,目空一切、眼中無人,大家要對治對治他,我們對付他,怎麼樣對付呢?我們羞辱他。

怎麼樣羞辱呢?說我們在這兒都預備好了,等他進來的時候,我們誰也不講話,也不和他打招呼,像沒看見他似的。他看不起人,那我們現在大家都看不起他,他就會受不了了。

果然彌衡進門口一看這麼多人在這兒,可是沒有一個人對他注意,沒有一個人和他打招呼,甚至於眼睛都不看他,這個彌衡你猜怎麼樣子?就痛哭流涕,痛哭失聲。曹操這班的謀士就不明白了,哎!他怎麼哭起來了?他是不是個瘋子呢?就叫他講話了,說:「你為什麼哭啊?」

彌衡就說了:「哎!我從來見到人都會互相打個招呼,可是我今天走到死人堆裡來了,我不哭我有什麼辦法呢?」

各位想一想,我們對人家不禮貌,我們破壞人家的事業,破壞人家的成就,這自己將來也會得到果報的,所以各位,因果不爽啊!我要對大家說清楚了。好像人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就是因為生生世世你沒有令人家如意的時候,所以自己得到的果報,也是一切都不如意,一切都不能隨心滿願。

我們要能迴光返照,反求諸己,什麼問題就都沒有了。

因為這個,所以我到美國,我這個沒有本事的人,只可以想沒有本事的法子,什麼呢?我學會一句英文,這一句英文就是

Everything is OK, no problem. (怎麼都好,一切沒問題。)

你罵我也好、打我也好,總而言之我是認帳了,所以一切的人對我有什麼不禮貌,我都是迴光返照,我說:「你德行不夠,所以感不動人。你要德行夠了,那叫天天應、叫地地靈,一切的天龍八部隨時都在護持我們,我們不得護持,就因為自己德行不夠」。所以我說Everything is OK ,no problem. (怎麼都好,一切沒問題。)

有一個美國人就說:「那假如你在這兒,你看著有人把你東西都給搬走了,…」

搬走就是他的嘛!這又怕什麼呢?

可是我什麼東西都沒有,你叫他搬什麼?想搬也沒有得搬,

所以「取不得,捨不得,不可得中只麼得」。什麼也沒有,我什麼長物也沒有,我只有一些垃圾,他不會搬我的垃圾。


福德的力量比聰明的大腦厲害

學佛後,不要去講碰運氣,或者去算命。想算一算什麼時候更好。這個心,都是偷心。尤其是在生活中,小錢靠努力,大錢靠福報。福報承載著一切,包括你能遇到什麼樣的人,事情。這都是福德因緣感召。福德因緣所產生的力量,要遠遠大過人的思維選擇。

阿育王帶三萬兵拜龍王而不見為什麼侍衛一士三彈指,龍王就出現了

佛陀滅度後,印度出了一位阿育王。他統一了五印度,也造了許多殺業。那後來他就皈依了佛門,成為佛教的護法。阿育王可以說把佛教傳播到了全世界。阿育王想要供養佛陀的舍利。但人間已經沒有了佛舍利。阿育王就去問他的國師,是個阿羅漢。阿羅漢有神通,告訴他說,佛陀舍利只有在龍宮和天宮有,你想要供養,就去龍宮請。阿育王就帶了三萬兵,到了海邊去吶喊,叫龍王把舍利子拿出來。喊了很久,龍王也沒有出現。

這時阿羅漢就跟阿育王說,你雖然是人間的王,但龍王是護法部的王。他的福報比你大,所以你叫他,他不出來。阿育王就問說,那我要怎麼做。阿羅漢就告訴他,你去修福報,你去齋僧,行善,這時福報就超過了龍王了。果然齋僧三個月後,阿羅漢就告訴他,這時你去海邊,你帶著一個侍衛去就好,只要彈指,龍王會來見你。阿育王就去了,到了海邊,三彈指,龍王出現了,是個年輕人形象,見到阿育王就鞠躬。然後問阿育王有什麼事,阿育王說要供養舍利。龍王就把舍利分給了阿育王,阿育王建了八萬四千塔。阿育王問阿羅漢,三萬兵去,龍王不出來,我為什麼三彈指,龍王就出現了。阿羅漢說,不是三彈指,而是你的福德所感召的力量。福德的力量,勝過外在的自然力。

有的人做什麼都賺錢,那其實是福德力量,不是他有生意頭腦。有生意頭腦,很聰明的人,福德不夠,一樣做不成。修道,福德很重要。要遇到善知識,也要有福報。能修行佛法,安心辦道,也要有福報。能有人護持,也要有福報。哪怕你不修,做世俗生意,也要有福報。不要說,他運氣好,突然發財了。哪有運氣好的問題啊。都是福報現前而已。

現在人講賺錢,這個不對。應該要說努力培養福報。人有福報,做什麼都能賺錢。有時候為了錢,可能損更多福報。那福報也分為兩種,一種是世間福報,一種是出世間福報。世間福報包括做世間事業,慈善事業,資產很多,權利很大。這個是世間福。那出世間福,就包括能遇到善知識,遇到佛法,能夠懂得去修行辦道,然後去尋找解脫,這個是出世間福報。有些人很有錢,但不信三寶,和佛法沒有緣分,這個就是出世間福報不足。有的人靈性高,很快就去修行,但常沒有人供養,想要修行卻為生計奔波。這個就世間福報不足。兩樣福報都要培養,有錢的應該多結三寶緣,多齋僧佈施。目犍連的母親墮落地獄,還是靠僧團的力量來救出來。目犍連是神通第一,但他自己都沒有辦法救母親,還要依賴僧團。可見齋僧功德之大。

典故摘自:《雜譬喻經.卷第一(六)  》

 

生活中出現不順,是因為缺乏福報

生活中之所以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就是因為缺乏福報。天人有福報就有禪定在天上享福,沒福報就失禪定墮到其他界道。

所謂氣場、底氣,其實也是福報。福報大的人,光比較亮,禪定功夫大一些,所以給人感覺氣場強大,這並不是裝能裝出來的,這就叫做"正能量」,凡人也是如此。

有福報就快樂,沒福報就算呆在皇宮裡也整天憂愁苦惱,沒福報是一切心理問題的根源。智慧、慈悲、人品、財富、美貌、氣度乃至所有的一切都是福報。

生活中各種各樣不順遂的原因就是福報不夠,某段時間沒有福報,即使擁有很多很富有,也感受不到快樂。

福報不足的人,好比一鍋湯,遇到些許小困小事,就像一碗污水倒入一鍋湯,整鍋湯都壞了。

福報大的人,好比大海,一江污水流進大海,大海也不會被一江水轉污,相反能把它轉清,讓自己更強大,納百川而成百穀王。

福報不夠,會導致生活中出現各種各樣的不順和問題,這就是俗話說的"鎮不住","鎮不住"人事物。

乃至一個人的想法,他的愛好和追求,以及他的心量都在他的福報範圍內,福報提升上去,愛好和追求會自然的改變,這一點可以用來方便地幫助他人改掉一些癮習。

佛說在端正、精進、智慧、工巧、福德這五者之中,福德第一。 只有把福報提升上去了,不但自己的身體健康,而且生活自然會好,自己的想法、愛好、追求也會跟著改變。

福報由心量決定

福報在哪個層次,心量就在哪個層次,追求就在哪個層次。

福報不夠,就會鎮不住人、事、物,比如鎮不住上司,鎮不住下屬,鎮不住配偶,鎮不住考試,鎮不住姻緣,鎮不住工作,匯聚不了人氣……於是產生種種問題。

打個比喻:把福報提升上去,自己就像一顆大星球。小星球根本轉不動你,而且你可以轉小星球。小星球就是生活中遇到的人、事、物。大星球引力大,轉得小星球都跑來旋繞,福報就像這個引力。

當你出現了任何的不順,就是沒有那麼大的福報,把這個不順鎮得住,壓得下去,有福壓眾惡,老百姓常說的,"一福壓百禍」。

比如,開個小店,生意很好,福報鎮得住。小店做大了,小夥計都不聽話了,客人也少了,不順的麻煩多了,這是福報不夠這麼大,鎮不住了。

做上司的,下屬都不聽話,福報鎮不住。做下屬,上司隨意指責你看你不順眼,你的福報比他差距太大,失了平衡。

找工作,老找不到,老找不成,換句話說,用力氣賺錢都賺不著錢,是這段時間福報不夠。心裡抑鬱、悲傷、痛苦,想自殺,也是這段時間福報不夠。

同樣的一個工作,別人做都很順,不出問題,自己去做,問題一個接一個。就是因為福報太少,鎮不住這工作。家裡眷屬也斗諍,爸媽、老婆、老公、孩子都有很多問題,很多煩惱,這是他們和自己的福報不夠。

福報不夠,就像一根小蘆葦,業風一吹,就東倒西歪。

舉個例子:有個人看到寶馬車,得不到寶馬車就為此痛苦,說明這個人的福報也就只有寶馬車那麼大,心量也就寶馬車這麼大,因為這個寶馬車就能轉他,讓他心動。

福報超過這個寶馬車,他就會覺得「寶馬不怎麼樣」,寶馬車不能引他心動;福報超過海濱別墅,他就會覺得「別墅也不怎樣」,別墅不能引他心動;福報超過比爾蓋茨,他就會覺得「我的財產全捐了算了」,一百億放面前也不能引他心動。福報超過對方,他就會覺得「這個人很一般」,在面前也不會引他心動。

提升福報的方法

為什麼道理都懂,卻做不到呢?歸根到底一句話就是福報不夠。

福報不夠,修行自然不精進,禪定升不起來,被業障拖著走。對治的方法就是應該去親近善知識、念經、念咒、念佛、磕頭、供養三寶、供僧、供燈、印經、放生、施食、修廟、侍奉父母、禪修、道場做義工等等,總之,要修一切善,斷一切惡,改正自己的不良習慣和心性,這些實修都能提升福報。

智者大師說過:修福德不修智慧,叫作愚;修智慧不修福德,叫作狂。消耗享用過去的福報叫做"吃腐食",不積福報總有一天會把福報吃完,沒有福報處處是苦。

什麼是窮?不懂布施就是窮。不懂布施會有六種窮:財窮、身窮、智慧窮、心量窮、福報窮、擔當窮。你遇到的一切人、一切事都是自己的福報,所以要趕快修福,否則一旦劫難臨頭時想修福就來不及了。

佛陀說,智慧、工巧、端正、精進、福德,這五者之中福德第一。遇到一切不如意事,不用抱怨,都是自己的業障,是福報不夠。沒福報再努力也不會成功和幸福。有福報的人,他心中想什麼,這件事就會出現,故叫心想事成。

佛是真語者、實語者、不誑語者,故在《阿彌陀經》中告誡我們,若想念佛往生,必須要做到:「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才能得生彼國。」有福德,修佛法、念佛才能真正的往生。

沒有福報不能度眾生,所以度眾生一定要有福報。

 

雖然古語云「富不過三代」,但書聖王羲之的家族,被稱為「中華第一望族」的山東琅琊王氏家族,卻從東漢至明清1700多年間,跨越諸多劫難興盛不衰,培養出了36位皇后、36位駙馬、29位宰相,至今仍然興盛富貴。這是為什麼?因為王氏家族世代遵循「言宜慢,心宜善」的六字家規。

「言宜慢」,言談要三思,話語要舒緩,讓言者深思熟慮、謹言慎行,讓聽者感到受尊重;「心宜善」,害人之心不可有,「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所以福報可以傳承,但傳承福報是門深奧的學問,如果你掌握了,再把這種知識傳給你的子孫,那子孫就會一代一代都有福報,受用不盡。

《地藏經》裡說:供養父母舍一得萬報,供養三寶舍一得無量報。我們以圓滿的三寶為對境,按照佛陀的教導去實踐修行,清淨自己的「身口意」,我們的生命就會跟佛連在一起。

一旦融入佛的圓滿功德海,我們就能轉有漏的福報為無漏的功德,轉不圓滿的世智辯聰為無上的圓滿智慧。這時再把所作的功德回向給家人,家人的命運就會轉變:回向父母,父母的身體就會好;回向孩子,孩子的福報就會增加。

福報包括世間福報和出世間福報,真正的修行人,雖不求卻能自得世間福報;而求世間福報、不肯回嚮往生的人,所得的世間福報也無法和真正的修行人相比,更不用說出世間的福報了。

 

省思

由於三寶在世間,使得佛法能弘揚十方,讓眾生能夠認識真理,得到出世解脫的利益,為世間人最上福田。恭敬供養者,能得無量福報。今生有幸得遇正法,更應生希有想,把握因緣,精進努力,廣修福慧,期能剋期取證,道業早成!

 

你以前有什麼事情想不開,現在越來越想得開,就是福報增長的徵兆

 

為什麼錢財不跟人走,卻只跟福報走?快速增加自己命中沒有的福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