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開悟覺醒需要經歷三大磨難

第一,金錢的折磨

人落魄一次,事業失敗,負債累累一次。

第二,感情的折磨

愛錯一個人,結錯一次婚,或者好朋友,親兄弟或者親人的背叛或者背刺。

第三,病痛的折磨

生過一場大病,或者親身經歷至親的生死離別,或者自己親身經歷過一次鬼門關又復活。

只有經歷以上三大磨難,才能大徹大悟,開悟覺醒。

否則,普通人想要開悟覺醒,難如登天。

俗話說,

心不死,道不生。

心不苦,智慧不開。

身不苦,福祿不厚。


希阿榮博堪布:求而不得乃人生常態!

求而不得乃人生常態,有些問題不是你有意願、你努力了就能解決,然而這樣再明白不過的道理,如今好像越來越被看作不應該。

“成功”“完美人生”的概念被過度強調,讓你覺得人就該過上令旁人羨慕的、完美的生活,如果出狀況、有遺憾,是因為你不夠努力、不夠聰明。

這實在是把人逼到了一個很狹小的、沒有多少選擇的境地。而且,認為人生本該完美,至少各方面都要相當美好,這個想法像是一個死結,你越想辦法解開它,它越死。

因為眼睛總盯著自己還沒有的,我們不懂得珍惜自己已經擁有的,並且也看不到眾生的相似性。

當我們尤為強烈地感受到求不得苦時,心裡往往想的是:“為什麼別人都有,而我沒有?”

或者“為什麼別人得來那樣容易,而我卻這麼辛苦?”言下之意:沒有就沒有吧,可唯獨我沒有,這不行!

認為自己是唯一受苦者的想法,放大了我們的痛苦感受。其實,怎可能是唯一?做唯一沒那麼容易,這道理雖然簡單,可若真能在求而不得時想起它來,幫助會非常大。

它帶我們穿透特殊性、個別性的外殼,看到自己的經歷原來是人類共同經驗的一部分。

佛法里說,解脫痛苦其實並沒有一個實在的痛苦要我們像解結一樣把它解開,而是見到實相,痛苦自然就消失。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是這樣,眼界越寬闊,所見越接近事實,痛苦就會越小;相反,離事實越遠,痛苦越大。

當我們真正開始體會到自己的求不得苦也就是許許多多眾生的求不得苦時, 心裡自然生起理解、尊重、憐惜,希望自己和他們都能夠找到走出這無奈僵局的路。


問:如何能迅速開悟?

嘎瑪仁波切答:一個人迅速開悟的可能性不太大,我很小的時候,家人就教我持念觀音菩薩的六字大明咒、文殊菩薩心咒等等殊勝的密咒,印象當中從懂事就在虔誠地念經持咒。九歲出家以後,我很努力地想說早日成佛,早日成菩薩,但是努力到現在還是只懂得了一些佛理,盡全力在聞思修的過程中,改變自己、約束自己。

絕大多數人並非如我們一般,從小出家,在聖妙的佛法中浸泡了幾十年,卻想在五毒熾盛的紅塵俗世中迅速開悟,迅速成就,大家可以想想看,這有多大可能呢?要知道,就算你能把佛經都背過,卻不一定都能做到啊。

會持誦一些經文密咒,離開悟還差很遠,能夠明白一點道理很簡單,想要做到卻很難。所以,“悟“有兩種,一個是證悟空性,離現在大多數人都比較遙遠;另一個是明白道理,這種”悟“就比較簡單,佛怎麼說,我們就怎麼做,慢慢明白越來越多的道理,再去努力實踐行動,一步步走向明心見性的極大光明。


最快速的開悟方法

阿底峽尊者是公元十一世紀印度最偉大的班智達,他應邀到西藏,經過十二年的努力,建立了噶當派的傳承。

阿底峽尊者是東孟加拉國的王子,年少時,綠度母曾示現在他夢中,勸誡他不要為世俗有刺的誘惑物牽絆,因為他在過去五百五十二生中已是一位具足戒的僧人,並且是個博學的班智達,而解救眾生脫離輪回苦海是他的使命。認清重續他的業力使命的必需性後,阿底峽尊者出家為僧。他不倦怠地尋訪名師參學。後來在密續上師羅睺羅教導下,他成為一位博學、有成就的佛法教師。

有一天,阿底峽尊者自己懷疑道:「直接引向開悟,哪一條路是最迅速的呢?」 「我要怎樣才能到達涅槃彼岸呢?」因為他懷疑:如果遵循大乘菩薩道,必須在無量劫中救度他人,才可達到涅槃寂靜。那麼他還有可能達到開悟嗎?這位年輕學者嘆息著:「我是否得無止盡地輪回?」

那一刻,具神通的羅睺羅上師召喚並告知阿底峽尊者說,所有形式的自我關懷都無助於圓滿證悟,並且幻想、精神力量、禪定的專註、學問、辯論技巧甚至涅槃經驗本身到頭來都毫無用處。如果能精進不懈地長養菩提心,發展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是會更好的。接著羅睺羅上師預言他的弟子與大悲觀世音菩薩一樣地,終將證得自利利他的最高成就。「忘卻自己的利益,多關懷他人的福祉。」羅睺羅勸誡著,「視別人比你自己更重要。執著自我是不滿足和痛苦的根源,征服自私自利的兩面巨魔!一個單獨的自我也不過是另一種的幻想。」「因此,有誰能逃離輪回而達到涅槃呢?如果你愚昧地一味避離輪回而追逐涅槃,要得到絕對的解脫那將是很困難的。最好是超越這二元對立的觀念,了悟到無分別,使一切事務達到圓滿。寂靜常樂永遠是可以獲得的,不要忽略了它。」

不久之後的一天,阿底峽尊者在菩提迦耶,佛陀證悟的聖地,繞著大佛塔經行時,二位莊嚴而美麗的年輕女子站在靠佛塔南邊的蓮花池畔。其中一位問另一位說:「甚麼是達到圓滿開悟的最好修行方法?」另一位回答:「無我的菩提心是成佛的大道。一個人如何能轉身棄他人不顧呢?」第二天,阿底峽尊者又去繞佛塔及塔旁的菩提樹,釋迦牟尼佛曾在這棵樹下靜坐。阿底峽尊者聽到一位老醜的乞婦告訴一位年邁的麻瘋病人說:「平等的慈悲心和菩提心是超越苦海,獲得圓滿開悟的最好方法。」她解釋著:「設身處地多為他人著想,放棄自私自利的想法。」

阿底峽尊者心想:「此地每一個人,從最尊貴到最卑賤,似乎都知道開悟的最好方法,與我的上師所說吻合,為何我獨自一人遲疑不定?」翌日,阿底峽尊者手持念珠緩緩地繞著聖殿,他看見一只小鳥棲息在觀世音菩薩像的膝上,佛像刻在佛塔四面石頭壁龕裡。他聽到佛像對小鳥說:「舍自-愛他 的菩提心是圓滿證悟的最好方法。優先考慮他人,將勝利與益處榮歸他人,自己承擔失敗。」就在這一刻,十分不可思議地,阿底峽尊者自己發現他所有的疑惑都煙消雲散了。


開悟要印證才算數

開悟要經得起考驗,否則成為大妄語,要墮無間地獄。

宣化上人 ◎一九八○年十二月禪七開示

在威音王佛以前,人人能開悟,不需要有人印證。在威音王佛以後,自覺開悟的人,一定要經過祖師或善知識(已開悟)印可證明才算數。好像在楞嚴法會上,有二十五位聖人,自敘圓通,請釋迦牟尼佛印證。

現在講一個印證的公案。在唐朝有位永嘉大師,他生於浙江省永嘉縣。因為他一生沒有離開永嘉縣,所以時人稱為永嘉大師。他出家後,研究天臺教理,好修禪觀,曾閱《維摩經》,豁然大悟。

後來遇到玄策禪師(六祖的弟子)敘述此事,玄策建議,令他去曹溪參六祖,請印證。否則,無師自悟,乃是天然外道。他來到曹溪南華寺的時候,恰巧是六祖坐禪時間,他貢高我慢,來到六祖禪床前,也不問訊,也不頂禮,手執錫杖,右繞禪床三匝,振杖而立。

六祖說:「沙門應具三千威儀,八萬細行。行行無虧,名為沙門(譯為勤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大德從何方而來?生大我慢?」

 永嘉答:「生死事大,無常迅速。」

六祖說:「何不體無生?達了無速乎?」

永嘉答:「體本無生,達即無速。」

六祖說:「子甚得無生之意。」

永嘉說:「無生豈有意耶?」

六祖說:「無意誰能分別?」

永嘉說:「分別亦非意!」

六祖說:「如是如是。」乃授與印可證明,成為六祖的法嗣。

永嘉大師得六祖大師印證之後,即刻要回永嘉開元寺。六祖留他住一宿,次日再下山回永嘉。因為在一宿的時間,便覺悟佛法的真諦,所以,時人稱為「一宿覺和尚」。後來他極力宣揚「頓悟」的禪風,特作《證道歌》五十多首,說明頓悟的境界。這是不朽的佳作,成為佛門必讀的功課。

我們坐在禪堂裏,在表面看來,好像用功修行,其實坐在那裏打妄想,一點也不用功修行。心中想,現在是科學時代,應該用科學方法來開悟,想來想去,一點也不科學,這就是癡人說夢。

開悟要經得起考驗,否則成為大妄語,要墮落到無間地獄。凡是自我宣傳,開悟啦!證果啦!都要受此報。希望各位!謹慎再謹慎,不可任意亂語,要受果報。

我們現在很早就起來,很晚才休息。為什麼要這樣苦修呢?因為多一分鐘的參禪,多一分鐘開悟的機會。現在,雖然都坐在禪堂中,聚精會神在參「念佛是誰?」其中不能說沒有人專心用功,可是真正想要開悟,得到受用的人,為數不多吧!多數的人,對參禪不認真,也不熱心,敷衍了事,來混光陰。這樣打禪七,盡未來際,也不會開悟。我希望在這個國家(美國)有多人開悟,對佛教前途才能有所幫助。

在打禪七期間,不要講話,不要打妄想,拿出真心來用功,才有感應,才能開智慧。有了智慧,才不會顛倒。不顛倒才能教化眾生。自己對道理還弄不清楚,怎能去教化他人?這豈不是以盲引盲嗎?這是很危險的。

參禪,好像農夫在春天播種五穀的種籽,在夏天努力的耕耘、灌溉、除草、施肥,到秋天才可以豐收,到冬天才能得飽暖。這是農夫一年之希望──豐衣足食。參禪也是這樣,要兢兢業業守住念頭,時時刻刻管住自己,在禪堂裏,行的時候用功否?坐的時候用功否?總而言之,行住坐臥都要用功修行。覺得用什麼功相應,就用什麼功,沒有什麼限制。譬如,參話頭覺得不相應,可以念佛,或者修止觀。只要相應,才會有成就。

無論用什麼功,心要專一,沒有妄想,用到極點,便有消息。如果妄想重重,用什麼功,也不會相應。凡是真正用功的人,行不知行,坐不知坐,行坐都不知道,怎會打妄想呢?只知道「念佛是誰?誰在念佛?」這個疑問,要念念不忘,常在心中參。在這個時候,渴不知渴,飢不知飢。冷不知冷,熱不知熱。為什麼不知道?因為專一其心的緣故,腰痠不知痠,腿疼不知疼,什麼念頭都沒有了,只有唯一的念頭──「念佛是誰?」常提起來又放下,放下又提起來,時時刻刻,綿綿密密,接接連連而不間斷用功夫。用到極點的時候,或者撞著,或者闖著,忽然間開悟。

為什麼你沒有豁然開悟?因為你沒有專心致志,不知明心見性的道理,不知返本還原的境界。不知家鄉在何處?願做流浪異地的窮子。最後一句話,參「念佛是誰?」參到「山窮水盡疑無路」的時候,就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最容易、最簡單、最穩當又快速的修行方式

我們是凡夫,煩惱習氣深重,沒有辦法斷除,所以我們起心動念與諸法實相決定不相應,這時候怎麼辦?像我們這樣程度的人,佛也有方法教給我們,我們隻要與經教相應,也能得到很好的效果。淨土教當中,實在講是最容易、最簡單,最穩當又可靠,而且還快速,那就是與阿彌陀佛的名號相應。念念不起別的念頭,念念都是阿彌陀佛,這個念頭很健康;除了阿彌陀佛之外,心裡面就沒有雜念,這是修行的好方法。這個方法提出來之後,才真正令九法界眾生平等得度,真正不可思議,就是經上所說,「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

早餐開示 1998/8/9

  

什麼叫菩提心?菩提心就是回頭的心,我不再想其他東西,專想阿彌陀佛,這個心就是菩提心。因為我們不想阿彌陀佛,無論想什麼都是輪迴業;換句話說,都是在想六道輪迴,想六道輪迴你怎麼能夠脫離六道輪迴,所以要把輪迴的念頭打掉,這個道理要懂。諸佛如來苦口婆心教導我們,隻有這麼一個方法能夠令一切眾生,罪業極重的眾生,造五逆十惡業的眾生,都可以在這一生當中往生成佛。

早餐開示 1998/8/9

  

大家要是細念《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你就明瞭了。菩薩一開端就說,「我與五十二同倫」,這句話非常重要,不能輕易看過。同倫,用現在的話來說,志同道合,這叫同倫,同一類。這一類是什麼人?專念阿彌陀佛。在無量法門裡專修這一門。五十二是指菩薩五十二個階級,十信位、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再加上等覺、妙覺,妙覺就成佛了。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239集) 1984/12

  

換句話說,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沒有用過第二個方法,就是這一句佛號念到底。從初發心念到成佛,你說多簡單、多容易!而且是穩當快速,沒有能跟這個相比。你能認清楚、能明白,能認真依這個方法修學,那你是大福報,天上人間沒有一個人福報比你更大了。你不但是成就殊勝,一生圓滿成就,這是真正不可思議。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239集) 1984/12

  

這個法門不可思議,隻念一句名號,太容易、太簡單,不需要摻雜任何東西在裡頭。《楞嚴經》上大勢至菩薩跟我們講得最清楚,大勢至菩薩也做了一個最好的榜樣給我們看,他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用什麼方法?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不需要用第二個方法。這個方法不但簡單容易,穩當快速,八萬四千法門,任何一個法門都不能跟它相比的。你要問他念佛的原理,他講得很簡單,「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262集) 1984/12

  

你才慢慢去體會到佛號功德不可思議。為什麼叫你把心裡面隻裝一個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心裡什麼都沒有,你就會開悟,你就會成佛。這是什麼?這是從迷到悟一個祕訣。這是開悟最善巧、最妙的一個方法,其他方法都比這個複雜、都比這個艱難,這是最容易、最簡單、最直捷、最穩當的。隻要你把這真搞清楚、搞明白,真肯幹,就在一念之間,一念之間凡夫成佛。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321集) 2011/3/13

  

一句名號,阿彌陀佛四個字,這個容易,這個放在心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點都不會錯。觀佛的名號,憶念名號,口稱名號,真正念佛人,三業都相應。你看心裡想阿彌陀佛這名號,口裡念阿彌陀佛的名號,身體禮拜阿彌陀佛,這個念佛就如法,佛果地上這五種智自然相應。什麼時候相應?心裡頭隻有阿彌陀佛,其他的雜念全沒有了,智慧現前了。

淨土大經科註(第164集) 2012/1/28

  

釋迦牟尼佛生到這個世界,當年在世講經教學四十九年,為我們開啟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成正覺,所以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為什麼開這麼多門?自性法爾如是。因為眾生根性不相同,學佛要選擇法門,契合自己的根性,很容易成就,不契合,修學起來就很困難。門道很多,條條大路都通佛國,都教你成佛的。最穩當、最快速、最容易、最簡單的,無過於念佛成佛,就這一願。所以善導大師把這個願看到這是第一,大道至簡,如此而已。你遇到了,能信,太幸運了,恭喜你這一生到極樂世界成佛去了,這個多難得。

發大誓願(第2集) 2015/4/23

  

淨土提倡的是法門裡頭最容易學的,就是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就念這句,小孩都會念,或者隻念阿彌陀佛也行,兩種都可以。容易!隻要你真肯念,真相信,念佛號不夾雜,清淨心念,一心專念,跟阿彌陀佛就感應道交,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這是無量法門裡頭最容易、最簡單、最穩當也最快速,完全得阿彌陀佛神通本願的加持。

極樂世界二十九種莊嚴(第7集) 2012/6/30

  

世尊告訴我們,想取極樂世界不難!祖師大德給我們講這個法門萬修萬人去,問題就是你肯不肯修。具備的條件很簡單,信、願、行三個條件,這三個條件具足你就能往生。八萬四千法門裡頭最簡單的法門、最容易的法門、最穩當的法門、最快速的法門,所以十方一切諸佛如來都勸導我們去往生。《無量壽經》上看到十方佛,《佛說阿彌陀經》我們看到六方佛,一切諸佛都在勸勉我們,為什麼不發心?今天說實實在在話,尤其這是動亂的世界,在這個時代要想成就,除了念佛沒有第二個法門,誰肯真正的念,誰就成就了。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085集) 2003/8/30

  

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些人,絕大多數是用持名念佛的方法。也許有人要問,怎麼知道大多數是持名?我們從我們自己世界來觀察,是聖賢人往生的多,還是凡夫往生的多?看看《淨土聖賢錄》、《往生傳》就知道了,凡夫往生的多!凡夫用什麼方法?用持名的方法。一個世界如此,一切世界也不例外,所以十方諸佛特別讚歎持名這個方法。這個方法在修行成佛、證果是第一法門,最簡單、最容易、最穩當、最快速,至圓至頓,頓是講快速。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第37集)1993/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