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的西方淨土法門 - 頗哇法(最密生西彌陀法)介紹
嘎瑪仁波切開示
生,是死的開端 ; 死,是另一生命的始點。如果,人能澈底接受生命輪迴的觀點,自然會努力學習如何面對死亡 ; 如果能清楚瞭解臨終及死亡的過程和意義,自然會學習珍惜生命,甚至終其一生來實修實證,在濁世來臨的現代,能依止清淨傳承與正確的教授上師,來學習 " 生 "與"死,更是值得終生追隨的 !
一般我們念佛時,用阿彌陀佛聖號作對治力,把心念定在阿彌陀佛的身上,意識是會跟阿彌陀佛相應在一起。維摩詰經上說 : 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 ; 隨其心淨,則佛土淨。但真要能要調伏自己的心念確是很難。因為完全要調伏心念,就要澈底破除自身與世間的執著。佛說八萬四千法門,應眾生不同的根器而有所差別,在淨土法門中,容易破除自我與世間執著的,就是最殊勝最精華的破瓦法了 !
[往生淨土捷徑法] 破哇法是往生淨土最捷徑的法門,在破哇法的觀想過程中,把意識融入明點時,對自我與世間不執著,將整個的人無我,法無我的境界融入心性的明點,然後和上師阿彌陀佛心性合而為一,往生淨土就容易了! 所以,破瓦,也稱遷識法。
[不修成佛之法] , 蓮花生大師在西藏傳授破哇法時,他說 : 要修行成佛,有很多方法,但不修而能成佛的法門,我這兒才有 !所以,破哇法又稱 "不修成佛之法",這個意思,不是指不用修行就可以成佛,而是相對於要修三大阿僧祇劫的法門來說,好像不用修行就可以很快往生淨土的感覺。
[破瓦法種類] 依密宗來說,密宗修行的方法都是由果找因,依方法再解脫,現在所說的破哇法不是由果找因,它是站在 "果" 的立場往生 "果° 的境界,這是十分容易、善巧、又深奧的法門。
[愚昧虔誠者大成就] 破哇法可以稱為意識往生善逝法,一個凡夫可以經過上師傅承的口傅 , 開始起修,雖然不需要研究高深的經典,但是對佛菩薩強烈的虔誠心絕對是必需的。自古到今,許多成就者及開悟者,大多是愚昧而單純的人,雖然一個很有智慧的人,因觀察力及理解佛經,一點一滴由明白法爾而成佛,但愚昧而虔誠的人,當他遇到正確清淨的佛法時,卻因為有一顆堅定不退轉的信仰心,沒有很多的雜念和迷惑,往往毫無懷疑地照著去做,就得到了解脫和成就!
[死亡非死亡,行者小成佛] 《普巴講授續部》裹有說 所謂死亡,只是一種妄念、雜念,對成就者來說,死亡等於到了淨土 (空行剎土),死亡時沒有恐懼,反而是另一種快樂。所以帕當巴尊者說 : 死亡非死亡,行者小成佛,就是這個意思。
[重罪者的甘露] 如果人在往生前有幸遇到破哇法,連佛教徒認定最大無間罪的人,在死前有接觸破瓦法、修習破哇法的話, 雖然惡業依然存在,也可以扭轉三惡趣而得解脫,但這是在理解罪過因果後,有了懺悔而得解脫,並不是 可以一面作惡,一面修破哇法,期望往生時不墮惡趣,這是不可能的。 >
[修行修行再修行] 修行破哇法並不困難,只要有虔誠的心,不論會不會清楚觀想,知不知道破哇法的理論,專心修七天以上,很少不開梵天穴的,可以將吉祥草插在他的頭上,所以說,修破瓦法,不需要很聰明,但要很虔誠。可是,梵天穴開了,並不表示不會封回去,兩三天不修,又會封起來,所以,開不開頂不表示成不成就,
對我們來說,開頂並不是要去追求的究竟。
什麼是現在學習破哇法的意義呢? 就是 " 修行修行再修行"
學會了要常常練,練得非常熟悉,當我們需要時,意識一想到就會自然開頂,就像一顆果樹,春天開花要結果,夏天無法採擷,到了秋天,瓜熟蒂落,自然會掉下來,我們年輕氣旺,水火風土四大圓滿,所以開了又會封,直到有一天死亡時,因為已經長期熟悉了修練,自然會開頂,所以修行修行再修行是唯一能往生成就的至要準則 !
[適時往生最殊勝] 如果經過長時間修練,自己已經很熟悉了,當我們需要或年老快要往生時,拿破哇法來運用是很正常的如果不是往生的時候,用破哇法來往生,在密法上是被戒律的,這等於殺生,是不被允許的。對於死亡的程序和次第,我們必須要很清楚,才會知道何時要用這殊勝的淨土法門。
[傳承口授為要件] 修破瓦法之前,先要有傳承上的口授,口授後再念一遍法本予以口傳,如果沒有親自聽過口傳和指導,自己去修行,是密法的忌諱,不是不能修,是怕修偏差了! 接受口傳後就可以修行了,為了慎重密法,我們這些傳承都有連接,不曾間斷,從上面成就者得到的傳承,口傳下來,所有傳承上師們成就的加持力,會融入我們心中,修行就比較容易了!
[結語] 《維摩詰所說經》觀眾生品第七中有云 : ……文殊師利又問 : 生死有畏,菩薩當何所依?維摩詰言 : 菩薩於生死畏中,當依如來功德之力。……,微小無知的吾等凡夫,在面對死亡時,應當要依靠諸佛菩薩及傳法上師的加持,才能渡生死大海,在此,期望如此殊勝的破哇法,能隨同阿彌陀佛聖號,傳揚到每一位虔誠的佛子心中!
昆桑仁波切開示 :
想要往生西方阿彌陀佛的淨土一定要修魄哇法,不必受過什麼艱深的法,只要皈依三寶,一心往生的人都可以受魄哇法的灌頂,修持魄哇法。
噶瑪噶舉派的彌陀淨土的魄哇法,由一百多年前的米究多傑(已被授記為賢劫千佛中的最後一位)於十三歲某日早晨親見阿彌陀佛,由彌陀親傳此法,與長壽佛灌頂及迴向文。當日下午彌陀再為米究多傑仔細說明法本實修方法 . 卡美仁波切在定中知道米究多傑已親見彌陀,所以到米究多傑家中記下法本。
魄哇有多種修法方式、各派有不同版本與觀修的方法。此法是於一百多年前彌陀親傳,因為年代較近較適合現代眾生的根器,所以具有特別的加持力。蓮師曾說 : 『平日沒有時間修法者,給予魄哇法的教授,可以在臨終時,依魄哇的觀修將自己的神識導入西方淨土;修持大圓滿或大手印無法成就者,可修魄哇來消除業障為往生者修習魄哇可幫助他往生西方淨土。
平時常利用一小段時間修習魄哇法是很重要的,現在常常練習,在中陰身時,可依自力或上師的帶領往生西方淨土 ,若臨命終時沒有修魄哇法往西方,仍可因平日常念彌陀,而於中陰身憶念彌陀,因與彌陀相應而得往西方淨土。釋迦摩尼佛曾說過修習魄哇法,業障輕的人修魄哇法一定可到西方淨土,業障較重的人,亦可觀想將明點經由中脈提昇到頭頂梵穴而至西方淨土,即使犯五無間罪的人,修魄哇可因其功德加持而不墮下三道,於來世再慢慢修持而消除業障。
打坐魄哇一般人不易做到,要如密勒日巴等大修行者才可能做到,此為法身魄哇,往生時天上無雲,本身如睡著般柔軟,可在心輪或身體上顯現法器的圖型。白教的這一法本為報身魄哇,如能成功往生西方,天上會現出彩虹,自己的梵穴會打開且很熱,曾往梵穴上看到水蒸氣、血跡、或掉頭髮等現象。
業障少者容易達成,若業障多不易修成,但努力仍可修到,若魄哇修成,十多公分長之細草可從梵穴伸入腦內而不曾痛,往生時,火化骨頭會現佛像等吉祥現象。化身魄哇,往生前作右側睡姿的吉祥臥,以手指抵住右鼻孔,觀想風從左鼻孔出去,可以得到人身,想像自己要轉世為僧學習佛法、渡化世人,身心清淨,親近佛法,幫助眾生。化身魄哇成就者會見到往生者左鼻孔出血。火化時會有舍利子,屋外會有彩虹等。
日常生活常觀思頂嚴彌陀,危難及無常來臨時會下意識的想到彌陀而往生西方淨土,常唸諸佛心咒祈請加持往生,與修魄哇的功德無異,最重要的是行住坐臥一心不離佛號。每日唸迴向文七遍或二十一遍,迴向自己命終時與眾人同往西方,以此迥向功德必可生西方淨土。釋迦摩尼佛曾言,人身九孔,其中八個都在臨命中時帶人往不同的輪迴之路 , 只有一個是往生淨土。人輪迴時神識若由眼睛出會生為龍王,神識由左鼻孔出往生人道,右鼻孔出往生為阿修羅道,雙耳往生為無色界,色界有十一層,無色界十七層 ; 神識由肚臍往生在色界,神識由精道出為畜生道、惡鬼道,由口出為惡鬼道,肛門通地獄道。只有修習魄哇法打開頂輪梵穴才能往生淨土。所以大家在接受口傳之後要多修習魄哇法。
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書作者)開示 :
有一個很特別的故事。吉美嘉衛努古是吉美寧巴的大弟子。有一天當他在閉關時,心中很強烈的想著他的上師,於是便朝上師住處的方向望去。然後他看到了一朵漂亮的白雲。他說 : 噢,我的上師就住在那裹。一股殷切的虔誠之情油然生起,但力量太大了以致不自覺地昏了過去。當他 醒來時,自性剎那就此開啟。
所以基本上,上師相應法就像這樣。若我們能獲得實證那麼它使會成為我們修頗瓦法 (遷識法) 的基礎。在修頗瓦法時, 我們要向著諸佛的壇城虔誠祈求諸佛清淨我們所有的煩惱業障,然後觀想諸佛放光照射我們。在這同時, 我們可以持咒,而那就像諸佛為我們灌頂一樣。我們整個人因此受到轉化而化空溶入光中。現在我們整個神識,整個人都化成光的樣子。但最後這裹有一項差異,那就是當我們回到佛的智慧心,並與佛合而為一時,基本上,這是頗哇法。
正如我說過的,自心與上師的智慧心合一無別就是頗哇,此稱為 - 上師相應頗哇法。
什麼是頗哇法?
密法的頗哇法,它的用途是什麼?是不是馬上就可以往生?是不是專修這個頗哇法就可以了?頗哇法是西藏密宗裡面的一個修法。要修頗哇法,必須有金剛上師傳授、加持、灌頂。用西藏的一種香草,在我們頭頂的正中處(就是梵穴的地方)把這個香草插進去,每天要有一定的修持,這是密宗一個修持的法門。
修頗哇法的人還沒有到壽終,是不應該走的。這跟淨土的念佛不同。念佛如果能念到一心不亂,你就會看到阿彌陀佛的光,祂會來跟你講:「我某某時候來接你。」這是最有保障的信號了。修頗哇法,不能夠說你馬上就要走,也不能提前去。我們身體好的時候,要是提早走,就等於自殺。人的身體裡有千萬條的蟲,也就是眾生,身體好的時候走,就等於殺了它們。我們人的壽命都有一定的,該是八十歲走,就是八十歲走。除非你發願,要留在世間度眾生。不然的話,你的壽命多少就是多少,不能夠提前走的。要等到臨終之前,身體裡的這些眾生都先死了,你才能走。人身體裡的眾生,是怎麼樣的情況之下才算是死呢?人體的地、水、火、風,四大分解了,人體裡面的眾生才算是死,這樣才能夠走,這是頗哇法的做法。所以我們學佛者,必須要了解。
阿彌陀佛親口宣說之祈願文,書寫、讀誦及僅記在心中,必定往生極樂國!
特於清明時節,超渡報恩,利益往生,父母親友,冤親債主、有緣眾生,種下極樂淨土、蓮花化生之因緣。『極樂淨土莊嚴經簡文,亦名大乘經』
阿彌陀佛之國土,人人皆聖者,
六道不見名,願能生於彌陀國!
阿彌陀佛之國土,聖者智慧光,
日夜不見名,願能生於彌陀國!
阿彌陀佛之國土,珍寶莊嚴飾,
土石不見名,願能生於彌陀國!
阿彌陀佛之國土,大日妙香飄,
俗風不見名,願能生於彌陀國!
阿彌陀佛之國土,行列菩提樹,
樹林不見名,願能生於彌陀國!
阿彌陀佛之國土,受用禪悅食,
俗食不見名,願能生於彌陀國!
阿彌陀佛之國土,安住平等性,
惡塗不見名,願能生於彌陀國!
阿彌陀佛之國土,法王攝國政,
王臣不見名,願能生於彌陀國!
阿彌陀佛之國土,溢滿八德水,
凡水不見名,願能生於彌陀國!
阿彌陀佛之國土,智慧火熾燃,
俗火不見名,願能生於彌陀國!
阿彌陀佛之國土,身著妙天衣,
俗服不見名,願能生於彌陀國!
阿彌陀佛之國土,出生皆化生,
生處不見名,願能生於彌陀國!
..............................................................
念阿彌陀佛,
迴向祈願一切眾生了悟空性!
迴向眾生覺。
願娑婆世界看見佛法!
頂禮、供養、應供無上正等正覺 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文:觀音噶瑪巴
藏傳佛教是否有淨土法門?與漢傳淨土宗可有異同?
開示 / 大悲恩師上傳下鋒尊者
問:請師父慈悲開示,藏傳佛教是否有淨土法門?與漢傳淨土宗可有異同?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而觀其心」為何念阿彌陀佛聖號時要觀像?
上師開示 :
這是師父想和各位分享的一個重點,那我會將這兩個問題,彙成一個問題來回答。根據傳鋒淺薄的瞭解,佛陀一代時教的方法,修身養性的方法,離苦得樂、由凡轉聖的方法,大致是這樣講的:佛教實際上有八萬四千法門,而以區域來分才分為漢傳佛教、藏傳佛教之別。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在我們佛教界,諸多高僧大德把它歸為大乘佛教。而大乘漢傳佛教又稱之為「大乘顯宗」佛教,而藏傳佛教既有大乘顯宗佛教的部分又有大乘密宗佛教的部分,這樣大概瞭解了吧。還有另外一個「南傳佛教」,就是你們可能瞭解的,在佛教界稱之小乘佛教。
我先把這些佛教大致的觀念先跟各位做個學習,之後我們才能溝通。也就是說,佛教本身法門來講,八萬四千法門都是對治不同眾生其心裡面的煩惱痛苦;由此對治煩惱痛苦的時候,語言的障礙或身體病痛的障礙也解除了,所以身語意三業都修正了,這就是修行。同理:如果這些方法傳到不同區域的時候,我們就習慣把它稱為什麼樣的佛教,那我的意思是什麼呢?實際上,我們都可以把它們統稱之為「佛教」;無論漢傳佛教也好,藏傳佛教也罷,還有我們提到的南傳佛教也好,實際上,都是「佛教」。絕沒有說它們哪一個是非佛教,哪一個是最純正的佛教,絕無此說,好嗎?!而僅是因區塊的劃分在名稱上有所不同。按照不同的眾生、不同的因緣,佛教傳到哪兒,利於這一帶的眾生,我們習慣為了好懂而這樣分。那為了好懂,我就這樣子講,比如說,我們以一個國家為例,一個國家它可能劃分幾個省,或者分為幾個市,但是這幾個省、幾個市,請問屬不屬於這個國家?答:「屬於!」,都屬於這個國家;所以我說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南傳佛教等都是屬於佛教!所以我們先要有這種心,有了這種心過後,在漢傳佛教經常講的「法門無量誓願學」,就不會互相毀謗、不會互相排斥,不會框架我們所學的知見、學識;因為法門無量,我們的學修也無量!就如世間人講的:「活到老學到老、學無止盡、學海無涯!」。
那這樣聽了師父的意思是什麼呢?就得出一個結論嘛!你們絕對可以通過我們剛才這樣的探討,自己都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我可以肯定漢傳佛教、藏傳佛教都有淨土法門,應該瞭解了嗎?所以說經過這樣傳承到不同的地方,將這八萬四千法門裡面,根據法門的性質才分出淨土法門。請問佛陀在世,講沒講《阿彌陀經》是淨土法門?佛陀講了這個嗎?佛陀沒有講這四個字,對吧!? 是傳到我們中國漢傳佛教,歷代的高僧大德根據這些經文不同的內涵、不同修心的方法,為了善巧渡不同根器的眾生,於是我們漢傳佛教把八萬四千法門作為分類劃分,總攝為十宗八家。十宗裡面就涉及到淨土法門的淨土宗,也就是說把佛教的八萬四千法門,因其太眾多深廣,為了讓我們好懂,中國的高僧用他們的智慧將其統攝;把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經,哪些經論在講哪些方面以哪些方法可得解脫?可得究竟圓滿佛果位?可離苦得樂?可由凡轉聖的……等,就善巧的將其分為十宗,聽懂了嗎?比如說:天台宗、唯識宗、華嚴宗,還有你們最瞭解的淨土宗、禪宗,對吧?那在近代有一位嚴持戒律頗負盛名,大家耳熟能詳的法師是誰呢?答:「弘一法師」,弘一法師,對吧?因為他在世間的時候太傑出了,那他就是主要修學律宗,以及其他等等。
同理,佛教傳到藏地,而方便名為藏傳佛教,所以說「藏傳佛教是否有淨土法門?」答案是肯定的,一定有!那與「漢傳淨土宗可有異同?」現象上一定會有差異,實質上是一定沒有差異的!對吧?不管佛法它傳到泰國也好、 斯里蘭卡也好,傳到中國大陸、臺灣乃至於再往東南方向馬來西亞、韓國、日本,乃至於藏傳佛教傳到世界各地、歐美國家等,現象上會不會有差別?一定會有差別;實質上呢是絕對不二的、互不障礙的,且是互相一致的!
漢傳佛教主要就是把釋迦牟尼佛所宣講有關淨土方面的五大經典,如《阿彌陀經》、《無量壽經》、《普賢菩薩行願品》、《大勢智菩薩念佛圓通章》等及《往生論》,統攝五經一論來學修,以堅固我們對阿彌陀佛及極樂世界莊嚴的信心、正見。接下來,以「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來攝心,一心專念與阿彌陀佛的願力相應感應道交而往生;所以要把「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佛號真正念到圓滿歸家,歸入極樂剎土之家,就必定要建立在這五經一論的正知正見上,對吧?!
藏傳佛教也是這些相應淨土法門的經論,經由高僧大德們修證後,以他們的智慧總攝為往生淨土的心要而修持,比如說《極樂願文》!他們主要就是以《極樂願文》來修持學習淨土經論的心要。
請問如果要將漢傳佛教的五大經典總結成四個方面為往生淨土之四因,應是哪四大法要呢?第一:「明觀福田」,在自己的心裡面要明楚清晰、明明朗朗的思維出或瞭解到阿彌陀佛莊嚴德相;以及極樂世界清淨剎土之莊嚴功德,對吧?這就叫「明觀福田」;第二:「懺悔業障」,才能往生極樂剎土;第三:像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乃至於五大經典裡面所講的,要效仿祂發「菩提心」,否則我們很難與阿彌陀佛相應;接下來第四:「一切善根福報功德迴向極樂淨土」,要把所做的一切善業福報功德,發願要迴向往生極樂世界。藏傳佛教的淨土法門心要《極樂願文》,總結起來也就這四大點。
這四大點心要我們都去遵照行持了,一定會往生阿彌陀佛的極樂國度。反過來,這四方面我們一個都沒做,是難以往生淨土的!對吧?例如說,我們不懺悔業障而謗佛、謗法,能夠去嗎?沒辦法!《阿彌陀經》裡也講了,犯捨法罪與五無間罪者,是無法去極樂剎土的。懂得這道理了吧!?所以藏傳佛教的淨土宗或漢傳佛教的淨土宗,現象是有差別,而實質上,都總結成這四大心要而來修一心;這樣才能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亂,一直到臨命終時,都可以往生極樂剎土。這個「臨命終」我們大家都知道,肯定是兩種解釋:第一種就是我們今生人身壽命結束的時候,一定會往生極樂剎土;第二種解釋呢,就是我們這樣一心按照此法門修行,會不會把我們這個「煩惱的人生」結束?在生的時候就會對治我們這個煩惱身心,對吧?那一剎那也等於說我們往生了,即不是往死!我們往生到更好的一種境界,身心都得以超越了!好嗎?這就是「臨命終」兩種的解說。
因此說它們有「異」是指現象上的差別,而在實質上它們則絕對相同,就是淨土五經也好、《極樂願文》也好,總結起來呢,就是淨土法門的四個要件: 「明觀福田」、「懺悔業障」、效仿阿彌陀佛一樣的發「菩提心」,接下來把「今生或過去世已作的功德及現生正做的功德、未來發願將作的功德福報,悉數迴向往生極樂剎土」,那麼就絕對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另外,就修心技巧上,大乘藏傳佛教還有一種密宗的修法,就專門把對阿彌陀佛的信心,在內在心靈層次拉得更近,而不只是相信「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及阿彌陀佛等」。比如說,我們漢傳佛教以五經一論建立我們的信心,深信真有阿彌陀佛、真有西方極樂世界,對吧?!但是,極樂世界在哪兒? — 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我們知道淨土宗分了法身淨土乃至凡聖同居土等四種淨土,對吧?!我們講到這四種淨土的時候,卻鮮少去講比如法身淨土如何去觀修,如何進入自己的法身境界,對吧?而藏傳佛教密宗的部分,就涉及到了法、報、化三身的修法。如阿彌陀佛本尊修法的儀軌,那就會把西方十萬億佛土的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與我們建立了更近的信心,也相信阿彌陀佛就在我們面前;就像常寂光淨土遍一切處,也含攝了釋迦牟尼佛淨土,就是如此善巧的觀修。那我們就等同在極樂世界裡面,我們有沒有佛性?我們也有佛性,那我們能不能修成與阿彌陀佛一樣的功德福報呢?能夠修成!倒果為因效仿、觀想自己是阿彌陀佛,久修久觀,是不是就把自己的佛性開啟出來了呢?這就是以果為因的修法,就是這麼善巧!這就是在現象的「異」,其不同之處,是善巧修持的不同,而非世間分別妄念的不同。好嗎?
總而言之,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都有淨土法門,在現象上根據不同的時間、因緣等及地域、區域的差別,傳法技巧上的不同,則有他們現象上的不同;於實質上,卻是相同的,都是來啟迪世間六道輪迴中所有的眾生,生起回歸極樂淨土老家的四個方法: 「明觀福田」、「懺悔業障」、「發菩提心」、「一切善根福報功德迴向往生極樂淨土」,這就是藏傳、漢傳佛教其淨土宗的異同。
那接下我們就把後面這個【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而觀其心」為何念阿彌陀佛聖號時要觀像?】問題,一起貫通來講,因為我們剛才講的淨土法門,大家都知道主要是對阿彌陀佛祂老人家的聖號,生起絕對的信心,對吧?就是你「信、願」有多深,那麼你得到的加持,往生極樂剎土的品位就有差別!那這實際上就是你心的力量了。那《金剛經》裡面有講:「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或者「應無所住而觀其心」,為何念阿彌陀佛聖號時要觀像呢?我不知道提問的菩薩怎麼來理解「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應無所住而觀其心」?釋迦牟尼佛宣講《金剛經》的時候,講「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應無所住而觀其心」是指的沒有任何的一種心靈狀態嗎?那講到「相」的時候,是指哪四種相? — 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對吧?是不是這樣講的?那我們觀這個阿彌陀佛的相,是屬於人相、我相、眾生相還是無壽者相呢?在座的菩薩或是問這個問題的菩薩,請問你是怎麼理解的?答:「提問的人不在這裡」,他不在,好!那我們就依這個問題學習一下,也許傳鋒師父理解錯的,不妨聽一聽擇善而從!
首先他這個理念就涉及到《金剛經》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應無所住而觀其心」和我們剛才觀阿彌陀佛的聖像- 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你如果是要真正理解念阿彌陀佛名號的時候要觀相,那麼就必定要把剛才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法語理解正確;要把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等四相也要理解正確。而要把這兩方面真正不「依文解義,三世佛怨」,那麼就必定建立在《金剛經》究竟在講什麼?在座的菩薩,念過讀過《金剛經》的請舉手,占了一大部分!《金剛經》究竟在講什麼?好!這樣來問你們,《金剛經》在我們漢傳佛教而言,它是屬於小乘的經典還是大乘的經典?眾答: 「大乘經典」好!大乘經典有一個共同處,大乘主要是一個什麼樣的心要,來闡述「經者,聖人之言」?也就是說佛陀講大乘經典,主要是以什麼樣的心要,來宣講由凡夫轉聖人之法?答:「菩提心」太對了!你們如果再答不出來,師父就會問:「大乘與小乘的差別在哪裡?」那就是「菩提心」!一樣的,《金剛經》云何降伏其心?云何發其心?就是指的「菩提心」!所以「應無所住而觀其心」就是說我們不要住在凡夫的貪、瞋、痴心來接人待物處事、來生這樣的心;我們不要住在小乘阿羅漢的只安住在寂靜、有餘涅槃這種自我解脫的心去接人待物處事;應該住在什麼心上?安住在慈悲、清淨、廣大、平等,為利有情願成佛的這個心上。這個心是不是自己的佛心?跟佛陀無二無別的菩提心,這就回歸了!
如果是把這種心理解什麼都沒有、什麼都不要觀,那就叫做外道的「頑空之見」,「二乘的偏空」就會落入「定多慧少」的見解,應該瞭解了吧?!所以佛陀為了救渡我們六道凡夫的執有,執著於常有不變、外道執著「頑空」的境界、二乘聲聞緣覺的阿羅漢執著於「偏空的境界」定多慧少,為了救度這一切眾生而開講「菩提心」!讓他們從這種定中「迴小向大」生起智慧,什麼智慧?從接人待物處事中去建立寬廣的心、清淨、平等、廣大的心,就會「定慧等持」證得一地菩薩……十地菩薩,進而最終證入佛果位!就是為了救渡大家進入大乘、大學的境界。知道了嗎?如果《金剛經》在講什麼都不懂,那就沒辦法解,是吧?!所以《金剛經》講阿羅漢如何來「迴小向大」發菩提心,這樣就好解;因此「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應無所住而觀其心」就是說,我們應該遠離凡夫的執有、實存不變的心,我們凡夫總認為什麼都是實有、獨立、實存不變的;而外道則頑空,什麼都沒有;二乘呢偏空,沒有完滿的智慧;是不是都把這幾種人都拉到「迴小向大」,回歸到原本清淨、平等、廣大為利有情願成佛的菩提心上來了。那觀什麼心?就是觀你這清淨、平等、廣大的菩提心,而要生什麼心?要生這清淨、平等、廣大自利利他的心,這樣才是把《金剛經》給看懂了!所以我們念阿彌陀佛的聖號,同時觀祂莊嚴聖像的時候,祂的聖像是來源於什麼? -心,什麼心? - 四十八願的心!四十八願總結成一個心,是什麼心? - 「菩提心」。因此說我們在觀阿彌陀佛的聖像,不如說我們在觀修、薰習自己的「菩提心」。所以這樣講來,既不執「常有」,也不會執「斷見頑空」,也不會執著安住於自己有點禪定境界的「偏空」,二乘阿羅漢的心境,如此就回歸到了「菩提心」。有菩提心最後一定在功德、福報、時間、空間等因緣圓滿的那一剎那結菩提果;就像種瓜在因緣聚合的條件下必會結瓜,種豆在因緣聚合的條件下必會結出豆子一般。我想把這問題交給我們的這位菩薩,可能也瞭解這個理,這就是師父所理解的《金剛經》,雖然說時間短了些,但也作了重點的瞭解了。
那接下來我們來說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實際上呢,這幾種相就是在講凡夫的執著、二乘阿羅漢的執著、外道頑空的執著相,把他們這樣狹隘的心靈境界一去除,是不是就回歸了菩提心?!那人人就皆能以《金剛經》菩提心因終將結菩提聖果。
臺北護法團文宣組恭錄
2011/11/22
頗瓦法又名往生法、破瓦法、頗哇法、是不經修持便可成佛之臨終竅訣。
名稱由來
“頗瓦”二字是藏語,意思就是“搬遷、移動”。依藏密的觀點:人死時,周身氣息漸漸收攝,先由手足冷起,依次攝於心中,最後心中的那個暖氣一斷,全身僵冷,人便死了。“頗瓦法”就是說要把握這口氣,把心連同氣整個地搬遷出去,另外覓找生趣。在漢話中,有“往生”一詞與之相仿。
往生分類
往生依個人根器不同分為五類:
一、 上根者見解印持法身之往生: 在此生自相續中生起無偽實相之無誤見解,並不斷串習之人,臨終時依靠本來清淨之密道法界覺性要訣,往生於法身界中。
二、 中根者生圓雙運報身之往生: 對於生圓無二之瑜伽極為嫻熟,並且對如幻之聖尊身相具純熟力之人,臨終時中陰的迷亂顯現出現的同時,往生於雙運智慧身中。
三、 下根者無量大悲化身之往生: 獲得密宗能成熟之灌頂、未被破誓言之過患染污、對生圓次第具有勝解,並具有中陰竅訣的人阻塞不淨的胎門,依靠大悲心的牽引和轉為化身道用,往生清淨剎土。如頌云:“封閉胎門當憶有寂界,乃為精進淨觀之一時。”
四、 平凡者具三想之往生: 將中脈作道想、心識明點作旅客想、極樂清淨剎土作去處想而往生。
五、 以大悲鐵鉤超度亡靈之往生: 具有殊勝證悟、心境調柔、了知中陰身心相續的瑜伽士,可使其他臨終者或中陰身得以往生。超度亡靈者必須是獲得見道之士。
修法
頗瓦(往生)修法 分二:修煉;運用。
修煉
頗瓦法”是密宗密法,修學頗瓦法需要灌頂傳承,這個過程中有歷代上師的加持,這個對於往生也很重要。建議沒有得到上師的傳承自己不要亂練,以免犯盜法罪,一定要找到有修證的金剛上師傳授才為穩妥。這樣在修行的過程中,遇到問題,也會有上師給予解決。
求得頗瓦(往生)之引導後,應反覆修煉,在未出現驗相之前應精勤努力修持。現在自身的脈風明點全部無有衰退,正值旺盛之時,依靠頗瓦法直接往生稍有困難。真正到了臨死之時或極為老朽年邁之際則容易依此往生。譬如,夏季正值茂盛繁榮之時果實難以採摘,秋季瓜熟蒂落之時衣邊稍微接觸便可墜落。
運用
自己出現死相,知道無論如何也無法避免死亡,並出現隱沒次第之時,應當修頗瓦法,除此之外均不可依之往生。如續云:“時機成熟當往生,非時往生殺天尊。”本來隱沒次第有多種,然而就淺顯易懂而言,則分為五根、四大、明增得三種隱沒次第。
五根隱沒次第:如若自己枕邊有僧人念經,但只聽到嗡嗡聲,而聽不清詞句,表明此時耳識已滅盡。或者雖然不是那樣,但別人的交談言說等對他來說好像是從遠處傳來的聲音一樣,僅能聽到聲音卻聽不清詞句。同樣,眼看色物也只是模模糊糊,看不清究竟為何物,說明此時眼識已滅盡。以此類推,鼻嗅氣味、舌品味道、身體所觸等都無有感受時是最後隱沒次第,上師應在此時為其直指心性,若有念頗瓦儀軌者在這時最為適宜。
四大隱沒次第:之後,肉界融入地大之時,身體出現如墮入坑中或被山所壓般的沉重感。如現在有些臨終之人口中喊著“向上拽我”或“將我的枕頭墊高”等等;隨後血界融入水大之中,流出口水或鼻涕等;接著暖界融入火大之中,口鼻全部乾燥,體溫從邊緣內收,有些人從頭頂突突地冒出蒸氣;氣界融入風大之中時,上行、下泄、平住、遍行之風全部收於持命風中,從而使吸氣困難,氣息從肺部經過黑白咽喉向外呼出。體內的全部血液收於命脈中,心間依次流出三滴血,於是便呼出三口長氣,外氣驟然中斷。
明、增、得隱沒次第:此時從頂部來自於父親的白明點快速下降,外相猶如月光遍照清淨虛空般,出現白光;內相出現明的覺受,並且滅盡了三十三種嗔心分別念,即是所謂的明相。從臍部來自於母親的紅明點快速上升,外相猶如日光普照清淨虛空般出現紅光;內相產生大樂覺受,滅盡了四十種貪心分別念,這是所謂的增相。隨後白紅二種(明點)於心間相合,意識進入其間,外相猶如黑暗遍布清淨虛空般,出現黑光;內相生起無分別識的覺受,之後驟然昏迷,這是所謂的得相。之後稍微甦醒,出現了猶如遠離三垢的清淨虛空般的基位光明,若能認識其本性而入定,則稱為上根法身往生,此即不經過中陰而成佛。隨後依次出現法性中陰與轉世中陰,這些是正行的支分,所以在此不贅述。
對於無有豐富修道經驗的人來說,運用頗瓦法最適宜的時間是在隱沒次第開始出現之時。此刻應當完全斷除對今生的一切貪執,並且自己應意念:現在我要死了,依靠上師所傳的竅訣將如同勇士射出的箭一般飛往清淨剎土,因此我十分高興。從而心生勇氣。如果自己明觀頗瓦法的所緣境有困難,則可請有能力的道友助念,此時,無論如何應依靠以往所修煉的深道頗瓦教授以強力往生。無論修煉還是運用之時,頗瓦法的修法都相同。即真實觀修頗瓦教授的次第:在一舒適座墊上金剛跏趺坐,身體端直,首先從念誦《遙喚上師》頌開始,完整無缺地明觀修持上師瑜伽中包括結座以上的一切次第。其次進入正行觀想:
將自己的身蘊剎那觀為金剛瑜伽母,身紅色、一面二臂、雙足起舞式、三目直視虛空。修頗瓦法時瑜伽母的表情為寂靜的神情中略帶怒容,右手將喚醒無明愚痴睡眠的顱骨手鼓舉向虛空,左手執持根除三毒的彎刀於腰際,以骨飾、花束嚴飾裸體,現而無自性,宛如撐起的紅緞帳幕一般,這是外身的觀想法。
又觀想位於身體中央的垂直中脈,猶如在空室內插入柱子一般,不歪向左右任何一方,挺直地立於身體中央,所以稱為中脈。為表示法身無變,將其顏色觀為猶如石青皮一般湛藍;為表示習氣障薄弱,將其觀為如蓮花瓣般輕薄;為表示遣除無明黑暗,將其觀為如芝麻油燈般明亮;為表示不入劣道與邪道,將其觀為如芭蕉樹幹般挺直,具足如此四種特徵。為表示善趣與解脫道,將其上端頭頂梵天穴處觀為猶如打開的天窗一般開啟。為表示關閉輪迴與惡趣之門,觀想其底端於臍下四指處絲毫不漏、完全封閉,這是內脈的觀想法。
接著再觀想中脈內的心間處,有一如竹節隔斷般的脈節,於其上觀想有一淡綠色的風團明點時刻不停地波動起伏,其上觀想有代表自己心識本體、具有涅槃點和“小阿”的紅色“舍” 字,猶如風卷旗幡般抖動,這樣的觀想是覺性自心之根本。
之後觀想:自己頭頂一肘許上方的虛空中,有一為八大孔雀所嚴飾的寶座,各種蓮花及日、月的三層座墊上,本體為三世諸佛總體之自性,無等大悲寶藏具德根本上師;形象為世尊怙主無量光佛,身紅色,宛如十萬個太陽照耀鮮艷的紅寶石山一般,一面二臂,雙手以定印托著裝滿無死智慧甘露的缽,具足殊勝化身梵淨行的裝束:身著三法衣、頭上頂髻、雙足輪寶等以三十二相、八十隨好為莊嚴,放射出無量光芒。右邊是諸佛大悲自相的聖者觀世音菩薩,其身色潔白、一面四臂、第一雙手合掌於胸前,右下手持水晶念珠,左下手執白蓮花柄端,花瓣於耳際綻放。無量光佛的左邊是諸佛力量的主尊密主金剛手,其身藍色,雙手以交叉之式執持鈴杵。二位尊者都是以圓滿報身十三種服飾嚴飾。無量光佛雙足金剛跏趺座,表示不住有寂之邊,二尊者雙足站式,表示利眾無有疲厭。深道頗瓦法的諸傳承上師如雲團密布於清淨虛空一般,安住於三主尊的周圍,全都和顏悅色、慈眉善目地注視自他一切眾生,並且以歡喜心垂念、救度自他一切眾生,擺脫輪迴惡趣之苦,猶如大商主般將他們引領到清淨剎土。
儀軌
如此觀想並念誦:
哎瑪吙 自顯任運清靜無邊界 莊嚴圓滿極樂剎土中
自身頓成金剛瑜伽母 一面二臂紅亮執刀蓋
二足舞姿三目視虛空
其身內中脈
粗細如竹箭 空寂光明管
上端開梵穴 下端入臍下
心間斷節上 淺綠風球中
意識紅“舍”字 頭頂一肘處
佛陀無量光 莊嚴具好相
然後以堅定不移的信心,汗毛豎立、淚水涌流,盡力多次念誦:
頂禮供養皈依出有壞善逝應供怙主阿彌陀佛
最後念誦:
哎瑪吙
自顯究竟密嚴清靜界 心中信心百俱彩虹中
依怙總集大恩根本師 身相非凡光明而清靜
顯現相好吉祥阿彌陀 猛厲渴求敬信所祈請
願成深道頗瓦求加持 願至無上密剎求加持
願登勝地究竟法身界
如此全部完整念誦三遍,然後從“猛厲渴求敬信所祈請”以下念誦三遍,最後念誦“願登勝地究竟法身界”三遍,這時應以對上師怙主無量光佛的誠摯敬信之心,惟一專注於覺性自心所依之“舍” 字。之後將舌抵上齶,念誦五遍“舍”,同時觀想覺性自心所依之紅色“舍”字,隨淡綠風團之明點起伏波動,並且越來越高,最後從頭頂梵天穴而出,與此同時誦“嘿嘎 ”一聲,如同勇士射箭般將“舍”字融入無量光佛心中。
又如前一樣明觀心間“舍”字,專注所緣並誦七遍或二十一遍 “嘿嘎 ”,雖然其他宗派有念誦“嘿”時觀想上升、“嘎”時觀想下降的傳統,但本派念誦“嘎”後無有觀想下降的傳統。再如前一樣念誦“頂禮供養……”祈禱文並盡力念修“舍”字法,之後誦“頂禮供養皈依世尊善逝出有壞圓滿正等覺怙主阿彌陀佛”七遍或三遍,最後念誦由佐欽所傳承的、伏藏大師尼達桑吉的《插草頗瓦法》簡略祈禱文:
頂禮皈依無量光 祈禱鄔金蓮師尊
根本恩師求攝受 傳承上師求引道
獲就往生求加持 捷徑空行願加持
我等此生命終時 往生極樂求加持
末尾一句“往生極樂求加持”誦三遍。又如前一樣盡力念修“舍”字法,再如前一樣念“頂禮供養皈依……”,之後念誦由白玉所傳承的《天法頗瓦法》儀軌的祈禱文:
哎瑪吙
神奇怙主無量光佛陀 大悲觀音勢至金剛手
我等眾生一心祈請故 深道頗瓦成就賜加持
我等一旦出現死亡時 往生極樂淨土求加持
再重複三遍末尾一句頌詞,又如前一樣念修“舍”字法。後面這兩段祈禱文不在龍欽寧提派的儀軌里,所以不是吉美林巴尊者傳下來的,但佐欽仁波切與貢欽仁波切等傳給多哲欽仁波切,他具有所有傳承。我的至尊上師也曾傳授過。多哲欽仁波切本來有塔波仁波切傳下來的噶舉派頗瓦法引導的傳承,並編寫了念誦頗瓦法的祈禱文,但我的上師沒有傳授。無論如何所有不同傳承風範的觀想次第都無有差別,所以此引導教授必將一脈相承。我的至尊上師於多哲欽仁波切前聽授過多次,因此從至尊上師處獲得過頗瓦引導的人也算得到過噶舉派頗瓦法的傳承,我想他們念誦噶舉派所傳下的祈禱文也可以。這兩個簡略祈禱文可能是多哲欽仁波切編寫的,與其他的稍有不同。這裡是依照我的至尊上師傳授的傳統而編寫的。我的至尊上師依照白玉派《天法頗瓦法》的傳承為他眾作頗瓦儀式時,其祈禱文中的“我等一旦出現死亡時”改念為“此等一旦現前死亡時”。但現在有些人未懂此理而念成“此現一旦”或“從此一旦”等,我認為這都稍有不當。如此反覆修煉,最後臨近收座時,為了印持於五身法界而念誦五次“呸”,並於離戲實相中入定。之後觀想頭頂上的諸傳承上師融入於三主尊中,二位菩薩融入於無量光佛中,無量光佛化為光融入於自身。於是自己一剎那變成世尊怙主無量壽佛,身紅色、一面二臂、雙足以金剛跏趺座安坐、雙手以定印托著充滿無死智慧甘露的長壽寶瓶、瓶口以如意樹嚴飾,以圓滿報身十三種服飾嚴飾,一邊如是觀想一邊口誦:
嗡 啊嘛日呢 則丸得也唆哈
一百遍,或其他長壽咒。以此可使壽命不遭損害,並且以緣起諦實力也可消除壽障。但超度亡者或臨終者以及自己死亡時不應念修長壽法。如是修煉已達純熟之相則如論典中說:“頭上出黃水,插入草等相。”在未出現這樣的驗相之前應反覆修煉。結尾回向善根當念誦《極樂願文》等回向偈。
此深道頗瓦法之教授不需像其他生圓次第那樣經過長期修煉,僅僅於七天中修持熟練後定會出現驗相,所以稱為“不修便可成佛之法”,因此大家將這樣的無上捷徑法作為主要修法十分應理。
自尚未度卻度諸亡靈,自不實修巧言如撐傘,
我與如我狡詐諸種姓,願能精進修行祈加持。
頗瓦法的修學,開頂是一個修法成功的標誌,但是並不是頗瓦法成就的標誌,能否往生根本上還是與出離心及對淨土的信心有關!
以上內容援引《普賢上師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