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些人看到血,就會驚慌失措,但有些人看到血卻越挫奮勇,

寂天菩薩在《入行論》說到:「有人見己血,反增其堅勇;有人見他血,驚慌復悶絕。此二大差別,悉由勇怯致;故應輕害苦,莫為諸苦毀。」

差別就在於平常有沒有勇於去訓練對苦的堪忍性。

這當然這不是件容易的事,當我們被煩惱與苦逼迫時,很容易會退縮,

也就是如此,我們更應該持續努力的去提升這股力量,努力的話沒有做不到的,對自己一定要有信心。

~~達賴喇嘛

===================================

我們身邊的環境或許不見得友善,甚至可能充滿敵意,

如果你有正確的內心態度,不論外在情況如何,都無法干擾你內在的寧靜。

~~達賴喇嘛

===================================

看到別人有心在行善,我們特別小心不應該去障礙人家,因為忌妒等種種因素在背後批評,對方如果因此而退心,就會有些眾生因此沒得到利益,

如果對方是菩薩,菩薩可以利益的眾生更多,自己造的惡業就更嚴重,必須特別小心。

~達賴喇嘛

===================================

要降低瞋念,如果只是很表面的想著: 「希望我別再生氣了」,或者是嘴裡光念著: 「希望能擺脫憤怒」。

這可能會有點用處,但幫助不大,你必須透過學習經論,了解忍辱的修行方法,在這之上,若有愛他的動機,以他人的利益為首的想法來做前導,並且非常努力地去練習,那就會產生很大的差異。

~~達賴喇嘛

===================================

如果我們從無始以來就開始修練菩提心,現在怎可能還是凡夫,受種種苦,早成佛了。

我們一直以為自私一點,可以讓我們得到更多快樂。但愛我執讓我們遭了太多的罪,到現在都還沒結束。

~~達賴喇嘛

===================================

及早體認到人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很重要的。

如果想要好好地過這一生,不會因為碰到困難就退縮,就非得獲取一種內在力量不可。

~~達賴喇嘛

===================================

有時候我們會擔心無法真正幫助到別人,因此提不起心力,我們還是要回到動機上,我通常會不斷地提醒自己︰我誠心想幫助人,只要盡力就行了。

我的動機正確,內心想要利益他人,就算做錯了失敗,也沒什麼好後悔的,一定要保持利益他人的想法,不要因為暫時無法直接利益他人而喪失心力。

~~達賴喇嘛

===================================

一般人天生都有著慈悲的心態,不過這都是依著親疏敵友而產生,越是親近的人,就很容易產生慈悲,反者則否。

另外一種慈悲,不是依著親疏敵友而生,而是瞭解大家都想要離苦得樂的基礎上,這種慈悲就必須依著智慧觀察來生起,而這種慈悲不會天生就有,必須要修行才能成就。

就像一般正常的醫院,為了服務病人,不會問:「噢!這個病人經濟背景如何,這個人有甚麼地位?」等等,才來醫治這個病人,這都不是治療這個人的理由,而是因為病人生病了,想要把病治好,醫院就會一視同仁地給予恰當的治療。

人和人之間雖有親疏之別,有著暫時的敵友的關係,但如果我們能以開放的心胸去面對所有人,那人與人之間就不會彼此傷害,利益他人的心態是喜樂的來源,喜歡利益他人,自己必能得到快樂。

~~達賴喇嘛尊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蓮心 的頭像
    菩提蓮心

    菩提蓮心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