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真堪布:做事情以什麼標準來衡量?

自己的言行舉止都要有個標準。不能隨便說,不能隨便做。無論是說話還是做事,都要有個標準。是對還是錯,是善還是惡,是該做還是不該做,是能做還是不能做,這些都不能以自己的感覺來判斷,不能跟著自己的感覺走。

社會上有很多人說「沒有事,隨著感覺走吧!」感覺都是錯亂的!還有些人憑著自己的直覺做判斷。你的感覺、直覺都不一定正確,也不一定是對的。你覺得這是善,不一定是善;你覺得這是惡,也不一定是惡;你覺得這是對,也不一定對;你覺得這是錯,也不一定錯。其他諸如判斷能做還是不能做,該做不該做,都是如此。

怎麼辦?做事情以什麼標準來衡量?

第一,依如來教,即佛的教言。我們現在用一輩子的時間聞思修這些經典和論典,主要是為了學習佛的教言,明白這些道理。佛的教言是最正確的,什麼都要以佛的教言為標準,依此去衡量,這是很重要的。否則,現在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在犯什麼錯誤,也不知道自己有什麼不對之處,也根本不知道自己有什麼過患、罪惡。這都是因為不明佛理,不了知佛的教言所導致的。

現在有些人,根本不願意聞思這些經典和論典,覺得不用了解太多、明白太多,很容易就能成就。有些上師、善知識也愛這樣講。以前密勒日巴依止過一位上師,他說的話太大了,所以他沒有利益到密勒日巴。他的上師說「白天修白天成就,晚上修晚上成就,若是真正的具緣者,福報大,不用修也能成就。」其實從法本身來講,大圓滿正行確實是這樣的。但是,密勒日巴當時不是這種根基的人。密勒日巴聽後,認為自己以前學咒術特別快,一般人都學不成的,因此自己肯定是個具緣者,肯定是個有大福報的人。所以也不學修,餓了吃、困了睡。過了幾天上師來了,問他怎麼樣,有沒有什麼境界。密勒日巴說什麼也沒有。上師說:「我說的話也太大了,你也太懈怠了,我們兩個好像沒有緣分。你還是去找瑪爾巴吧,他是你宿世有緣的上師,他才能利益你。」這時密勒日巴才去找瑪爾巴上師的。

現在有些「上師」「善知識」也說大話:你不用學,我給你竅訣,你就能成就。有的說:你只給我做供養就行了,就能成就。如果是這樣,偉大的佛陀為什麼轉三次法輪呢?為什麼要傳八萬四千法門,講那麼多道理呢?直接讓弟子供養自己就行了,就成就了;或者直接給弟子傳授一兩句竅訣就可以了。那是不可能的事!

有些弟子也是如此,不願意聞思修,這是一種過失。如果你真心想解脫、成就,一定要聞思修。這是解脫成就唯一的方法。

只有聞思修,你才有能力,才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在不同層次里,有不同的善惡標準;在不同的境界裡,有不同的對錯。對境界低者,是一種過失;而對境界高者,則是一種功德。境界不同,人不同,因緣不同,福報不同,這些標準也都是會變化的。所以,沒有絕對的對錯,也沒有絕對的善惡。如果要有智慧,首先依靠佛的教言,這是最好的。

第二,好好依止善知識,聽善知識的指導。你依止善知識後,要聽話,要依教奉行,這才是真正的依止。如果沒有依教奉行,還不是真正的依止。暇滿的人身包括師已攝受這一個條件,如果你沒有上師善知識的攝受,你的人身不是暇滿人身,這樣就沒有解脫的機會和條件。

師已攝受是很重要的,依止一位具德的善知識是很重要的。依止善知識時,一定要先觀察,再依止。依止以後,就要依教奉行。以前我們講過《沙彌五十頌》,即使是在這部小乘頌詞中,也講道:你依止善知識的時候,除了刷牙飲水、禮佛(繞塔)、方便這三件事不用請教,其他的事情都要請教,要以這種方式依止上師善知識。我們若是從密宗的角度講,就要將自己的身口意都交給上師,一切都由上師安排,這才叫真正的依止。大家觀察一下,自己有沒有真正依止善知識,有沒有真正依止上師?自己問自己的心,自己觀察自己的言行,這樣才會知道。如果你沒有做到,儘管表面上皈依了,也在他身邊聞法了,但實際上還是沒有真正地依止上師善知識,也沒有真正得到上師善知識的攝受。

如果你能如法地依止上師善知識,一切都聽他的指導,事事都依教奉行,他就會告訴你什麼是善、惡,什麼是對、錯。在不同的境界裡有不同的善惡,在不同的境界裡有不同的對錯。「沒有事,幾年前我問過,上師說對……」那不一定,也許你的境界提高了,也許你的境界下降了,過了幾年後再問的時候,上師可能說「不對」。「怎麼不對呢?您以前不是說對麼?」以前是對,但是現在不對。可能有這種情況,這是不一定的。

其實依止上師善知識了,他隨時都可以給你指導,隨時都可以給你糾正。這樣可能更好。首先要依止佛的教言,但是你自己要有這個能力,否則也有一點難度。如果你好好地依止善知識,他隨時都會指導你,隨時都會幫助你。

第三,依靠自己的正知正見。我們以正知正見去取捨、辨別、選擇、決定,這是最可靠的。

其一是佛的教言,其二是善知識的指導,其三是自己的正知正見,這三者是最可靠的,可以拿來做標準,對事情進行衡量。除此之外,其他的都是不可靠的,也不一定是正確的。


淨界法師:一定要用心靈的力量來引導你

我們講過我們生命有二種力量:一個是外境的力量,一個是心靈的力量。如果你經常是由外境來牽引你的,你可能沒有美好的未來;如果你日常生活完全是由心靈來引導外境的,你現在可能不是很滿意,但是我保證你一定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因為你的生命當中不斷地在進步、不斷地消業障。

所以你一定要用心靈的力量來引導你,不能用外境的力量來引導你,這個很重要!你怎麼知道是外境來引導你?或者心靈來引導你呢?我們之前也講過,一個人一天當中都是做你喜歡做的事——跟著感覺走,你就是外境給你刺激什麼,你就做什麼。你經常做你喜歡做的事,你就很難有美好的未來,要做你應該做的事情,這就對了!改變生命的最大力量是心念!

我們講一個佛在世時的小公案給大家體會一下,諸位知道,佛陀在世的時候,有一位弟子叫做鴦掘摩羅,這個人以前在家是殺人魔王。他為什麼殺人呢?因為他受了他師父的誤導,他拜一個婆羅門的外道做師父,他師父告訴他說:「你要生天啊,很簡單,你先去殺一千個人,殺死以後把他們的手指剁下來,串成一個像花鬘一樣的項鏈掛在身上,然後我再告訴你種種的修學法門,怎麼樣持咒、怎麼樣觀想,你很快就生天了。」

這時候鴦掘摩羅產生一個邪惡的思想,以殺人為功德,就拿著刀子去殺人。殺了九百九十九個人,把整個城裡面的人幾乎殺光了,不是被殺死,就是逃走了,幾乎沒有人住了。這時候鴦掘摩羅心想:我的功德沒有圓滿,還差一個啊。他就想到家裡面還有一個母親在等著他。一個人起顛倒的時候,什麼事都敢做,就要去殺他母親。

這個時候大慈悲的佛陀現前了,鴦掘摩羅看到佛陀就想要殺佛陀,但是他不管怎麼追佛陀,佛陀都跟他保持一定的距離。鴦掘摩羅追得很累,說:「沙門啊,你停下來!停下來!不要跑那麼快!」佛陀說:「我早就停下來了,你的心沒有停下來,我早就停下來了!」

鴦掘摩羅這個人善根很深厚,他一迴光返照:誒,心停下來。他的心馬上寂靜下來,他的嗔心邪見就消滅了,就覺得自己不對,向佛陀懺悔,之後跟佛陀出家證得阿羅漢果。證阿羅漢之後,他還修慈心三昧,來懺悔他過去殺人的罪業。

有一天他去托缽的時候,看到一個婦人在生小孩,釋放出那種很痛苦的叫聲,鴦掘摩羅覺得很感動,就問佛陀說:「我要怎麼做才能夠幫助這個婦人,減輕她的痛苦呢?」

佛陀說:「你可以做一件事,來減輕她的痛苦。你把你從出家以來,你內心當中,你對一切有情眾生,完全沒有生起一念的傷害之心,你把這個功德迴向給她。」

不容易啊!對眾生完全沒有傷害的心。這個蚊子怎麼叮我,怎麼咬我,我完全沒有想要傷害它,這不容易。他把那個完全無嗔的念頭迴向給她,對這個女眾產生很大的加持力。

我們今天講到鴦掘摩羅,說是:諸法無自性,一切從緣起。鴦掘摩羅這個生命體是沒有自性的,你看他以前是嗔心,看到人就殺,經過佛法思想的栽培以後,他變成一個完全沒有嗔心、沒有傷害心的念頭。

所以我們說「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他的生命徹底地改變過來。一個生命改變的原點,一定是從心靈發動出來的。從心靈的改變,才有你行為的改變,最後才有結果的改變。所以整個修行是從內向外發展的,所有的修行都必須作好心理建設,才有資格修學,這是整個唯識的思考。

《唯識學》認為說:你心理建設沒有作好,你整個修學不可能產生太大的變化,這個叫做積集善業。積集善業,你的心還是隨境轉,你要成就解脫,你一定要先培養你心靈的力量,包括你心中的誓願、願望,跟你一個美好的思想。

以上講到生命的二種力量:第一個、誓願力;第二個、觀照力。

總之,你要創造美好的未來,一定要培養一個美好的思想!

——摘自《唯識與淨土》


淨界法師:只談佛力不談心力,戲論!

●當你的心調整好的時候,你才有資格談一心皈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以,佛力跟心力,是你要把你的心力安住了,才有資格談佛力。如果你的心是顛倒的,佛力對你來說意義不大。所以結論:淨土宗是二力的結合,叫作自他不二。所以,蕅益大師把淨土宗,他講一句話說,能念的心不可思議,所念的佛不可思議,所以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我們現在淨土宗很多人啊,完全不談心力不可思議,直接談佛力,戲論!講難聽一點,你這樣講,你想說只有佛力,不談心力啊,你已經是外道了。所有的佛法都有由內而外的,沒有人說,你不調整心態你就可以去修淨土法門。你看,大乘佛法它一定安住菩提心,菩薩安住菩薩種性才有資格談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個六度,然後,你所修的六度才有資格叫波羅蜜。

●菩薩道就是這樣啊,先調整自己,發菩提心,才有資格談六度嘛。你淨土法門難道不需要這樣嗎?哪有人說修行是靠外力來的?那你這個跟外道思想、上帝的皈依不是完全一樣嗎?心力不可思議,所以才佛力不可思議!你不可以說因為佛力不可思議,所以心力不可思議,你這種說法已經是外道思想了,他生。

●所以,淨土宗你要把因緣果報分清楚啊。不要說淨土宗,所有的佛教的修學,小乘法因為出離心,所以他所修的四念處才會趨向涅槃;大乘佛法因為你有菩提心,所以你所修的六度才變成波羅蜜;淨土宗也是因為你能夠安住一念心性放下主宰,看破放下,提起佛號,才能夠往生啊。

所有的法門都是心力帶動法力、帶動佛力,沒有例外。所以,這個地方我們一定要清楚,就是淨土法門沒有離開大乘的教觀。因為你不調整心態,阿彌陀佛拿你一點辦法都沒有,是這個意思。


淨界法師:跟著感覺走,來生要往生極樂世界非常困難!

基本上我們這一念心跟外境接觸的時候有二種情況,對我們的生命產生二種效果:

第一、當我們心跟境接觸的時候,外境會給我們一種感受,可能是快樂的感受,也可能是痛苦的感受,那麼這感受會刺激我們產生一個想法,這就是妄想。因為由感受引生的想法就是妄想。當然我們的內心沒有戒定慧了,就心隨妄轉,就跟隨妄想去做了,我要做什麼、我要去做什麼,一般人經常都是跟著感覺跟著妄想而走,那他內心當中生死的業力就很強大。

說你怎麼知道這個人生死業力很強?

這個人經常跟著感覺走,這個人來生要了生死很困難,要往生極樂世界也非常困難。因為他內心當中那個無明緣行,那種生老病死十二因緣的力量太強,他沒辦法突破。

第二種是他本身也有妄想,但是他將佛陀的戒定慧經常的攝持在心中,所以當他接受刺激產生感受妄想的時候,他那戒定慧現前,觀察妄想是緣生緣滅的,是畢竟空的,這時候他就能不隨妄轉,這時候他就慢慢趨向還滅門,這個人的生死業力慢慢淡薄,慢慢淡薄。

所以我們一個人跟外境接觸的時候,外境會給你很多很多的感覺,而你對這種感覺,慢慢慢慢的你不再理它的時候,就表示你的生死業力慢慢慢慢的輕薄,那系縛你的十二因緣的力量,已經沒辦法把你帶動起來了。我們可以從一個人的心念,從你起心動念的狀態,就可以判定你這個人的生命未來是往哪裡走,大概就會知道。

後面佛陀會說,怎麼樣從你念頭來判定你的來生,這地方只是個大判,你若是心隨妄轉你就是隨順於流轉門,你若能不隨妄轉就隨順於還滅門。

楞嚴與淨土精華摘要——027


【你常自生感覺,矇蔽自己的本來佛性嗎?】

南無阿彌陀佛!

不要跟著「感覺」走,先安住在佛法的道理!-------因為「感覺」是幻象,切不可自捉「感覺」而自愚啊!

改變內心從佛法的角度,它主要是兩個重點:一個是道的修學,一個是法的修學。

道的修學,我們一般叫作理觀。

理觀,它是靜態的修學,就諸位來講堂聽法師的開示叫作聞慧。

回去以後,你慢慢地去思惟消化,轉成你心中智慧的觀照,這叫思慧。

就是剛開始修學之前,你必須從佛法的教理做聞思的工作,在心中產生道的安住,我們修行人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心安住,這個是第一個工作。

我們的心一般是不安住的,因為我們的心都是被外境一刺激,就產生感受!感受活動又會帶動妄想!妄想再活動,久了變成執著!所以,我們的心禁不起刺激。

這個時候,佛陀告訴我們:你先不要跟著感覺走,先安住在佛法的道理!

以人天乘來說,它的道理就是善惡的業果。

我們剛開始在調整內心時,心中先相信:生命是有軌則的,善業招感安樂的果報,罪業招感痛苦的果報,要把這個道理經常放在心中安住--------用這個道理來審量、來觀察你的身口意,是不是合乎這個道理。所以,我們剛開始是在道中安住。

透過理觀的智慧,安住以後,還要有一個引導。

你要有一個目標,我們來生要往哪裡去?

所以,你若懂得「萬法唯心」,就要:「每個當下善攝心,每個當下善解脫」!如此的心續,堅信堅行,必能煩惱分分破,法身分分顯,而自轉今世、過去世的業力,更而自創來世的善因!不只是一個三世,更是自己決定自己的無量三世!

切勿執著任何外境!

切勿隨意相信自己的感覺!

從內心中好好地去耕耘,那是一個廣大的田地!

當你開始不執著外境,而開始在善妙覺照你內心時,你的修行就上路了,功德、福德即真正的累積!

所以我們在學習佛法時,先從佛的教理安住,同時不昧因果,同時清淨攝心,一步一腳印,紮紮實實,精進其心,潛移默化,時節因緣一到,自然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你在善攝心時,還在抓自己的感覺嗎?


不要跟著欲望走

佛陀告訴我們:你們都在做夢,只不過在感覺上,人生的夢比昨夜的夢長一點而已,不要太在意它,否則,它會變得很真實,永遠都會欺騙和折騰你。

不要跟著欲望走,要想獲取滿意和快樂,調整內心是最好的方法。


淨界法師:痛苦的覺悟不是靠你人生的經驗,你才活了幾年!

●我曾經遇到很多居士跟我講一個觀念,說師父,我痛苦,我根本不要思惟,我今生一路走來就有很多痛苦了,他的痛苦的經驗來自於今生的經驗,這個地方會有問題,你知道有什麼問題嗎?因為你今生的痛苦不全面,天上你沒有去過吧?是吧,所以你今天,如果你沒有透過智慧,我今生一路走來,人生的痛苦我已經都清楚了,我不要去思維了,你今生所體會的痛苦是所有痛苦一部分而已,所以你這樣的厭離是不可能全面的,你會厭離你不喜歡的這一塊,天上的快樂你不會厭離。所以很可能你的佛號,一天天念,念念,念了半天跑到天上去了,因為你臨命終的時候,你放棄的主宰是,痛苦的這塊你不想主宰,但是快樂的這塊你還想主宰,所以就到天上去了。

●所以,諸位,痛苦的覺悟不是靠人生經驗的,你才活幾年呢,你可能把三界全部走過一遍嗎?不可能嘛,他是靠道理的思維。臨命終要你放棄是全部的三界,不是你人生的那個痛苦,那個經驗而已,沒那麼簡單,所以你沒有智慧的觀照,你只有靠人生的經驗,你過不去的。所以它是兩種智慧:

●第一個,對三界痛苦的總相觀照,所有的快樂通通不安穩,我得到它我遲早要失去它,我失去它的時候更痛苦,所以我寧可不要。這是一種智慧,因為他知道三界的快樂,你都要付出代價:有煩惱故,有諸罪業故,有老病死苦故,三界所有的快樂,你都要付出三種代價:第一個,他有煩惱的帶動,得到就貪愛,失去就嗔恚,有貪嗔的煩惱。第二個,你一定會造罪造業,一定要造殺盜淫妄的罪業。第三個,你來生一定要繼續生老病死的折磨。他是通過道理的體會,苦諦,既然你再怎麼弄都是痛苦,乾脆我放棄了。所以,一心皈命。

●第二個,一念心性的觀照。人生本來三界就是如夢如幻的,所以他放下了。


淨界法師:修行人要先否定自己的感受!

我們修行人啊,有些人他修行很快,很快就進入狀況,有些人他的修行,他也是很用功、善根也很強、方法也對,但是他就是跟過去的煩惱妄想糾纏不清,跑不出來。這個問題出在哪裡呢?他的方法錯誤!你一個人要進步,我剛剛講過,你不能太肯定自己,你肯定你自己,你過去的煩惱習氣正是大歡喜!所以蕅益大師提醒我們末法眾生要先修空觀,再修假觀,再修中觀。修行人要先否定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想法,你動一個念頭,你要告訴你自己:這個想法是不對的!先否定它,不管對不對,先否定它——不是這樣子,事情不是這樣子。如果它是真實的,你否定它,時間久了,它還是會出現,因為真理是不能否定的;但是妄想你一否定的時候,它就消失了。如果它被你否定以後它就消失,那真的是妄想;如果你這個想法是真實的,它經得起你否定。就像智者大師說的:你遇到相狀的時候,用火去燒它,如果是真金,它不怕你火燒,你這個想法是隨順真理的,你否定它,它還是會出現,但是它不是真金,你一燒它就消失了。

所以你一個修行者,尤其是初學者,諸位,你要能夠在菩提道當中一路走過去,一定先用否定的法門。你一定要否定你自己的想法感受,你才能夠進步的,你會進步很快。否則你會覺得好像修行很久,原地打轉,昨天是這樣、今天也是這樣、明天也是這樣,因為你就是一路的肯定你自己,所以你就很難改變,很難超越。


要消滅一種錯誤的認知——認為「我」是最重要的

淨界法師慈悲開示

在生命當中我們自己得到一個暫時的果報,別人也得到一個暫時的果報,我們會一直認為說,我是比較重要的,別人是比較不重要的,自重他輕,這個觀念是不對的,怎麼說呢?因為你自己的身心想要離苦得樂,其實同理來說,無量無邊的眾生,每一個人也都希望離苦得樂,這種心情是相同的。即便他現在因為他的業力不太好變成一隻螞蟻。但是變成一隻螞蟻,不表示他不想離苦得樂,他也想要離苦得樂,他明了的心也想要離開痛苦,也想要得到快樂,就是外表的表相不同,內心的願望是相同的。

所以眾生追求安樂,想要離開痛苦,就像我的心情一樣——自他等視求加持。我們先消滅一種錯誤的認知,以為我是重要的,而別人是不重要的,這個觀念是要消除的。

我們凡夫的其中一個盲點,一直認為地球是繞著我在轉的,以自我為中心,你看我們在看相片的時候,先看我自己在哪裡,這個就是盲點。其實很多人在照相,不只是你在照相。但是如果我們這種心情不改變就很難成佛了,這是第一個,我們必須把自他的差別消滅。看第二段,我們把它念一遍:

愛自即成眾苦因,愛他則是萬善根,生佛差別從此出,自他交換求加持。

前面講到自他平等,這個地方講,其實是他重我輕,因為我們選擇照顧我們今生暫時的果報,而這樣的選擇卻給我們帶來無量無邊的煩惱、無量無邊的罪業跟無量無邊的痛苦,因為我愛執。那麼反過來我們去愛別人變成一種慈悲心,你看你愛護自己是我愛執變盲點,你照顧別人變善根。你想清楚哦!你選擇照顧暫時的你的生命,就形成了盲點。你選擇把你的精神體力去照顧別人,就變成善根,萬善根,一切善法的根本。

所以眾生之所以變為眾生,他為什么生生世世在三界輪迴,一次一次去承受痛苦的果報?為什麼佛陀他能夠住在萬德莊嚴,成就常樂我淨的功德,關鍵就是他們兩個做出不同的選擇。佛陀在因地的時候選擇把他的精神體力為眾生服務,所以他變成佛陀。因為過去我們選擇保護自己,結果我們變成了眾生。所以我們今天要成佛,首先要改變我們的心態,要把盲點轉成善根。因為你愛護你自己,結果呢?結果是沒有結果,我們的生命是沒有結果,你把自己保護得很好,結果還是死掉了。所以說我們其實是做出了錯誤選擇。我們看最後的總結:

以我善樂諸因果,他苦因果盡無餘,如風去來行取捨,由此發心求加持。

所以我們經過佛陀大智慧的開示,應該調整我們的心態,我們應該把自己的善業跟可樂的果報迴向給眾生,把一切的痛苦讓自己來承擔。就好像風吹來吹去,我們取一切的痛苦,讓自己來承擔,把一切的快樂迴向給眾生,如此而生起我們一種大悲心,而成就一種善根,來求三寶的加持。這是在消滅自私的心態。

也就是說心態是很重要,你看我們曾經布施、我們曾經做過義工、我們也曾經持過五戒、菩薩戒。但是為什麼這種善業到我們的心中,變成生死輪迴的果報?為什麼善業到了佛陀的心中,變成萬德莊嚴?因為我們缺乏一種善根,就是慈悲的善根。

 

痛苦的覺悟不是靠你人生的經驗,你才活了幾年!

外在的因緣,你最好不碰,輕輕走過就好

修學凈土宗要不要聞思?

佛法的命根就是聞思修行

什麼是善知識?

怎樣親近善知識?

不知者真的無罪嗎?佛陀是這樣說……看後驚出一身冷汗! 

如果你來生真的要解脫,請好好地在家裡面待著修行!

學習「唯識觀」,人生得自在!

真正能帶到來生的有多少

有沒有生死是你自己決定的,心住外境,你的生死業力會比一般人強!

往事不堪回首!生命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沒有結果!

你每想一次極樂世界,祂就跟你產生一次的感應!

一位苦行僧的開示:為何念佛幾十年都沒有任何感應?

一切業障海,皆由妄想生,盡量保持離二邊的思考模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