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合爭訟。妄逐朋黨。】

這是造業,千萬不要把它看成這是小事。第一句就是喜歡『爭訟』,遇到別人有爭執的時候,不知道勸解,而且還縱容他、幫助他,使兩家結怨。或是為爭財產,爭奪名利,爭權位,這些事情太多太多了。在近代,甚至於出家人裡面也不免,一個寺院裡面,爭住持、爭當家、爭廟產,甚至於還鬧到法庭。在古時候出家人從來沒有上法庭的,哪有這種事?這是大笑話!現在常常聽說,甚至於報紙上還有披露的,還有報導的。佛教我們放下,那放下在哪裡?所以遇到這些事情,我們以善言勸解,不但兩方面得福,自己也修積功德了。如果挑撥、間離,幫助爭訟,無論你存的是什麼心,無論你求的是什麼目的,這是很重的罪過

尤其在佛門裡面,叫破和合僧,世尊在戒律裡面結罪,破和合僧是五逆罪。這一個僧團,無論它如法不如法,我們都不能夠干預。如法修行的僧團,利益社會,利益大眾,你破壞這個僧團,結罪不是這幾個人,與這幾個人不相干。這個僧團裡面住眾,如法修行,弘法利生,這一個地方的眾生得利益,不但我們眾生得利益,連鬼神都得利益。我們這次在新加坡,許多同修們都去過、都知道,過世的陳光別老林長冤親債主要求到道場來聽經,這裡頭我們就可以證明,道場真正弘法利生,鬼神都得利益。你把這個道場破壞,你結罪是跟所有一切眾生結罪,不是跟一個人結罪。你對於這個法師不高興,你恨他,你毀謗他、侮辱他,你把他驅逐出境,你傷害他,不跟他一個人結罪,要看他的影響力多大。所以破和合僧這是五逆罪之一,果報在阿鼻地獄,沒法子救,諸佛出世都不通懺悔。所以這個事情我們不能做。

如果這個道場出家人做得不如法,破戒、犯規,我們也不需要干涉,我們不是執法的人。就正如世間犯法的人一樣,有法庭,有刑警,他們執法的人管,我們不是執法的人,我們要干預,我們也犯法了,這個道理大家懂。佛弟子犯法,自然由他們佛法裡面去糾舉,與我無關,我也不應該管這些事情。如果自己看見了,或者是聽到了,這個出家人跟我關係還很好,彼此相識,可以詢問他,這是不是事實?外面謠傳太多,一定要問問是不是事實。如果是事實,好言勸導;不是事實,要好言安慰,不必去追究,這個就對了,決定不可以爭論。

儒跟佛都教我們忍讓。諸位一定要知道,諺語所謂一飲一啄,莫非前定,自己命裡面有的,別人能奪去嗎?奪不去;自己命裡頭沒有的,你想保也保不住,那有什麼好爭的?別人要爭,讓給他就好了。如果我命裡有的,我這裡讓掉了,那個地方就來了,這證明你命裡頭確實有,別人奪不去。所以懂得這個道理,明白這些事實真相,就會歡歡喜喜的忍讓,哪裡會有爭執!何況忍讓也是屬於布施,你要名,名給你;要利,利給你;要什麼,我統統給你,菩薩修布施波羅蜜。布施的果德,我們知道,愈施愈多,不是說布施完了就沒有了,愈施愈多。世間人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不夠深,不夠透徹,所以他不敢布施,怕布施之後自己沒有了,他不曉得愈施愈多。所以我們在新加坡弘法勸勉同修們,我們做出樣子給大家看,個人愈施愈多,團體也是愈施愈多。不但佛在經上給我們說,我們依教奉行,果然沒錯,證實佛所講的話句句真實,我們可以放心,認真的依教奉行。

摘自 太上感應篇202 淨空法師講


淨空法師:「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不是你能賺到的、能求到的,是命裡注定的

大乘經教裡頭佛常常教我們,隨緣而不攀緣,這就很好,這個意思就非常好。可是為什麼一般人放不下?

我要吃飯,我要穿衣,我要住房子,你叫我都放下,我怎麼生活?所以他就放不下。真正能幫助我們放下的,實在講,懂因果你就敢放下。

因果入門的書,我覺得《了凡四訓》好,對我們真正有幫助。《了凡四訓》跟我們講一個重要的事實,那就是說「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不是你能賺到的、你能求到的,不是,命裡注定的。

命裡誰注定的?自己注定的。佛講得很好,「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你要曉得你前世造的是什麼因,這一生所受到的就是,果報;「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這兩句話要參透了,你就敢學佛了。

我真放下了,過去所造的業,這一生當中我承受,如果我沒有做餓死的那個業,我什麼都不求,大概每天還都有吃的,不會餓著的,為什麼?你命裡不是餓死的命;你不是凍死的命,你肯定有衣服穿,你著急這個幹什麼?

過去生中做些什麼,這一生當中沒有學佛之前幹些什麼,要知道學佛之後我又幹些什麼,你要把這個問題看清楚、搞明白,你心就定了。

沒學佛之前,不錯,是造了些惡業,無知!過去生中的習氣。但是想想,自己真的還有善根,為什麼?沒害人的念頭。別人傷害我,我還能原諒他,不跟他計較,這都是善根,這對於我們這一生跟來生都有很大的幫助!學佛之後懂得了。

我在早年學佛的初期,老師就教我布施,教我學三種布施。修財布施,你的財用不會缺乏;修法布施,你長聰明智慧;修無畏布施,你會得健康長壽。這是很淺的,不是深義。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

我很聽話,依教修行。那個時候生活非常艱苦,老師告訴我,前世沒有修財布施,所以你這一生生活非常貧窮;也沒有修無畏布施,所以你壽命不長;還算不錯,你還修了一點法布施,有一點聰明智慧,現在如果肯努力去補修這兩樣,來得及。那時候我二十六歲,章嘉大師告訴我的。我跟老師講我沒有財,每個月這點工資僅夠生活,還要很節省,哪有錢布施?他問我「你一毛錢有沒有?」我說:一毛錢可以。「一塊錢?」一塊錢也可以。「你就從一毛、一塊布施。」這一毛、一塊怎麼個布施法?

接觸佛法的時候,曉得佛法是大學問,不是迷信,所以也就開始逛寺廟。從前是決定不會到寺廟去的,以為它是宗教、是迷信。到寺廟去,找經書看,也認識很多學佛的朋友,看到他們印經,印經的時候拿一個單子,大家來湊錢印經。多少不拘,我們寫一毛也可以,寫五毛也可以,寫一塊也可以,老師教的,真幹。再一個放生,放生也是大家拿個單子來湊錢,我們就是真的一毛、一塊開始。這樣大概做了三年,收入就比較多了。多了怎麼?有多少就施多少,不留的。愈施愈多,真的,一點不假,愈施愈多。錢從哪裡來的不曉得,反正有錢就布施、就做好事。沒有錢比有錢好!因為有錢還得想這個錢怎麼用法,把它趕快用掉,沒有錢就不要想這些事情。

老師要我學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一生沒有廟宇,沒有寺廟,過游牧生活,哪裡有緣哪裡去,這一點我學到了。學佛六十年,講經五十三年,真的哪裡有緣哪裡去,很自在!各方的供養愈來愈多,我是學印光大師,做一樁事情,印經布施,我不幹別的事情。所以這個道場裡面,經書、光碟都是免費結緣的,十方供養我做了這個。印光大師一生就幹這個。對於災難的救濟,都是從印經錢裡面提出一部分去賑災,而是以印送經論善書為主,這好事情!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226集


淨空法師:你有多少財富,有多少的收入,都是命中注定的!

世間人都愛財

1 財物,包括金錢與物資,這是世間人所貪求的。這個世間,哪個不貪財?所以佛在布施裡面,把它列為第一條。

2 世間人貪財,卻不知道財從哪裡來,所以佛在經上告訴我們,財布施得財富。財施是因,財富是果報,你這一生財富雖然不多,你生活能夠節儉,你有多餘的儘量去布施,愈布施你所得的財富就愈多,就這麼個道理。

3 如果你不肯布施,你命裡頭那點財用盡,那人也就亡了,所謂「祿盡人亡」。現在人不知道節儉,古時候人講求節儉、懂得惜福。譬如我們有六十年的壽命,有六十年的祿,你非常勤儉,到六十年了,你祿還沒享盡,還有餘的,余的怎麼樣?壽命就延長。所以你才曉得,惜福也是長壽之道。

4 實在講,一個人在一生當中,他有一定的祿命,就是你一生當中,你有多少財富,有多少的收入,都是命中注定的。人最可貴的,就是知道自己的命運!知道自己的命運,他人就老實了,就安分守己了;換句話說,他的心就定了,不會去胡思亂想。

5 不知道命運要去跟命爭,那是很冤枉的事情!人沒有辦法跟命爭,「一飲一啄,莫非前定」,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人要是跟命爭,他的災難就來了,諸位如果冷靜地觀察一下,在現前的世間,你就能看到!

6 許多人想盡方法去賺錢,去搞股票,你仔細去觀察一下,不錯,有些人錢賺到了,但他的命也沒有了;有些人錢賺到了,雖然命還在,但是他的身體已經毀掉,一身都是毛病。這就說明:我們不能跟命爭!

7 你玩股票所賺來的,說老實話,還是你命里有的;你命里要是沒有,你也賺不來!就算你命里有六十年的財富,你今天一下把它賺來了,就好比上班拿薪水,你把六十年的薪水統統拿來,這發了一筆大財;可是到下個月你就沒收入,錢用光了,用光就完了,還不如月月去拿好。

8 社會上現在大家都貪財,卻不知道財從哪裡來?佛知道世間人都愛財,所以他教給我們生財之道!生財之道就是財布施,你愈施,你所得的就愈多!佛教給我們怎樣去修福、怎樣去培福、怎樣去享福,實在講,這才是真實的教誨!


 

arrow
arrow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