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到學佛的人相互提醒:「小心!勿造口業!」這裏的「口業」主要是指謗法謗僧,說人過失,挑撥是非等等。然而另一種更嚴重的口業往往被人所忽視,那就是:隨便宣說有關甚深見地的話語。所謂「有關甚深見地的話語」,主要指有關般若智慧、法性(自性)等方面的話語,諸如「煩惱即菩提」,「本來無一物」等等大家常能聽到的話。
般若智慧是佛法的核心,佛陀正是通過宣說般若智慧令眾生認識佛性而解脫成佛的。既然般若智慧對眾生有如此大的好處,那為什麼不能夠隨便宣說呢?正是因為般若智慧如此重要,正是為了保護眾生的善根慧命,所以必須要在各種條件都具足時才能宣說。如果條件不具足就隨意宣說,將是嚴重的「壞法罪」,那樣不僅會損害聽法者的慧命,也會障礙說法者的修行,更會加速正法衰亡。
宣說甚深見地需要哪些條件呢?概括起來有這麼幾點:說法者必須有傳承有實修,聽法者必須是相應的根器,說法的時節因緣必須成熟,說法的地點環境必須恰當等等。按照印度那爛陀寺的規定,傳法時必須具備「五圓滿」:本師圓滿、境圓滿、眷屬圓滿、時圓滿、法圓滿。
宣說甚深法要是一件十分嚴肅重大的事情,絕不可以隨便。不恰當的說法會斷送眾生的慧命,是最嚴重的殺生,是比十惡業還要嚴重千萬倍的罪業。
佛法甚深如大海,非凡夫所能測度,而正與邪的差別又是那麼的細微,修行者稍有不慎,就可能走上歧途。在這一點上,祖師菩薩們也曾有所示現。宗喀巴大師早年在讀《大般若經》的時候,因為看到經中反復強調「空性」,因而感到似乎一切都「空」了,甚至開始懷疑到底有沒有佛,後來經過猛厲地懺悔才闖過了這一險關。
這給後人嚴重的警示:連宗喀巴大師這樣的菩薩都險些走岔路,更何況我們這些初學呢!
那麼,當我們隨意向人宣說有關「般若」、「空性」等等的話語時,我們自己真正明白這些話嗎?聽者是這樣的根器嗎?他會不會因此而起邪見?我們究竟是增長他的善根還是斷送他的慧命呢?我們到底是在弘法還是在謗法呢?
筆者的一位師兄就是如此。他在法上遲遲得不到認識,師父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他的問題所在:他「嘴大」,喜歡亂說,因此障了他人的道,也就障了自己的道。
以筆者的愚見,目前在漢傳佛法中,有兩件事情極為重要而卻沒有被重視,那就是「傳承」和「守密」。在這兩點上,藏傳佛教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們借鑒。
在藏傳佛教中,念任何一部經、任何一個咒,乃至最開始的皈依發心文,都有相應的傳承。
所謂「傳承」,不僅僅是文字的傳授,它更是一種心法,就是所謂的「以心印心」。清淨的傳承有如「不間斷的金線」,從釋迦牟尼佛以來代代相傳沒有中斷,沒有被污染。當弟子得到師父的某一傳承時,弟子當時不一定會有什麼特殊的感受,但是在弟子的阿賴耶識中已經種下了正法的種子,這樣再看相關的文字,就不容易走偏差。相反,如果弟子沒有傳承而先看了相關的文字,那麼弟子很可能會先入為主,以自己的分別心對文字所詮義理產生誤解,從而在阿賴耶識中埋下了不清淨的種子,嚴重遮障趣入正法的因緣。在藏傳佛教中,許多法本如果未經灌頂是絕對不可以看的,就是這個道理。
與傳承相關的就是守密。因為在學習文字之前必須先要有傳承,那麼這些文字就必須要對沒有傳承的人保密。這並不是「吝法」、「不慈悲」,而恰恰是對佛法和眾生的一種愛護。
在密乘的根本戒中有一條叫作「甚深密意不外洩」。洩漏密意等於失毀根本誓言,是要下金剛地獄的。如果弟子洩漏密意,有的上師會把傳給弟子的法全部收回,回向法界,這樣可以減輕弟子壞法的過失。
目前藏傳佛教廣為流傳的法本,如寧瑪派的《普賢上師言教》、《西藏生死書》,噶舉派的《解脫莊嚴寶》,格魯派的《菩提道次第廣論》等,大都是宣說親近善知識、人身難得、念死無常、出離心、菩提心等方面的內容,屬於實修的前行準備。在這些公開的法本中,很少涉及般若智慧以及實修斷證等甚深密意,因為這些內容都是要在得到傳承之後才能看的,而且有些法門是不落文字的,是師徒之間以「竅決」的方式一代代口耳相傳的。藏傳佛教正是通過這種保密的方式維護了佛法傳承的清淨。
而相比之下,我們真可謂是「顯宗」,真是「顯」得有些過分了。在漢地,人們剛剛進入佛門就能聽到「煩惱即菩提」,一些講法者連依文解意都還做不到就大談「空性」,乃至根本不信佛的文人墨客也在吟誦「菩提本無樹」……殊不知,這些常掛在嘴邊的話語,在藏傳佛教中已經屬於不能外洩的甚深密意了!殊不知,這些已經讓我們感到有些麻木的話語,正是世尊當初舍頭目腦髓換來的甚深法要!
那麼守密與不守密的結果有什麼差別呢?
在藏傳佛教中也有類似「煩惱即菩提」,「本來無一物」之類的言教,在根器相應,誓言清淨,各種傳法因緣具足的情況下,弟子以殷重之心求法,具德的善知識才會傳授。在如此嚴格的前提下,在善知識清淨傳承的加持下,弟子在領受法義的當下必然生起相應證量!
而我們呢?誰都會說這些話,但真正明白、證到的有幾個?這些甚深的法要早已成了浮浮泛泛的順口溜,因為得來的太容易了,也就不知道珍惜。由於沒有傳承,這些文字在我們阿賴耶識中到底留下了什麼,還是個未知數。即便將來遇到真正的善知識再為我們宣說這類話,恐怕也只會將我們耳朵裏面的老繭子又磨厚一層罷了。
法無高下,興衰在人。無論南傳、漢傳還是藏傳佛教,都是釋迦牟尼佛親口宣說的無上教言。正是為了使佛法發揚光大,我們作為漢傳佛教的弟子更是要拋開門戶之見,虛心向其他教派學習。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值得慶倖的是,現在在漢傳佛教中已經有一些人意識到了這一點。比如有一位法師在宣講《入菩薩行論》的時候,其他部分的講課錄音都放到網上公開流通,而把其中的《智慧品》單獨拿出來開研討班,內容不對外公開。這正是對眾生和佛法負責的表現,是應大力讚歎的。
而作為我們初學佛的人來講,為了保護自己和他人那還微弱的善根,更不要隨意宣說這些甚深的話語。現在還不是我們「弘法」的時候。
許多人一提到「弘法」,就會想到講經的書籍,滿天飛的光盤,所建立的佛教網站有多少點擊率等等。其實那只能算是和眾生結個緣,普及一下佛教知識而已。嚴格意義上的「弘法」,應該是在有傳承有實證的師父與因緣成熟的弟子之間,以人傳人,以心傳心的。
在當今網絡時代,誰都可以輕易地寫出一段文字,讓全世界的人都有機會看到。而誰也不知道在網絡的另一端是什麼樣的人,懷著怎樣的心態坐在電腦前。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要善護自己的口業,不要為了圖一時的痛快而斷送了自己和他人的慧命。
- Jul 06 Wed 2011 14:13
小心另一種口業 老修行容易犯 非常可怕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