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未積福,上師三寶和財神、護法神也無能為力】
再者,有些想通過修財神、護法神等得成就、獲財富的人也是一樣,如果自己沒有往昔所積累的佈施果報,那麼護法神們也愛莫能助。
現在漢地有人特別喜歡求黃財神的灌頂,對於有福報的人來講,這能起到助緣的作用,黃財神有辦法讓你發財;如果自己一點福報都沒有,灌多少個頂也不一定能發財,只能在相續中種下一些善根。
現在很多人都這樣說:「您可不可以給我一張財神的照片?我想隨身帶著。」「您給我念個財神的咒語好不好?我想經常念。」可能他們天天都在祈禱:「財神!財神!我要發財!我要發財!」有些上師也隨順眾生,拿著一個木棒邊加持邊祝願:「發財發財,發大財!」但不知發了沒有?
按理來講,單堅護法神和紫瑪護法神都是財神,多祈禱有好處,所以不要墮入一邊。不過對於真正的修行人來講,錢財少一點比較好,錢財多了,心容易散亂,經常產生痛苦,從而耽誤修行。若一點錢財都沒有,也很苦惱。戒律裡面講,應發願過中等生活,不墮兩邊。
從前,一位深居山裡的修行人生活拮据,一無所有,於是他便開始觀修單堅護法神,結果真的修成了,已經達到了人與人交談般的境界,可是卻沒有獲得任何*悉地。單堅護法神對他說:「因為你以前佈施的果報一分一毫也沒有,所以我實在無法給予你悉地。」
一天,在眾多乞丐的行列中,這位修行人得到了一碗稀粥。回來後,單堅護法神問他:「今天我給你悉地了,你知道嗎?」那人說:「我僅僅得到了一碗稀粥,而且不只是我,所有的乞丐都得到了,不知道您所賜的悉地到底是什麼?」
單堅護法神說:「盛粥時,你的碗裡落的一大塊油脂,就是我賜的悉地啊!」
以前有些人想吃肉,就以這個公案作證明,說單堅護法神都賜給別人油脂,自己也可以吃肉。其實並不是這個意思,只不過象徵性地說明福德很重要,否則,即使有護法神的幫助也沒辦法。所以,在供齋時,如果碗裡得的好吃的東西比較多,有可能是護法神的加持。但是,沒有福報的話,想發財也沒辦法。
以前,有一世的噶瑪巴非常有威望,知名度相當高,每天都有來自十方的供養。他有一個侍者,天天都為他收供品。這個侍者很貪財,心裡特別羨慕,一直想:「上師每天都有這麼多供養,我這麼辛苦,怎麼沒人供養我呢?」
上師以他心通了知他的想法後,對他說:「明天所有供養全部歸你。」
那位弟子特別高興,一直盼望明天多來一些供養。結果白天沒來任何供品,到傍晚時只有一位老鄉供養了一塊乾牛皮。他很傷心,上師跟他說:「可能你前世只積累了一塊乾牛皮那樣的福德,而我前世積累的福德多一點。」從此他反觀自心,了知這跟前世有關,心裡就想得開了。
可見,如果自己實在不具備往昔所積累的佈施果報,即使修財神法,也不能遣除貧窮。假設世間的財神等也能夠賜予受用的悉地,那麼諸佛菩薩的威德、神變勝過他們百千倍,並且全部是未受囑託而利益一切眾生的,必定會在這個世界上降下受用妙雨,一瞬間消除一切貧窮。但他們並沒有這麼做,是因為一切受用財富等,唯一要靠自己積累福德才能獲得,僅僅祈禱他們想發財,並不一定能真正發財。所以,古大德說:「精勤如山王,不如積微福。」
《諸法集要經》中也講過:「若人不行施,如無燈求光,捨離於善業,何能有樂報?」意思是,如果人沒有行持佈施,就像沒有燈求光一樣,捨離於善法怎麼能有樂報呢?反之,如果我們積有福德,不勤作也能獲得樂果。薩迦班智達在《格言寶藏論》裡說 :如果依靠福德來成辦事業,就如同陽光能普照萬物,而不必依賴別的助緣;若僅僅依靠精勤來成辦事業,則如同燈光照明一樣,仍然須要依靠外力。所以,自身一定要有福德,否則,做什麼事都會違緣重重。
既然福德這麼重要,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有些人會想:「如果我有很多錢財,就可以上供下施,可是我現在沒有錢,怎麼辦呢?」唯一的辦法就是以供曼荼羅的方便方法來修,把整個大千世界的所有財富供養十方諸佛菩薩,這是高僧大德留給我們的秘訣。
在短暫的人生中,每個人都應該對自他來世做一些有意義的事。現在我們從道理上已經明白,那就不要馬虎,都要好好修曼荼羅等加行。如果再不好好修持,那就太愚痴了!
恭錄自 索達吉堪布《大圓滿前行廣釋》第122課
七種不用錢的布施:
即使沒有財富也能做七種佈施...
某人向佛祖訴苦:「我不管做什麼事都會失敗,是為什麼?」
佛說:「因你從不佈施!」
那人答說:「可是我是一無所有的窮人...」
佛祖開示:「即使你沒有任何財富,也可以隨時做七種佈施!...」
1.和顏施:對於別人給予和顏悅色的佈施。
2.言施:向人說好話的佈施,存好心,做好人,並勉人切實力行。
3.心施:為對方設想的心,體貼眾生的心的佈施。
4.眼施:用慈愛和氣的眼神看人。
5.身施:身體力行幫助別人。
6.座施:讓座給需要的人的佈施。
7.察施:不用問對方就能察覺對方的心,並給予相對其所需的方便的佈施。
如果身體力行這七種佈施,生命福慧自然會達到更美好的境界喔!
密法「悉地」是什麼意思?
修學密法,常常可以聽到「悉地」這個詞。如在我們常常念誦的放生儀軌裡有:
猶如無能勝潘王如來
成為殊勝本尊之頂飾
賜予實修行者勝悉地
無等上師願降妙吉祥
悉地是什麼意思呢?「悉地」是梵文siddhi的音譯,翻譯成漢語的意思是:成就、妙成就。梵漢並舉而稱成就悉地、悉地成就,即修法時所求之願,如意現前,故曰成就。
據《大日經疏卷十五》載,完成正覺之階位,稱為無上悉地;達於此位之前,尚有信、入地、五通、二乘、成佛等五種悉地。對此,顯教諸師認為『信』是地前之信行,『入地』是指入於初歡喜地(相當於聲聞之入見道),『五通』是遍知世間五神通之境,至超越五通仙人位而臻第四地,『二乘』是超越二乘之境界,而至第八地,『成佛』即是由第九地修菩提道,進而完成如來位。若依密教,則初歡喜地有十心,初心至第四心為五通,第五心至第八心為二乘,第九心至第十心,即得成佛。即初地十心分三品,初四心為下品,次四心為中品,後二心為上品。
又據《大日經疏卷三》載,真言行者在觀心上所現之境,共分為三品悉地:上品安住於密嚴佛國,中品安住於十方淨土,下品安住於諸天修羅宮。
就密法而言,悉地意指「依誦持真言等,以身、口、意三密相應而成就世間、出世間種種妙果"。世間成就是修行初級階段的成就,包括四事成就和八大成就。四事成就是:息滅病災、增生福壽、收攝歸服、鎮降誅殺的禪功咒能。八大成就是:煉丹、明目、透視地下物、飛劍、飛行、隱身、長壽、除病消災。
出世間成就就是指解脫成佛的終極成就,如無上密的幻身和光明智慧雙合成就。出世間成就是無上密部圓滿次第的修習成就,下部密無此成就。
一般來說,不論是何尊法,皆有世間與出世間兩種利益。一些顯宗法門重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往往使人容易產生誤解,認為佛教是消極避世的。而密法在重視最終根本解脫、即身成佛的同時,也十分注重世間成就,並有相應經軌,行者如法修持,獲效迅速。
凡悉地種類,諸經不同,《大日經》有二種:即世間悉地、出世悉地。又云有相悉地、無相悉地。《教王經》有四種:一、義利悉地。二、金剛悉地。三、持明悉地。四、一切如來最勝悉地。《蘇悉地經》有上中下九品悉地、三部悉地等。《蘇婆呼經》亦說上中下三品。《大日經義釋》雲,凡作成就,先當具諸支分,作前方便。供養承事、次第儀軌、與持明藏,常途所說大同。
密法中還常見「蘇悉地」一詞,「蘇悉地」為梵語su-siddhi 之音譯,意譯作妙成就,即成就勝妙之義。東密、台密基於三部大法之一的蘇悉地經,而說蘇悉地法,以此表金剛、胎藏兩部不二之最深秘法。〔大日經卷三悉地出現品、卷五秘密漫荼羅品、如意寶珠轉輪秘密現身成佛金輪咒王經悉地成就品〕
附:蘇悉地羯羅經分別成就品第十八卷下
我今復說三部悉地成就。乘空自在而進。此為最上。藏形隱跡。為中成就。世間諸事為下悉地。成此三種上中下乘。
世間事等三種成就。隨上中下更分別之。三部上成就法。得持明仙。乘空游往。成就五通。又有多種。或得諸漏斷盡。或得辟支佛地。或證菩薩位地。或知解一切事。或辯才多聞。或成吠跢羅屍。或成藥叉尼。或得真陀摩尼。或得無盡伏藏。具上等事。名上中上成就之法。三或中成就法。藏跡於身得大勢力。先來懈怠而得精勤。入修羅宮得長壽藥。成缽[口*(隸-木+匕)]史迦天使。或能使鬼。或能成就娑羅坌爾迦樹神。或成多聞。未經所聞。悟深義理。或合藥。成才涂足頂。即遠所涉無有疲乏。如上所說悉名中上成就之法。三部下成就法。令眾喜見。或攝伏眾人。或能徵罰惡人。降諸怨眾。及餘下事。名下中下成就之法。若欲成就藥物等者。有三種成。光焰為上。煙氣為中。熅煖為下。複次聖者真言為上成就。諸天所說為中成就。世天真言為下成就。複次佛部真言為上悉地。蓮花部真言為中悉地。金剛部真言為下悉地。若欲以上真言。欲求下成就者。得下成就。或以下真言。祈求上者。得上成就。或以中真言。成上下者。亦等成就。真言之中具此四德。當知即悉上中下分能成大果。謂令成滿辟支佛位。謂令成滿菩薩十地。乃至成佛。為大果報。復成大德行。謂多諸眷屬。前後圍遶。滿如是願者。為大德行。復能久住位。謂得王處轉輪王處長壽仙處。滿如是願者。為久住位。形儀廣大。威光遠照。教修廣大。具此四德者。雖是下品真言。能成上品。若上品中。不具此德。雖是上品真言。下品用也。諸佛菩薩所說真言。如是轉次。多佛菩薩所說之者。雖屬下品。亦能成就上品等事。或尊等所說真言之中。唯具一事者。謂扇底迦法。補瑟徵迦法。阿毘遮嚕迦法。雖具一事。於中各有上中下品。豈有下品真言。能成上事。猶若青泥出妙蓮花。固無疑也。豈有上品慈善真言。能成忿怒下品成就。如白檀木其性清涼。若風擊相揩。自然火起。非無因緣也。如是差互。雖非次第。諸餘悉地皆勿疑慮。身份悉地為上品成。諸藥悉地為中品成。富饒悉地為下品成。若復有人。久至持誦下品真言。縱自無力。於本尊邊。轉求上品。上品自成。若於上品真言之中。心懷猶豫。念持供養。復不精誠。雖於上品真言。由彼唸誦心輕。敢招下品成就。故知持誦。皆由心意。且如諸天之中亦有貧者。諸鬼部內亦有富強。此彼如然。真言亦爾。一一真言皆具三悉地。謂上中下。誠心唸誦皆獲悉地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