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珠法師

當我們證同於佛時,已非四大五蘊所組合的生命,而是經已回覆本具的慧命。所謂慧命,就是眾生本具的佛性,亦是諸佛所說的法身慧命。

原本生佛體同,聖凡無二,靈明覺照,清淨無染,故又名實相般若。實相是真理生命的本體,般若是能康復真理生命的功用。諸佛以最高的般若智慧,自覺覺他,自利利他,除煩惱,了生死,使法身慧命康復,而成為福慧雙足的佛陀。

可惜眾生迷而不覺(無明),致使真理生命(本具智慧)蒙塵納垢,產生幻覺(見分),再因見分的幻覺,攀緣於相對的幻境(相分),產生自我的錯覺(第七識),由於錯覺妄想的執著,分別取捨(前六識)遂是非蜂起,私慾氾濫。在私我統治的世界中,在私慾操縱的生命裡,人的法身慧命,便披上假我的外衣,扣上煩惱的枷 鎖,而人本具的智慧,也就隱而不現。

楞嚴經說:「眾生迷悶,背覺合塵,故發塵勞,有世間相。」

學佛的人,皈依三寶,親近善知識,見聞學習佛的正法;若能更進一步,出家修行,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自然可以使人性本具的法身慧命,得以甦醒。因而萌智慧芽,開智慧花,結智慧的果實,證得五分法身香。

五分法身,是戒身、定身、慧身、解脫身,解脫知見身。

戒,能令人離過止非,清淨無染。依佛的正法出家嚴持禁戒的人,能令三業清淨,成就如來的戒身。

定,有世間與出世間之分。修習出世間禪定,能使人心遠離妄念,寂靜無垢,成就如來的定身。

慧,是人本具覺性,因人持戒修定,啟發本具覺性,理解諸法緣起性空,深達實相,真智圓明,謂之慧身。

解脫,是由戒定慧力,斷惑證真,解除煩惱生死縛束,獲得真理生命的自由,名解脫法身。

解脫知見,指二乘聖人,了生死、證涅槃後,確知所作已辦,梵行已立,永斷見思,不再為生死所困,名解脫知見法身。

五分法身中,前三身是因,後二身是果。行宗記言:「五分法身者,戒、定、慧從因受名,解脫、解脫知見從果受號,由慧斷惑,惑無之處名解脫,出纏破障反照觀心,名解脫知見」。又王介甫的金陵話錄中說:「五分法身,謂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此五者,皆以超出五陰故。戒超色陰,定超受陰,慧超想陰,解脫超行陰,解脫知見超識陰」。二乘聖人因修戒定慧三無漏學,成就五分法身,故以五分法身為慧命。

若能迴小向大,既斷分段生死,復截變易生死之流;既滅見思,復破塵沙,更侵無明,為眾生故,不住生死,不住涅槃,本其慈悲的精神,駕大乘的慈航,來回往返於 生死涅槃之間,置眾生於智慧的彼岸,救人性於苦海沉淪。以六度萬行來孕育眾生的慧命,也以六度萬行來增長自己的慧命,一定可以揮智慧的寶劍,衝刺無明的迷網,破一分無明,即證一分法身,如是無明分分破,法身份分證,直至無明破盡,佛性顯現,本具法身慧命,將活躍於天地之間,證同於佛,與佛同壽。至此,何止 百歲,千歲,萬歲,萬萬歲,簡直是壽命無量,而且是無量的無量。因為斷盡無明,使法身壽命統一的人,必然證得佛的三身。

佛的三身是法身、報身、應身。

佛的法身,可分為二,一是法爾天然,不假造作的法身。眾生迷時不失,諸佛悟時不得,即金剛經所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此無有高下,上等十方諸佛,下等法界眾生的法身,正是人人本具的真理生命。二是諸佛因中修行,積功累德,果上獲得離塵去垢,與無量功德相應的莊嚴法身。前者如金在礦,雜諸沙石,未能成 器;後者如金出礦,去沙石,存精英,經過千錘百煉的純正真金。

大乘義章云:「言法身者,解有兩義,一顯法本性,以成其身,名為法身,二以一切諸法功德而成身,故名法身。」讀此可知,法身雖然生佛同體,聖凡無二,但有在 纏及離垢之分。無論是眾生在纏本具的法身,抑或是諸佛惑盡智圓,以無量功德莊嚴的法身,皆無去來,無始終,不增不減,不得不失,壽命無可限量。

佛 的報身,即是果報之身。眾生由業力所感的果報體,因各人業力因緣不同,所感的果報色身相貌,壽命,貧富貴賤皆不同。諸佛由純善業,積聚無量功德,所感的報 身,當然相好莊嚴,壽命無量。佛的報身亦有二。一是自受用報身,根據自受內證法樂而言;二是他受用報身,是對地上菩薩之機所現的報身,即是勝應身。

佛的應身,是佛為應菩薩大機而現佛身,與真如理體相應,名應身。佛對地前菩薩及二乘或凡夫之機,所現的佛身,或現其他五趣身,皆名化身。前者屬勝應身,後者是劣應身。大乘起信論言:「凡夫二乘心所見名應身」。又:「諸菩薩從初發意,乃至菩薩究竟地心所見,名為報身」。此中報身,指他受用報身,亦即勝應身。佛的應身既為他受用而現,則視其所應之機而定其壽命的長短,緣聚則生,緣盡還滅。例如阿彌陀佛,雖然壽命無量,但其應身終必入滅,故於無量壽後,當取涅槃;極樂世界將由觀音菩薩補其缺。至於阿彌陀佛所證的法身及報身,壽命當是無量之無量,不可窮盡。

釋迦牟尼佛的法身,名毗盧遮那佛,譯名遍一切處;報身名盧捨那佛,譯名淨滿;應身名釋迦牟尼佛,譯名能仁寂默。其中法報二身,通一切時處,清淨圓滿,壽命無量。法華經如來壽量品中佛告彌勒:「善男子,我實成佛已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又云:「自從是來,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說法教化,亦於餘處,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國,導利眾生。」然則,在二千多年前降生印度迦毗羅維國,八相成道,十九歲出家、卅歲成佛,說法四十九年,八十歲入滅的釋迦牟尼佛,僅是釋尊無量千萬億化身中之一而已。

釋尊自從成佛以來,不曾捨離眾生,於十方國土中,有機則應,無感不通,大機現勝應身,小機現劣應身。特別是於娑婆世界,為減劫中福薄障重,根性闇鈍的苦惱眾 生,非生示生,非滅示滅。以種種因緣、譬喻,說種種法門,無非欲令眾生增長善根,孕育慧命,開佛知見,漸次進修,共成佛道。

法華經佛言:「如是我成佛已來,甚大久遠,壽命無量,阿僧祇劫,常住不滅。諸善男子,我本行菩薩道,所成壽命,今猶未盡,復倍上數,然今非實滅度,而便唱言,當取滅度,如來以是方便,教化眾生,所以者何,若佛久住於世,薄德之人,不種善根,貧窮下賤,貪著五欲,入於憶想妄見網中,若見如來常在不滅,便起憍恣,而懷厭怠,不能生於難遭之想、恭敬之心。是故如來以方便說:比丘當知,諸佛出世,難可值遇……斯眾生等,聞如是語,必當生於難遭之想,必懷戀慕、渴仰 於佛,便種善根、是故如來,雖不實滅而言滅度。」讀此,可知釋尊為度眾生,用心之良苦,悲願的深切。

文章轉自:禪心論壇

arrow
arrow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