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十種行為是犯了盜戒

淨界法師:

什麼叫偷盜,先把偷盜解釋清楚了,我們對這種行為產生斷除,就是不偷盜。我們看講義,請合掌。

不與而取他物,名為「偷盜」。凡有主物,不得盜心故取。若自取、教他取、方便取、咒取、因寄取、迷惑取、誑取、抵債不還、偷稅、冒渡等,令前人失物,併名為「盜」。

我們把偷盜的定義做一個簡單地解釋。什麼叫偷盜呢?律上說,不與而取他物,就是說,主人沒有答應給我們,但是我們用其它非法的方式來奪取。奪取什麼呢?是他人之物,是有主之物。

這個非法的奪取,在律上主要有三個重點:第一個是偷,偷取,私下偷取;第二個是騙取,用種種欺詐的手段來騙取;第三個是盜取,就是公開地去奪取。

我們看下一段。

凡有主物,不得盜心故取。

以下這三種情況,在律上開出了十種的差別。

我們先看第一個,若自取。就是你這個偷盜的行為,是自己親自去盜取,這第一個。

第二個,你沒有去做,但是叫你的朋友或者屬下去做,教他取。他去做了以後,你也犯盜戒,因為你是教唆他去做的。

第三個,方便取。方便取在律上說,是財物自來,方便奪取。這個東西自己來的,比方說,你家突然間門前出現一隻小狗,它自己跑過來的,你看它很可愛,就偷偷把它抱來養,犯盜戒。如果它是有主物的話,雖然是它自己過來的,但關鍵在它是有主物,這叫作方便取。

第四個,咒取。這個現在可能比較少。印度有一種咒叫起屍咒,他去殯儀館、海葬場、火葬場,找剛剛死的屍體,這個屍體還沒有完全壞掉,那麼他用咒術去招請鬼神,住在這個屍體上,由鬼神來運用這個屍體,去幫他做偷盜的行為。鬼神跑到這個身體裡去犯了偷盜,你是那個持咒的人,所以犯了盜戒,這叫咒取。

第五個,因寄取。別人要到其它地方去,把兩千塊錢交給你,他回來時,「欸,我現在回來了,兩千塊還我。」你說:「沒有,你當初給我一千塊而已。」因為受別人的寄託,而佔有了一部分或者全部佔有,這個就是因寄取。

第六個,迷惑取。迷惑取就是你用種種欺詐的言詞,使令對方產生迷惑,藉這個時候用言詞來騙取,叫迷惑取。

第七個,誑取。誑取就是詐術。前面是用語言,這個是用詐術。像金光黨他拿一迭錢,第一張一千塊的,最後一張也一千塊的,中間都是白紙,這個就是詐取。誑取,用詐術來騙取。

第八個,抵債不還。你欠別人家錢,不還。要錢沒錢,要命一條。這個抵債不還。

第九個,偷稅。只要在一個國家裡面,沒有如法地報稅,就是犯了盜戒。

第十個,冒渡。冒渡有兩種說法:第一個,是假借他人的名義,來獲取利益。你沒有經過別人的同意,假借他的名義來獲取跟他相關的利益。第二個,是一般我們現在說的使用種種「權」,把它引申出來就是使用盜版的軟件,這個都叫冒渡。

以上十種,只要是讓前人失去物品的,併名為「盜」。這個在律上廣泛地講出偷盜的十種相貌。這個地方最關鍵的就是「有主物」。有沒有犯盜戒就在這個物品到底是有沒有主人,這是最關鍵。所以這個有主物是很重要的判斷。


犯盜戒要有六種因緣

淨界法師

構成一個盜戒,要有六種因緣。前面根據《瑜伽師地論》把這個犯戒的因緣分成三大類:意樂、加行、究竟。

先看他心中的意樂。意樂有三種:第一種,是他物,就是有主物,揀別它不是無主之物。第二種,他物想,你心中很清楚它是有主物,揀別你不是在一種無知的狀態,你是很清楚知道它是有主物。第三種,起盜心,揀別你不是暫用想,你不是說一時情急暫時使用,你是要把它做一種侵佔為己有的心情。那麼,這時就形成了心中的意樂了,已經有犯罪的動機。這第一種情況,他物、他物想。

第二,起盜心。

第三,你採取了身口意的加行,就是採取行動。

第四個,興方便。方便我們前面講過,你是用偷的、用騙的、用搶的,這個都是屬於偷盜的方法,方便。

第五個,直五錢。直五錢我們待會再來說,就是它的價值在五錢以上。這個是加行。

第六個,究竟。這個犯戒的情況要把它造圓滿,一定要離開本處。

在律上講出一個公案,說有一個人他晚上去偷牛,他把旁邊鄰居家的牛,偷到他家裡來。後來天黑之前,他想一想不對,這是犯偷盜戒,他又把牛送回去了。所以對旁邊的人來說,看到牛還在,我問你,這個人有沒有犯盜戒?犯了盜戒了,因為他已經他物,他物想,起盜心,興方便,直五錢,關鍵是舉離本處,他已經把這頭牛移動,它四個腳都已經動了。你後來把它放回去,那是後來的事情了。盜戒已經成立,你不但要放回去,你還要懺悔,因為罪業在心中已經成就了,這是造究竟。所以,舉離本處是判斷這個犯罪有沒有完全圓滿,要離開本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蓮心 的頭像
    菩提蓮心

    菩提蓮心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