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有福報的人來投胎
淨界法師
從唯識的角度,我們歡迎有福報的人來投胎,真的是這樣,一個有福報的人投胎到你隔壁,你真的是算你幸運,他來投胎以後,他一搬到你隔壁,你們家的花就長得更漂亮,「共業」是吧?真的是這樣子。
你隔壁住了一個業障很重的人,就糟了,你這個花怎麼種都種不好看,「共業」。
所以你看佛在世的時候,那就福報大了,佛在世的時候,共業如牛頭栴檀,那不得了,燒一銖,四十里內皆聞其香,現在都沒有了,因為眾生平均的「共業」,它的水平不斷的在降低,所以世間的好東西不斷的消失。
所以我們歡迎有福報的人他出生在我們的附近,因為他有『共中之共』,當然他『共中』有『不共』,就是說雖然山河大地,是你也可以享受,我也可以享受的。但是還有一種是有主人的,雖然是『共變』但是它不能共用。以你為主,比方說你家的花園,別人走過去,也可以欣賞看幾眼,但是以你為主,所以多分來說,是你業力支撐的。所以你看到你家的花凋零了,樹死掉了,你不要怪鄰居,你要去懺悔,因為以你為主;如果這棵樹是公家的,那大家都得懺悔。這棵樹是你的,那你要先懺悔,因為它是『共』中之『不共』,你是主因緣,其他是次因緣。
(淨界法師《唯學識概要》
眾生的福報,隨眾生業而改變
——宣化上人
在《法華經》裡,諸佛就曾三變土田,把娑婆世界變成莊嚴清淨的世界;這就是不可思議的境界。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是五濁惡世,我們看這個世界是有泥、有土;但在諸佛份上看來,都是黃金為地的地方。這是因為我們的業障障著我們,雖然是黃金為地,我們也看不見;我們看到的,就是泥土的世界。
佛住世的時候,人所喝的水,都比我們現在的牛奶有營養。佛入涅槃一百多年後,有位阿育王供養一些大阿羅漢牛奶;他告訴這些證果的阿羅漢說:「你們各位上座喝牛奶的時候,要少喝一點,喝多了會不消化。」
阿羅漢說:「這種牛奶還有什麼不消化的?你真是不懂!佛住世的時候,人喝的水都比現在的牛奶營養;現在佛入涅槃一百多年了,這牛奶就連佛住世時的水都不如!還說吃多了不行,有什麼不行的?」
阿育王就說:「你能不能把佛住世時的水給我一點喝,讓我嘗一嘗,好和現在的牛奶比一比。可以嗎?」
大阿羅說:「可以的。」
因為他們能把時間來回搬,把過去移到現在,把未來也移到現在;又能把未來做為過去,過去做為未來。大阿羅漢就把佛住世時的水搬回來一點給阿育王喝;阿育王一喝,果然是比牛奶的味道好。
這是什麼道理呢?這就是說佛住世的時候,眾生福報大,所吃的東西都好吃,營養份也好;現在去佛時間久了,眾生的福報薄了,所以一切的東西都沒有佛住世時那麼好了。
我記得在很小的時候,每到吃飯的時間,隔著一個部落,就能聞到米飯或面的那股香味,那香味不知有多香!不要說沒吃飯,就是吃飽了飯,聞到那股香味,還會想要吃,因為它太香了。
現在的飯和面,味道都沒那麼好了;這是因為現在眾生福報薄了,所以東西的味道也都不那麼香了。這都是隨眾生的業而改變的。
還有古來的人種地,不像現在這麼忙得不得了。現在種田有機器了,用機器種田又省力,打穀又打得多,就以為是不得了了。但是在古時候,種一次的谷就可以收七次的糧;你把它割了,它又會自己長出來。又生谷,又打糧,可以收成七次那麼多。為什麼呢?因為那時候的眾生有那麼大的福報,所以就有那麼大的感應;現在福報沒有了,所以也就沒有感應了。我們自己還不知道慚愧,還覺得用機器作工很好;機器作工又怎麼樣?把人都餓死了。
茶很香啊!你知道嗎?不是茶好,是你福報大!
淨界法師
從唯識的角度,妄想它是唯識所現跟唯識所住。首先我們看唯識所現:
這個唯識所現這個識是指什麼識呢?第八識。
第八識它含藏我們過去善惡業力的種子,等到今生成熟的時候,它的工作就是一個叫異熟,就是釋放種子,變現果報。變現果報的時候,主要有二個:
第一個感受
第二個想法
感受我們前面講過是個人的循業發現;比方說,我們從一個大的總報來說─一水事件,這大家很清楚啊,一盆水在那個地方,我們人有五戒十善的業力,我們去跟水接觸的時候,感到清涼的感受;餓鬼道的眾生去接觸水的時候,他感到是一個熱惱的火。這個水本身沒有自性,是個人循業發現嘛!
又比方說,我們今天有三五個人在講話,突然間有一句話你聽得很刺耳,那你過去生這方面有罪業,你過去生肯定有批判別人,所以你聽到這一句話,你就會有痛苦感受。
其實這一句話沒有錯,一句話釋放出去,每一個人得到的是什麼呢?是你自己業力變現的這一部分,你有什麼業力,這一句話進入到你心中的時候,它變現的,是你自己業力變現的,叫自變自緣。
所以在唯識學上說:一個法要進入你心中,要產生一個變現——隨順你的業力變現。你看那個水,餓鬼道接觸水的時候,它變現成火,這是循業發現!我們如果看一個人不是很高興,不是去改變他,趕快去懺悔啊,你有這方面的罪業啊!
所以我們在修《楞嚴經》的人,他的思考模式法法銷歸自性─他每一個法,都在觀察自己的內心的即空、即假、即中,都是你個人的問題。從總報來說是一水事件,那別報也是這樣,你看那個[讀者文摘],講到一個個案說:
美國有一個人他吃玻璃,他吃玻璃吃得很高興,有人問:你吃玻璃感受怎麼樣?就像那個脆餅一樣,吃起來又香又脆啊。但是我們吃玻璃是很堅硬啊,他不但吃它還可以消化,他過去有這方面的業嘛!中國大陸有人吃石頭,把石頭像當花生一樣的吃,所以我們的感受,完全是個人的循業發現。感受結束以後,下一個就是你的想像─安立名言,這個就很複雜。
感受是很單純,因為感受大概就是第一剎那;你說誒,這個茶喝得很香啊!諸位你知道怎麼回事嗎?你為什麼喝茶會很香,你知道嗎?不是茶好,是你福報大!真的,你福報享盡的時候,你喝茶看看!是你的福報大,你有這個善業力;你一個苦惱的人喝茶,它不會香的,他沒有福報,它怎麼會香呢?
所以你喝茶喝得很香,這個茶只是一個增上緣,是你個人過去善業強!
第一念感受,第二念想像,到想像的時候,事情就很複雜,每一個人過去的想像力不同。
比方說,有些人他吃到一個巧克力蛋糕,他第一個感受是快樂對不對?就想說,哎呦,這巧克力不錯哦,我應該把它佔為己有哦。這樣的想像,你來生啊,應該沒有太大福報,慳貪的想像。有些人說誒,這個巧克力蛋糕不錯,應該跟大家分享。你這個人經常起這種想像,你來生福報很大!這個想像它會帶動業力的。所以我們從感受而到想像,這裡就開始變成一個因緣了,這是我們的唯識所現;但這一部分,都是繼承過去生命留下來的。
感受是繼承你的業力,想像是繼承你過去的心態!你過去的心態是佈施的心態,你今生還是喜歡佈施;你過去喜歡慳貪,你今生還是慳貪,這個叫做等流性,我們現在對過去是沒辦法啦,概括承受。
修行的困難就是─我們如果是從今生開始,那很簡單,處理今生的問題就好;修行的困難,就是你內心深處,留下一些亂七八糟過去的想法,這個很麻煩,有好的、有壞的。這要怎麼辦呢?我們現在已經不可能回到過去,說你不要老是打這個妄想,不可能,已經打了!現在要做的就是唯識所住這個地方。
【楞嚴經修學法要】---精選篇051
死命地花福報是愚痴的表現
淨界法師
我們的業都要保存到臨命終的時候才開始算賬,就是無常到的時候,把你過去生今生的業一起算,強者先牽。這個時候人生就像做夢一樣,夢即將要結束了。你在夢境裡面的東西都帶不去。但是你在做夢的過程當中,每一個過程做的行為業力保留下來了。
萬般帶不去,意味著人生沒有結果,像做夢一樣沒有什麼結果。你在夢中不管做到什麼境界,醒來的時候沒結果,但是過程很重要,你用什麼心態面對你的人生?業力會貫穿死亡,來生繼續受用。尤其是修學淨土宗的人,你臨終的時候,按照印光大師的規劃,你今生的福報要留四成,平常只能受用六成。
有些人福報大,死命地花福報,這是愚痴的表現。因為生命的轉變在臨命終,臨命終的時候你把自己弄得很痛苦,很難生起正念,你平常可以買一百塊的東西,最好買六十塊就好,留點資糧到臨命終的時候用。我們必須為臨命終的正念創造一個比較好的環境,不能把福報提前享盡了。
老一代的出家人,比如懺公師父,他們修十分的福報,估計只花三分而已,留七分。到我們這一代大概十分花五分,花一半,到年輕一代就很可怕了。一代不如一代。現在有的年輕人死命地花福報,臨命終就非常不利了。
因為你壽命雖然在,福報享盡的時候就很糟糕了。當然罪業起現行了,臨終的時候肯定插滿管子,罪業的相貌完全現出來了。如果你有志於拼往生,除了臨終的正念以外,請留點福報臨終的時候用,善終很重要,所謂願我臨終無障礙。
福報不一定能夠幫助你往生,但是它會創造一個讓你保持正念的好環境,好像我們平常一樣,如果在一個很安穩的環境,我們容易提起佛號,如果身體病痛,牙齒又痛,肚子有痛,佛號就提不起來了。臨終算總賬的時候,是非常殘酷的。所以我們一定要瞭解未來的萬般帶不去,只有業隨身,一定要把臨終時候的福報規劃下去。
有些人福報大,善業強,過去廣結善緣,他做事業因緣很好,各式各樣的家財,各式各樣的朋友。那麼這些呢,都很容易讓我們生起對這個兒女子孫、家緣財產的愛取。所以這樣子講,這些都是一種生死縛具,增長生死業力的一個因緣。站在往生淨土的角度,福報越大,哈哈,你就是生死業力越大。
我們一般人說,哎呀,你這個福報大,值得羨慕啊。其實你福報大,你要花比別人更多的力量跳出來,哈哈,真的是這樣!這個淨土宗的修行,貧窮人佔便宜,真的是佔便宜啊,因為他沒有東西讓他罣礙啊,他跳出來的力量、他稍微用一點力就可以跳出來。所以福報就代表一種業力,代表忙碌、很多的罣礙,心有千千結,弟子心不安。
有時候福報到最後,他不是說自己要受用,你身為一個leader(領袖)他有時候是一種責任,這種責任就是一種業力,你放不下。所以福報大的人你要有心理準備,你要花比別人更大的力量,當然你就是要有智慧。
把福報花完的時候,你有本事主宰你的生命試試,你連杯水都喝不下去
淨界法師
我們平常很想主宰我們的生命,當然我們其實就是主宰我們自己的妄想,我們喜歡執著妄想,希望把妄想、把它在日常生活表現出來,那麼這種概念到臨終是非常要命的,其實按照佛陀的說法生命是不可以主宰的。
但是有些人,特別是福報大的人,他覺得說:哎,我為什麼不能主宰呢?我現在要買個房子就買個房子,我喜歡買什麼車子我就可以讓它如願了,那不是你能夠主宰,那是因為你有善業力,
諸位。你能夠心想事成不是你能夠掌握生命,是善業滿你的願,你福報享盡你試試?你把福報花完的時候,你有本事主宰你的生命看看,你一杯水都喝不下去。
所以生命本來就不能主宰,而我們去主宰呢,弄得自己很多痛苦,弄得自己業障深重,你把業力啓動得無邊無際的業力,其實我們平心而論你放棄生命的主宰,對你一點損失都沒有,該你的就是你的,不該你的,它本來就不是你的。
我們一個人有錯覺就是說:哎,我人生能夠這麼成功,是因為我做了很多的主宰,我打了很多妄想,我做了很多的追求,你今天沒有福報你試試。世界上追求的人多了去了,那哪是你追求來的呢?生命是求來的嗎?
生命是福報是修來的,哪是你前生修來的,哪是你今生求來的,你是生命能夠求來,那因果思想就全部推翻了。
摘於《禪觀與淨土——念佛篇》
給大福德之人講的
初學的時候,很多學人行善修福,或要誦哪部經、修那個法、念那個咒子、聖號,都是看有什麼功德、福報、利益然後衝著那些功德福報利益而去。
執著功德福報,貪好處,有一定啓動的動力,不過也會產生這麼個問題在裡面:
就是這個善業越大,就會越生執著;越執著,就會越痛苦;惡業會帶來痛苦,善業照樣會帶來痛苦,因為還是活在二元分別對立的世界里,還是會被另一面平衡的。
所以佛說這個《金剛經》就是要在破除我相的基礎上,破除對功德善業的執著。
對於功德,《金剛經》確實也說過:
若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
注意四個字:持戒修福。
這部經是對持戒修福者講的;
不僅僅是要四相皆空,也不反對持戒修福的這個有。不過就是要看怎麼才能達到最圓滿的持戒修福。
所以,真正要持戒修福,就一定要去悟《金剛經》。
很多修人天福、做善業的人,放不下對這個善業的執著,所以往往越做越苦。《金剛經》就能解脫這種因為執著善業而帶來的苦。
為什麼做善事越多,還會越痛苦呢?
因為善事做的越多,如果沒有無我空性、般若智慧加持,那就做不到三輪體空;
我相人相眾生相就都在,那這個自我妄心必定執著:有個我在做善事、我能得到什麼。
我有功德、我比別人有功德、我有戒他沒戒、我的功德大、我的成就多。
其實就是著相修福,把在俗間的攀比心、面子心也帶進來了,結果一有對比、一有質疑、一有負面東西、所求所願沒實現,這個內心就會比一般人還痛苦。
看那個梁武帝,做了那麼多,結果被達摩祖師說:並無功德,就不開心了,連禮儀形象都不顧了。反映出來他多在乎這個功德,就是因為沒有《金剛經》的智慧。
經云:
若菩薩所做福德不應貪著..
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
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
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所以不管是在世間修福報佈施的,還是修行做功夫,乃至說要度眾生的,做的越多、修的越好,就越應該無我、無相、無所得...或者乾脆把這些所謂功德都回向給眾生。
虛雲和尚就深得其中精髓,悟道之後,重修了很多寺,蓋好一座,就走了,然後又去建另一座,沒一點執著,出家修行也不是要再給自己再去找個家,這是真解脫、真有成就!
所以《金剛經》就是給發大乘者說,給發無上心者說,也可以說是就是給能有大福德、大成就的人講的。祖師大德真正的偉大與超越,也都會體現在這裡。
什麼是今生真正的福報、最大的福報?家裡沒有修行人,子孫難以興旺!
福報相當,方為夫妻 (求好姻緣,先要提升福報)
福報是自己修來的,不是鬼神給的
你有陰德或願力,菩薩才能幫上忙!關於福報消耗和氣場的問題
求福報有什麼方法?如何讓福報不求自來?
什麼叫隨喜?隨喜就能獲得他們的功德!
論福德力:世尊前世(頂生王)以福力摧伏五百仙人神咒力,上忉利天稱王事跡
作福不嫌多,但用於解脫正道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