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懺真的能消除業障、解冤釋結嗎? 

拜懺是漢傳佛教中重要的實踐法門,藉著行懺來消除罪障,清淨身心;拜懺的意義,不只是在參與拜懺法會數個小時的洗滌淨化,而是要將禮懺的精神延續到日常生活中,隨時自我觀照,「懺」才會對我們的生命產生根本的改變。 

「一心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一心頂禮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世尊……」拜懺法會上,香菸裊裊,聲聲梵唄,行者隨著大眾讚誦諸佛、禮拜懺悔文、稱唸佛號,清淨 的修行氛圍感染著每一個禮佛懺悔的人。然而,在一禮一懺的當下,除了感受法會的殊勝莊嚴之外,我們是否瞭解拜懺的意義,將懺悔的精神融入身心?還是抱持參加廟會趕集的心態,盤算著拜懺之後消災解厄的效益?

◇ 懺悔法門的起源
追溯現行拜懺法門的根源與發展,有助於釐清拜懺的真正意涵,才能讓拜懺儀式回歸修行的意義。
懺悔法門,源起於佛陀時代。到了大乘佛教階段,懺悔法因所依經典的不同,而開展出不同的修持方式,例如事相懺悔從「發露懺悔」發展為稱唸佛名、禮拜、誦經、持咒等;有關懺悔思想的經典中,也開始出現懺悔、勸請、隨喜、迴向、發願等四法或五法懺悔的儀節。

◇ 拜懺,修行的根本
聖嚴師父深刻體悟建立正信佛教的重要,師父探究禮懺根源與祖師大德制懺的因緣之後,在〈論經懺佛事及其利弊得失〉一文中提出,「經懺佛事並非壞事,而是 信佛學佛的著力點。」換句話說,如果我們能夠瞭解拜懺修行的意義,經懺佛事便不是買賣交易,而是能與生命引起共鳴,契入佛道的法門。

修學佛法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種種障礙,而拜懺便是透過至誠懇切的禮拜懺悔,將成佛道上的障礙一一去除,如同一灘混濁的水經過沉澱之後,沉淨明朗的水面自然會映現各種景象。因此,拜懺也可以說是佛教徒修學戒、定、慧的一種前方便。
凡夫的起心動念,無一不是業、無一不是罪。聖嚴師父在《學彿知津》一書中便指出,我們經常在不知不覺中犯錯而不自知,因此,不一定要等到犯了過才懺悔, 應隨時心存慚愧、懺悔,而參加拜懺法會便是將自己的心放入佛法的清涼水中,藉著一次又一次的禮佛懺悔,讓染污的心恢復自性清明,如此也才能納受佛法的清涼 自在。
 
 ◇ 建立正確的修行心態
「參加拜懺是共修,而不是趕集。」參加法會,應對拜懺建立正確的心態與認知,不應抱著參加廟會、趕市集的態度,虛應故事、隨處攀緣,而要懂得收攝身心, 讓自己分分秒秒保持在正念上,一方面以行動展現自我反省的決心,另一方面則透過眾人凝聚的修行氛圍,相互激發善念,從內心深處來滌清罪業。
此外,參加拜懺法會時,經常也有人會好奇:「拜懺真的能消除業障、解冤釋結嗎?」這就如同日常生活中與人發生摩擦或得罪他人時,向對方道歉之前還想著: 「道歉有用嗎?對方會不會接受?」這些考量不僅無濟於事,更難以讓懺悔在自己的生命裡發生作用。因此「拜懺不應存著功利主義或功德心態;終究還是要回到自 己的生命,勇於面對過錯,並提醒自己不再造做罪業,這才是懺悔的精神。」
 
 ◇ 將懺悔落實於生活中
進一步來說,拜懺並不只是對著佛像發露懺罪,而是積極地從日常生活中來改變自己的思惟與習慣。
聖嚴師父也曾特別提醒我們,拜懺的意義,不只在追求拜懺期間的身心清淨,還要將拜懺的真義延續到日常生活中,隨時觀照自己的言行心念,並用心體仰佛菩薩的慈悲與智慧,讓「懺悔」對我們的生命產生根本的改變。
 

淨界法師:拜懺的方法

我們看拜懺的方法:

一、請聖明證、

二、說己罪名、

三、立定誓願、

四、讀誦禮拜、

五、如教明證。

在律上說懺悔要具足五個條件,第一個,要請懺悔主,請一個聖人當懺悔主。諸位,我們前面的下品跟中品,懺悔的對象,可以是一個凡夫的出家眾,或者是同梵行的,你受五戒,找一個五戒的,你受菩薩戒,找一個菩薩戒的,或者找出家眾,都可以。

但是取相懺,只要是上品的,不可以,一定要找聖人。比方說大悲懺,是請觀世音菩薩當懺悔主,比方說八十八佛,是普賢菩薩為懺悔主,你要先頂禮懺悔主。不過大部分,有的像八十八佛是在後面,它是拜完以後再頂禮,南無大行普賢菩薩是在後面,總而言之我們要請一個懺悔主。

第二個,幹什麼呢,在懺悔主面前,發露自己的罪業,這有兩種情況,第一個你自己知道,你造了什麼罪業,你就要在修懺之前,你就要至少,你第一次就要白告,我要做一個三個月的加行,我每天拜一部八十八佛,為什麼呢,因為我在某一個時間,某一個空間,做了什麼事,我向懺悔主普賢菩薩發露,我從今以後寧捨生命絕不再做,這個要發露罪業,這個是你已經知道的罪相。但是我不知道我今生沒有做,但是我過去做了,那麼就是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就總相懺悔也可以,總相的發露。

第三個懺悔以後,不但發露要立定誓願,從今以後寧捨生命絕不再犯,懺悔是針對於過去做的,發願是針對於未來的時間,我不再造做了。

第四個,要有方便要讀誦、禮拜,這個在懺法裡都有規定,就照著做就好。

第五個,如教明證,就是要見好相。我們一般來說,你不要自己設立一個懺法,因為你懺的法不見得會比祖師好,一般我們是拿現成的,這五個條件,你找八十八佛,找大悲懺,找梁皇懺,水懺,都可以,它都已經具足這五個條件了。   

諸位如果說,你有這個前面的六種情況,身心暗鈍,躁動不安,或者是顛顛倒倒的,經常自己會莫名其妙起煩惱,這合理的推論你有罪業。我們的建議是這樣子,古人是以一百天為一個加行,而且你只能夠選擇一個固定的法門,你修一百天,每天拜一部八十八佛,或者拜一個大悲懺,你量你的時間,那麼你一百天,沖一百天,見到好相,那就OK了。

如果沒有見到好相,第二個,再沖一百天,你沖三次,都沒有見好相,但是你如法的三次的加行,也可以滅重罪。你可以找你相應的時間,但是你這個三個一百天的加行,你最好在臨終之前把它完成,你會發覺有不可思議的效果。罪業真的是沒有體性,只要你願意開始去懺悔的時候,它的勢力就算沒有懺乾淨見好相,起碼你可以讓業力沈澱下來,變成不增長業。

如果你見好相,那當然表示你罪業消除了,你見不到好相,起碼它不障礙你了,它勢力薄弱了。從臨終無障礙來說,已經及格了,那你到了淨土再來處理,就比較簡單了。因為你到了淨土,你是一個聖人,你內心有不可思議的般若波羅蜜,你往內一觀照,照見五蘊皆空,你那個觀照力強,就把那個業給破壞了。

所以說我們的標准,當然是取法乎上,最好是以見好相為標准,但是見不到好相,你拜三個加行,起碼讓罪業的勢力,變成不增長業也可以,不障礙你臨終,這也是可以的。

淨界法師《佛法修學概要2013》節錄


淨界法師:拜懺的時候夢到佛菩薩像,這樣算不算見好相?

阿彌陀佛,師父,我以前拜懺的時候,那個所謂的好相是有夢到佛菩薩,可是佛菩薩沒有放光,也沒有跟我說我這一個罪消滅了,只是站在那裡就是一個佛像而已,這樣算不算見好相,阿彌陀佛。

【淨界法師答】:這樣也可以,你見到佛菩薩,見到哪一位菩薩?

【學員】:觀音菩薩。

【淨界法師答】:你自己感覺知道他是觀世音菩薩。

【學員提問】:就是夢到菩薩像。

【淨界法師答】:

好的,好的,阿彌陀佛!也可以說是好相啦,但是,不是一個圓滿的好相。因為一個好相,它一定要有光明,這是很重要。

光明相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要見到光明,佛光,而且最好是金黃色的光明。

見好相,真實的徹底地見好相,有兩個標準:

第一個,見到佛光,佛陀身上一定要放光,如果沒有放光,你還有努力的空間,你還要繼續拜下去。

第二個,你看到這個佛光,醒來以後,你會身心非常的法喜,非常的歡喜,莫名其妙的歡喜,沒有理由的歡喜。

就知道你這個夢境是證明你的罪消除了,而且一般來說,只要見到佛光又法喜的,不但是滅罪了,你那個善根又生起了。

所以一般來說,徹底的圓滿的好相,是兩個條件:第一個見光;第二個法喜。

你內心看到佛菩薩以後,身心世界非常歡喜,有時候會相續一整天,從白天一直歡喜到晚上,一整天都歡喜。

因為那個功德力剛出現的時候,它那個時候剛出現的時候,它會主導你的身心世界,慢慢慢慢它才會消失掉,又變成種子位了。

所以你剛開始懺悔,產生身心反轉的時候,那個功德力是很強的,你自己會感覺得出來,你自己會知道我已經見好相了,你自己會知道,因為那個歡喜不是一般的歡喜。

我們一般人的歡喜,是外境刺激你的。你吃一個美好的東西,別人對你贊美,那不會持久,這種外境來的不會持久。它那個歡喜是從內心自己生起,發自內心的。所以見好相,要有光明相,要有法喜的感受,這是一個判定標準。

 

拜懺真的能消除業障、解冤釋結嗎?

 

拜懺和一般法會有什麼不一樣?

 

唯獨拜懺不會著魔,你要是打坐參禪,那就不一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