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傳燈錄說:
禪宗初祖菩提達磨於般若多羅尊者得法。祖問尊者:我既得法,當往何國而作佛事?願垂開示。尊者曰:汝雖得法未可遠遊,且止南天竺,待吾滅後六十七載,當往震旦,設大法藥,直接上根。其後,祖心念震旦緣熟,行化時至,乃離南印,來此東土。見赤縣神州有大乘氣象,遂踰海越漠,為法求人。其間,曾止於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終日默然,人莫之測,謂之壁觀婆羅門。時有僧神光者,聞達磨大士住止少林,乃往彼晨夕參承,於是引發立雪終夜、斷臂求法的公案。達磨大士曾留下一付法偈曰:
「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以上公案姑且不論,且問:
「菩提達磨為何來到中國呢?」
答曰:「為了尋找一個不被迷惑的人。」
試問:吾人會有什麼迷惑呢?
如何做一個不被迷惑的人呢?
人人喜愛智慧,也都具有覺悟的本能,卻時時刻刻生活在迷惑之中不得自在,成為可憐愍者,這是為什麼呢?
以世俗人的迷惑而言:現代人普遍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喜歡在相上打轉,迷於聲色,迷信科學萬能,迷信金錢,迷信權威,崇拜英雄、偶像,貪著五欲八風,有人沈迷賭博、毒品不能自拔,有人被感情所騙,有人在股市上當吃虧,有人被廣告的魔術所騙,有人在政治的騙術中上當,最近又有刮刮樂的詐騙案,求職保證金詐騙案,信用卡詐騙案,……不一而足,因為經濟不景氣,詐騙案又增加不少。更有甚者,如殺生欲求長壽,移植死囚器官欲求健康,偷盜欲求富貴,吸毒欲求快樂,依賴鬼神欲求成佛,皆是違背因果、緣木求魚,背道而馳,非但不能達成目的,更是無知造業,重增罪孽,如何而可以呢?顯示現代人普遍缺乏智慧。以佛法而言,凡夫都被自己的無明、煩惱、業力、習氣、計較、執著所騙,因而成為可憐愍者。
以修行者的迷惑而言:有人迷於邪知邪見,為邪師邪教所騙,有人為名聞利養所騙,又有我執、有法執、有煩惱魔、五陰魔、境界魔、死魔。迷惑可分為三大類:一、見思惑。二、塵沙惑。三、無明惑。 Q[1] (註)
因為有這許多迷惑而不能出離三界,不能成就佛道,終日沈淪於六道生死輪迴之中。
楞嚴經云:「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
圓覺經云:「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猶如迷人,四方易處,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譬彼病目,見空中華,及第二月。善男子!空實無華,病者妄執,由妄執故,非唯妄此虛空自性,亦復迷彼實華生處,由此妄有輪轉生死,故名無明。善男子!此無明者,非實有體,如夢中人,夢時非無,及至於醒,了無所得;如眾空華,滅如虛空,不可說言有定滅處。
何以故?
無生處故!一切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是故說名輪轉生死。」這就是無明迷惑的根本所在。因而有生死相續、世界相續、因果相續。
凡夫眾生皆沈溺於迷惑之中,只是程度有深淺之別而已。
如何做一個不被迷惑的人呢?只有學智慧。有了智慧才能突破無明、迷惑而得解脫。「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有了大智慧才能面對一切色塵緣境而不被迷惑,才能不被自己的無明煩惱所迷惑,才能到彼岸而得究竟覺悟。
智──梵語「闍那」,是指知識經驗的累積。
慧──梵語「般若」,是指將知識經驗用於化解煩惱,發揮智的價值,而後圓滿的表現。最後達到了生脫死,成就佛道的目的。
雲老禪師(見老禪師的話)說:「般若,是了生脫死的依皈,是轉迷成覺的基因;是從相對的覺知,入達絕對的圓覺至極之境。
般若,依於知識與經驗為構成因素,展現於適時、適地、適機、適境的圓融之下;使人與事的問題,獲得完滿的解決。
因此,世間法是知識和經驗之大成,是世俗的諦理與事相;出世間法是依於世間法從中探索和研究,但求有突破性的發現;然後,依於人與事的問題,覺知無明惑所,以般若之功而圓成真如實性,到達無上正等正覺的妙境地。」
由此可知,般若不同於世間的聰明,也不是一般的世智辯聰。
智慧是可以培養的;要運用思想,才能發揮智慧。禪門有「疑、思、悟」三段論法,所謂「大疑則大悟,小疑則小悟,不疑則不悟。」雲老禪師說:「佛法是一連串的為什麼,並且能化解一連串的為什麼。」又說:「當分別心生起時,不要一味地計較或執著,應該深入的認識或瞭解;尤其要於中有所發現,久而久之,必能自我突破。」
所以說:煩惱中有菩提,迷惑中可以顯現覺悟。只要依教如法,定慧等持,解行並進,人人皆可成為悲智雙運的般若菩薩行者。
究極而言,「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經云:「圓滿菩提,歸無所得。」,「無智亦無得。」金剛經云:「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又云:「離一切相,則名諸佛。」連般若波羅蜜也要看破放下,才是行深般若波羅蜜,才是一個不被迷惑的人。
註:
一、見惑──就是不正見: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
思惑──就是貪、瞋、癡、慢、疑等根本煩惱。
二、塵沙惑──就是化道障,菩薩度眾生須學如塵沙無量無數法門,而不能解了此道種智即 是塵沙惑。
三、無明惑──不能解了中道實相,不能成就無上佛道的根本無明。天台宗說:四十二品無明斷盡即圓教之佛。於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之四十二位各斷一品之無明,謂之四十二品無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