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西方國家,工商業和高科技都非常發達,但是人們的心靈普遍都很空虛,於是把藏傳佛教當作滋補心靈的「心靈資糧」或「心靈妙方」;在東南亞很多國家, 則是把密教修法當成可以快速解決現實世俗問題,或達到自己私欲的密方,這兩種看待藏傳佛教的心態都是不正確的。如果密法能這樣滿足世間私慾的話,就不符合 佛法中因果輪迴的定律了。因為,不論顯教或密教,都是佛陀傳下來的教法,都是要我們學習善惡取捨的道理,讓我們從日常生活中改變我執的觀念,慢慢地累積善 業,這樣才會時時感到心靈的平安與快樂。
世間上比較快樂的人,心靈層面都是向善、超越自我、能為他人著想的人;一個自私自利的人,他的心會慢慢地墮落,到最後,為了達到私人的目的,常常以傷害 別人來達到自利的目的,結果會遭到眾叛親離。一個人應該要有自信,但是過度的執著自我就是一種傷害,因此,要將心靈往上提昇,轉變貪心、瞋恨、嫉妒所造成 的煩惱,就必須從「對心的理解」及「為他人的付出」來改善。
很多人將現在的社會亂象怪罪於學校、社會、國家教育的失敗,然而,要教育別人之前,我們應該先教育自己,先從本身的家庭做起,發展到社會國家,去關懷那 些沒有被關懷的人。一般父母所謂「都是為了子女好」的愛心中,夾雜了太多的自私自利,總是教導子女「凡是要衝在第一、要唸好的學校,你不努力不會有好職 業、不會成功……等等。」,從小的教育就是教他們以「考慮自己的利益」為出發點,長大後整個社會的風氣是可想而知。事實上,父母的愛心應該是建立在智慧之 上,以「多為別人想想」來教育子女,教導子女學會分別取捨善惡,懂得為他人付出,而不是先去責怪社會國家。
不管社會上的警察再多、法官判案的罪刑再重,也無法將心地不善的人全部抓起來關。有智慧的愛心才是真正的愛心,而善良的心有如肥沃的田地,若不去播種、 灌溉,一段時間後也會生出雜草,因此,智慧和愛心不能只停留在內心,必須付諸行動,要讓善良的動機化為自利又利他的行動。所以,如果別人對我們做的事,讓 自己感到很歡喜,那麼就要常常對別人做相同的事情;如果別人對自己做的事讓自己不高興,我們也就是要避免做同樣讓別人不愉快的事。
在現在的工商業社會中,由於重視彼此競爭的緣故,造成一種不負責任的心態,遇到挫折障礙、不如意之事就會將責任怪罪到他人身上:上司怪下屬事情沒做好, 員工怪老闆領導能力不足;學生成績不好怪父母、老師,父母、老師則認為學生不夠用功;賭博輸了,怪別人騙了自己的錢財,卻不好好想一想,如果不是自己的貪 念,別人如何能將自己口袋中的錢財騙走?更有甚者,找不到活的人可以推卸責任,就怪往生的祖先不加以庇祐,或怪祖墳風水不好,這種推卸責任的身教,對未來 一代是非常不好的教育,在佛法上來說,也是一種非常惡劣的造業方式。
做為一個佛教徒,在心靈層面上應該「將佛法當成一面鏡子」,不斷地反觀自己的身口意,而不是讓自己的身口意向外投射,將佛法當成用來檢視、批評別人的工 具。佛陀講最多的是「反觀內心」;長時間不斷地觀察自己的身口意很重要,反觀自己的時間越多,也代表有越多時間的實修,同時,就越能夠剖析世間煩惱,了知 煩惱如何導向善的方法。有些人學佛愈久,愈傾向觀察別人而不觀察自己,每每與別人討論、爭辯佛法,以顯示自己的學佛資歷與學問,卻無法將佛法實踐在自己身 上,生起我慢心,成為所謂的「佛油子」,這種人實際上比初學者更無法調伏自心。有時候反倒是初學佛時的信心、虔誠心較為強烈,入佛門久了,反而容易受外在 現象來混淆內在心靈的澄明。即使是受人尊重、高坐於法座上的出家人,如果不能反觀自心,了解到眾人所讚嘆的是佛陀、是佛法,而不是出家眾自身的凡夫肉體, 就會生起貢高我慢之心,而成為墮入惡趣之因。
「學佛」就是「學習佛陀的精神」,而佛與眾生的差別是:佛是為眾生服務而靠眾生成就自己;眾生是為自己服務而墮入輪迴受苦。我們要學習佛陀的精神,不要 傷害眾生,自己才能快樂,要多去想想佛、菩薩的心態,要能有願力去利益眾生。然而,光有願力還不夠,還要能「行」,而在行的過程中,要不斷地、長時間地觀 察,看看自己是以傷害他人而得到自我利益的方式生存?還是超越自我而利益他人?有些人發願發的很多,行的也很多,卻仍然會有退轉的時候,這是因為內在觀察 自我的時間少了一點。所以要保持心的良好品質,就要長時間的修行。
「修」就是觀察自己的內心,使其維持在善良的、智慧的當下,然後延續它,為利益六道眾生而付出。然而,這些只算是慈悲心,還不是菩提心,菩提心是讓眾生 得到短暫的人天快樂以及究竟的佛陀果位。佛法是教人行善的,一個團體中多一些能夠不分親疏、為他人奉獻、付出的善良之人,整個團體的品質就會提高。
心淨則國土淨,我們應該從自己的心靈淨化做起,否則,做再多的功德、讀再多的佛經,心不淨也沒有用。因此,我們要常常除去內心的黑暗,提昇心靈層次,尤其更要從心中生起智慧的光明,也要為國家、社會、每位需要心靈光明的眾生而祈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