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改變命運的三大法寶

如果說命運是一定的,不能改變,《易經》教人“趨吉避凶”就講不通了。換言之,命運是可以改變的。我們起心動念,若是善念便增一分福,惡念便減一分福,因此,我們每天的言行造作,就會影響命運的增減。

佛教認為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任何力量都不能主宰我們的命運,即使天神也無法操縱我們的命運,我們是決定自己命運的主人,我們是創造自己命運的天才。

1、慈悲可以改變命運

佛教認為命運不是定型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佛教雖然也講命運,但是有別于外道機械的宿命論。佛教主張諸法因緣而生,空無自性,因此命運也是因緣生法,沒有自性。壞的命運可以借著種植善因善緣而加以改變,像小沙彌(未滿二十歲的出家男子,俗稱‘小和尚’。人若想成沙彌,需受十戒。凡小孩出家,叫做沙彌。)增長福壽,就是有名的例子:

有一位証得阿羅漢果位的師父,一天在禪定中知道自己疼愛的徒弟只剩七天的壽命,天一亮,師父壓抑著悲傷,將小沙彌叫到跟前說:“好孩子,你有好久不曾回家看望父母了,你收拾行李回去和父母聚一聚吧!”

不知情的小沙彌雖然感覺到師父的異樣,但是仍然高高興興地拜別了師父回家鄉去了。

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過了七天小沙彌還沒有回來,雖然斷了煩惱的阿羅漢,也難免為小徒弟的不幸遭遇而悵然傷感。心中正在為再也見不到徒弟而鬱鬱不樂時,小沙彌突然平平安安地回來了。

阿羅漢大為驚訝,牽著小沙彌的手上下打量地說:“你怎麼好好的回來了?你做了什麼事嗎?”

“沒有呀!”小沙彌迷惑地搖頭回答。

你仔細想想看,有沒有看到什麼?做了什麼?”師父不放松地追問。

“噢!我想起來了。回家的途中,我經過一池塘,看到一群螞蟻被困在水中,我撿了一片葉子,把它們救上了岸。”小沙彌如實的回答。

師父聽了之後,馬上再進入神通之中觀看徒弟的命運:這個孩子不但去除了夭壽之相,並且有百歲的壽命。小沙彌的一念慈悲,不但救了螞蟻的性命,也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2、做福德可以改變命運

做福德(修一切善行所感得的福分)也可以轉壞命為好命。有的人認為自己罪障滔天、惡貫滿盈,永遠無法扭轉命運,其實不然。佛教認為再深重的惡業也可以減輕,好比一把鹽,如果將它放入杯子之中,當然咸得無法入口。但是如果把它撒在盆子里或者大水缸中,咸味自然減淡。罪業的食鹽無論如何咸澀,只要福德因緣的清水放多了,仍然可以化咸為淡,甚至甘美可口。一塊田里,雖然雜草和禾苗並生在一起,但是只要我們持以精進,慢慢除去蕪雜的蔓草,等到功德的佳禾長大了,即使再多一些蔓草,也不會影響收成,因此深重的罪業可以藉著廣植福德而加以改變。

3、修懺悔可以改變命運

懺悔(懺是發露過去所作的舊惡,悔是知錯以後不會再作。)也是消除業障(業障:由前生所作的種種罪惡而生今生的種種障礙。如:所作所為皆不如意。)、增長福慧、改變命運的法門(佛所說的法,因是眾生超凡入聖的門戶,故稱法門。)我們的衣服骯髒了,要用清水來搓洗才能潔白;身體垢穢了,也要用淨水來沐浴才幹淨;心地染污了,要用懺悔的法水來洗滌,才能恢複清淨。所謂“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至誠懇切的懺悔能去除我們煩惱的污穢,把原本無染的清淨自性心顯現出來,因此佛教非常注重懺悔法門,如慈悲水懺、梁皇寶懺、天台的三懺,都是歷史大德為我們敷設的方便法門。


造就命運的三大因素

命運取決於三個因素:福、力、戒。

用車來打比方,“福”如燃油,“力”如以發動機為核心的動力系統,“戒”如剎車系統。

燃油是全部的動力來源,而動力系統是將燃油轉化為動力的必經過程,這兩者決定了車能不能跑起來,跑的速度如何。而剎車系統,是決定車的安全性的關鍵因素,而不是決定車有沒有動力。

就福德而言,福如種子,是從布施中來的,包括財布施、對別人種種幫助,及法布施等。沒有福德種子的話,再勤奮都沒用,就如地裡沒種子,天天在地里辛苦勞作,也不會有多少收穫。福德種子少的話,付出再大的努力,也收穫有限。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很努力、也很能幹,但是從來跟好運不沾邊、一直生活潦倒的原因。所以福德種子——也就是布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這些福德種子,有過去世的布施,也包括現世的布施。現世培植的福報,同樣成熟得很快。只要堅持布施,最快的當天就見效了,慢的一年半載就有起色,最遠的三年五年,必定能從根本上改變命運。

“力”是指自己的勤奮努力的過程。有福德種子,也要勤奮經營、並善於經營,才有更大的收穫。同樣多的福德種子,不同的種法,收穫可以差別很大的。就如一包莊稼種子,隨便灑在地裡,然後在家裡打牌喝酒,幾乎不下地打理,這收穫肯定是非常有限的。同是這包種子,給村里勤勞且有經驗的老農民去種,可能畝產800公斤;要是學會了科學種田,也可能畝產達到1000公斤;若讓我這種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人去種,也許畝產120斤(不是公斤),還擔心在地裡挑不回家。

“力”還包括在自力的基礎上,善於利用外緣、善於借勢,以及依賴佛菩薩的力量。善於借力的人,往往事半功倍。一個人就能領導一個團隊、乃至一個國家走向強盛,因為他善於借力,有領導力、統率力。不要一看到力,就只知道自己頂著大太陽流著汗幹活,這是使笨力,成就有限的。自己划船可以漂洋過海,但掛上風帆,利用季風不是更省力嗎?為什麼只會傻乎乎地、汗流浹背地划船過海呢?

人首先要有一種強大的生命力、向上的力量、堅定的力量……人的進步、社會的發展,都取決於這些力量。很多人信佛後,變得柔弱了、怕事了、畏手畏腳了,甚至不敢有所求了,也是缺乏前面所說的“力”的緣故。有的人確實是好人,但事實上並不成功,為什麼?自身缺乏這種蓬勃向上的生命力,也不善於借力,更沒有統籌力,所以看起來品行很好,在社會上成就卻有限。別以為種子多,就一定收穫多。這個力就像有了種子,還需要陽光與水土等外緣一樣,沒有這個“力”,是根本行不通的。而有的人品行不怎麼樣,偏偏在社會上很成功,讓人對佛法中所說的這些善有善報的觀念,大為動搖。實際上,這是理解有誤了。人家宿世帶來了大量的福德種子,現世在“力”方面,又應用得很到位,這樣想不成功都沒道理的。

近期我看一本很紅火的心理學著作中說到的一個案例。他在催眠過程中,讓接受諮詢的對像想像出一隻鳥,品行純正、性格柔和的人一般想像出來的是鴿子;而生命力旺盛、行動力強的人,一般想像出來的是鷹。他讓人將鴿子與鷹結合起來試試,次次都能變成鳳凰,似乎成了一個標準配方。這說明什麼?人不光是要有純正的心性,也要有強盛的生命力與行動力,這樣的心性組合,在鳥則為鳥中之鳳,在人則為人中之龍。

可能有人要說了,佛法中有講過這個力那個力嗎,我怎麼沒聽說過捏?同學們,請打開《華嚴經》,翻到《普賢行願品》這一課,跟我大聲念:“速疾周遍神通力,普門遍入大乘力,智行普修功德力,威神普覆大慈力。遍淨莊嚴勝福力,無著無依智慧力,定慧方便威神力,普能積集菩提力,清淨一切善業力,摧滅一切煩惱力,降服一切諸魔力,圓滿普賢諸行力……”

戒,是防非止惡的底線,是防止對別人的損害,同時也是自己的保護罩。持戒能防止漏福,也能避免許多不必要的災禍。戒在社會上是道德及法規,在個人是有所為有所不為。一個做事沒有底線的人,會不斷招至種種災難,種種麻煩,即使有點福,也迅速漏掉了。

戒能給我們提供有力的保障,但也要用得恰到好處。在“戒”方面過頭,怕這怕那。凡事過猶不及,戒就成了束縛手腳的東西。戒是止惡,就像汽車的剎車系統,讓我們有效規避風險的。但不善於持戒,反而又帶來不好的一面,舍小取大,才是明智的做法。即從長遠而言、從大眾而言,兩害相較擇其輕。不懂得取捨的“戒”,就像剎車過敏的汽車,經常把生命之車給鎖死了,沒辦法開了,或一開一停,跑不起來了。

總而言之,我們把福、力、戒這三條都做到位,不管先天福報如何,都能給自己的人生大幅度加力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