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說法為何需要待人勸請
複次善男子,言請轉法輪者。
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中,一一各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廣大佛剎。
一一剎中,念念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諸佛成等正覺,一切菩薩海會圍繞。
而我悉以身口意業,種種方便,殷勤勸請,轉妙法輪。
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常勸請一切諸佛轉正法輪,無有窮盡。
念念相續,無有間斷。
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普賢行願品·請轉法輪》
我們在生活、工作中,經常會向身邊的領導、同事、長者請教,讓自己人生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減少事業中的障礙。
希望良師益友能長久伴隨著我們,指引我們生命的舟航。
佛陀初轉法輪的因緣
在佛典中記載,佛陀成道以後,初轉法輪的因緣是經由大梵天王
(色界初禪的天主)的勸請。
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初成正覺以後,說:
「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具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
佛陀的意思是說:
眾生最大的苦惱根源,就是妄想與執著。
因為不能肯定自己本具佛性,故而無法開啟智慧,出離輪迴之苦。
所以,佛成道後他自己如是思惟:「我所證得的法,甚深難解,唯有諸佛,乃能證之。
一切眾生福薄根鈍,怎麼能夠了解我所證得的法呢!算了,我寧可入般涅槃。」
為免讓眾生因無法了解甚深法義,而造作毀謗佛法,墮惡道的因緣,釋迦牟尼佛寧可入涅槃。
這時大梵天王見到佛陀默然安住在金剛座上,不欲轉法輪。
大梵天王想:
「世尊在過去無量億劫,為了眾生而久住生死中,備受眾苦,現在已成就了佛道,所願圓滿,為何又默然,而不說法?
為了這些長遠沉淪在生死的眾生,我應當前往佛所,請轉法輪。」
大梵天王作是念後,即與釋提桓因(欲界第二天天主)等諸天,猶如壯漢屈伸手臂(形容快速)的瞬間,來到佛所,頭面禮足,虔誠恭敬地請佛說:
「有諸眾生於過去世時,親近善友,培植德本,所以堪能聽聞佛法,信受聖道,唯願世尊,為這些眾生,以大悲力,轉妙法輪。」
此時,佛陀默然受請。
佛陀因其一再祈請,方開始說法度眾生,此為請轉法輪。
由此可知,佛陀說法,需要待人勸請,才有說法的因緣。
佛陀初轉法輪說了什麼法
根據印度的傳說,轉輪聖王出世時以輪寶號令天下,所向披靡、無堅不摧。
以法輪之喻,標識佛法能摧毀眾生的一切煩惱。
佛陀在鹿野苑初轉法輪時,宣說苦、集、滅、道四諦法門。
佛法雖有三藏十二部典籍,博大精深,其綱領卻無出其右。
四諦法門又包含兩重因果,一是以「苦諦」和「集諦」說明的凡夫因果,如眾生為何有種種煩惱,命運為何有種種差別等。
眾生長劫處於輪迴之苦,有生、老、病、死之苦,有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盛之苦,這些痛苦的根源,正是「集」所闡述的內容。
此外,佛陀還以「滅諦」和「道諦」說明成就聖賢的因果。
滅,為滅除煩惱和痛苦,也就是佛法所說的涅槃境界。
至於如何滅除,則是道諦的內容。
四諦法門又相當於治病的程序,首先指出病狀,其次尋找病源,然後決定治療方案。
在了脫生死之前,我們都是生死之病的患者,而佛陀則是幫助我們治病的大醫王,引導我們究竟解決煩惱病苦,成為真正健康的解脫者。
說到解決痛苦,世人日日忙碌操勞,無非也是為了這一目的,並將離苦之道寄託於事業成功、出人頭地之上。
但名利雙收之後,痛苦卻依然存在,甚至越來越多。
究其原因,正是因為不曾找到痛苦之源,故採取的方法也如揚湯止沸,雖奔忙一生,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或許有人會說,在今天這個物質世界,很多人都活得躊躇滿志,難道他們的生活也痛苦嗎?
其實,那只是在物質享樂和聲色刺激中,對苦的感受變得遲鈍了。
要知道,煩惱和痛苦決不會因為被忽略、被掩蓋而消失,一旦爆發,還會因醞釀已久而更具殺傷力。
輪迴的本質是痛苦的。
只要內心製造煩惱的根源不曾消除,不論我們如何努力,即使貴為帝王、身家億萬,一樣走不出煩惱的怪圈。
佛法指出,造成生命痛苦的根源正是我們內在的無明和煩惱。
四諦法門不僅告訴我們人生的真相,也為我們提供了究竟解決痛苦的正確方法。
諸佛世尊,本應說法,廣度眾生,為何需要勸請呢?
1
令眾生修福:
諸佛雖本應說法,不需要待人勸請,但是勸請者,能因此修得大福德。
又如同菩薩生起慈憫眾生的心,希望眾生得到快樂的心念,雖然眾生尚未有所得,但是念者已成就大福德。
2
教授的方便:
佛要待緣說法,眾生才會生起難遭難遇之想,繼而對佛法生起敬重之心,用功辦道。
3
免外道謗佛:
佛陀在世時,外道常伺機謗佛,若無人勸請,佛自說法,外道難免譏諷佛,批評他偏愛自己的法,想要得到大眾的擁護。
此外,因為信仰印度教、婆羅門教的信眾,大多都祀奉梵天,有梵天思想。
因此,由地位崇高的大梵天王請佛陀說法,可令外道心服口服。
4
表示對法的尊重。
凡是太易得到的,人們往往不會加以珍惜。反之,經過反覆請求和艱難困苦得到的,人們反而更能認識到它的價值。
如果沒有請法的誠意,很可能對得到的無上法寶不以為然,這將成為修學道路上的重大障礙。
「求」和「請」,並非是說法者的需要,而是我們自己要培養對法的尊重之心。
有了這一前提,我們才能自覺地依教奉行。
否則的話,即使學了很多佛法義理,也難以在心行上真正產生作用。
另一方面,因為請轉法輪,佛法才能流傳世間並利益更多的人。
不然,我們也無緣聽聞如此甚深微妙的佛法。
此外,不斷求法、請法的過程中,我們會不斷地憶念法。
因為凡夫心是和五欲塵勞相應的,若非特別提起正念,通常是糾纏於財色名食睡中。
所以,要通過不斷請法使心融入佛法中。我們念佛,就和佛相應;念法,就和法相應;念僧,就和僧相應;念戒,就和戒相應。
心中憶念什麼,最終就能成就什麼。
這也是念法、求法的深意所在。
十方所有世間燈,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勸請,轉於無上妙法輪。
——《普賢行願品》偈句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