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往生淨土,你最好能夠抓住一些重點

淨界法師

我想我們淨土宗的目標在往生淨土,你最好能夠抓住一些重點。就是有些東西在臨終的時候會讓你起顛倒的,有些東西會在臨終去觸動你生死業力的,這兩塊你要特別注意,最好少碰。就是會加強你的顛倒妄想,會加強你生死業力的這兩塊要小心,因為你帶業往生。真的可以帶業往生,但是你要讓你的妄想跟業力的勢力降到最低,在你的控制範圍,起碼你的願力是主軸。

就是說我們一個人內心一天有很多想法,我們不可能達到一心,我們有多心。我們內心肯定有時候起善念,有時候起惡念,這才叫生死凡夫。那關鍵在哪裡呢?關鍵在於你不能讓惡念生根,關鍵在這裡!你偶爾起起惡念,可以理解,但是你不能讓惡念變成無慚無愧,產生根,來取代你的菩提心,不可以!也就是說我們必須要把往生的心態、成佛的心態,作為我們生命的主流。它已經形成一個根了,至少你的根本是清淨的。雖然你的行為有過失,但是透過你的慚愧心跟不斷地發願,至少你的根沒有傷到,你就有往生的把握。你的善根沒有壞,你就有把握帶業往生。

當然很多生死業緣盡量不要碰,尤其跟眾生有關的——吃它的肉,還有偷盜、妄語,這個業緣你也是不要碰。起碼不管你過去做了什麼,你趕快懺悔斷相續心,讓業力沉澱下來。在《楞嚴經》上說,你一個杯子裡面有很多的污泥,你不能再攪動它了,我們雖然不可能把污泥拿走,至少你讓它沉澱下來。帶業往生,帶的是什麼業?帶的是斷相續心的沉澱的業,就是你現在不再造作了,這個業可以帶。你現在每天還在造作,這個業你絕對帶不了。因為你還在攪動它,它業力熾盛,你怎麼帶呢?結果是它把你帶走。

帶業往生,什麼業是可以帶的?這個業你經過懺悔以後,你不再造作了,這個可以帶。它沒有勢力了,它是一個種子位,它不是一個現行位。我們能夠帶的業,就是一種沉澱的業力,不能帶活動的業力,不可以!你可以讓你的過失慢慢減少。你以前每天要吃肉,結果變成半個月、一個月吃一次肉,這個業可以帶。因為你已經開始在抗拒調伏當中,慢慢減少,這個業已經變成不增長業了,不增長。

總而言之,我們要讓所有的善念生根,而不讓惡念生根。就是在一種調伏引導的狀態,這樣子就可以帶業往生了。


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

大安法師

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佛說阿彌陀經》

接引這一願對我們是非常非常的重要,這真是表達了阿彌陀佛至極的慈悲。

因為臨命終時,是我們最難的一個時候。四大的分離,神識要出來,但是有時還不想走,各種病苦交加,阿賴耶識善惡業的種子翻卷,所以是最難做主的時候。如果這個時候沒有阿彌陀佛的幫忙,一定要我們自己前往西方極樂世界,那可能一萬個人裡面也很難一兩個人去得了啊!我們的神識一出來到哪去啊?如果「嘩啦」一下進了中陰身階段,就更沒辦法把控了。

所以,是阿彌陀佛看到我們臨命終時極度的困難,在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他來幫助。他專門發了一個願,臨命終時,阿彌陀佛一定會過來接引我們的。所以,阿彌陀佛又叫接引佛。

我們東林大佛造的佛像的樣子就是接引佛的樣子,他的右手垂著金色的手臂,在生死苦海撈漉眾生,拔出來,拔到哪去?放在蓮華蓮台上,這樣來接引。我們臨命終時,神識一出來,馬上看到阿彌陀佛在面前,我們那種歡喜,那種有依靠的安全感,馬上油然而生。為什麼往生者都能帶著微笑走?他看到阿彌陀佛來了,他高興啊!所以,在世間去世的人裡面,唯有念佛人的面容是最燦爛的,笑得最開心的。

但是這裡要注意,是「臨命終時」。有的同修可能求往生的心很切,他常常會發願:「哎呀!我現在就要走啊,阿彌陀佛你現在來接我吧!」這種情況是不好的, 「滅壽取證者,亦非下種處」,你不能故意縮短自己的壽命,求提前往生,不要這樣。你這樣求的話,那種躁妄心會出來,會導致很多的顛倒,很多的痛苦。所以經文都是講得這麼明確——「臨命終時」,不是說你什麼時候想走就什麼時候走。

可能是他聽了一些公案,把特殊的公案作為一個普遍現象。比如瑩珂比丘,瑩珂比丘就是念念念,念到阿彌陀佛來了,阿彌陀佛說:「你還有十二年壽命」,他跟佛說:「哎呀,十二年壽命我不要了,我就馬上走」,阿彌陀佛說:「那三天之後就接你走」。是有這麼一個記載,但這個記載是:第一,瑩珂比丘是生起大慚愧心,大恐怖心,他是斷食念佛,證得念佛三昧,阿彌陀佛來了,他向阿彌陀佛請求往生淨土,阿彌陀佛也慈悲地許可了,也是覺得他的煩惱很重,在這個世間他自己怕又要退轉。這種情況是特例,特殊的例子。

如果你求求求,你跟阿彌陀佛還沒有見面,你是一廂情願的,你沒有得到念佛三昧。特別不能是:我什麼時候要走,我要開往生大會,我要表演給大家看。你念佛往生,你又不是演員,為什麼要表演?這麼一表演,出了很多笑話。據說一個居士宣佈:我某年某月某時走,大家都來送。到時候到了時間,念念念,走不了啦,走不了她也覺得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就搞得精神都錯亂了。所以往生這樁事情,大家千萬要有一種平實的心理,要有高度的信心,把自己交給阿彌陀佛。實際上你求哪一天走,要開往生大會,要表演,都是我執的表現,你的虛榮心在作怪,這都是跟佛法不相容的。

我們正確的心態,我們要有懇切求往生的心,要有這個願,這個願要發。阿彌陀佛今天來,我今天愉快地跟阿彌陀佛走。阿彌陀佛還要讓我活120歲,我也愉快地活120歲,我把自己交給阿彌陀佛,由阿彌陀佛來安排。阿彌陀佛什麼時候讓我走,我就什麼時候走。

這實際上也是一個破我執的一個過程。什麼叫「南無」?南無,就是皈命,你把生命交給阿彌陀佛,你就不要考慮,你一定要指定哪個時候走。阿彌陀佛自然臨命終時會安全的、穩妥的,拿著蓮華,而且是你平時念佛,在七寶池標上你的名字的那個蓮華來接引你,自在的、彈指間、一念間、屈伸臂間就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那麼,由於有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臨終接引,所以這樣的往生者臨命終時心不顛倒。

這個「心不顛倒」是他的信心決定的,他有堅固的信願,以這個能感之機,感召了阿彌陀佛兌現他的願力,他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了,他歡喜了。

「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這個「即得」就是當下就走了,非常快速,這個「即得」就是不隔時,當下,所以就叫文成印壞。娑婆世界五蘊的身,就像印,印壞了,神識當下極樂世界的生陰就出來了,像文成。所以在這個世間,臨終在定之心就是往生極樂世界之時。

當下說明什麼?實際上說明,在阿彌陀佛前來的時候,阿彌陀佛肯定會放光,聖眾都會放光。在這種光明當中,是極樂世界和娑婆世界打成一片。換句話說,極樂世界就在當處,所以就「即得往生」。這個十萬億佛剎之遙遠的西方,這樣的一個空間的概念,是根據凡夫的生滅心,凡夫的空間概念來說的。在阿彌陀佛的光明當中是超越了這種時間和空間的,所以他就能「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修念佛法門,這幾點要注意!

益西彭措堪布

我們要念好這句佛,就要知道哪些是不如法的方面,以便避免和改正。

念佛最忌諱的首先是精神渙散。我們做一件事的時候一定要集中精力,專心致志才能做好。

如果精神渙散,或是處在昏沉、掉舉等狀態當中,那這一句佛就不可能念好。每一句佛號都要念得真實純一,念得像純金那樣,念不好就會摻雜很多雜質。這上面有一比一百,一比一千的差距,從這點來說,我們一定要注重念佛的質量,寧可少念一點,也要把它念好。如果只是趕速度、趕數量,那就完全是騙自己而已,自以為念了很多,結果很多都是不如法的念,這樣就空過了。

其實修任何法都是用自己的心來修,都要專心致志才能修好。所謂“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尤其修念佛法門,關鍵就是要使自己的心集中在佛念上。釋迦佛傳給我們的念佛法門,是在生死最切近的根本上進行轉換。我們的心不念佛,就會一直念輪回里的事,念貪嗔癡,念殺盜淫,這樣就導致生死相續不斷。現在念佛就是在這個業根上的意識上作一個轉換。也因此我們念佛就是當下處在出生死的時刻,一定要一心專注地把這句佛念得清清楚楚。

其次,就是忌諱字句模糊,所念的佛其實是自己心的體現,字句模模糊糊,自己都聽不清,又怎麼能感動佛呢?念出的聲音清清楚楚,就表達了我們的心。這個音聲也就是心,現在要修好的地方,就是念這六個字的音聲要一字不苟,每個字、每個音節都要清清楚楚,明明了了,這才是真正在念。

“念”就是明記所緣的意思,所以從始至終都要清清楚楚地聽到這句佛,這才是真念佛,才會有真感應。念的字句一模糊,就表明自己的心已經不是念佛的狀態了。“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念得模糊不清,就不算是在很清楚地念“阿彌陀佛”。

還要避免的是開始念得非常快,後來越念越慢。逐漸下來,就越來越脫出了正軌,念得既沒有音節,又不能一句一句地很切實地連貫起來,這樣心口不能相應,所念的這句佛就不能攝住自己的心,反而落在各種昏沉、妄念當中,這就是古德感嘆的“輕忽養識”。

現在念佛就要懂得怎麼有效地攝住這顆心。要用念佛的聲音來攝住。這樣把握聲音的音節就很重要。這時你內心的狀態、身體的狀況等都跟聲音的節奏有密切關係。節奏一亂,心肯定亂了,身心的狀態就會失掉平穩、安詳,念得氣急敗壞或者散亂、松弛,都沒辦法跟佛感通,也就難以體現修法的利益。

很多人會說:我們只要心裡向佛就可以,不必要講究什麼念佛的音節。這完全是不懂,其實我們的心不可能離開當下的顯現,我們身口意的狀況就在體現自己的心。如果念佛的聲音每一句都合乎韻律,都念得非常好,那我們的心也一樣安詳、統一、和諧,這樣就容易相應,自己會念得很清淨。這句佛念得清清淨淨,你的心自然也是清清淨淨,也就自然和佛感通,念的佛又反過來加持在心上,自己的善根能顯發,佛的加持能注入。反過來說也一樣,如果我們的心處在至誠懇切的狀態,從心裡念出的這一句佛就一定是清淨的,只要一聽你的聲音就知道你當下內心的狀況。

如果是從很清淨的心里念出的,這個念佛的音聲就有很大的加持。從清淨心裡念出的聲音,它會再加持到你心上,就像珠子放光還會照到珠體上那樣。從至誠的心中念出了萬德洪名,與此同時佛光也在你心中加被。如果你念得模模糊糊,那樣自己連基本的誠敬都不具足,這是心裡有過失,也就難以感通佛。要知道這個自力他力和合的道理。所以我們心裡有偏差,修法上就會出問題。念的聲音如果有韻律、有節奏,心自然就很統一,就會越念越好,進入良性循環當中。

什麼叫良性循環?以清淨心念出來的時候,所念的佛號就很清淨、很高雅。而每念一聲佛,又會感染我們的心,加持我們的心,又會激發我們的善根,這樣反覆進行就是進入了良性循環。就像世間的音樂,一旦聽者進入了境界,他就會一直處在這種良性循環當中。而且一句接一句地綿密連貫很重要,就像水相續不斷地流,要達到很綿密地運轉,其他妄念進不來。你越是能夠認真把握事相方面的韻律、節奏、清晰、連貫,各方面都一絲不苟地做好、配合好,就越能把全身心都納入到念佛的正軌當中。這樣念,每一句都有很大功德,在一座念佛里就能出現無量功德。所以很多人輕視念誦,他並不知道這裡面緣起的道理。

在六根當中,關鍵要抓住舌根、耳根和意根。這三個根如果配合得很好,就使得每一念都是清淨的佛念,而不會增長生死的業識,這就一定能把我們的業識心轉成清淨光明。相反,如果你念這句 “南無阿彌陀佛”的時候,心和口分開了,嘴上還是在念,而心里早就跑了,這就是假念佛。口裡由于慣性,還是重複這句佛,而心裡卻在打其他妄想,這就是心口不一,表面在念佛、裡面在念貪嗔癡,這樣放任自己的心不斷地起妄念,這種狀況就叫做“輕忽養識”。這都是自己用功不痛切導致的。由于自己修法的時候非常輕浮、不殷重,結果導致只是在不斷地培養妄識,使它的力量越來越大。這時候不能允許這種狀況發展,不然這樣發展下去就會串習成妄想病,以後一坐下念佛就妄想一大堆。久而久之,就成了難治的習氣病。

這裡要辨清兩種情況:一種是我們安下心來念佛的時候,看到心裡的妄想不斷地此起彼伏,這並不是壞現象。過去一直處在散亂中,也不曉得自己的心有多散亂,現在靜下來,就看到心裡有很多妄念生起,這是正常現象,這時只要堅持這句佛就可以,妄念讓它隨生隨滅。也就是你只要不支持它,不跟隨它,在動過多次之後,自然就停歇了。這是因為你開始專注念佛,就看到了內心的妄念不斷地現起,只要不跟著它跑,久而久之,這種狀況就會消失。

但是,如果念佛的時候,放任自己的心念貪嗔癡,心跑了很久也不知道,那就是在隨妄念流轉,這是在培養生死業識,照這樣發展下去,妄想病會越來越大。因為,平時做事的時候還沒功夫打很多妄想,現在坐下來剛好打妄想。這樣養成習慣,就會嘴巴念佛和心里打妄想同時進行,這就是放任自心的結果。

這里就是一念之差。一是看到了妄念不去理它,仍然堅持念佛;一是心口不相應,光是嘴巴念佛,心裡卻放任妄念,這導致妄念的勢力越來越大。這樣念下去,就不可能達到念佛功夫成片。

從正面來說,念的音聲要和雅,韻律要平穩,每個字音要很正,而且音聲要很圓潤。這有非常大的關系!那麼,關係非常大的問題到底在哪裡?要清楚,聲音其實就表明了自己的心,心和聲音並不是脫開的兩件事,當你念的每一個音聲,都非常柔和、雅正、平穩時,就表示你當下的心柔和,而且很正,也很穩當,這樣就如法。只要每個字念得很正、很圓潤,就表示你的心當時就處在這狀況中。如果這個音念得非常不正,甚至有尖、劈、嘶、啞等情況,或者聲音已經失去了平穩,那就表示心當時的狀況就不對了。只要聽一下聲音,就可以判斷出來。

比如我們要主持大眾念佛,聽一下下面念的聲音,就知道狀況如何。如果大眾念佛聲很如法,就表示念得非常好,大家的心念得很相應,就非常有功德。自己念的時候,也感覺到很大的加持。如果聽到會場里念得很急,那表示大眾的心也很急,維那師這個時候要趕緊調整。不然的話,就是在誤導人,把大家的心引得很急了,所以維那師的責任很大。大家都念得很急、很躁,最後念得千奇百怪,就得不到利益。念得太急,心不能夠專注一緣,那心也會跑到外面去。念得很緩,也不能發出心力,不能絲絲入扣,也難以出現大的效力。所以,這都非常關鍵!

其實念佛要相應就是當時的一個頻率,當時的頻率也就只是“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的音聲,這六個字的音聲,一旦合了韻律,念得清暢、哀雅、平整、圓潤,就會激起內在的善心,比如發起內心的信心、歡喜、恭敬、悲愍等等,一定會出現這些好的相,也會念得全身心都受到佛力加持,念得自己的心光廣大地開展出來,也會念得環境里充滿加持。因為,當時大家現場就有感受。我們可以試驗,只要用最誠的心非常清淨地念,十分鐘就肯定不一樣。但是這不能刻意去追求,這樣又是不正常,不是至誠清淨的狀態。

了解了這些道理,大家的心就要調整,要用很誠敬的心,認認真真地念,絲毫也不能馬虎,一句佛號一聲心。這句佛念得聲和韻穩、字正音圓,實際上就表達了我們的心是非常平穩,非常祥和,是非常純正,非常圓滿。

所以,這樣出來的音聲就跟世間唱流行歌曲的音調完全不一樣,因為後者是從煩惱中表現出來的。尤其是當代的音樂邪僻不正,夾雜著很多污穢、淫亂、萎靡、狂躁等心態,出來的聲音一定要怪、尖、嘶啞、動蕩,這就是不正的因導致的。唱這樣的流行歌曲、搖滾樂等,就會導致人心失去平衡,繼而會導致各種斗爭、戰爭、甚至精神分裂,會使得人非常不正常,這都是緣起的道理。只要你多次去重複它,你就會適應這種節奏,而這種節奏卻是墮惡趣的因。

但是念佛的因是從我們的善根里來的。今天能夠念這一句佛,也都是因為往昔種過很深厚的善根,不然是不可能念的。如果你能發自至誠的心念這句阿彌陀佛,對佛有信心、有感恩心、有皈依心,這樣一心歸命佛來念,或者對于生死輪回非常厭離,特別想從輪回中脫出,這樣一切都要仰仗阿彌陀佛,如果是這樣的心,你就會完全把心交出來,會從至誠的心裡念出這一句佛。

而且本身緣起的力量不可思議,這是阿彌陀佛無量劫當中用深廣無邊的修行加持過的名號,這樣念出來的功德絕對非常大,是非常稀有的事。有的人說:念這六個字跟念一個句子有什麼不同?當然是完全不同的!這是已經成就的萬德洪名!這句佛號就是佛的無上正覺。蕅益大師說:這一句佛就是釋迦導師所得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現在把這無上果覺全體交付給眾生。

所以只要你至心地念這句萬德洪名,當時心裡就不一樣,這跟念一般的句子根本是兩回事。這種音聲一出,自然就是清淨高雅、平和圓潤。你只要是至誠的心,不敢有一點輕慢、隨便,就是從至誠心中念出來,這樣的音聲一定清淨、柔和。自己的心很安定,念起來也是一字一字,不會急躁,也不會懈怠,而且音聲很圓潤,這樣念出來就有功德了,佛的萬德就在心裡顯現了,下至念一聲都是不可思議的,何況你能念念不斷呢?所以要珍重這念佛的時刻,不要空過,因為一聲佛號就是一聲心!

如果我們念得亂七八糟,那就表示自己失態、失格了,這是很丟臉的事。因為阿彌陀佛是徹知徹見的,我們怎麼能夠這樣隨便呢?念得好,佛也是悉知悉見的。念得非常好的時候,就是心的頻道調准了。念得非常好的時候,也就表示自己的心非常誠,沒有其他妄想。一心就在佛光裏念佛,佛也就在光明中攝持你,這都是當下的事,不必間隔一個剎那,當下的因緣要當下把握。修持最關鍵的就是對當下一念心的把握,不要去想過去,也不要想未來,就是當前的一念清清淨淨。

但是,你也不要認為我們只要注重心,口里念念沒什麼,你不知道其實聲音就是心。人在煩惱妄動的時候,發出的聲音肯定是煩惱的表現,不可能再有第二種表現。我們的聲音很莊嚴,也表示我們的心很莊嚴。但也不要故意去裝,一切都要自然才好,不然就成了一種病。所以,念佛就像書法家寫字,寫得每個字都有意境,都有力度,就成了內心的一種藝術。而念佛人就是用自己的心來念這句佛,佛念得好,其實是非常高雅、精妙的藝術。

修行就是莊嚴自心,處處都是莊嚴。而且你知道心已經安住在善心當中,它出現的就是莊嚴,都是有品德的相。如果是自暴自棄,那就什麼都很隨便,都無所畏,這樣沒有了誠心,就沒有任何功德。

所以我們不要馬虎、不要懈怠、不能亂來,處處要有珍重的心。這樣才如法,念的每一句佛就非常清暢、哀雅、純正。這一句佛念得越好,得的利益就越大。這些可以直接在事相上得到驗証。現在我們不直接在事相上下手修好,就根本沒有下手處。道本來是平易的、平常的;而且就在這近前,你把握好了,馬上調整了,效果也馬上就不同。

比如說我們平時身體的動作,如果非常合乎節拍,就成了非常美妙的舞蹈;音聲組合得很好,它就成了美妙的音樂,可以陶冶人的性情。

不要說我們聽至誠的念佛音聲,就連聽一段很好的音樂,心裡也馬上會寧靜,更何況是阿彌陀佛的萬德洪名呢?只要你注意到它的節奏,用你的心來彈奏阿彌陀佛萬德洪名的妙曲,能夠一心專注地投入,安住在這種狀態里,綿密不斷地念下去,那這樣來念佛,就必然遠遠超過世間音樂、舞蹈的加持。

念佛時要非常“懇切”,就好像我們掉進大水裡即將淹沒時,急切地尋求救護那樣,又像是我們得了不治之症祈求醫生救治那樣。

念佛又要做到“綿密”,就是要一句緊接一句,中間既沒有被妄念隔斷,也不會因為其他的因緣而隔斷,這樣佛就念得綿綿密密。如果中間身體亂動,口里亂說,心里亂想,這樣不是念念不斷地安住在念佛上,就不叫綿密。當然要達到綿密也很不容易,這也有個過程。功夫不負有心人,只要肯用功,逐漸就會達到綿密。

念佛還要“沉著安閒”,自己既然對阿彌陀佛有信心,心態自然就沉著安閒,不會急躁,不會想很快得什麼效果,比如追求見光、見佛、得感應等等。這種求速效的心其實是一種躁動的心態。這是要糾正的。不然容易出偏、著魔。我們只要用至誠心念佛就可以,不要有焦躁不安的心態。

“安閒”,就是指我們的心能把世間的事都放下,成了天地間的閒人,心裡無事。這都來自我們對阿彌陀佛的信心,這個信心一旦真正生起了,就不會急躁、恐懼,這些不正的心都沒有。信了阿彌陀佛,就非常安心、自在,心態是很安閒的,不是世間熱忙的人。有了信心,就非常安定地走這條路,自己有了信願,心就安了、定下來了,這就是非常殊勝的安心法門。

我們來辦這件往生大事,就是要一念一念,懇懇切切地念阿彌陀佛,這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急也急不來。心定了之後,才能做到聲心相依。也就是念佛的心和念佛的聲音互相依靠。這是一個要訣,就只是把握兩個因素:一個是聲音,一個是心。這兩個因素一旦配合好了,佛就念得好。聲音字字念得清清楚楚,而心又應著這個聲音,這兩方面配合得好,妄念就沒有起來的機會。

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就是聲音,“南無阿彌陀佛”,心就應著“南無阿彌陀佛”,然後緊接著念起第二句“南無阿彌陀佛”……這樣下去,妄念就起不來。這是什麼原因呢?關鍵就在于用聲音攝住了心。如果聲音上一直保証字字清楚,那嘴巴就沒有機會再說別的東西,也就不會緣在別的地方。同時,在心里應著這六個字的念佛聲音,再從心裡念出這六個字,這樣心里清楚地出現這六個字,而沒有別的,那心就唯一在念佛,而沒有念其他。堅持下去,妄念就自然會清淨。

再講一遍,先是口裡清清楚楚地念“南無阿彌陀佛”,心裡也就要唯一緣“南無阿彌陀佛”,接著又從心裡念出“南無阿彌陀佛”,心又應著這個聲音念“南無阿彌陀佛”……像這樣一直連續下去,不斷地加強這樣的串習,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念力,出現了良好的循環,只要按這個程序做下去,就可以杜絕心起別的念頭。一個非常大的要點是抓住我們的分別心,我們的心起念頭的時候,一定心裡是在念著一句一句的話,這叫內心語言。它念著“我喜歡這個、那個”,就是在起貪心。念著“我恨這個人、討厭這件事”,就是在起嗔心。所以在心裡只清楚地念出“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時,就唯一是在念著阿彌陀佛,這樣就自然沒有別的心態。

所以總的要訣就是,你念的每一句佛號,都要心裡聽得清清楚楚,然後應著這句佛號,又念得清清楚楚,這就是在自己的第六意識上把握。這個分別心它一定要緣著一句句內心的語言才能產生。我們在起念頭的時候,一定是想著這個、想著那個才生起來的,如果沒有這樣緣,就不可能獨立起來。而現在,我們的心一直這樣念出“南無阿彌陀佛”,不斷地堅持下去,妄念自然清淨。這就是以“佛念”來代替無量百千億妄念的一個妙法。

 

f_6124683_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