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晚年能不能往生,有兩個指標

淨界法師

《阿含經》講三個法門: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佛陀講三貼藥。

第一個觀察因緣是無常的。你說你今生福報很大,對不起,這不決定,因為你這個是做夢。你今生是個好夢,你可能下一個就是一個不好的夢。所以生命是動態的,它不是一條直線;人生是拋物線的,你有得意的時候,你也會有失意的時候,這是生命的常態。你今生得意,福報享盡了,你來生可能就不好了。

所以人生是變化的,更可怕的是下面那句話:諸法無我!就是這個變化的情況,你沒法掌控,就是無常故苦,苦即無我。

所以這個地方怎麼辦呢?那只能夠追求不生不滅的涅槃,厭惡生死,欣求涅槃。

所以《阿含經》對治生死業障,是三個重點:無常、無我、涅槃。當然它的核心思想在無我,那麼這個地方對我們淨土宗關係密切。

諸位,你淨土宗也是要帶業往生,是吧?沒有一個人往生是不去處理業障的,你說我把業障放著,你往生不了的。就是說你必須在臨終的時候,我們必須把願力強過業力,那你這個業力就可以帶業往生了。

所以,處理業力在《阿含經》裡面講的很清楚,就叫諸法無我,就是我們凡夫最大的毛病就是強作主宰,然後呢,然後就是自討苦吃。其實業力的可怕,來自於業力我們給它火上加油,讓它輾轉相續。

就是說本來這個人做你的兒子,這個地方業就很複雜,人和人之間因緣沒有永遠善沒有永遠惡的,所以有時候你很滿意,有時候你不滿意,因緣是無常變化的,這個是人生的常態。但是問題在哪裡呢?比如你作為一個老師,你管別人的子女管的很好,面對你的子女沒辦法,因為你想要強作主宰,問題在這。

那麼業力一旦你要主宰它的時候,那糟糕了,後果叫做輾轉相續,你們兩個來生還有戲可以看。

所以帶業往生強調就是說,我臨終的時候我怎麼知道我沒有業力把我牽走?你把今生來生的因緣全部放下,我不主宰,帶業往生。

諸位,業力不是靠拜懺、持咒、念佛把它消掉的,業力你沒辦法消掉的,你怎麼消得掉呢?蕅益大師說的你無量劫以來修持的業力就靠你今生幾十年就想要把業力消掉啊!你第八識阿賴耶識也不是今生才創造成的,那叫一個大倉庫,無量劫來生死本,癡人認作本來人。業力最好的方式就是你不要主宰它,叫做斷相續,不是完全消滅,你如果要完全消滅業力,你這個觀念就錯了,也沒辦法消滅。

所以佛陀在對治業力他有一個非常巧妙的方式就是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秧。到此為止了,所有的業到今生為止了,你只要做一件事情,業力對你的傷害就降到最低了,叫做放棄主宰,四個字而已了。

所以一個人到晚年,會不會往生,有兩個指標:

第一個,你跟阿彌陀佛的因緣深不深。不管你是觀想,你是念佛,你是拜佛,不管你用什麼方式,你要跟阿彌陀佛的本願建立強大的感應的力量,這是第一個指標。

第二個,你對娑婆世界的業力,是不是善加調伏。你好歹要把業帶走吧,就是說你現在對你的人事的因緣,你的子女各方面你還在主宰嗎?你還在主宰,那你就不容易往生了。

你的生命就兩條線,你有往生的因緣,也有流轉的因緣,那對不起!流轉的因緣叫熟境界,是吧?那往生的因緣是生境界,那當然就是強者先牽!

如果到晚年你對人生還在主宰,那對一個淨土宗的人來說是非常不吉祥的!

所以《阿含經》的思想就是修我空觀,不要什麼事情都把我放在裡面!

我們凡夫最大的毛病,就是你看別人家的小孩發生什麼事你一點感覺都沒有,只要你的兒子發生什麼事你就很痛苦,因為你把你這個自我意識放在你兒子的因緣,就是你自己把「我」丟進去的。

諸位,是我們自己多管閑事哦!

那是不是什麼事都不干?

不是!凡事盡心盡力,成敗交給業力!

佛法的意思,我們只能重視因地,不能決定結果。

所以整個《阿含經》它就是消除整個生死業障這件事情,修無我觀,慢慢把生死業力去調伏去消滅,叫做第一件事情。


臨終時心裡除佛號外,不使有別的念頭

仁清法師

**「所有存款,為防養老者,亦須交與孫子。即田地契志等,亦須交代的乾乾淨淨」。**

就是把你這一切一切的罣礙通通交代清楚,你比方說有存款就拿出來,這個存款是怎麼回事,交代完了,好了,你們哥幾個商量去吧,就這樣吧。

然後這個田契就是房子,那時候房子和地契,地契也拿出來,這是咱們祖上留下來的,你們看著辦去吧,不管了,自己一點罣礙不能留。

當然根據這一段,咱們一定要自己根據自己的情況,就是把自己的一切的罣礙,通通抖擻乾淨,消除乾淨。

**「汝心裡除念佛外,不使有一點別的念頭。連汝這個身子,也不預計死後作什麼樣安頓」。**

那個意思除了念佛以外什麼也不管,也不要考慮,我這個身子死了以後,我的孩子會不會給我安葬到哪裡?會不會給我燒了?會不會給我揚了?會不會給我上多少供,通通不去管,不去管,真正的我們通過念佛往生了以後,他愛怎麼處理怎麼處理。

**「連孫子、重孫等,都要當作素不相識之人,不管他們長長短短。只管念我的佛,一心盼著佛來接引我往生西方」。**

自己的親人到臨命終的時候,那種親情是一種纏縛,就剛才舉的那個例子就是,你的孫子,重孫等等,都和陌路人一樣,我們不是不掛念,是在這時候不能掛念,不是我們不是親人,在這時候不能產生那種親情,不能障礙我們往生的這種正念,以念阿彌陀佛為主,其他的通通不管,就是只管念我的佛,一心盼著佛來接引我往生西方。

**「汝能照我所說的做,一切事通通放下,到了臨命終時,自然感佛親垂接引,往生西方」。**

如果這樣做的話,誰做誰得,誰做誰就能成功。

**「若是仍舊貪戀一切好東西,及銀錢、地畝、房屋、首飾、衣服,及女、兒、孫、曾、等,則萬萬也不會生西方了」。**

臨命終失去正念了嘛,貪戀了。

**「西方既不生,則下世決有癡福可享。因享福而造業,定規一氣不來,墮落三途」。**

因為他這一生是修行人,假如你這一生往生不了,那麼在輪迴的時候肯定有很大的福報,叫享受癡福,哪個癡啊,愚癡的癡,愚癡的癡,不是吃喝的吃,就是在來世享受愚癡之福報,在享受愚癡之福報的過程中,可能還要再造業,那麼惡業現前又墮落三途,享受愚癡福報的過程當中就是消這個福報,消這個福報還是墮落三途。

**「由惡業障蔽故,心識不明,縱有活佛來救汝,也救不得了」。**

惡業障蔽,假如墮落到畜生道,再給你講阿彌陀佛,難了,果報,這種惡業現前遮障了我。你像那個蚯蚓,他是生活在地底下,叫下飲黃泉上食埃土,看過那篇,是誰的一篇散文來,下飲黃泉它能鑽到地裡,通過泥鑽到底下,飲底下的水,叫下飲黃泉。上食埃土,他還能出來還能再吃土,這是蚯蚓的一個特點,這是果報,當我們唱佛歌的時候,他能聽懂嗎?是不是。

所以不管是誰,不管你再聰明的人,一旦了脫不了,往生不了,在輪迴過程當中,一旦墮落到某一種道,你會被某一種道的業力所遮障,就是這個含義。有這個惡業障蔽,心識不明,沒有智慧,縱有活佛來救汝,也救不得了。

《印光法師文鈔 淨土法要》


臨命終時有三件事情非常重要

仁清法師

「其有父母兄弟及諸眷屬,若得重病勢難痊癒者,宜發孝順慈悲之心,勸彼念佛求生西方,並為助念」。

假如有的信眾他的父母啊,兄弟姐妹呀和其他眷屬啊,如果是得了重病了,得了這個病啊,看上去啊,就很難痊癒,不可能治好了,就是準備要死了,作為正信的佛教徒來講,應該怎麼辦呢,易發孝順慈悲之心,我們幫他念佛,幫他助念,這就叫孝順,這就叫慈悲,我們的孝是從哪裡開始呢?就從自己的父母開始,這個大家一定要知道。

「俾(音比,使)病者由此死已,即生淨土。其為利益,何能名焉」。

那個意思是說,假如我們給這個病者助念,這個病人呀,就從這個世界上死了,而往生到西方淨土,他得到的這個利益呀,不是用我們這個語言能描述全的。「何能名焉」就是我們說不全的,其功德無量無邊嗎。無量無邊,就是說也不全道也不盡。

「今列三要,以為成就臨終人往生之據」。

印光法師在這裡列舉三大宗要,這三大宗要,是三點非常主要的要點。因為什麼把它作為,成就臨終之人的往生之據,假如我們大家都掌握了的話,如果你用來幫助別人往生,也極容易成就,如果你用來自己成就,也非常容易成功,也非常容易滿願。

「語雖鄙俚,意本佛經;遇此因緣,悉舉行焉」

印光法師非常謙虛,他說我這個語言啊,非常粗魯,雖然非常粗魯,雖然非常土,俚啊就是本土的意思。意本佛經,這個原意啊來自於佛經,就是佛的含義。

「遇此因緣,悉舉行焉」 「舉三要者」是說舉了三大宗要,是麼意思呢,第一,臨命終的時候三件事情非常重要,這是印光法師說的。

「第一,善巧開導安慰,令生正信」。

令這個亡人,要生正信,這個大家一定要知道啊,正確理解,祖師大德的含義。有的很多「老師」說,臨終的時候你就念佛就行了。需要看情況,上午在其它段落裡也講到了,這個善巧的開導安慰,非常重要,和咱們活著的人,聽經法沒有什麼兩樣?在別處舉過一個例子,也是個笑話,但是如果這個笑話真能發生的話,那就真這樣,哪樣呢,比方說你只有慈悲心,想普度一切眾生,我想度化一切眾生來念佛。

舉個例子,如果明天早上,你去市場上,看到了很多老太太在買菜,那麼你就抓住一個老太太,你抓住他,你就這樣說了:大娘啊,趕緊念佛吧。馬上你那個大娘就嚇了一跳,她認為你不正常了,「孩子,你別嚇唬俺了」。他不知道你在干什麼,什麼意思呢?他不懂念佛,不知道念佛有什麼好處,不懂你讓她念佛干什麼,假如說是我們提前給她講,她知道了輪迴的痛苦,她知道西方的樂,她也知道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她也知道阿彌陀佛的接引願望,只要念他,臨終就會來迎往生,她也知道,當下我們就應該積累往生的資糧,就應該念佛的話,你不用喊她,她自己在念著,是不是啊。

你會發現她從那裡買黃瓜,挑著黃瓜,也會在那念阿彌陀佛呢。挑著西紅柿也是阿彌陀佛呢,阿彌陀佛,你不想讓她念也不可能,因為她知道念佛的好處了,怎樣知道念佛的好處?就是善巧開導,安慰。他不管從誰那裡知道的,對淨土法門生信心了,對這個佛法是他正確的知見了,他就在做,所以「善巧開導安慰,令生正信」是非常必要的,我們一定要圓融的、正確的理解佛教的含義。也應該知道古代高僧大德的一片悲心。這是第一條。第一條就是善巧開導安慰,令生正信;

「第二是大家換班念佛,以助淨念」。

助他哪個靜念,在這裡有兩個含義:第一個含義就是說,念阿彌陀佛的這個念頭,讓這個亡人念阿彌陀佛的念頭要提起來,念佛號的這個靜念要提起來;還有一個求生西方的願望要提起來,靜念有這麼兩個含義。

念頭本來就是一種願望,信願行,第一是個信,第二還是個願。在這個第二當中,大家輪班念佛,換班念佛,已助靜念,還是他那個念頭。他在心裡默念了,他就是在行持,這兩條已經是信願行具足了;

「第三,切記切戒搬動哭泣,以防誤事」。

這就是來自外境的一種障礙了,如果說家人搬弄,哭泣可能就是擾亂他的靜心,搬動了,可能說是增加臨命終時的那種痛苦,這個上午已經講了,摸摸哪裡還涼啊,那是非常不如法的,非常不如法的。讓不懂的人做這些大事情,將會誤大事情。咱們做不了那個事情,因為不懂啊。切戒搬動哭泣,以防誤事。

《印光法師文鈔 淨土法要》


如何念佛方能往生極樂世界

問:念什麼佛、如何念佛方能往生極樂世界?

慧律法師答:念什麼都一樣,問題是要見性,見性的話,不念它也是佛。佛不念佛、佛不繞佛、佛不禮佛。佛不念佛:自性就是佛,念念般若,涅槃妙心就是佛;佛不繞佛:諸法本空,沒有能繞所繞,諸法寂滅;佛不禮佛:拜來拜去,本身來講,還是自己的清淨自性。今天來講,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們,這是不對的,阿彌陀佛從來沒有來跟去,諸佛的本體並沒有來去。我們一般以為是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們,不是這個道理,是我們的心清淨,顯現了阿彌陀佛。就眾生的角度來講,阿彌陀佛臨命終顯現,來接引眾生到極樂世界去,其實佛並沒有來去、生滅、增減。佛如果有來去、生滅、增減,那就不叫佛。所以要了解,所謂接引,是站在眾生的角度講的,是因為我們至誠懇切,感召了佛的清淨的國土,所以我們臨命終看到了阿彌陀佛來接引的像,像是表法的。

但是,真正的究竟義,佛、阿彌陀佛、證得本體的諸佛,並沒有來去、生滅、增減的,因為眾生對這一層道理不知道,所以一直求佛來接引。當然,這個是好事,但是,最重要的東西他沒有掌握,就是心沒有清淨,念了一輩子的佛,不受用。

就像一個人,他的心裡貪、嗔、癡很重,一邊念佛,一邊跟別人吵架,看到什麼都貪,看到珠寶也貪,看到衣服也貪,雖然每天也在用功、做功課、念佛,但他這個心不夠清淨,臨命終很危險的。可是,如果有禪宗的心性的功夫的人,他就了解這一層道理,我們靠著自力,還有靠著他力的淨土法門,最重要的,是要從自己下功夫。這一層道理,很多念佛的人都不懂,以為念佛就什麼都依靠阿彌陀佛,卻忘了要降服自我的貪、嗔、癡,要降服自我的無明,要開佛的大智慧,都不願意聽經,都不願意聞法,內心夾雜著無明,無明夾雜著傲慢,人家的意見稍微和他不一樣,他就跟人家吵成一團,說別人是業障,說別人不了解,說別人不能往生,每天都只有責備別人,這個是很悲哀的。心都不清淨,如何往生淨土?

所以這種念佛的觀念完全是錯誤的,他一直想要靠他力,而忘記了他力是增上緣,要靠自力才是親因緣。如果我們把心比喻作一面鏡子,當我們把這面鏡子擦乾淨了,這面鏡子自然就會反光。我們的心如果一邊念佛一邊卡住無明,臨命終阿彌陀佛怎麼來接引呢?平常看他很好,可是小事情就跟人家計較,放不開,看不破,為了一點點小錢就跟人家過意不去。跟他意見不一樣,就說人家著魔了,是邪魔外道,走錯路了,每次都讚歎自己,卻摸不清楚自己的門路是什麼。所以修淨土法門,念佛的人,要了解,諸佛菩薩本來就沒有來去,講接引往生,是因為我們的心清淨,還有,是我們的至誠懇切感動了佛。

所以兩種力量一定會往生,第一用清淨心念佛:時時刻刻降服自我,破除無明,用這種心來念佛。念佛絕對不起貪、嗔、癡,絕對不跟眾生百般的計較,眾生得罪我,我一樣寬恕他,內心一直保持這種清淨的念頭,臨命終,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一定會現前的。如果不懂得降服自我,邊念佛,邊吵架,跟自己過意不去,跟別人過意不去,那這個念佛的力道就會非常的小,而且臨命終會處於危險的境界。第二要至誠懇切的念佛。所以,念佛的人這兩點一定要守住。

 

 

阿彌陀佛-9.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