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安法師:在家淨土行人如何做到決定往生!

問:《彌陀經》一心不亂,《無量壽經》至心信樂,《觀經》具備三心,攝取不捨,善導大師金剛深信,請問皆是平時往生決定義嗎?身為在家淨土行人要如何才能做到往生決定?

大安法師答:《阿彌陀經》翻譯「一心不亂」,玄奘大師相應的經文翻譯成「一心繫念」,那麼這裡面在一心不亂的理解方面,各個祖師大德各有不同界面的理解,答案也是千差萬別。「一心不亂」如果按照天台家的註解,那麼有事一心不亂,有理一心不亂,這談這個都是談功夫了。那事一心不亂是伏斷見思惑,理一心不亂是侵斷塵沙破無明,破一品無明才得到理一心不亂。如果說用這個標準來考量,可以說絕大多數人達不到這個水平,智者大師示現是觀行位。蕅益大師示現名字位,名字位不僅見思惑沒有斷,連伏都沒有伏住,所以都沒有夠得上事一心不亂的程度,但是這兩位祖師都往生了。所以這個一心不亂我們不要過於執著它的這種功夫,而更要強調我們只要具足信願稱名。

你能得到一心不亂固然好,事一心不亂往生到極樂淨土的方便有餘土,理一心不亂往生到實報莊嚴土——破無明瞭,但是我們信願稱名,雖然是散亂心,可能連煩惱都沒有伏住,但是仍然可以蒙佛慈悲加被往生到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所以這個《無量壽經》講「至心信樂,欲生我國」這是十八願的前提,十八願的前提它是從信願感通佛力往生的勝妙來談的,「乃至十念」——乃至你念十聲,十聲通臨終也通平時,所以它沒有設置什麼高的門檻。但是我們也不要認為它很容易,為什麼?

你至心信樂的心態不容易了,至心是至誠心,非常真誠的心,沒有一點虛假,你的信是至信,那是清淨的信心、圓滿的信心。你的樂,你對於這個信心決定往生,你產生的心生歡喜的這樣的心態。這個都要我們不斷地聞思修,建立正信、正見、正行才能逐步得到的。包括《觀經》講的圓發三心即得往生,「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發願心」,這是九品往生都要共具的一個條件,但是也是不容易的。至心就是至誠心,你看我們生活在五濁惡世這個末法的時候,我們的心是最容易欺詐的,自欺欺人的。雖然口頭上說天天要往生往生,但是你叫他花點時間念佛,「誒呀,我這個事也沒有做,那個享樂還沒有來得及,慢慢來吧。」

天天說我要往生,真的阿彌陀佛現前,她又害怕了,還要跟阿彌陀佛請幾年假了,貪生怕死。所以這個至誠心我們確實淨業行人慢慢訓練,可能世間法需要炒作機心,但是修行越老實越好。你不能跟佛菩薩去玩什麼手段,佛菩薩太厲害了,舉心動念都知道你是什麼情況,越老實越好。深心就是深信之心,這個信心不是一般的淺信——深信!善導大師把深信概述為兩個內涵,從兩方面展開深信的詮釋:第一個,是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無量劫以來頭出頭沒,無有出離之緣。自身就是我這個業報身,要有自知之明,生死罪惡凡夫。罪惡生死凡夫,罪惡是來自於對自己念頭的觀照,我們舉心動念的都是罪惡,於是就感得生死輪回的苦果。我們是這麼一種現狀。也就是說在五濁惡世我們出生在這個世間都是如此。五濁惡世怎麼出來的?是有惡人才能製造這麼一個五濁惡世,所以我們這些人都屬於五濁惡世的惡人,就是罪惡眾生。

所以這就他要有一種這樣冷靜的面對自己念頭的真實來觀照自己、考量自己、拷問自己、解剖自己。所以無量劫以來我們曾經也想修行、想出離,但是頭出頭沒,常沒常流轉。常常沒就沒在三惡道裡面,好不容易僥倖得人身,但是在人身裡面你靠自己力量修行還是沒有辦法出離。沒有辦法出離的原因就是無有出離之緣,缺乏這個緣,緣是什麼?就是他力。我們靠自力出不去,如果沒有佛力,我們是永遠在這裡常沒常流轉。那法藏菩薩為什麼發願,而且用這麼長時間發願、無量劫來圓滿願?實際上他是要成就一個緣,成就讓我們出離生死苦海的緣。所以第二個相信就要相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救度我等,無疑無慮,乘托佛力,決定往生。

你要有這種相信,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就是我們出離之緣,而且不是一般的緣,是增上緣、是強緣,他的力量很大,是一個航空母艦一樣的大願船。我們只要信願稱名,你登上了這條大願船,你不要憂慮不要懷疑,乘托這個大願船的力量就能到達解脫的彼岸。你要有這兩種深信:深信自己自力的怯弱,深信彌陀的那種救度力量的不可思議決定穩妥,你就構成了第二個深信。第三個就是回向發願,你所有無論修世間的福德,淨業三福,還是執持名號的正行,你都回嚮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叫往相回向,前往西方極樂世界回向。所以你絕對不能回向其他的,就是回向一點——往生。然後你還要發一個願:等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後,我還要回來救度有緣的眾生。這叫還相回向,還就是還要回來救度眾生。

往相回向和還相回向的整合就成就大悲心,跟阿彌陀佛的願相應。所以你圓發三心、老實念佛,阿彌陀佛的願力光明就能夠攝取不捨。阿彌陀佛怎麼把我們攝取,攝就是攝受,取過來,取就是在很多眾生中特別把你選出來,然後緊緊地抓住。不捨就是不讓你再到三惡道裡面去了,不讓你再漏網了,直接讓你到極樂故園裡面去。所以攝取不捨的一個前提就是你要念佛,阿彌陀佛有八萬四千光,一一光遍照十方世界,專攝念佛人回歸淨土。

攝取不捨,這就是有它的選擇性。我們上午打的比喻,你的電視台發射的信號雖然是都來了,但是你如果有一個電視機它才能顯現,就這個意思。我們跟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攝取不捨能夠得到,就是你要老實念佛,你老實念佛阿彌陀佛才攝受不捨。如果你不念佛,天天搓麻將,那對不起,你該怎麼輪回就怎麼輪回。


淨界法師:如果你想拼往生,就要把你的後路切斷

「人道難生,佛乘難遇。失此不求度脫,千生萬劫何期?」

暇滿當中主要有兩個:第一個,你要得到人身;第二個,遇到佛法的住世。這兩個因緣要具足不容易。印光大師說我們過去生大部分是在三惡道,得到人身的機率是少的。這就是我們為什麼煩惱那麼重,因為你大部分都在三惡道,弄得滿身的煩惱才爬出來。

所以,我們得到人身,又遇到佛法的住世,要把握「失此不求度脫,千生萬劫何期」。你今生空過了,就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這個暇滿難得主要是告訴我們:要珍惜現在,把握現在。這個意思就是說(特別淨土宗),你不能對來生有期待,這個很重要,是成敗的關鍵!如果你要拼往生,就要把你的後路切斷,這是印光大師一個很重要的法寶——背水一戰!要把你所有的能量在今生臨終發揮出來,你才可能成功。

諸位!你看一看《淨土聖賢錄》,往生的人有的業障很重,有的業障比較輕;有的修了十年,有的修了三年,有的臨終才開始修行,差別很多。但是有一種情況一樣,都是背水一戰。你如果還想說我來生再繼續修行,你一定不會往生,因為你給自己留一個後路,你不可能往生!臨終時真妄交攻,你的正念跟妄想膠結時,只有一種情況可以衝過去——告訴你自己沒有退路!

印光大師怎麼說,你知道嗎?印光大師說,不要說是一般的業障凡夫,就算來生你做一個大法師、大住持、大菩薩,你都不要生起受生之想,再好的因緣都不要。所以這個暇滿難得就是說,斷你的後路,要成功只有一種情況——百分之百的決心,背水一戰!印光大師說,你就觀想自己今生不成功便成仁(不是成人),否則來生就墮三惡道去了,真的啊!你要想我今生不成功,來生就要到地獄去了,有可能喔,因為我們過去生造了很多業力。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思考模式,就是說,第一個,輪迴是很可怕的;第二個,輪迴是由我們妄想創造出來的,所以我們如果再跟妄想在一起,結果只有一個——繼續輪迴下去;第三個,面對妄想只有一種情況——百分之百的覺醒,你今生就要處理它,不能拖到來生!


淨界法師:犧牲今生安樂,保護臨終正念

我曾遇到一位一貫道的道友,他問說:師父啊,你們寺廟有沒有打佛七?我說:有啊,你想參加嗎?他說:對啊,我想參加!我就問他說:你對阿彌陀佛的名號功德,對淨土的莊嚴了解嗎?他完全不相信。你不相信,那你念佛干什麼?他回答說:師父,你不知道啊,我做生意工作很忙,但是忙完之後我念佛,心裡感到很安定。他用念佛來安定內心,當然這樣只是種下未來一個得度的善根,但是他今生想要產生強大的救拔力,是不可能的。

所以這種念佛,我們不叫淨土宗的念佛,因為他沒有觀照力,他的佛號缺少一種引導的力量,沒有信心跟願力的引導力量,要往生淨土是不可能的事。

清朝有一位老菩薩,這老菩薩以前是做生意的,因為先生往生得早,所以她一個人做生意,很辛苦才把子女撫養長大,到了晚年她就專心念佛,把事業交給她的子女去做。

念了幾年,她總覺得不相應,她的心跟佛號好像有距離,就是沒辦法跟阿彌陀佛心心相應。她就去請教她的師父說:我念佛那麼久,佛號怎麼還是不相應呢?

師父問說:你是怎麼念的?她說:我就是一邊念佛,有時就交代兒子一些事情。師父說:你沒有真正的念佛,你的心沒有真正產生強烈的皈依,你還在攀緣心中的妄想。

她說:怎麼辦呢?師父教她說:你現在遇到任何事情,要講三個字:隨他去!要放下你心中的妄想。也就是說,這個老菩薩以前是住在妄想念佛,所以佛號的加持力很有限。

之後,她就專修隨他去,慢慢慢慢…不隨妄轉,她真實的萬緣放下,一心提起佛號,沒多久,就自在往生了,在《淨土聖賢錄》稱她為百不管老人。

所以,修行人除了放下外境,更重要的是放下心中的妄想,心力很重要。

淨土宗,它把來生看得比今生重要,如果這件事情,不影響你往生,你就可以做;如果這件事情做了之後,你今生會得到很大的快樂,但是會犧牲來生,你就不能做了!

當你面臨抉擇,今生安樂重要?還是往生淨土比較重要?就在考驗你對阿彌陀佛皈依的心。

所以淨土行者,他寧可犧牲今生的安樂,也要保護臨終的正念,有這種決心的人,才有資格叫做:一心歸命,通身靠倒。

如果你心態沒有準備好,佛號也很難念得好!

念佛,是要念到跟佛心心相應,不是講究數量多,數量多你的本質都是妄想,妄想就是妄想。就像《楞嚴經》說的,你拿沙去煮飯,煮了半天叫熱沙,不能叫熱飯;你沒有產生真實皈依的心,如何感應道交呢?我們一定要有觀照力的引導,產生強烈的信願,然後來帶動這個佛號,這才叫作:若眾生心,憶佛念佛,能夠成就臨終的見佛,是這個意思。

這個地方是講到心力跟佛力的結合-- -- 用心力來啟動佛力!


淨界法師開示:【對淨土宗人的勉勵】

淨土宗的人,我想我提出三點跟大家互勉,第一個,你最好發心受戒,很多淨土宗的人,過度的憍慢,說我心中有佛,我怕啥,不要這樣子,業力不會放過你的,你不要去觸動罪業。

我們在處理業力,諸位你要知道,你不能只是說停留在我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不能這樣。你要有一個願力,要有一個戒體,我一定要去斷惡修善度眾生。

所以你受了戒,你會有一種願力,一種戒體,如果你沒有準備好,受個三皈五戒也可以,如果你真正準備好了,我建議你受菩薩戒,你的心態會完全不一樣,受了菩薩戒你再來念佛,你就完全不一樣,你很多事情能夠放下。

所以你受了一個戒,你的身口意有一個標準,至少你的生命當中,會有所堅持,有所讓步,你會知道有些事情你是要堅持的,有些事情是可以讓步的。你會把生命至少畫出一條線,有些東西是不能碰的,生命要有紅線的,你不能碰到你自己的底線。

好,我建議你先受個戒,第二個就是理觀跟事修的操作了,我們剛剛講很清楚了,你要有功課,如果你只有一路念佛都沒有理觀,可能你臨終沒有障礙你就過去了,但是你願意下這麼大的賭注嗎?

所以我們必須要儲存第二念的反擊能力,就是你的理觀也要準備一點,當你的佛號操作遇到重大的障礙的時候,你知道怎麼突破、怎麼樣把你從妄想執著中帶出來。所以我建議你,理觀事修都要具足,以佛號為主,但是旁邊要有一種理觀的能量,在旁邊待命,這個就是功課。

我們每一堂功課,都是為臨終在準備資糧,臨終的每一句佛號,都不是白白出來的,都是你平常的時候準備而來的,沒有一件事情是無中生有的。所以你每一堂功課,都是在儲存你的往生的資糧,理觀事修,這第二個,一種定課。

第三個最重要,相續不斷,功課不要多,但是你要有恆心。你能夠用功個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不可思議。就算你每天一個小時,你用功三十年,不可思議。不要再用暴飲暴食的修行,打佛七的時候,七天都不睡覺,然後回去以後都不用功,沒有用,暴風雨式真的沒有用。

你這種完全是憑意氣用事在修行,沒有用。點點滴滴啊,功課不能停超過三天,說實在的,你今天很特別,休息一天,第二天到第三天你就要警覺了。所以功課不能斷,所以你要相續不斷,恆常堅守才能保持堅固的道心。


慧律法師《圓覺經》

菩薩!自古至今,往生的人,

你要記住,

不是修行很久的人在往生的,

都是下定決心,

至死不改變的人往生的!

師父今天跟你講的話,

你要記住。

再講一遍,

往生極樂世界的人,

不是十幾歲就出家、茹素、修行、拜佛、唸佛,

說:我拜一萬佛!

不是那種人往生的。

都是看了經教、親近善知識,

瞭解生死的關鍵,

就是死,用死來做賭注,

絕不動搖信心,

絕對不動搖。

無論你講什麼,

我都不聽,

說淨土不好,禪宗比較好,

不見得!

發這個決定心,

決定信心。

所以,決定信是我們生命、我們修行最大的開關,

是點亮暗室的一個樞紐。


四種事情不應該發生

蓮師說:當修持佛法時,有四種事情不應該發生,因此必須將之捨棄。

佛母說:是哪些?

上師說:

若你不憶念死亡,你會發現毫無時間修行。

若因不信業報,你不會捨棄不善,你會發現毫無機會獲得較高的投生和解脫。

若你不畏懼輪迴的痛苦也毫無出離心,你在修行獲得解脫上不會成功。

若你只想為自己獲得救度和解脫,而不生起為了他人之故而成佛的願心,你將毫無機會獲得究竟佛果。


問: 出聲念佛容易攝心,但在吸氣時聲音會變得很小,這樣攝耳諦聽,時而能聽到,時而聽不到,雖然說可以去聽心中生起的佛號,但也容易受其擾亂。請問老法師有沒有好辦法?

答:念佛方法要佛號先從心生,再從口裡面念出來,耳聽進去,聽自己念的這個佛號聲音,容易攝心,不打妄想。還有心裡頭要有佛,這真正是根。而口裡念著佛,心裡卻要胡思亂想,這樣就不能攝心,念佛是修清淨心,這一定要懂得。

「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方法雖然不同,但都是要把心念到清淨,若念到妄想分別執著都沒有了,就叫一心不亂,若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在方便有餘土或實報莊嚴土。若還有分別執著,功夫是斷斷續續的,只是用念佛把妄想分別執著伏住,這叫功夫成片,這是可以往生到凡聖同居土了。功夫成片,人人都可以做得到,只要我們念佛人將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能夠放下。所以祖師講念佛法門是萬修萬人去。

印光大師教給我們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把「死」字貼在額頭上。時時想到我要死了,還有什麼放不下的?哪樣東西你能帶去?這是念佛功夫得力的祕訣。故念佛重要的是在心上,能看破放下;在事上,緣是有不相同的,要隨緣而不攀緣。對佛法、世間法都不能貪著,要捨得乾淨,讓清淨心現前,清淨心就是佛心,清淨心就是法性。《金剛經》曰:「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所以攝心念佛,聲音大小都沒有關係,最重要的是自己真正能得清淨心,以這個為原則。別人用的方法不一定適合我,我的方法也不一定適合別人,每個人根性不相同。所以法沒有定法,念佛也沒有定法,最重要的是信願行,一心繫念。21-275-0001


索達吉堪布 :學佛人三種地方不可去

不可去處有三種:

怨仇爭處不可去,

眾人聚處不可去,

玩樂之處不可去。

 

凡修學佛法者,身必須處於適宜的環境中,不能去那些對自己修行不利的地方,否則,將影響自己修行,有損於自己的功德。那麼,哪些地方不可去呢?總括說來有三種,是怨仇爭處、眾人聚處和玩樂之處。

怨仇爭處不可去」,對於怨仇爭鬥的地方不得去圍觀,因為我們初學佛者未生起利他之功德,沒有調解的能力,圍觀時不但會生起嗔心,而且還會被牽連進去,對自他都沒益處,所以看到這類場面後,在內心中祈禱上師三寶,但願他們化解怨仇,而不要去參與。平時生活中,對自己有誤解或不好看法的人盡量敬而遠之,以免彼此增加不必要的誤解和矛盾。

「眾人聚處不可去」,這裡的眾人聚處是指沒有正知正見憒鬧的人群、大都市等,並非眾多道友一起精進聞思修行的地方。對於一個修行者來說應該處在適合的環境,通過聞思得到正見,再到無有憒鬧的寂靜處穩固自己的見解,及依見解而修持,《月燈經》、《彌勒請問經》多讚歎寂靜處有諸多功德。龍猛菩薩在《親友書》中所講的六種過失,其中的賭博、喧雜境就是眾人聚處。平時也不要經常去大城市等繁華之地,以免自己生起和增長貪心、嗔心、痴心,所以,除了成就後去弘法利生外,應盡量避免去眾人聚集的地方。

「玩樂之處不可去」,玩樂之處是指諸如去打麻將、下棋、跳舞、看錄像等遊玩的地方,這些地方只會助長貪嗔癡,不會增上智慧,即使世間那些稍有修養的人也不會去的。以前米拉日巴尊者背著他僅有的一袋蕁麻與一口土鍋趕路,途中土鍋打破了,正巧被幾個去參加集會的姑娘看見,她們說:“我們今天開法會時,應發願生生世世不要像他那樣可憐。” 同時,米拉日巴尊者也默默發願:“ 願我生生世世不要像幾位姑娘那樣可憐,沒有正知正見。 ” 沒有正知正見的愚癡眾生都執持顛倒之見,把無聊地消磨時光作為一種快樂。少數修行人以前世間習氣重,因此現在應該好好地觀察自己的不良習氣,頓時捨掉。

這些教言看似容易,做起來卻難,故我們應當努力。

 

 如果你來生真的要解脫,不管你福報有多大,請你乖乖地都攝六根, 好好地在家裡面待著修行,沒有例外

 

印光大師呵斥「念佛沒念好」--須念到一心不亂才能往生嗎?

 

念佛的時候如何發願與回向--六種往生淨土發願文

 

《淨土聖賢錄續編》--百不管老太太

 

念佛必須得定量定時!

 

在家居士修淨土宗早晚課的內容

 

精要十念法--工作忙,念佛可用十念法

 

大勢至菩薩教消業障最快的十念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