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真堪布:回向和發願是一體的

我們種善根、修福德、做功德,要立即回向。若是沒有回向,就像一個很好的東西沒有善加使用而白白浪費了。

做功德首先有發心,中間有正行,最後有回向。發心就像頭一樣;正行就像身體、心臟、生命一樣;回向就像腳一樣。就像一個人要去一個地方,這個人要有頭、有腳、有身體才能到達。我們種善根、修福德、做功德的時候也是一樣。不管是為了得到人天的福報、羅漢的果位,還是想成佛,都要有回向的雙腳。否則,在通往成就的路上一步也走不了,你所做的功德不能成為你得到這些福報和果位的因緣。

回向可以保護我們的功德和善根。若是不回向的話,在相續中突然生起嗔恨心或者產生邪見,這個功德就會消失。我們的阿賴耶識是一個大銀行,它是法界銀行,法界所有的眾生都可以把自己的善根、福德、功德存在這個銀行裏。善根、福德、功德回向以後,就不會受到嗔恨心、邪見的損害。對於一個真正的修行人來說,這些非常重要。

功德存在法界銀行裏,利潤特別大,每分鐘都在增長,而且是無窮無盡的。留在自己的手裏,它不僅不會增長,沒有利潤,還不安全。善根福德的果報也是,若是沒有回向的話,享受一、兩次就會消盡。就像錢在自己手裏,花掉了就沒有了一樣。如果存上了,這個果報我們享受無數次也不會窮盡,直至菩提,直至成佛。

回,就是回轉;向,就是歸向一個目標。這個目標就是回向的對境。回向時的心量越大越好。普賢菩薩作回向的時候,把善根回向給盡虛空遍法界所有眾生。眾生無邊,我們學習普賢菩薩,把功德回向給法界所有眾生,這樣我們所作的功德也是無邊無際的。有的人不敢回向,怕功德沒有了。不是這樣的。你把功德回向給法界一切眾生,所得到的功德會更多、更圓滿。

修行一定要心口相應,心和行為要一致,否則都是花言巧語,裝模作樣。整天發心發願,說眾生可憐我要度,佛菩薩功德無量我要學,卻沒有發自內心地做,都是假話,空話,大話。我們念誦《普賢行願品》的時候,要學習普賢菩薩的願。發心、回向都是願。一個是在功德還沒有做,或者準備做的時候發的願;一個是功德做完以後發的願。我們跟隨普賢菩薩發大願,這樣心胸才能打開。發自內心地饒益所有的眾生,才能斷除我執我愛、自私自利。這都是對治我執我愛、自私自利的一些境界,一些修法。

為什麼功德要回向給所有的法界父母眾生?從諸法的事實真相來說,他們都是我們的父母,都是我們的兒女,都是一家人。這樣修煉自心,心胸才能打開。那時你會認識到,整個法界就是你的家,所有的眾生都是你的家人。多自在啊!到哪裡都自在!你看我們現在,到哪裡都不自在,這不是我的家,是別人的家,不舒服。你真深信了佛講的輪回、因果的道理,不會這樣的。

所有的眾生都當過你父母,都養育過你,都對你有恩德;所有的眾生都做過你的兒女。這樣的話,愛也好,情也好,面就大了。不管遇到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眾生都一樣,都感到那麼可親。這本身就是一種喜悅、幸福的狀態!


如何回向?發願與回向的區別!

當我們作完佛事之後,常會念道:「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但若我們在誦念類似的回向偈時,只是參照儀軌法本口頭上念念罷了,這樣回向的功德力是不圓滿的。也就是說,當您拜佛、誦大乘經典、持咒密行後的功德回向,必須發自您的內心。因為當您焚香拜佛、作佛事的開始時,您的無形業障也會來到佛前,觀察

如何用功修法,直到最後的回向。而圓滿真心發露的回向給特定對象,他們才會得到利益。

「回向」的精神也是源自大乘佛法的,密宗白教剛波巴大師這樣說道:「無論修持任何法門,在結尾一定要作回向,回向的真谛意義是無論我們積聚了什麼功德或善業,都不貪執或只想自己擁有,而願以此功與一切眾生分享。」對啦!當我們要回向前,就抱持著「好東西與好朋友分享」的心,這即是大乘思想的特質。

很多人因為自以為不去執著功德利益,而凡有放生皆不去好好回向。孰知因果成熟,是必然之勢。不重視回向,會導致大量功德轉化為人天福報,為將來往生乃至成佛,形成阻礙。所以每個修行的人,一定要使功德轉向出世間的種種成佛利益。而且放生行為,因其是有為法中最為殊勝的功德之故,功德成熟非常迅猛。若放生勤墾,甚至即生福德利益現報,所以放生者切要善於回向。免大量功德流於人天無意義消耗的福報也。

該如何回向和發願呢?在每一次打坐、放生等善事結束之際,就應當將這些善業進行回向。普通的回向方法以前也講過,即“諸佛菩薩如何回向,我亦如何回向”。如果要往生極樂世界,就需要在此基礎上再加入“願以此善根,往生極樂剎”的心願,這是回向的方法。其次,每次發願的時候,也要加入“願我能往生極樂世界”的心願。發願與回向的差別是:發願時有無善業可以依托。比如說,在做完善事之後發心:“以作此事的善根,我想怎樣……怎樣……”,這叫作回向。其特點是,發願之前作了善業,可以說依靠我們的善根而發願,即是回向;那麼什麼是發願呢?無論有沒有行善,心裡所發的一切願望,都叫作發願。其特點是,發願之前不一定有善行。如果我們能時常發願:“祝願我能夠往生極樂世界!”那麼死亡之後,就能立即往生,所以平時最好能常常這樣發願。今後,我們無論是回向或是發願時,一定要在普通的發願和回向的基礎上,加入一個往生極樂世界的願望,每次都要加,這點非常非常重要。

三個要點,第一點,是為了自他一切眾生而往生極樂世界,哪怕念一句瑪尼,也要為此回向。往生還要具備發菩提心等其他因素,但這些要素在這個發願回向當中已經包含了;第二點,是盡量受持自己所能守護的戒律,如果不能做到太多,也要受持不殺生這一條戒;第三點,是隨時隨地地發善心,善心既可以解釋為信心和慈悲心,也可以解釋為世人所說的好心。即使在平時,也要努力地行善。


念佛的時候如何發願與回向--六種往生淨土發願文

歷代祖師大德依據凈宗精要,針對行人根機,曾撰述諸多求生凈土的願文。茲選錄六種廣為流行且理事精當詳略的願文,俾供凈業行人修持使用。(印光大師最讚嘆蓮池大師的發願文,吾等當如是發願)

一、蓮池大師發願文

稽首西方安樂國 接引眾生大導師

我今發願願往生 惟願慈悲哀攝受

二、慈雲懺主發願文

一心皈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凈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凈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志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以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善根增長。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痛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禪定。佛及聖眾,手執金台,來迎接我。於一念頃,生極樂國。花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三、大慈菩薩發願偈

十方三世佛 阿彌陀第一

九品度眾生 威德無窮極

我今大皈依 懺悔三業罪

凡有諸福善 至心用回向

願同念佛人 感應隨時現

臨終西方境 分明在目前

見聞皆精進 同生極樂國

見佛了生死 如佛度一切

無邊煩惱斷 無量法門修

誓願度眾生 總願成佛道

虛空有盡 我願無窮

情與無情 同圓種智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薩摩訶薩摩 訶般若波羅蜜

四、回向發願偈

願我臨終無障礙 阿彌陀佛遠相迎

觀音甘露灑吾頭 勢至金台安我足

一剎那中離五濁 屈伸臂頃到蓮池

蓮花開後見慈尊 親聽法音可了了

聞已即悟無生忍 不違安養入娑婆

善知方便度眾生 巧把塵勞為佛事

我願如斯佛自知 畢竟當來得成就

五、回向發願文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六、簡單回向發願文

願以此功德 供養彌陀佛 願我命終時 即生極樂國

稽首西方安樂國 接引眾生大導師

我今發願願往生 惟願慈悲哀攝受

細述

弟子某甲(眾等)普為四恩三有,法界眾生,求於諸佛一乘無上菩提道故,專心持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期生凈土。又以業重福輕,障深慧淺,染心易熾,凈德難成。今於佛前,翹勤五體,披瀝一心,投誠懺悔。我及眾生,曠劫以來,迷本凈心,縱貪瞋痴,染穢三業,無量無邊;所作罪垢,無量無邊;所結冤業,願悉消滅。從於今日,立深誓願。遠離惡法,誓不更造;勤修聖道,誓不退惰;誓成正覺,誓度眾生。阿彌陀佛,以慈悲願力,當證知我,當哀愍我,當加被我。願禪觀之中,夢寐之際,得見阿彌陀佛金色之身,得歷阿彌陀佛寶嚴之土,得蒙阿彌陀佛甘露灌頂,光明照身,手摩我頂,衣覆我體。使我宿障自除,善根增長,疾空煩惱,頓破無明。圓覺妙心,廓然開悟。寂光真境,常得現前。至於臨欲終前,預知時至,身無一切病苦厄難,心無一切貪戀迷惑;諸根悅豫,正念分明,舍報安祥,如入禪定。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諸聖賢眾,放光接引,垂手提攜。樓閣幢幡,異香天樂,西方聖境,昭示目前。令諸眾生,見者聞者,歡喜感嘆,發菩提心。我於爾時乘金剛台,隨從佛後,如彈指頃,生極樂國。七寶池內,勝蓮華中,華開見佛,見諸菩薩;聞妙法音,獲無生忍。於須臾間,承事諸佛,親蒙授記。得授記己,三身四智,五眼六通,無量百千陀羅尼門,一切功德,皆悉成就。然後不違安養,回入娑婆。分身無數,遍十方剎。以不可思議自在神力,種種方便,度脫眾生。咸令離染,還得凈心;同生西方,入不退地。如此大願,世界無盡,眾生無盡,業及煩惱,一切無盡,我願無盡。願今禮佛發願,修持功德,回施有情,四恩總報,三有齊資,法界眾生,同圓種智。


淨土回向文大全

普賢菩薩發願偈:
願我臨命欲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
我既往生彼國已,現前成就此大願,一切圓滿皆無余,利樂一切眾生界。
彼佛眾會鹹清淨,我時於勝蓮華生,親睹如來無量光,現前授我菩提記。
蒙彼如來授記已,化身無數百俱胝,智力廣大遍十方,普利一切眾生界。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回向,普願沈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出自《華嚴經》

文殊菩薩發願偈:
願我命終時,除滅諸障礙,面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國。
生彼佛國已,成滿諸大願,阿彌陀如來,現前授我記。
嚴淨普賢行,滿足文殊願,盡未來際劫,究竟菩薩行。
--出自《文殊師利發願經》

大慈菩薩回向發願偈:
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九品度眾生,威德無窮極。
我今大皈依,忏悔三業罪;凡有諸福善,至心用回向。
願同念佛人,感應隨時現;臨終西方境,分明在目前。
見聞皆精進,同生極樂國;見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
無邊煩惱斷,無量法門修;誓願度眾生,總願成佛道。
虛空有盡,我願無窮。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诃薩,摩诃般若波羅蜜。

蓮池大師西方發願文:
稽首西方安樂國,接引眾生大導師,我今發願願往生,唯願慈悲哀攝受。

慈雲懺主淨土文:
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薩道。求生淨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志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以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善根增長。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禅定。佛及聖眾。手執金台。來迎接我。於一念頃。生極樂國。華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诃薩。摩诃般若波羅蜜。

印光大師回向文: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願我宿現諸父母,歷代祖宗及怨親,同仗如來慈悲力,接引往生安樂國。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華為父母,華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願將以此勝功德,回向法界諸有情,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常用回向文: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

回向偈一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回向偈二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回向偈三 大慈菩薩回向偈

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 九品度眾生,威德無窮極。
我今大皈依,忏悔三業罪; 凡有諸福善,至心用回向。
願同念佛人,感應隨時現; 臨終西方境,分明在目前。
見聞皆精進,同生極樂國; 見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
無邊煩惱斷,無量法門修; 誓願度眾生,總願成佛道。
虛空有盡,我願無窮。 虛空有盡,我願無窮。

回向偈四 普賢菩薩發願偈

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 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

回向偈五 文殊菩薩發願偈

願我命終時,盡除諸障礙, 面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剎。

回向偈六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普願盡法界。沉溺諸有情。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願消三丈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
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

回向偈七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回向偈八

世界和平,人民安樂。 正法久住,法輪常轉。
災障消滅,禍患不生。 法界有情,同生極樂。

回向偈九

我今稱念阿彌陀,真實功德佛名號, 唯願慈悲哀攝受,證知忏悔及所願。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 面見我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
我既往生彼國已,現前成就此大願, 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回向偈十 西方發願文

稽首西方安樂國,接引眾生大導師。 我今發願願往生,唯願慈悲哀攝受。

回向文十一

佛光注照。本命元辰。災星退度福星臨。 九曜保長生。運限和平。福壽永康寧。 

備注:不論念經念佛,念完後都要念一遍“回向偈”或“回向文”。即使做完一件善事也要念“回向偈”或“回向文”。要回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回向的功德越多,往生的希望就越大。“回向偈”和“回向文”有很多,可任選適合自己的一個即可。(每句字數相等叫“回向偈”,句子長短不一,叫“回向文”。)上面是本站簡選的十一個回向偈(文),其中第一個最常見,其目的是求生西方極樂淨土。

另外補充說明一點:如若以誦經念佛來超度自己的冤親債主時,應該用“傳地藏法門”網頁中所附注的專用回向文。(超度幽冥界眾生時最好誦讀《地藏經》,可以起到很好的開示作用,淨空法師在有關超度問答中已經提及:幽冥界眾生最喜歡聽的就是《地藏經》。對於法界眾生、仙眾等冤親債主也可以誦《金剛經》。) 

若向佛菩薩許願,例如求自己父母身體健康,疾病早日痊愈等願時,也無需再用上面的回向偈,只要酌情向佛菩薩陳述,表達清楚用意即可。例如:“願將此誦經(念佛)的功德回向給我的母親,願她能早日康復,不再受疾病之苦……”,並沒有固定的行文,只要誠心,無論你怎麼說,怎麼回向,佛菩薩都會感應的。

 ---------------------------- 

回向文的意義(淨空法師開示)

回向文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诃薩,摩诃般若波羅蜜

今天所研究的題目是「回向文」,諸位一定覺得很奇怪。我們在台中追隨老恩師(李炳南),知道他老人家所學的非常淵博,但老人卻只教我們修淨土法門,教我們專念阿彌陀佛。諸位聽經都知道,如果按照一般法門來修「信、解、行、證」不是一輩子能成功的,唯有淨土法門能當生成就,所以老人家很慈悲的教我們這個法門。並且,這三十多年來所播下的種子,可以說慢慢的在收成。近年來大德蓮友中瑞相往生的人很多,往生的人往往是不識字、且年紀很大並老實念佛的人。往生後火化的捨利,天空祥瑞很多,修淨土法門的人能得到捨利那就是往生的瑞相,就能了解此人有成就。所以這個法門實實在在能成就,而且無論是誰,只要照佛經上所講的來修行,必定有個結果。

每個人看到往生的瑞相,一定想如果我也能往生不知多好!其實每個人都能往生,但要如何才較有把握呢?蕅益大師曾說:「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品位之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他的意思是,一個人是不是能夠往生?全靠他對這個法門的信心及願不願意去。信願具足了,看破,放下了,念佛功夫淺則生中、下品,念佛功夫深則生上品。所以,重要點是我們是否真有堅定無懷疑的信心以及願不願意去?假如只有相信卻不願意去,那是假的信心,是淺的信心。所以,不願意去就不能說有信心,願不願意去可以包括信不信。

什幺才叫願意去呢?發願是很重要的。其實我們每天都在發願--念回向文。只是疏忽過去罷了。如果我們能了解回向文其中的道理,那往生就此較有把握。要怎幺念回向文才能得利益呢?必須依佛經所說的「隨文入觀」,就是把我們的心浸入回向文的境界裡,隨著回向文作觀想。回向文就是心,心就是回向文,那我們就能成功,這樣才有利益。

淨土法門是「不回向法門」,也就是說不用回向。打個比方:我們買一張上台北的國光號車票,它最直接的用途是上台北,而不需我們每天念這是要上台北的國光號車票。所以,只要念佛,其目標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既然這幺說,為什幺還要念回向文呢?怕的是買完車票後把它塞進口袋裡,忘了上車的時間!所以要常念著口袋中有一張某時要上車的票,才不會到時忘記了。相同的,我們怕日子久了忘記念佛就是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為了提醒自己,所以我們要回向。回是回轉,向是趣向,回向就有個目標、趣向那個目標。也就是把平常行善、念佛的功德轉向一個目標─往生西方,藉此功德的力量幫助,可以到達往生的目的。

回向文的第一句是「願以此功德」,功德分二方面。一是我們所念的經文及佛號,他本身的功德很大。佛尊為「功德聚」,阿彌陀佛本身就有無限的功德。另一則是念佛念經的人很至誠懇切的念,藉佛號把功德引出來,念的人也有功德。這二種功德合起來就是「此功德」,「願以此功德」是發願,希望拿這幺大的功德合起來轉個方向來「莊嚴佛淨土」。這是回向依報。什幺是莊嚴?就是莊重嚴飾。比方佛前點上燈,供上花,就是莊嚴佛堂。這是外表的莊嚴。實在的莊嚴,是我們修行,用德性來莊嚴,持戒修定才是真香莊嚴。其實佛淨土本來就清淨,不須我們去莊嚴,因為我們的心污穢,才覺得世界不清淨,現在用所修的淨功德來莊嚴,使佛土變為清淨莊嚴。念佛的人希望把娑婆世界變成清淨的佛世界。

接下來的「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以下是回向正報。先說「四重恩」:

第一:父母恩─父母對我們的恩可說是比天高比海深,這恩很大,需要報答。
第二:三寶恩─我們若不是遇到佛法及善知識的開示,我們永無解脫的一日,所以佛、法、僧三寶的恩惠很深重。
第三:國家恩─我們能安心的念佛、修行,全靠國家的保護。否則無法安心修行,國家恩德很大。
第四:眾生恩─所有眾生對我們都有恩惠,即使喝一杯水也需要很多人的合作,所以眾生的恩惠也很大。

以上說的這四種恩惠極大,「上報四重恩」是將上面所說的功德對上回向給他們,來報答他們的恩惠。除了「上報四重恩」,還要「下濟三途苦」。

三塗是指地獄、餓鬼、畜生,他們分別受火途、刀途、血途的痛苦。所以說是「三途苦」。平常念這句的時候,沒有隨文入觀,所以不覺得他們很痛苦,就拿地獄中「下油鍋」來說,叫我們把一根手指放進滾燙的油鍋裡都痛徹心脾了,何況整個人下去炸?何況還有比這更苦的呢?三途非常的痛苦,「下濟三途苦」是向下救拔他們離開痛苦。不但仰報四重重恩,俯濟三惡道苦,而且「若有見聞者」。是假如有眾生聽到、見到我在念佛修行及做善事等。

以前有位學長提出一個問題,他說:「淨土法門是大乘法門,是要救度所有眾生,我們念佛要發大心才對啊,但是這句『若有見聞者』我覺得有疑問,比方說我們念佛時聽到的人很有限,看到的人也很少,心那幺小,怎幺成呢?」諸位大德不知認為如何?諸位,不久前流行的,近十萬個外國人肯定的要到墾丁公園看哈雷彗星。「那哈雷在那裡?」「在很遠的地方」,中央日報或是其它報紙都說「我們已看到哈雷的真面目」,並且有照片。哈雷那幺遠,我們怎幺看得到?有人問:「你公子住那裡?」「住美國」,「多久回來一次?」「大約二、三年回來一次,一星期跟他通一次電話。」「距離那幺遠是否都能聽到他的聲音?」「都聽到了」。其實我們的一舉一動,盡虛空界、遍法界都可以聽到、看到。證果的人,有三明六通,實實在在能聽到、看到,即使在遙遠的三千大千世界之外下毛毛雨,佛一照就能一清二楚。有修行功夫的人也多少能聽得明明白白、看得清清楚楚。沒有修行功夫的人聽而不聞、視而不見。但是只要我們有此心發願,對方就能得到利益。此叫做「冥熏」。在不知不覺中,暗暗的就受到影響。冥熏就好比太平洋的海水,如果是靜止的就全都靜止,現在把一支粉筆往台灣海峽一丟,一般人看不出來,事實上整個太平洋海水都會震動。經上說「三世一切佛,共同一法身。」雖然我們發願眾生聽不見、看不到,但卻實在得有見聞的利益。所以一發願,盡虛空、遍法界的九法界眾生等於都見聞了。

見聞了怎幺樣呢?「悉發菩提心」,悉是全部,指全部的眾生。菩提有二層意思:第一是「道」,這條大道可通到我們的目的地而無阻礙。菩提的另一層意思是「覺」,覺悟到佛的境界。簡說,菩提就是成佛的意思。「發菩提心」是本來我們的心是糊胡塗塗的,現在我們把這個心啟發出來。發成佛的心、覺悟的心,「悉發菩提心」是指見聞的一切眾生都能發出成佛的心。發了心,如何才能很快的到達目標?「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報身」是果報身,人身是果報身,狗、描也都是果報身。報是酬報,比方說替別人做事就能得到報酬,眾生酬業,就人而論,我們這個身體是過去造的業酬報而來的。「盡此一報身」都能究盡這一生的生命,換句話說,就只有這一次的果報身,生命一完畢,怎幺樣呢?「同生極樂國」,同是大家一起,生是往生,不再陷入六道輪回在苦海沉淪,就是都能共同往生阿彌陀佛的極樂國土,以上是回向正報。

回向文到此而已,但平常還加三句:「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诃薩」、「摩诃般若波羅蜜」。這三句是皈依三寶的意思,我們學佛的第一步就是要依靠、歸投佛、法、僧三寶。「十方三世一切佛」,是佛寶。我們不只皈依一尊佛,而是要皈依東西南北四隅上下的十方佛,在宇宙中有無量無邊的三千大千世界,每一個三千大千世界都有一尊佛,我們都皈依,並且不但現在的佛過去及未來佛也要皈依,也就是說皈依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一切菩薩摩诃薩」,是僧寶。菩薩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行菩薩道的大乘修行者,摩诃是大,「一切菩薩摩诃薩」,是皈依一切菩薩中已斷惑證果的大菩薩。「摩诃般若波羅蜜」,是法寶。般若是智能,波羅蜜是彼岸到,「摩诃般若波羅蜜」,是皈依般若大法。般若法能讓我們離開生死的此岸到達不生不死涅盤的彼岸,這三句就是皈依佛、法、僧三寶的意思。

如果念回向文時,能隨文入觀,把心變作回向文的境界,則利益無邊,幫助往生。但也不必念了幾句佛或做了善事就回向,可以在做完早晚功課時念,各隨文入觀一次回向文,及把所作的一切善行功德全部回向,不只希望自己能往生,也希望所有九法界的眾生都能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純祥法師:念佛的回向與​不回向

念佛有自力回向與他力回向,他力即佛力,與自力相對。他力回向也被說成不回向,因此不回向不是完全沒有回向,而是自己由回向的主動方變為被動方,也就是由發起者變為接受者。趨吉避凶是人之常情,除非真正菩薩,沒人會將惡業向自己回向; 你用來回向的都是自認為有功德的善業。

念佛即南無阿彌陀佛,你認為念佛是自己在修行功德,因此把它回向給自己的往生或其它善果,這就是自力回向。佛力回向指的是你已經成就了信心,成就文所謂“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願生彼國”。

在他力回向或說不回向中你成了接受者,佛是回向者,這是只有在信心成就之後才顯現的關系。因此不回向並不是你想達到就達到的境界,因為不回向是佛作主,你作為接受者想獨自達成不回向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你與佛的界限,你跟佛有沒有界限呢? 如果有,界限在哪呢?

其實佛跟你沒有界限;你跟佛則有界限,而且界限的劃定完全在你,也就是說你有絕對的主權。 觀經雲:“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善導大師釋法界:一者,心遍故解法界。二者,身遍故解法界。三者,無障礙故解法界。從中可知佛是身心遍滿,無所障礙,跟你沒在界限。但是你經常找不到佛,甚至釋迦佛也告訴你極樂要過十萬億佛國土。為什麼那麼遠呢?或許佛很尊重你的權利吧!你有權利劃定你的世界,同時也跟佛劃清了界限。南無阿彌陀佛!你是否需要跟佛好好談談國土問題呢?

南無阿彌陀佛 !


發願回向念佛法

發願回向念佛法,顧名思義,就是在念佛中加入了發願和回向的部分,使得整體意圖簡短明了,目的清晰。

為什麼要念佛?

我們在念佛的過程中,往往會不清楚到底是為什麼而念,念著念著就不知道了,不清晰了,忘記了,混淆了。於是念著佛,本來是想要斷除生死輪迴、我要往生極樂,但是念著念著,就變成我要家裡順利、事情圓滿、孩子聰明、老人健康、我要牙好胃口好,於是種種的求,種種的願,橫生枝節。

誠然,我們必須要承認,學佛真的是可以解決如上的這些問題,但哪一個是長久的呢?就算如上願望都滿足了,是否無常會如期而至?自己是否有命去享受呢?

佛陀講無常!所以才如普賢菩薩的偈一樣,“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這句話的大意是:這一天已經過去了,就像少水的魚一樣,有什麼可快樂的?這生命是如此的短促無常,而我們應該想救自己頭髮著火一樣,去面對這日漸消逝的生命。於是才要明確為什麼在念佛?這個道理一定要清晰,目的一定要明確。佛教對生命終極關懷是最為獨特的,對生命最終會到哪裡尤為重視。

任何的傳說體系和神話里都有地獄天堂,在各種宗教里也如此。佛教承認地獄天堂,但是佛陀告訴我們的是這一心遍生十法界。生命的去處,不只是天堂地獄和人間了,而是我們的心就會招感不同的境界。我們到底要去哪裡?這是我們要最為關切的事情。

於是問我們自己的心啊,我知道了生死輪迴,我的生命要怎么輪迴?是一路向下,還是隨遇而安?是有個救命稻草可以抓著,還是無依無靠的漂泊?想擁有什麼樣的境遇,就問自己的心,我想要有一個依靠,那么你是否在平素和過去真的肯做別的人依靠呢?過去的事情,我們可以姑且不提,這一生必然會結束,結束以後,我要去哪裡?往往這個問題和問法,其實是很奢望的。因為很多人,不是我要去哪裡,而是我能去哪裡,因為他沒得選擇,只能去某個境遇,除此之外沒有第二個選擇。這樣的生命是多么的無奈,和無力,無聊,和無趣啊!

往生極樂是我們能跑出輪迴的唯一手段

有同修問誹謗佛法,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不接,那么其他的佛接不接呢?這個問題很簡單,不是其他佛接不接的問題,而是我們能去哪裡的問題?如果想超越輪迴往生佛國淨土,現在依然沒有第二個選擇,只一個極樂世界。

往生極樂是我們能跑出輪迴的唯一手段,能去得了,就是跑出去了;去不了,就是沒跑出去。在過去的時候沒有往生極樂世界的模式,想出輪迴,只能靠單磕,和六根五欲諸魔死磕,勝利了出輪迴,不勝利接著流轉。

這一生我們能為人,能遇到釋迦佛的法運,能聽聞到淨土法門,這實在是不可思議,不可想像的。往生極樂世界這事是非常要緊的事情!能不能往生就是要看我們自己的了,看我們什麼?就是我們的身口意、信願行、戒定慧的綜合體現了。我們學習經教就會知道,佛陀接引願意往生極樂的,於是你修持再好,不願意去極樂,佛陀也不會接。不過文殊、普賢菩薩都發願去極樂世界,我等何人,敢不從之?

如何發願?

所以發願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是不斷提醒和強調的一個部分。這個願就像一個準星一樣,力量有地方釋放;沒有這個願就相當於一頓亂打,沒有一個中靶的,這就是浪費生命,浪費別人的生命是謀財害命,浪費自己的生命是自殺。

在本方法中,發願的部分非常的簡單扼要:

【合掌發願】我(弟子我等)至誠發願此一生為最後一生,此生舍報已即往生極樂世界清淨國土,跟隨阿彌陀佛修持佛法。願弟子臨命終時正念不失,心不顛倒,蒙佛菩薩慈悲接引,往生極樂世界,花開見佛,悟無生忍。

這個願里表面上看有點凌亂,但是很清晰,第一目標很明確,第二時間很清晰。發願,我們要有條件限制的,這樣的願是可以圓滿;而如果發個願不能圓滿,這就讓人很煩惱了。為圓滿這個願,可能就要再次輪迴很久了,等圓滿完,才能出輪迴,這就太苦了!能往生但是往生不了,而且還得受各種苦,這何必!

然後就是持名念佛,念佛號可多可少,不過最少不要低於十聲佛號。我們以持名念佛念十句,其實已經非常的討巧了,所以適當的時候還是要爭取多念。如果時間緊張,十句也可以,總比不念強,也依然是誰念誰得。

如何回向?

接著就是回向,念完馬上做回向【回向】:

願以此念佛功德乃及福德,回向給往生極樂世界,願弟子臨命終時,蒙佛菩薩慈悲接引;普願一切有情大眾,同出輪迴,共證菩提!阿彌陀佛。

發願是往生極樂,臨終的時候不被干擾,能正念不失,也就是臨終的時候,第一念是往生極樂的念,念佛完畢,回向也是這樣我把這些功德都回向給自己往生極樂。

這樣的設定或許很多人說不慈悲,為什麼不回向給別人,或者其他眾生呢?其實這個方法的目的非常清晰,就是不管你在其他時候念什麼做什麼?回向給誰?想解決什麼?這都不管,但是你必須保證每天都有些許功德福德能回向給自己,為你自己添加往生資糧。

我們有成就了,才方便救度眾生,如果自己什麼都沒有,就說我要救度眾生,這其實是虛妄,是妄想也是妄語啊。有人說如地藏菩薩一樣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這話地藏菩薩可以說,菩薩羅漢可以說,但是凡夫不能說,因為《地藏經》里說的很清晰,到地獄靠神力或業力,如果沒有這兩個是不可能到的。我還是凡夫,肯定沒有神力,而我還有很多業力。我帶著自己的業力下到地獄去救人!這不是天大的笑話嗎?就像下水去救落水的人一樣,但是我不會水,我跳下去,我幹啥呢?這是自殺,這是害人,是阻礙落水人被救,是增添救度難度,是添亂,是幫倒忙。

所以這個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這個可以如果我們說了,可以非常粗暴的說這算是我們造作的妄語;當你有神力了,你勉強可以這樣說,手裡連丁點的依憑都沒有,下地獄只能等著被救,決定不是去救人的。自己有所收穫,這是在某階段非常重要的,我們一定要認清階段性目標,而不應拿整體目標做階段標準。你自己沒有收穫,還有好多煩惱,別人問你怎么解決這些煩惱?你能給他拿出什麼方法來?能給人指出一條什麼樣的道路呢?說的肯定不靠譜,因為如果靠譜的話,我自己的煩惱應該可以解決,這樣才能證明手段方法是有效果的。

所以大家不要去做實驗室里的白鼠,也不要去抓一堆白鼠去做實驗了。淨土法門已經經過千年的錘鍊,已經很圓滿很清晰了,而且往生的例證也層出不窮,歷代都有很多同修成功往生,所以這個方法好用的很。這是阿彌陀佛接引願的殊勝力好用啊,所以我們要懂得發願,懂得做回向,每天不要全部的功德福德都回嚮往生,因為活在人世間還有很多的問題要解決,很多的冤仇要化解,很多的親屬需要照顧。如果都把利益都回向給自己了,這也不是什麼好事。

每天都要有一定的聖號,能回向給往生極樂

所以本《發願回向念佛法》,立足點就是每天都要有一定的聖號,能回向給往生極樂,並且這些聖號為什麼而念?要清晰明白,就是為了往生極樂世界而念,一點也不複雜。

如果有其他的問題要回向解決,那也可以安排其他的功課去做,這些佛號是必須回嚮往生極樂的,除此之外所有的利益都可以回向給解決其他的問題。這樣一來再照顧到周遭眾生的同時,也沒把自己丟下,這就是這個念佛法的目的,同時也是這個階段需要做好的自我保障。所以希望大家都能在幫助眾生的同時,照顧自己一點。畢竟我們還沒成菩薩,還沒斷除我相,還有各種業力,還在輪迴里起滅,還在等待救度,所以不能拋棄自救,這個方法其實就是給自己一個自己救自己的提醒,也是給佛菩薩救度我們的一個理由。

結束語

簡單總結,發願,往生極樂,念佛,最少十念,完畢,回向給往生極樂,這樣就可以了。阿彌陀佛!

 

回向非常重要!如何迴向才能讓功德享用不盡?

 

極樂世界-5.jpg


濟群法師:如何回向效果好

如何回向效果才好呢?普賢菩薩告訴我們:“言普皆回向者,從初禮拜,乃至隨順,所有功德,皆悉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這就明確地告訴我們,從第一大願禮敬諸佛到第九大願恆順眾生,所修的一切功德全部回轉來,歸向到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身上。也就是說,我們學佛不僅是為了自己,同時也是為了一切眾生,“願令眾生常得安樂,無諸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皆速成就。關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天涅盤正路。若諸眾生,因其積集諸惡業故,所感一切極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眾生,悉得解脫,究竟成就無上菩提。”將我們所做的一切功德回向到哪裡去呢?記住:不是回向給自己,而是回向給一切眾生。

一定要發願,願把自己的種種功德回向給一切眾生,願眾生常常得到安樂,沒有種種的病痛和苦惱。眾生如果有不善的念頭,要去干干事,願他們都做不成。眾生如果修善業,要去做好事,願他們立即就能辦到。如果眾生造下了惡業要墮落到三惡道裡去,願惡道之門關閉起來,不讓眾生進去。願為眾生打開人道、天道、佛、菩薩、聲聞、緣覺等涅盤正當大門,讓眾生走入光明大道。假如眾生因為無始以來,積累了許多的惡業,招感極大的苦果,我願意代替他們受罪。我願眾生脫離苦海,我願眾生登上涅盤的彼岸,早日圓成佛道!我們倘能用普賢的心量去回向所作的功德,那麼,我們所得到的功德將會像虛空一樣廣大。

“菩薩如是所修回向,虛空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回向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菩薩所修回向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而是盡未來際的。這一段經文同前面各大願的歸結處相同。

摘自《學佛者的信念》

 

回向非常重要!如何迴向才能讓功德享用不盡?

 

在家淨土行人如何做到決定往生!

 

在家居士修淨土宗早晚課的內容

 

這個迴向偈子,三種迴向統統具足!

arrow
arrow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