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拾零碎時間修行
如果明天就要躺下來,面對死亡,想想你要去那裡?想想你現在還忙些什麼?你還在向外攀緣些什麼?生死的事,隨時都會來到,完全沒有商量的餘地。眼前,趁還有時間,請及早修行吧!
修行可以很簡單的,在行住坐臥中,與生活融成一片,沒有負擔。首先,先找到一張和自己相應的佛菩薩像,把他看得很熟。
1. 早上拜佛十分鐘,萬緣放下,邊想佛邊拜佛,拜得很慢、很慢的,愈慢愈攝心。
2. 晚上拜佛十分鐘。有多餘的時間便多拜,愈多愈殊勝。
3. 工作空檔或休息時間,至誠懇切念佛菩薩名號十聲,邊念邊想。記得一定要想,才心口如一。這樣練習愈多愈好,愈練愈熟,功德不可思議。
4. 飯前的修行,如果所進食物是無葷的清淨食,可以先供佛菩薩才吃。可簡單在心中念: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供養一切眾生。能常供佛,心中存念三寶,福報將累積很快。
5. 飯後,睡前,醒後練習一次。忙裡偷閑練,每天愈多次愈好。
6. 撿拾零碎時間想佛菩薩,零碎時間我們都在胡思亂想而不自覺,常常練習:
隨時隨地打斷妄想,離開現前心念,用來想佛菩薩。(苦海無邊,回頭是岸)這是行住坐臥中的隨時攝心修。隨時觀照心念,隨時離開妄想,隨時身心齊放下,隨時想佛菩薩。常常這樣練,力量很大 。久了自己堅固的執著心、妄想心便容易破,攝心專注易入一心,功德受用就在其中。常常拜佛、想佛,日復一日,長年累月,能積集廣大福報資糧,與佛打成一片。
修行可以很簡單,真的沒有負擔。簡單到只是心念的放下與提起而已。隨時,放下心中的罣礙與執著;隨時,提起佛的清淨與莊嚴。修行可以不拘時空與形式,只是憶想佛,念茲在茲,繫念不忘。靜中養成,動中磨練,隨時隨地,不離想佛念佛。
佛門中的「念佛」指念哪尊?與「持咒」有何不同?
在佛教圈里,念佛與持咒皆是家常。一句「阿彌陀佛」非常百搭,它可以代替「你好」,也可以表示祝福。念佛的好處人盡皆知,可是念佛單指念阿彌陀佛嗎?持咒又與念佛有何不同呢?
漲知識的時間到了,聖嚴法師來解答。
念佛與持咒,本來源於修定的方法之一,然在淨土教及密教獨立成派之後,便與修定的方法分了家。如果站在整體佛法的立場來說,仍是彼此呼應的。
念佛的方法,可以涵蓋念一切佛與一切菩薩的聖號在內,未必單指念的阿彌陀佛。例如七天之中單念阿彌陀佛,稱為彌陀七;單念藥師佛,稱為藥師七;此外尚有彌勒七、地藏七、觀音七、文殊七、普賢七等。
如何念佛?有兩大類:一是散心念,二是專心念。前者可在任何時間的任何場合,以出聲念或心中默念,甚至一邊跟人談話一邊照常念佛。至於後者是克期取證的念佛法,在特定的專修期間所修的方法,通常用連續念、高聲念,自聽其聲念,印光大師則勸人用數數念,數數與計數不同,計數是用念珠計算,數數是每念一句佛號默數一個數目,念至十句,數到第十,再從第一數起,如是周而復始,便會達到專注的效果。念佛念至「一心不亂」的狀況,必定是專心念佛而非散心念佛。
至於持咒,許多人以為凡是持咒即是修密法,其實不然,正規的密法,必由上師的師師相傳,必有儀軌修法。一般的持咒,則與持名念佛類似,故在顯教各派,乃至明朝以下的中國禪宗,也用許多明咒。持咒之法,是口誦、耳聽、心惟,身口意三業相應,持咒才真得力,那也是定的一種。若以散心持咒,當然也有功德及感應。持何咒文?則端視各人的心向習慣及因緣而定。通常的人多持《大悲咒》、《觀音咒》、《准提咒》、《吉祥咒》、《藥師咒》、《地藏咒》、《往生咒》、《楞嚴咒》等。可以用數珠計數念,也可以計時念。
碰到惡因緣的時候,多念誦大勢至菩薩或金剛手菩薩或其咒語,斷除惡緣。
《金剛手菩薩心咒》:唵 班札巴尼 吽呸
金剛手菩薩
金剛手菩薩,梵文Vajrapani,又名金剛手、密主金剛手、秘密主菩薩、執金剛菩薩。因手執金剛杵,常侍衛於佛,故稱之為金剛手菩薩,具有除惡降魔的廣大神力。
在西藏地區,也是相當重要的雨神。與觀音菩薩、文殊菩薩合稱「三族旌尊」,分別代表「伏惡、慈悲、智慧」三種特質。
金剛手菩薩呈忿怒相,頭部微傾,頂戴忿怒冠,三目圓睜怒視,闊嘴大張,獠牙外露,容貌甚為凶猛,右手高舉飛舞著金剛杵,是其顯著特具的標幟,象徵「起正智猶如金剛,能斷我法微細障故」,左手屈肘執持金剛索,天衣流暢,瓔珞繁複,下半身穿著虎皮裙,以勇武的戰鬥姿立於蓮華座之上。
金剛手菩薩,祂是所有佛菩薩聚足的「大力本尊」特別在末法時期的現代,很多災難、疾病不斷 (如麻瘋、愛滋病)等若能常常唸誦此心咒供奉法相,隨身攜帶,即能讓身、命、壽,助益良多,「大力本尊」的力量能清淨一切魔鬼與障礙,祂是密宗法門的「秘密主本尊」修密法的人,視能以祂為「本尊」是至高無上的尊榮。
金剛手,又名「秘密主」,藏名恰那多傑,屬金剛部,為大勢至菩薩的忿怒化現,司大能力,亦稱"大力尊"。金剛手為統攝財寶天王(昆沙門)與財神護法等夜叉部之主尊,亦為象頭王、龍王、阿修羅之部尊。
金剛手,一面四臂身深藍,外右手上舉以伏魔印執五股微開之藍色金剛杵;外左手下勢,以伏魔印持金剛索,內兩手則當胸結伏魔印;舌抵上顎口露四獠牙,有三隻圓睜紅眶之威猛雪亮的眼睛,橘紅色眉毛與烈火光般向上聳起之頭髮,頂帶骷髏五寶冠,項掛五十鮮頭飾,復有八蛇身盤繞,下著虎皮之毛裙,上披絲綢藍上衣,右腿彎曲向內側,左腿直勢朝外伸,足踏難降之白魔,白魔一面三眼復四臂,兩右手各執鼓與彎刀,兩左手各握嘎巴拉和三叉戟,其腰亦纏虎皮裙,頂上黃髮聳成髻,被踩向下屈服著。
金剛手心咒: 吽 班札 呸
忿怒尊心咒 :嗡 班札把尼 吽 呸
阿松活佛:如何念誦阿彌陀佛名號
弟子:關於喇嘛仁波切(阿秋法王)遺教念誦阿彌陀佛名號,我想請教您:作為漢族弟子,念誦藏音阿彌陀佛名號有些困難,可否用漢譯,“頂禮供養皈依世尊善逝出有壞圓滿正等覺怙主無量光佛”代替?
阿松活佛:念誦藏文的阿彌陀佛名號,或者漢文的“頂禮供養皈依世尊善逝出有壞圓滿正等覺怙主無量光佛”都可以,是一樣的。
真正重要的是,無論是用藏文念誦還是用漢文念誦,
都要清楚地觀想、祈禱阿彌陀佛、上師,並發願:請上師、阿彌陀佛加持我臨終時,能夠在阿彌陀佛的剎土裡成就、往生極樂剎土!
如果沒有好好地觀想和祈禱阿彌陀佛、沒有好好地觀想、祈禱上師、沒有發願往生極樂世界,光是在口頭念阿彌陀佛的名號,100萬遍也好、200萬遍也好,念得再多也是沒有用的。
最重要的是在念誦的過程中,心不能有散亂,要清楚地觀想阿彌陀佛,與上師無二無別地安住在自己的頭頂。
同時,要憶念阿彌陀佛三身的功德與加持、極樂剎土的功德,還要憶念與阿彌陀佛,無二無別的上師的功德,之後祈禱上師、祈禱阿彌陀佛。
把上師、阿彌陀佛觀想在面前而發願、祈禱、頂禮、供養、懺悔、迴向等等,這樣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如果光口頭念一念、心裡東想西想,既沒有好好發願、發菩提心,也沒有好好祈禱、迴向等等七支供,
即使念誦幾百萬遍阿彌陀佛的名號,也是沒有用的。
因此,一定要發願、祈禱與阿彌陀佛無二無別的上師,加持自己死的時候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樣念誦200萬遍、300萬遍都可以。
最重要的是晚上能夢到阿彌陀佛,這是成就的一種顯現吧,也是喇嘛仁波切的教言。
如果晚上做夢,夢不到上師、夢不到阿彌陀佛,你怎麼念也是沒有用的。
還有,我們去到那裡,突然嚇了一跳,這個時候一下子能記得阿彌陀佛,這個樣子就能去到阿彌陀佛的剎土了。
如果做不到這點,怎麼念也去不到阿彌陀佛的剎土。
同樣的,念誦觀音菩薩等,其他佛菩薩的名號、咒語也要如是觀想、祈禱。
所以說,心是很重要的,心裡的觀想、祈禱很重要,
比如說,漢地的居士要工作,周圍很多人,念誦阿彌陀佛心咒不方便,這時候在心裡多觀想、多祈禱,能得到一樣的功德。
因此,心是很重要的,否則,如果哪裡都去,心裡東想西想沒有什麼觀想,口頭上雖然念阿彌陀佛,就好像外面播放的喇叭一樣吧!
另外,關於念誦阿彌陀佛名號,可能其他地方有不同的要求,在此我們還是按照自宗的傳承吧。
因為上師喇嘛仁波切在世時,並沒有開示過藏文念誦,與漢文念誦阿彌陀佛名號,之間的數量換算方法,所以我們現在沒有能力去推算這些。
不過,數量不是最關鍵的,關鍵是要按照,我前面所講的方法那樣去念修。
淨界法師:很多人念佛都忘了這四個字——收攝身心
常好坐禪,在於閒處,修攝其心。文殊師利!是名初親近處。
前面的十種的法是遠離攀緣,收攝身心,這以下就正式修禪定了。就是,前面的準備做好以後,你應該怎麼樣呢?「在於閒處,修攝其心。」當然菩薩有在家居士,有出家眾。在家居士你可能要工作,有各種的事業,但是你每一天當中一定要有一個固定的時間,進入到一個不受干擾的處所,或者佛堂,或者哪裡,你要在一個不受干擾的閑靜處,或者一個小時或者兩個小時,幹什麼呢?收攝其心。你受菩薩戒,你不能整天就把心這樣放下去不管它,整天就是一天到晚打妄想,這是不對的,這個本身你就犯菩薩戒了。
那麼收攝其心,淨土宗收攝其心當然主要靠佛號了。過去我們的教務主任慧天長老,他講到念佛,他提倡一種專注念佛法,我覺得很好用,我給大家說明一下他這個方法的應用。
他這個方法有兩個重點:第一個皈依,第二個專注。就是你在念佛之前先修皈依,如果說你不會皈依,那就念那個慈雲大師的《淨土發願文》,就是「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就是你是業障凡夫,阿彌陀佛是功德莊嚴,從因緣上,我們建立一種皈依的通身靠倒。這是第一個。
你的心跟佛號建立一種皈依的心態以後,就要修專注了。專注呢,他的方法是這樣,每一天念一千聲佛號就好,不要多。我們為什麼很多人念佛念不好?就一開始貪多。你一天念三萬聲,他就念六萬聲,你六萬聲,他就念八萬聲,然後念的全部都是散亂心,沒有一句佛號可以用的。佛號的目的是收攝身心,結果我們現在把收攝身心這個事給忘了。
你跟人家講話的時候佛號也一直念,你工作的時候也念佛,其實這個都是一種兼帶的,不是正修。就是,你拖地的時候念佛,當然好過打妄想,但是你不能把淨土宗的定位把它定位成,念佛只是好過打妄想。這標準也太低了吧?你這個念佛是要感應道交的,你這種邊工作邊念佛,一心好幾用,臨終能夠感應道交啊?
所以我們剛開始就是,念佛人要有一個觀念:寧可少念,不可草率!因為就怕你養成壞習慣。你養成念佛就是隨口溜過以後,即便給你充分的時間,讓你專注地念一百聲佛號,你也念不起來。因為你念佛號就是習慣從心中快速地溜過去,你沒有真正用佛號來收攝身心。
所以他是怎麼樣呢?他透過三三四:三句、三句、四句(如果你氣比較長,你可以分兩口氣,六句佛號一口氣,四句佛號再一口氣;或者你三口氣,兩口氣都可以)。分成五點記數法。早上念十片,五百聲;晚上念十片,五百聲。他不多。
那麼你一天早上把五百聲佛號念好,晚上把五百聲佛號念好,你今天功課就可以了。其他時間,你說我等車也念佛,那沒關係。但是你這個一千聲佛號念下來,皈依、專注,你念個三年下去,你就知道為什麼叫做一句佛號收攝身心,你就懂這個意思了。
諸法因緣生嘛。什麼叫因緣生,你知道嗎?就是過程很重要,你剛開始跟佛號互動的時候,你是怎麼樣形成的。你們一開始就是隨隨便便,你也隨便,他也隨便,大家都很隨便,那佛號跟你的因緣就是很隨便的因緣。
但是,如果你是在一種很寂靜的狀態,先拜佛,然後萬緣放下、手機關掉的情況下建立心中的佛號,諸法因緣生,這個佛號跟你的力量,它只要一現前,就是說你要修到這個佛號只要一現前,它馬上可以把你的心收住,不用太多,十句佛號就夠了。因為你就是這樣栽培的嘛。這個佛號雖然是個音聲,但是有些人栽培音聲的時候是皈依的心、專注地念。
我們很多人對淨土宗的念佛都忘了這四個字——收攝身心。不是把佛號念完就算了,而是你這個佛號有沒有達到把你的身心世界給收住的感覺。目的就是幫助你收攝身心,用佛號來收攝身心。
印光大師:念佛應適宜
念佛的方法,怎麼可以千篇一律呢!古人立個規矩,就如同藥鋪中準備了全部的藥品。我們選擇方法的時候,應該根據自己的精神,氣力,往昔的善根。或者大聲念,或者小聲念,或者金剛念,或者默念,都沒有什麼不可以的。昏沉的時候,不妨大聲念以趕走昏沉。散亂的時候也是。若經常大聲念,就會導致生病。別說普通人不能這樣,就是身體極強健的人,也不可以經常如此。一天之中,熱了就脫衣服,冷了就加衣服,為什麼對於念佛了脫生死這件事,就非要執一定的方法,而不能取適宜的呢。這樣怎麼能說是知道佛法呢!
又有提倡掐念珠記數的,這樣也是有利有弊。好處是,一句一掐,不會輕易放過每句佛號,這樣心容易歸一。弊端是,靜坐的時候掐念珠,就會使心難安定,時間久了容易導致疾病的。
另外,人的精神,有種種的不一樣的地方,怎麼能只執定一種方法,而不知道調停從事呢!凡是跟大家一起修行,需要按大家的精神情況令行規定。自己修行,也要根據自己的精神情況來定。哪裡有個死規矩要每個人都來遵守呢!精神用的過度後,不是退墮了,就是生病。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選擇方法,才會有益無損。
——續編。卷上。復念西大師書
圓瑛大師:十念往生之法,不可不信,亦不可誤信。
問:平生念佛,一心不亂,臨終佛現,接引往生,信或有之。一生作惡,臨終十念,即得往生,難免不確?
答:確實無疑,因有善根維持,心力猛利,故得帶業往生。其人一生作惡,都由不信因果;臨欲命終,惡境現前,自知因果不昧。賴有夙世善根力故,得遇善知識,開導念佛法門。聞即深信,拚命執持,願佛接引。時雖少頃,其心苦到懇切,純一無雜。三種資糧具足,即得住生,固其宜矣。如久敗之將譬一生作惡,深入重圍,命在頃刻。幸夙習兵法,作最後之死戰,而得奏凱班師者,亦其宜矣。又如久病之人,命在頃刻,聞說阿伽陀藥,即便服食,而得起死回生者,亦其宜矣。此中前喻靠自力,後喻仗他力也。
十念往生之法,不可不信,亦不可誤信。何謂誤信?言臨終十念,既得往生,則平日不念也可以,作惡也隨便;等到臨終時,再來持念,以期滅罪往生。那知生死到頭,心神昏亂,若無夙善根力,萬中無一能念,故雲不可誤信。果爾能念,自必往生,那先經雲:王問那先:人生造惡,臨終念佛,得生佛國,我不信是語。那先答言:如持大石,置於船上,因得不沒。人雖本惡,因念佛故,不墮泥犁,而得往生;亦復如是。
關於念佛十念法,如何理解,有人說是念十口氣,也有人說念十句?請法師開示!
達照法師答:
十念法,指的是念十口氣,這是確定的。你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呼出去一口氣到吸進來唸完,這叫一呼一吸,叫做一念。每天能十念,十口氣念,確定能保往生。
如果是一到十的那種,叫數息念佛。就像我們數呼吸一樣,一到十地數。
如果你一個小時、二個小時坐在這裡一直念著佛號,一到十、一到十這麼數,這種念法也可以的。
但是我們平常說十念能夠往生的,每天十念能夠往生的,就這個說法指的是你念的是十口氣,不是念十句阿彌陀佛!念十句阿彌陀佛是你坐在這裡要進入禪定,要念一、二個小時的,怕自己妄想多,所以要數十念佛,是這樣。
2018.10.1 安福寺靈山寶殿
=====================================
「則於每日行十念法,亦符於一向專念」。這個十念法是祖師大德他們說的,於工作繁忙的時候,事務多,沒有時間去念佛,也沒有時間做早晚課,你就用十念法。早晨起來,洗臉漱口之後,面向佛像,沒有佛像面向西方,盡一口氣為一念,一念不拘多少,一口氣,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盡一口氣叫一念,念十口氣,一生不間斷,也叫一向專念。
我住在新加坡的時候,我教同學是另一種十念法,十聲佛號,用這個十念法,時間就更容易去做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樣念十句,一天九次。早晨起來,洗過臉、漱過口念一次;晚上睡覺之前念一次,這兩次了;每天三餐吃飯的時候,念十聲佛號再吃飯,這就三次,這就五次了;你上午上班,下午上下班,上班工作之前坐在你的辦公桌上念十句再開始,下班的時候,工作完了之後,念十聲佛號再離開你的座位,上午、下午四次,一共九次。
念茲在茲,雖然很簡單,時間一分鐘就夠了,非常有效果。為什麼?時時刻刻你都想著佛。用這個做定課,其他做散課,散課是什麼時候想到你什麼時候念;這一天九次,一次十句佛號,用這個做定課,真不浪費時間,不耽誤工作。這個法門實在是非常的方便,這都是符合一向專念。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二十六集)2010/4/30 檔名:02-039-0026
大安法師:工作很忙,開示,如何定早晚課?
請問法師:弟子在醫院工作,很忙。請開示,如何定早晚課?
答:作為佛弟子,是應該要有一個早晚課,它是對我們一天的時間的一個組織化。早晚課的詳略,可以根據工作的忙閒程度來定,哪怕工作很忙,就是十念法去做一做,也是有一個早課。
如果有佛像,你起來,洗漱完畢,向佛像頂禮三拜;如果時間長一點,可以念一卷《阿彌陀經》,三遍《往生咒》。隨時間長短,念幾十聲、幾百聲,或者一兩千聲的佛號,再有一個回向。如果用半個小時來做,就不錯。
學佛人不要睡懶覺,得要起早一點。到晚上臨睡覺之前,再做半個小時的晚課。做晚課,可以跟早課的內容一樣,不一定非得要變化很多內容,重在念佛就可以。
淨界法師:念佛不出聲心裡默念可以嗎?
問:請問師父,我有一個問題就是說,先去想厭離娑婆,然後欣求極樂,最後回歸於一聲佛號。那回歸這一聲佛號的時候,我們坐下來念佛號,像我們年紀大,念念就沒聲了,那我也就默念了。
可是我現在有一個問題,有的時候念佛機它念,我可以跟著它念,就是心裡面我念不出來;有的時候我自己念,在靜坐的時候,我可不可以心裡頭什麼也沒想,我就是念那一聲佛號,還是怎麼樣?這一段我就不大知道。謝謝!
淨界法師答:
首先我們要知道:諸位!你們認為念佛的所緣境是什麼?一定有所緣境,對不對?「心於所緣專一安住,心於所緣相續安住」,但是你要把所緣境現出來,善取所緣境的相貌,然後「心於所緣專一安住,心於所緣相續安住」。
那麼你怎麼取到所緣境?所緣境在哪裡?念佛的時候所緣境是什麼?它是音聲,是六塵裡面色聲香味觸法中的聲,它是耳根所緣。那麼你如果都沒有出聲,它就不是音聲,它變成法塵,變成第六意根所緣,那就不一樣。
意根在緣法塵的時候,困難度比較高,因為第六意識它會變動,變來變去;音聲是穩定相。所以,念佛法門的最低標準,最好是金剛持,嘴巴震動,因為你嘴巴不震動就列入法塵。你要捕捉法塵非常困難,因為它變來變去,你第一句佛號跟第二句佛號不會一樣。你創造的所緣境都不一樣,你怎麼得到禪定,得到三昧?你在法塵的時候,你念的第一句佛號的聲相,那個法塵的聲相是大一點的,是明瞭的,是怎麼樣的……,它會變來變去。
所以,音聲有個好處,它穩定,它保證每一句佛號是穩定的。那麼你所緣境穩定,你的心也容易穩定。所以最好是嘴巴輕微地震動,叫作金剛念。第一個它不會耗氣,養神,因為你出聲耗氣,但是你完全不出聲又沒辦法攝心,所以這個平衡點最好就是稍微出一點聲。
祖師為了在有聲跟無聲之間找一個平衡點,他創立一個金剛持。黃念祖老居士很強調金剛念,這個方法很好。因為你經常出聲,會耗神傷氣;但是你不出聲,你心攝不住,它跑掉了。你第六意識的法塵跑掉,你都不知道,你可能打很久妄想才發覺。
慧淨法師:如何隨時隨地念誦佛號?念一句佛號最沒有忌諱
「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句佛號最沒有忌諱,最方便。你在大雄寶殿、念佛堂、客廳可以念佛,在臥室、在洗澡間、在衛生間也可以念佛,所以最方便、最沒有忌諱。
最好是早上起來就念佛,因為早上起來,還沒有開始工作,那個時候念佛最好,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早上起來,已經睡夠了,不會再昏沉,同時,早上起來那一段時間的環境和心境怎麼樣呢?心是非常寧靜的,那個時候還沒有動腦筋想其他事情,那個時候的心很寂靜,很接近我們的本性——就是佛性,佛性是沒有念頭的,佛性是安詳寂靜的、不生不滅的、永恆存在的;空氣很清淨,早上工廠還沒有開工,所以,空氣還是很清淨的;環境很安靜,那個時候大家還都沒有出門工作,所以沒有什麼噪音。
所以,早上起來心最寧靜、空氣最清淨、環境最安靜,那個時候,我們就起來打坐念佛,先刷牙、洗臉,有佛堂就在佛堂上一炷香,這個香,儘量不要用有化學成分的,有化學成分的話,對自己的喉嚨、肺部都不好。我們在家,一支就夠了,不一定要三支,好香,短短的,就可以了。
頂禮三拜之後,自己就來盤腿打坐念佛。你在哪裡打坐念佛都可以,只要你覺得舒適。如果不能盤腿,沒關係,你就散盤;不能散盤,你就坐在椅子上,把腳放下來,讓身體安安穩穩、舒舒服服的。眼睛閉起來,心中默念「南無阿彌陀佛」。因為是打坐念佛,所以不必拿念珠。腰帶不要束太緊,讓身體放鬆,讓心放靜,專一在這一句佛號上。你有半個鐘頭,念半個鐘頭;有一個鐘頭,念一個鐘頭;有兩個鐘頭,念兩個鐘頭。這個時候,什麼事情都不要去想,等大家要吃早餐了,才起來做早餐。
晚上有時間的話,也可以這樣做。
如果說早上有一兩個鐘頭的時間,但是坐在那裡坐不住,可以起來拜佛、念佛,可以經行念佛,互相運用。
如果覺得昏沉,可以張開嘴巴金剛念。金剛念大家曉得嗎?
我們念佛有四種聲音,一種是大聲念,一種是小聲念,一種是金剛念,一種是默念。大聲念、小聲念的聲音大家都聽得到;金剛念的聲音自己聽得到,別人聽不到;再就是默念,默念就是也不動嘴巴、也沒有聲音,在心中念佛,別人不曉得我們是在念佛。我們靜坐,就是以心中默念為主,如果覺得昏沉,可以金剛念,同時把眼睛睜開;不昏沉,就把眼睛閉上,然後心中默念。
在這四種念佛當中,平時是以哪一種念佛為主呢?以金剛念為主。因為大聲念、小聲念不能長久,會累,默念又往往容易昏沉或者打妄想,所以就金剛念,金剛念最能夠不累,同時也能夠引起我們的心,因為動嘴巴能夠引起心,同時也能夠綿綿密密、細水長流、相續不斷、念念不捨,所以,平常就金剛念。不管工作也好、走路也好、有事無事都好,只要不動腦筋,就動動嘴巴金剛念,這樣瞭解嗎?
平常都是念六個字,「南無阿彌陀佛」,如果晚上要睡覺了,或者是中午要休息了,躺在床上,那個時候就心中默念「阿彌陀佛」四個字就好,不要提神,很輕鬆地念,自然地入睡。其他時間都是念六個字。
這一句佛號最沒有忌諱,最方便,你在大雄寶殿、念佛堂、客廳可以念佛,在臥室、在洗澡間、在衛生間也可以念佛,所以最方便、最沒有忌諱。如果是誦經,就沒有這麼方便了,必須要是清淨的地方,臥室、衛生間就不能誦。只有這句佛號,本身沒有障礙,阿彌陀佛是無礙光如來,不會受任何的障礙,不會忌諱「這裡乾淨不乾淨」,他是不垢不淨的;同時,阿彌陀佛又叫清淨光如來,能夠化汙穢為清淨,所以,不管在哪個地方念佛,都會給當地帶來清淨、吉祥,能夠消災免難。
所以,大家平常就是動嘴巴,動嘴巴最不累。當然,法無定法,如果動嘴巴還覺得昏沉,那就出聲念;如果動嘴巴還覺得累,那就心中默念,很方便。
印光大師:在這種情況念佛,最好默念、不要出聲
念佛一法,乃背塵合覺,返本歸元之第一妙法。於在家人分上,更為親切。以在家人身在世網,事務多端。
攝心參禪,及靜室誦經等,或勢不能為,或力不暇及。唯念佛一法,最為方便。早晚於佛前隨分隨力,禮拜持念,回向發願。
除此之外,行住坐臥,語默動靜,穿衣吃飯,一切時,一切處,皆好念。但於潔淨處,恭敬時,或出聲,或默念,皆可。若至不潔淨處(如登廁等),或不恭敬時(如睡眠,洗浴等),但宜默念,不宜出聲。
非此時處不可念也。睡出聲念,不但不恭敬,又且傷氣,久則成病。默念功德,與常時一樣。所謂念茲在茲,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也。居士既能發露懺悔。
於淨土法門,最易相應。所謂心淨則佛土淨也。然既知非,又肯發露懺悔,必須改過遷善。若不改過遷善,則所謂懺悔者,仍是空談,不得實益。
【譯文】
念佛這個法門,是背塵合覺,返本歸元的第一妙法。對於在家人,更為親切。因為在家人身在世俗塵網,事務繁多。
攝心參禪,以及靜室誦經等等,或者是形勢條件不容許,或者是沒有這個時間功夫。唯獨念佛一法,最為方便。早晚在佛前隨分隨力,禮拜持念,回向發願。
除此之外,行住坐臥,語默動靜,穿衣吃飯,一切時,一切處,都好念佛。但在潔淨之處,恭敬之時,或者出聲念,或者默念,都可以。
如果到了不潔淨的地方,(例如上廁所等等。),或者不恭敬的時候(如睡眠洗浴等等。),只適合默念,不適合出聲念。
不是這個時候,這個地方不可以念佛。睡覺出聲念佛,不但不恭敬,而且又傷氣,時間久了會生病。
默念的功德,與平常時念佛的功德是一樣的。所謂的念念在此,即使是最緊迫的時刻也不忘記念佛,即使是在流離困頓的時候也不丟掉念佛。
你既然能夠發露懺悔,對於淨*法門,最容易相應。《維摩詰經》中所說的:心淨則佛土淨。然而既然知道錯了,又肯發露懺悔,必須要改過向善。
如果不改過向善,那麼所謂的懺悔,仍只是空談,不能得到實際利益。
一一《印光大師》之《復鄧伯誠居士書二》佛弟子敬譯
往生條件
問:如果念佛號念不准,可以往生嗎?
淨界法師答:阿彌陀佛是法界藏身,可以以各種身相出現,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我之前看過敦珠仁波切修本尊相應法。他修的是文殊菩薩,他提出一個概念說,誰代表文殊菩薩呢?
那我們現在念阿彌陀佛,誰代表阿彌陀佛呢?是阿彌陀佛的身相,還是佛號呢?在密宗很注重觀像,觀文殊菩薩的像。那這個觀像就有問題了,中國人畫的像和美國人畫得像不一樣,有的人觀像觀不出來,只能觀想文殊菩薩的光明,但敦珠仁波切說過一句重要的話,他說,修本尊相應法,你不管觀想是光明,還是觀想是文殊菩薩,是男人是女人,重點在於,你要相信你心中所現的影像,就是文殊菩薩,你要相信這件事情。
你要相信你心中的佛號,不管是用美國話來念,用中國話來念,你要相信這個影像就是彌陀的所有功德,那麼彌陀的力量就有辦法進來。
「人」跟「佛」的感應,不在於外表。阿彌陀佛的功德,可以以無量的功德出現,它不是障礙。你跟佛的感應,就是信心跟願力,有一分的信心就有一分的感應,十分的信心就有十分的感應。
你不管用什麼樣的口音念佛,你永遠要相信,你發出的這個阿彌陀佛的聲音,它就是代表阿彌陀佛的所有功德。月亮可以在每一個臉盆里出現,每個臉盆的月亮都是天上那個月亮。但如果你懷疑,認為可能不是阿彌陀佛,那糟糕了,那你自己障礙自己了。
你可以觀想阿彌陀佛的身相,你可以說我喜歡這個香港畫的佛像,香港畫的佛像屬於比較有福報的,台灣畫的佛像比較俊秀,都可以。但是你一定要相信你所禮拜的這尊佛像,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它總集阿彌陀佛的功德。那你在禮拜的時候,每一個禮拜都滅罪生善。
所以,信心,在佛法修行過程中,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佛陀的功德要到你的身心當中,你要準備的就是你的信心就可以了,其他都是阿彌陀佛的問題。
臨終十念就是臨終的十句佛號嗎
淨界法師
以這種順從本願而產生的願望的力量,在臨終具足十念。在古德的註解當中,大部分都說這個十念就是臨終的十句佛號。
不過曇鸞大師解釋比較合理,他說不一定是十念。
他在《往生論》中說,臨命終時,相續稱念,業事成辦,不局數目。臨命終的時候你就是相續稱念就好了,直到你的淨業成就,不要去管十念、二十念。
你能夠具足這三種資糧,假設不生者,不取正覺。
這當中唯除了兩個情況:
第一個,有重罪的因緣。五逆,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五逆的重罪。
第二個,邪見,譭謗大乘正法。這兩個是揀別的。
這個地方就說明,這個願後來被歷代的祖師公認為往生的最低標準,就是我們講的臨終的隨念往生。就是這個人可能是造惡凡夫,臨終的時候聽到淨土法門,他做一件事情,「順從本願,欲生我國」,然後相續稱念佛號,結果就往生了。這個是叫作隨念往生。
南懷瑾:多數人適用的三種念佛方法
念佛的方法有幾十種,今天我提出二、三種供大家參考。這幾種方法,多數人都可以適用,而且照這方法去做,一定可以得到好處。現在分述如下:
第一種:叫做瑜伽念佛,就是心默念,打坐也好,不打坐也好,自己培養了清靜的心情,在那裡默念。念佛思念要集中在胸膛以下,肚臍以上,差不多在心下胃上的位置,不在前面,而在中間,為什麼要在這個位置?另外有理由,不去管它。你總要把思念集中在這裡,耳不聽外邊,要聽這裡在念佛的聲音;眼不看外邊,要看這裡:本來看不到,好像看得到,這時心情安靜,只聽到內在的念「南-無-阿-彌-陀-佛」,字字聽到清楚,慢慢的念,而都聽得到。如果聽不清楚,便是心跑到外邊去了。便要重新念起,念到一字一句都聽清楚,連念到一百零八句,也都能夠聽得清楚,這樣雖沒有得定,但與定也差不多了。因為念到一百零八句,能沒有妄想雜念,做到一心不亂,是很不容易的。你儘管念下去,只問耕耘,不問收穫。久而久之,突然間念佛念停了,念不起來了,你再想念,還是提不起來。這時候你感到清清楚楚,了瞭然然,既不散亂,又不昏沉,這時候就是定。此後更需勤加練習,愈練習愈好,能做到這一步,是千難萬難的事。
第二種念佛為微聲念佛。坐著念,念的聲音只有自己的耳朵恰恰聽到,旁的人如果沒有挨得很近,是聽不到的。嘴在念「南無阿彌陀佛」,也是字字清清楚楚,耳聽得到,眼好像彷彿也看得到。每連續念了十句,暫停一下再念。當念的時候,當然沒有妄想雜念,偶有妄想,這是初學的人常有的事,不去管它,還是十句的念下去。念了十句,休息一下再念。念時必需聽得清清楚楚,到後來連自己身體都忘記了,到了這境界,既不散亂,也不昏沉,也可以得定。因為散亂和昏沉,多半為身體所障礙。
第三種念佛為大聲念佛,但也不要大喊大叫,把氣叫開來,因為這樣不但不會得定,而且沒有好處。所以要把聲音歸納到身的內部,一口氣一口氣地念。等這口氣念完了,閉起嘴巴,等一會兒,由鼻子吸氣,待氣吸得充滿了再念。這樣念上一百天,保你身體都會健康起來,一切內病外病都會好。不但如此,因為這是配合氣來念,便是無上氣功,所以念過一百天,把膀子一拉,可以發出勁來。這種方法不但內心得清靜,身體也會好。但要注意一點,念時絕對要用鼻子吸氣吸得飽滿,如果念得上氣不接下氣,用嘴吸氣,那不但不會得定,而且反有害處,身體會攪壞的。所以特別要注意,當氣不足,念不下去時,就得停,進行吸氣後再念。照這樣念法,心身才會得到益處,而且容易得定。念到最後,你不想念了,既不散亂,又不昏沉,這就是定。這種念法採取大聲念佛,同時會發出金剛之聲,那是念的聲音好像金石之聲,這種聲音,可以影響旁人,他們聽到了也會清靜,有這樣大的好處。還要注意一點,初步練習時,應當靜靜的念,嘴唇不過很輕微地動,牙齒不動,只有舌頭在彈著,氣由體內發出,這樣身體才有益處,也容易得定。
李炳南居士:工作忙,規定的念佛數目不能念完,將來往生有障礙嗎?
念佛的人在西方都孕育了一朵蓮花,念佛增多則蓮花長大,念佛減小則蓮花變小。我現在工作忙,連規定的數目都不能念完,只好一面工作一面默念來補充,將來往生有障礙嗎?
如果因為事忙,不能作完定課,但能在心中默念,這是內不斷,不得自責為退轉,蓮花仍然在滋長。如果擔心臨終生障礙,必須依賴平時修養。
只要做到「饒他忙似箭,不離阿彌陀。」,並且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所作俗事,過去就了,使心中有佛無他,臨終一定沒有障礙。
只注重早晚十念,能否往生?
十念法是對極忙的人來說的,堅持早晚十念,其他時間也要養成心中有佛的習慣。如果能夠擠出時間,還是多念為好,臨終才有充分把握。
定數念完佛後,再接念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清淨大海眾菩薩、地藏王菩薩,如此是否符合淨修方法?
課目為古德所訂,不宜更改。敬信地藏菩薩,也是應當,因為世尊已去,彌勒未來,地藏受世尊之囑救度我土眾生。但最好在定課作完後,專念地藏聖號數聲,不耽誤時間,兩全齊美。
念佛人要帶一點氣勢
淨界法師
當我們開始觀察名號的功德,而產生信心;也觀察淨土的莊嚴,而產生了願力;這表示什麼?表示你有資格念佛了,你已經把心態準備好了。
接著,怎麼念佛呢?當然主要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就是先從點狀的專注,然後達到片狀的相續。印光大師提出的三個方法,一句阿彌陀佛念、誦、聽。我們念佛人有三個次第:
念從心起:每一句佛號要從你內心的皈依生起,如果只有嘴巴念佛,心打妄想——口念彌陀心散亂,那不可以,必須念從心起。
聲從口出:靠你的嘴巴振動而創造音聲來,念佛要出聲,因為它是以音聲來代表阿彌陀佛的功德,它是你的皈依境,你不出聲,佛號變成一種法塵,第六識法塵,不是我們的所緣境。如果你不創造音聲,你的所緣境在那裡呢?
所以不管是大聲、小聲,最起碼金剛持也可以,嘴巴振動。黃念祖老居士很強調金剛持,這樣不會太辛苦,嘴巴振動就能夠創造聲相,如果你念佛連嘴巴都不振動,很難攝心,因為法塵是闇鈍相,很難捉摸,音聲的所緣境比較明確清楚。
音從耳入:聽你的聲音!念佛不是聽別人的聲音,是聽你自己的聲音,心才能靜下來,聽別人的聲音,心就向外攀緣了。不管是一百個人念佛、二百個人念佛、三百個人念佛,聽你自己的聲音,這是你的所觀境。
當這個佛號經過念、誦、聽之後,聽到你的聲音,這叫做一念的相應,成就專注力;再把十句佛號變成三、三、四,讓念佛有節奏: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停頓一下;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剛好形成一個循環。
因為追頂念,沒頭沒尾、沒有節奏比較難攝心。所以印光大師說,用三三四可以把佛號攝住,讓它不會跑掉。
總而言之,我們要強調一個觀念,念佛要有信願,念佛你要把心力放進去,心力不可思議。 簡單的說,就是念佛人要帶一點氣勢。
宏海法師:用零散的時間來修系緣念佛法
我們常說,念佛一定要建立在信願上,要用心把念佛人自我的覺受念出來。我們每天用這樣的發心來念佛,久習成性以後,就會形成一種勇猛相續的力量,來主導我們超越染土,往生到極樂世界清淨大海中。
《普賢菩薩行願品》中說,到人臨終的時候,一切的威勢、寶物、名位等等都遠離了,只有願王始終緊隨不捨,引導其前,帶領我們往生極樂世界。
有人依照這個原理,給上班族專門製定了一個念佛方法,叫做系緣念佛法。就是你在工作的時候,如果有要緊的事,你盡管用心做事。除此之外,做那些不甚要緊的事的時候,就可以用這個方法:
你把心牽掛在極樂世界,心裡就想著西方三聖、清淨海會的諸上善人,蓮花化生,七寶池,八功德水,寶樹,樓閣,說法自在無礙等等……你把心全部繫在這些西方依正莊嚴的境緣中,憶念不捨。這就是系緣念佛法。
經常利用零散的時間,做這種系緣念佛,久而久之,我們的信願心也會越來越堅固,淨土法門極樂世界依正的果報就會成熟,所以這也是往生的正業。
大勢至菩薩教消業障最快的十念法
淨空法師開示
攝心很難,攝心是真正的功夫。印光大師出現在我們這個時代用意很深,這是西方大勢至菩薩再來。他教給我們的方法,那就是現代人可行的方法,他出生在這個時代。用他那樣的十念法,念得清楚,念四個字也行、六個字也行。四個字,「阿、彌、陀、佛」,要這樣念。印光大師念佛很慢,一個字一個字念,念得清楚,字字清楚,聽得清楚。還要什麼?記得清楚,不要用念珠,老法師告訴我們,用念珠分心、分神,心力很難集中。完全用心記,只記十個數,從第一句到第十句,知道這一句是十句裡頭的第幾句,很清楚;十句念完了,再從一到十、一到十,就這樣念下去。容易攝心,也就是雜念不會起來。因為一起雜念,你就記不清楚了,這個十句就記不清楚了,記不清楚不算,重來。這個方法好,一定要記得清清楚楚才算數。
初學,十句真難,不容易,念到六、七句就亂了。老法師告訴我們,你可以分為兩段,第一句到第五句。有人問我,我念到第五句了,我再從第一句到第五句行不行?不行。從第一句到第五句,第二個五句是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要這樣記法。乃至於用三三四都可以,第一句、第二句、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你要這樣記法才行,才能攝心。你要是我三句,一二三,再過再記一二三,這個不行,這個不能攝心。
胡小林用這個方法,用了四個月他來告訴我,很有受用。以前念佛就是雜念太多,這四個月訓練之後雜念就少了,沒有了,歡喜無量。念幾個小時不知道疲倦,也沒有感覺到好像好長的時間,念三、四個小時就像幾分鐘一樣,就這種感覺。
【文摘恭錄 -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四0二集) 2011/5/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402】
淨空法師:“十念法”不耽誤你的時間!很有效果!
我們要在這一生當中修行証果,就必須要「不費時劫」,短時間能夠修成。還要什麼?「不勞勤苦」,要容易修。為什麼?這個世間貧苦人多,富貴人少。貧苦人天天要忙著生計,他沒有多余的時間,所以能夠在他偷一點空閒時間修行,這就可以了,這樣的法門,他才能成就。
淨宗符合這個條件,再忙碌的人,過去祖師教導的有十念法。早晨起來,家里有佛像,對佛像拜三拜,合掌,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盡一口氣叫一念,念十口氣。一口氣念的佛號多少不要緊,沒有關系,一口氣是一念,念十口氣。氣足的人一口氣可以念二、三十聲佛號,我一口氣大概可以念二十聲。身體稍微差一點,氣短一點的,一口氣大概念個六、七聲是沒有問題的,這叫一念。早晨念十念,晚上睡覺之前念十念,這叫十念法。
前些年,這也有不少年,應該差不多有十年,我在吉隆坡講經,好像是第一次到吉隆坡講經的時候,給大家說了一個「十念法」。我這個十念簡單,十念是十句佛號,跟祖師這個不一樣,非常簡單,一分鐘,「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念完了。真的,是一心,這里頭不夾雜、不懷疑、不夾雜,一天念九次。早晨起來念一次,晚上睡覺念一次,這兩次了。三餐飯念三次,吃飯之前合掌,我們不要念供養咒,就念阿彌陀佛,念十聲,這十句。工作的時候,上班念一次,工作之前念一次,下班時候念一次,下午上班念一次,下班念一次,總共九次,你只要每天做,一次不缺,這樣一次只要一分鐘,不耽誤你的時間!很有效果。
我提倡之後,有很多人照這個方法修,打電話給我,寫信給我,很有效果。為什麼?符合淨宗的教誨,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你這十聲佛號不間斷,因為時間短,你可以沒有妄念,十句阿彌陀佛當中不夾雜妄念。像平常念佛,念一支香,念一個小時、一個半小時,難免沒有夾雜,我這個十句里頭不夾雜,真做得到!所以依照這個方法修學的人,收到很好的效果。這個方法曾經在美國、加拿大,很多地區推動。即使你有正常的早晚課,你用這個十念法做助修,也是非常非常之好。工作如果非常繁忙,你就用這個做正修,這是「不費時劫,不勞勤苦之行」。所以淨宗怎麼能在五濁里面超越生死輪回,蕅益大師把這個道理給我們說出來了。
摘自 中峰三時系念法事全集 (第三十八集) 2003/6/27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20-015-0038
念佛能消一切罪業,無量劫以來的罪業,只要你真正會念佛,就能消掉。而用印光大師這個方法是消得最快、最有效果,你自己能感受到。為什麼?念佛的時候沒有雜念了,這就是消業障。念佛的時候還有雜念起來,這是業障沒消除,讓你警覺到你有業障,所以念得要淨念相繼。
淨念第一個是不懷疑,第二個是沒有妄念夾雜在其中。所以他這三個清楚非常重要,我們的佛號念得清楚,念慢一點,不要念快,念得清楚、聽得清楚、記得清楚。我每一句佛號是十聲裡頭的第幾聲,不要念二十、三十,不要,就是十聲,十聲裡頭這是第幾聲,十聲念完了又第一聲念起,第一到第十,第一到第十,你就這個念法。不要計數,不要用念珠,要念到一個妄念沒有,心地很清淨,這就念佛真有功夫,這個就是消罪業的相。
日常生活當中這個功夫要時時刻刻提得起,你遇到稱心如意的事情,生歡喜心了,生貪戀心了,那也是煩惱,馬上念佛把它伏住,遇到不如意的事情,生怨恨、生悶氣的時候,你也就把念佛功夫提起來,氣就消掉,怨恨就化解。這就是古人所講的,「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起不怕,覺,佛號提起來就是覺,佛號忘掉你就迷了,迷了你就隨順煩惱,那你就很苦。覺了不隨順煩惱,煩惱馬上就降伏住,就伏住了,這叫功夫,這叫會念,這叫真念佛。
所以真念佛不在乎一天念多少聲。印祖這個伏煩惱的方法非常有效果!
【文摘恭錄 -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四00集) 2011/5/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400】
淨空法師:這十句佛號像閃電一樣,一下子就放光!
▲淨空法師開示
我教大家十念法。每次稱念十聲四字或六字彌陀名號,
自修者早起,漱口、洗臉,有佛像在像前合掌,沒佛像,面向西方,念一次;
晚睡前念一次;三餐飯前合掌各念一次;
上午上、下班,下午上、下班各一次,共九次。
養成習慣,每天最少九次,一次都不能少,得空增加,不能減少。
共修者,凡講經、開會、聚餐之前,大眾合掌念十聲“南無阿彌陀佛”。
只要你天天照做,一生一次都不缺,也決定得生。天天照做,就有功德,這個功德就可以拿來廻向。
念時所有一切念頭統統放下,心地清淨、真誠,一念相應,一念佛,十念相應,十念佛。不會有一個雜念,十句“阿彌陀佛”,只要一分鐘,這一分鐘,“一心稱念”,“一心專念”,真正做到“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符合“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一個妄念都滲透不進去,這叫淨念,這一分鐘,沒有五欲六塵、是非人我、顛倒妄想,這十句佛號像閃電一樣,一下子就放光,一天放九次以上,放上幾年,功夫就得力了。
確實做到淨念相繼,一聲佛號就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一定是淨念,夾雜就沒有這個力量。這個標準你做到了,吃飯前不念供養咒,合掌十句“阿彌陀佛”不夾雜一念,以這個供養龍天善神,供養一切眾生,真誠心來供養,念佛供養。吃飯前念十句,幫助消化,吸收營養;工作前念十句,頭腦清醒,辦事聰明。一面是淨念相繼,一面得諸佛菩薩護念加持,功德不可思議。誠誠懇懇念十聲,這句佛號簡單易行,用時少收效宏;為“佛化家庭”的具體有效方法。
▲淨空法師開示
家中三餐行之,則舉家成員,皆蒙攝持,且有佛化親朋鄰里、普及社會之大利益;從早到晚佛氣不斷。九次念佛的功行,均衡分佈貫穿全日,全日身心,不得不佛,即全日生活念佛化,念佛生活化。有定課者,此法是在原有課業上加行之法;匆忙無暇無定課者,此法易集資糧,具足圓滿的信願行,能除一切煩惱,會念得你心平氣和,每次念佛時間短,易攝心、不懈怠。
“十念法”不必念的很多,很多一定夾雜了,希望你每天念的次數多,時間短,裡頭不夾雜,功夫就得力了,一天念九次,念上三個月、半年後,一天念十次,二十次。三年後,每天念三十次、四十次,你功夫不斷進步,每天你要修的次數多,逐漸逐漸,自自然然成就功夫成片,往生淨土就有把握了。
簡要必生十念法(精要十念法)
淨空法師所設計的"簡要必生十念法",刊載於下:
謹提議以 淨空法師宣說之簡要必生十念法,為淨宗學人之一般自修與共同之常規。茲說明於后:
自修者,即是日中九次之念十聲佛號法。
是晨起與睡前各一次,日中三餐各一次,
午前開工及收工各一次,
午后開工及收工各一次,共計九次。
每次稱念十聲四字或六字彌陀名號,原有日常定課可照常行之。
養成習慣,每天最少九次,一次都不能少,得空增加,不能減少。
共修者,凡講經、開會、聚餐等無特定儀軌之集會,在共同行事之始,而行此十念法。亦即是約同大眾合掌同聲稱念十聲「南無阿彌陀佛」,而後始進行講經、開會、用餐等活動事宜。
按此自修與共修之十念法,有其特殊之法益。試舉如下:
此法簡單易行,用時少而收效宏,確實切要,可久可廣。為「佛化家庭」之具體有效方法。
例如:於家庭中三餐時行之,則舉家之成員或信或不信皆蒙攝持不遺。且有佛化親朋鄰里,普及社會之大利益。
以簡單易行,一日九次,從早到晚,佛氣不斷。一日生活之中,佛念相繼,日復一日。久能如斯,則行人之氣質心性將呈逐漸清淨,信心與法樂生焉,福大莫能窮。
如能隨順親和,稱念十聲佛號,便有怯除雜染,澄淨心念,凝聚心神,專心務道,以及所辦易成,所遇吉祥,蒙佛加佑,不可思議等等之功德。
自修與共修,相資相融,資糧集聚,個人之往生在握,而共同之枇提大業,亦共成焉。
此法可以二法名之。試姑名之。
一為「淨業加行十念法」,是對已有行修定課者言,因此法是在原有之課業上家加行之故。
一為「簡要必生十念法」,是指適於目前以及今後淨業學人中大部分無定課者言。因現今社會遞變,匆忙無暇,局礙多難故。而此法易集資糧,信願行之,平易圓具。而「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之標準,亦甚符合無缺。
因每次念佛時間短,易攝心及不懈怠故。又以及九次念佛之功行,均衡分佈貫穿於全日,全日之身心,不得不佛。亦即全日生活念佛化,念佛生活化。
總而言之,此法簡要而輕鬆,毫無滯難之苦,如此法大行,則淨業學人幸甚!未來眾生幸甚!諸佛歡喜。南無阿彌陀佛
一九九四年諸佛歡喜日美國淨宗學會四眾同倫敬勸
凈空法師:真念佛,不在乎一天念多少聲
念佛能消一切罪業,只要你真正會念佛,就能消掉。
我們的佛號念得清楚,念慢一點,不要念快,念得清楚、聽得清楚、記得清楚。我每一句佛號是十聲裡頭的第幾聲,不要念二十、三十,不要,就是十聲,十聲裡頭這是第幾聲,十聲念完了又第一聲念起,第一到第十,第一到第十,你就這個念法。不要計數,不要用念珠,要念到一個妄念沒有,心地很清凈,這就念佛真有功夫,這個就是消罪業的相。
所以真念佛不在乎一天念多少聲。印祖這個伏煩惱的方法非常有效果,這他提倡的。你看黃念祖老居士用的方法跟印祖不一樣,黃念祖的方法是追頂念佛,快,速度非常快,一句接一句,一句接一句,追著,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也讓煩惱滲透不進來,他用這個方法。
你看他在往生之前的半年,他寫信告訴我,他每天念佛十四萬聲,他計數。他計數,追頂,那也是辦法。兩種不妨試驗試驗看,看哪一個合適。但是印光法師那個容易得定,很平和,慢慢的念,不慌不忙。黃念祖那個好像打仗,衝鋒,那要拚命,一句追一句。
所以方法很多,攝心是第一,這最重要,如何能夠都攝六根。念老通宗通教,顯密圓融,他在密宗他是金剛上師的身分,往生的時候他用追頂念佛的方法念了半年。印祖這個方法非常平和、平穩,他老人家一輩子用這個方法。
誠心念佛,畢生堅持十念,決定往生
信願法師
第五十八段文,重刻龍舒淨土文題詞並序。
《印光大師文鈔正編》:
當南宋時,吾宗先德,有龍舒居士,名日休,字虛中者,乘願再來,以身說法,雖在塵俗,不納妻室;雖入國學,不履仕途;發揮儒佛之心宗,教授具信之子弟。又欲同人,鹹生淨土,作為此書,普遍宣導,言淺而典,理深而著,俯順劣機,循循善誘,曲盡婆心,無所不至;恐其畏難不入,故以晨朝十念,作普攝群機之最勝方便,待其漸入漸深,如得佳餚,既知其味,則日用雲為,自能拳拳服膺,唯佛是念,非限於一茶之頃,以為定章也。倘能具真信願,畢生堅持十念,決定往生。
這一段文,印光大師介紹,王日休所著作的《龍舒淨土文》,裡面說到十念絕對可以往生極樂世界的道理。王日休是南宋時代的人,非常了不起的一位在家大德。如果諸位在家菩薩,也能向王日休居士學習效法,那我跟你講,你也絕對可以往生極樂世界。
龍舒居士,王日休,南宋龍舒人(龍舒就是現在的安徽舒城),字虛中,又號龍舒居士,原為國學進士,所著六經訓傳達數十萬言,一日棄之,專修西方淨土之業,布衣蔬食,日課千拜。著有《龍舒淨土文》十卷勸世,簡易明白,覽者無不信服。一夕厲聲念佛,久之忽曰:“佛來接我也。”屹然立化。
雖然很簡單的對王龍舒的介紹,可是我們對他卻是非常的讚歎,也很佩服。一個在家大德,能夠專修淨業,而且著作《龍舒淨土文》,勸人念佛求生極樂世界。
《龍舒淨土文》寫得並不深,一般識字的人,大部份都可以看得明白。我們前面介紹過印光大師的略傳,印光大師就是受了王龍舒的《龍舒淨土文》影響,而一心念佛,後來治好了眼睛的毛病。晚近臺灣的淨宗在家大德李炳南老居士,也是受了《龍舒淨土文》的影響,進入念佛門,自行化他,都是以淨土為歸。所以《龍舒淨土文》影響了許多人念佛修行,往生極樂世界,功德無量。
王日休是一位國學進士,著作六經訓傳,達數十萬言,可見得學問相當的好。可是王日休遇到了佛法之後,就把儒學通通放下,專修西方淨土之業。這種人就是真心要往生極樂世界,修持淨業,一心念佛。我們學習念佛法門,就是要效法王龍舒居士的這一種精神。
一般人把心完全的放在念佛,一心求生淨土,並不多見,許多人都是雜行雜修。雖然表面上看起來也念佛,也學習淨土的教法,但是內心裡面並不是真心誠意的想要往生極樂世界而念佛,所以還會想要東學學西學學,學了很多世法或佛法,心不在阿彌陀佛的名號上,反而荒廢了念佛的光陰。
我們可以看中國淨宗的許多祖師,他們在學習念佛法門的態度上,他們都是很積極、很精進而且很專一。極樂世界的覺明妙行菩薩,他在《西方確指》這一本書告訴我們,學習淨土法門就是要做到兩個字,第一個字“專”,第二個字“勤”。修學念佛法門,你能把這兩個字做到,那你的道業一定能成就,決定能往生極樂世界。專就是一心專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勤就是精勤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專、勤這兩個字,如果你能做到,那我想你也一定能跟王龍舒居士一樣,很自在的往生極樂世界。
一個很有學問的人,當他進入念佛門一心修學的時候,把其它世間法的學問通通放下,專修淨土。
“布衣蔬食,日課千拜”,真的很有心要往生極樂世界,所以才會力行。前面幾段文我們都探討到印光大師的開示,決定要往生極樂世界,就是把往生的三法信、願、行做好。信就是深信,願就是切願,行就是力行。力行就是精進的念佛,王龍舒居士很精進的念佛拜佛,日課千拜,每天禮佛一千拜,這是非常的精進。
王龍舒要往生之前,有一天晚上,大聲的念佛,忽然講了一句話,“佛來接我也”,這時候他一定就是親眼見到阿彌陀佛了,所以當他講出這一句“佛來接我也”,就站著走了。
我所助念過的亡者,超過一千個人以上,我還沒有助念過臨終自在站著走的。助念過自在往生的、正念分明的、預知時至的、燒出來舍利子一千多顆的,這些我都遇過,但是我還沒有遇過臨終斷氣的時候是站著走的,這是相當的了不起。我們從《淨土聖賢錄》也看到,有一位荊夫人,她在臨終也是站著走的,也是相當的了不起。我們不要說臨終能夠念佛念得很自在,站著走,我們能夠念佛念到臨終,見了阿彌陀佛來接引,然後講了一句話,“佛來接引我了”,或者象黃打鐵一樣,臨終要走了,講一首偈頌法語,跟大家勸勉——“叮叮當當,久煉成鋼,太平將近,我往西方。”如果臨終是正念分明的,或者說了一首偈頌法語勸勉大家的,或者見到佛來迎的,或者見到蓮華來迎的,都百分之百往生極樂世界。
我們從《佛祖統紀》以及《淨土聖賢錄》、《往生集》,這些記載往生的傳記,看到有許許多多人,在臨終還沒有斷氣的時候,就以凡夫肉眼親見阿彌陀佛現前迎接、或者親見觀世音菩薩現前迎接,完全符合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第十九願臨終接引願。而且我們從淨土的經論及往生的實例看到,念佛人,當臨終還沒有斷氣的時候,見到佛菩薩現前迎接,心情都是非常的法喜,而且幾乎都是馬上跟著佛菩薩往生到極樂世界。
所以,我們念佛人,只要在平時好好的用功修行,一心念佛,做到往生三法信、願、行,將來臨終見了阿彌陀佛,我們雖然不一定能夠像王龍舒居士這樣自在站著走,但是只要見佛現前了,內心一定非常歡喜,一定正念分明、心不顛倒、意不淩亂,往生極樂世界,因為行者在臨終見了佛菩薩,心情會非常的法喜,而且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會放光攝受臨終者,令臨終者的所有一切障礙排除,正念往生。所以,在平時一定要好好的用功念佛。
我們看到王日休居士,以在家大德這麼自在,立化往生極樂世界,確實我們應該要生起讚歎與效法的心,尤其對諸位在家菩薩而言,更是無比的鼓勵。所以在家人不要妄自菲薄,自我看輕:“我是一個在家人,我念佛能往生極樂世界嗎?”不要輕視自己,也不要輕視念佛教法。一心念佛,將來你見到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是一定的、是決定的。
“當南宋時,吾宗先德,有龍舒居士,名日休,字虛中者,乘願再來。”這是印光大師對王日休居士的讚歎。“吾宗先德”就是淨土宗的先德,可見印光大師對王龍舒也非常的敬佩。印光大師跟王龍舒的因緣也很深,所以印光大師遇到《龍舒淨土文》,就進入念佛門,一心念佛修行。“乘願再來”,就是印光大師把王龍舒當作是佛菩薩示現在家人,在人間弘揚念佛教法,廣度眾生。當然我們沒有神通知道王日休是不是佛菩薩示現的,我們也沒有看到有傳記記載王龍舒是哪一位佛菩薩示現的再來人,印光大師這裡說王龍舒是乘願再來,這是對王龍舒的讚歎。
“以身說法,雖在塵俗,不納妻室;雖入國學,不履仕途”,這是敘述王龍舒的生平事蹟。我們從這幾句話也可以知道,王龍舒居士確實很了不起,以自己念佛臨終立化,往生極樂世界,來證明確實有阿彌陀佛,確實念佛能往生。如果諸位在家菩薩當中有任何一人,能夠像王龍舒那樣自在,在臨終見到阿彌陀佛,還沒有斷氣的時候,就說出“佛來了”,那我們就更可以肯定,真的有佛。而且在臨終還沒有斷氣才能講話,如果斷氣了就不會講話。在臨終還沒有斷氣叫做當生,如果死掉了,進入中陰身,就已經是次生。所以念佛法門是當生見佛成就的法門,一點都沒錯,我們從王龍舒居士的往生實例,也可以得到印證。事實勝於雄辯,實例就是真實發生的事情。
王龍舒居士雖然是在家人,不納妻室,不結婚,一生專修淨土法門,行為與心思,幾乎就是跟出家人一樣,這是相當難得。我們生生世世就是不肯好好的學佛、修行、念佛、用功,所以對於念佛修行很生疏,就算遇到佛法,遇到阿彌陀佛的名號,還不是很熟悉,甚至根本無心學習、無心聞法、無心念佛、無心求生極樂世界。如果一般人追求感情的心,來追求念佛往生極樂世界,要往生極樂世界,我想應該都沒有問題。談感情的事情,不用別人鞭策,也不用別人鼓勵,自然就會很有興趣,但是學佛,有許多佛弟子是經常要有師父們的鞭策和鼓勵。在臺灣有的佛教徒,學佛學得實在讓人不敢恭敬,因為有人發心開車到他家,接他去道場共修聞法,他都不願意。
所以,我們要想看看,自己為什麼會生生世世,一直到今生今世,還在六道輪回受苦?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往生到極樂世界去了?生死輪回不是沒有原因的,往生淨土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諸位菩薩!如果你真的有心想要解脫生死,往生淨土,王龍舒居士就是你很好效法的物件,向他學習,淡泊感情,也不想當官,換句話說,王龍舒居士對感情、對名利、對權勢都沒有興趣,每天認真的拜佛念佛。一天禮佛一千拜,沒有費兩三個小時,那是不可能的,何況如果再念佛、再誦經或者研讀經典,用功時間就更久。
我們可以從簡短的龍舒居士的略傳,瞭解王龍舒確實是一個有心修行要了辦生死的人,說不定真的就是佛菩薩示現一個在家人,要來啟發在家俗人,好好的用功修行。事實上,有不少的佛菩薩,在人間度化眾生,是示現居士身,像彌勒菩薩所示現的傅大士就是一個在家人。所以在三寶門中,不是只有對出家人恭敬而已,對在家人也要恭敬。在家菩薩,更不要認為自己是一個在家人,有工作、有家庭、有許多的塵事牽絆你,其實你只要有心,在家人學佛也可以學得很成功。我們從中國許多歷代的在家大德傳記知道,有許多在家大德,他們是很了不起的,像《金剛經講義》的江味農居士,像學習唯識學得很好的楊仁山居士,李炳南老居士也是在家人,學佛都學得非常的好,都是很值得在家人學習效法的。
“發揮儒佛的心宗,教授具信之子弟。又欲同人,鹹生淨土,作為此書,普遍宣導。”“同人”就是同樣念佛之人。王龍舒居士化他的悲心殷切,所以希望別人也都能念佛往生淨土,所以著作了《龍舒淨土文》這一本書,總共有十卷,許多開示法語,講得非常好,也記載了許多往生實例。這一本《龍舒淨土文》,信願個人也看過好幾遍。
“言淺而典,理深而著,俯順劣機,循循善誘,曲盡婆心,無所不至。”這是對《龍舒淨土文》以及王龍舒的老婆之心簡略的敘述與讚歎。《龍舒淨土文》確實是“言淺而典”,雖然文字並不非常深奧,但是意本佛典,也就是說,所說的道理,跟佛典所說的道理是一樣的。“理深而著”,有部份的道理講得很深。很深就是法義非常的高妙,不是文字的艱深,而是法義的高妙。
王龍舒因為很有學問,所以知道眾生之中,有人可能沒有辦法每天像他這麼精進的用功,所以在《龍舒淨土文》裡面,提倡十念法,就是底下印光大師所要介紹的。
“恐其畏難不入,故以晨朝十念,作普攝群機之最勝方便,待其漸入漸深,如得佳餚,既知其味,則日用雲為,自能拳拳服膺,唯佛是念,非限於一茶之頃,以為定章也。”晨朝十念法,就是在做早課或者做晚課的時候,因為工作非常的忙碌,沒有辦法早晚二課用很多的時間來念佛,所以施行十念法。十念法,因為實在很短,能夠做到,所以對工作忙碌的在家人而言,非常的適合,或者對初學念佛法門的行者而言,非常的適合。
十念法就是,一口氣不管念幾句佛號,一口氣把佛號稱念出來,念多少算多少,念十口氣。藉這樣短暫的念佛,攝受妄念。譬如深深的吸一口氣,然後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吸氣呼氣這樣一口氣,念若干句的佛號,不一定要念的很多。而且印光大師在《文鈔》也提倡這十念法,慈雲懺主也提倡十念法,都是為了對工作忙碌、沒有空多念佛的淨業行人而設施的方便法。最重要就是,不要為了念多憋氣,反而傷了身體。所以十念法,一口氣念若干佛號,並不求多,也不求快,因為一求多,自然念的速度就會很快,這樣反而容易傷身。所以十口氣的佛號稱念,就是十念法,念完十口氣的佛號,回向,就做完了功課。
慈雲懺主提倡十念法,與王龍舒居士提倡十念法,其實最初的目的,都是要讓一些達官顯要、國王大臣們,在日理萬機之餘,用十念法修持念佛法門。
我們現代人,每個人因為環境的不同,有的人時間很多,有的人為了三餐、為了家庭,確實非常的忙碌,但我想再怎麼忙碌的人,只要有心,早課或晚課,念十句佛號,不是一口氣念若干佛號,而是直截了當的念十聲南無阿彌陀佛,一句一句的佛號慢慢的稱念,連續不斷: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十句佛號,幾秒鐘而已,然後念回向文,就可以去上班了。
有心最要緊,養成每天早課、晚課念佛的習慣。修行的習慣養成了,就如師父常講的,把念佛跟吃飯、睡覺一樣當成每天必須要做的事情。每天要吃飯,每天要睡覺,每天要念佛,不管念多或念少,時間一久,就養成念佛的習慣,自然就有念佛的慣性作用,生處轉熟了。我們無始劫以來,對於念佛的修行很生疏,這一生每天用功念佛,功夫用得深,假以時日,自然就會很純熟。所以,每天用功念佛非常的重要。
因為晨朝十念,是普攝群機的方便法,所以修學念佛法門,漸漸深入了,“如得佳餚”,知道了佳味,那麼“日用雲為”,也就是日常生活之中,自然能“拳拳服膺,唯佛是念”,也就是當你養成念佛的習慣,就如同每天的吃飯、睡覺一樣,時間到了你自然肚子餓,會想要吃東西;累了,自然會想要休息;今天如果沒有念佛,就好像渾身不自在。如果你念佛念到這樣的地步,我想,你在日常生活當中,會很自然的念佛。尤其念佛法門的起行,非常的簡易方便。諸位在家菩薩!你在家裡做家事,也可以修行念佛法門,不一定非得專程撥空到道場來才可以念佛,譬如你在家掃地,可以一邊掃地一邊念佛,或者一邊洗衣服一邊念佛,或者一邊炒菜一邊念佛,飯菜煮出來之後,就是阿彌陀佛加持的,吃了全家健康長壽。念佛法門就是這麼殊勝。
有的男眾在公司行號上班,所從事的工作沒有什麼危險或者必須要聚精會神,有的工作是可以一邊從事一邊念佛;有很多女眾在公司行號裡工作,所做的事情是很機械式的,其實可以一邊工作一邊念佛。如果在工作職場上,念出聲音來會影響到他人,我們可以心念,也就是默念。心裡頭念佛,別人不知道。
我們臺灣有一個女眾菩薩,她剛開始學習念佛法門,她的先生非常的反對,她非常的苦惱,跟我哭訴:“師父!我先生不讓我念佛,我覺得念佛很好,我念佛他就很生氣罵我,‘念什麼佛’,我偏偏念得更大聲,他就打我耳光。”我說:那你就是要領不對,你念佛覺得很好,表示你很有善根,可是你先生反對你念佛,你又為了念佛跟他吵架,那表示你善巧不夠,而且你這樣很難度你先生跟你一起同修。你從此以後,在你先生的面前,默念阿彌陀佛的聖號,你先生也沒有神通,他怎麼知道你內心在念佛?
所以,修行念佛法門,非常的方便。如果你懂得善巧,我想時時處處都可以念佛。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告訴我們,時處諸緣、行住坐臥,都可以念佛。印光大師在《文鈔》講得更多。許多淨宗的大德所開示的念佛法語,都講了許多念佛的方法,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地點,都可以念佛。印光大師在《文鈔》也曾經講過,到洗手間去也要念佛,但是不要念出聲音來,心裡頭默念,為了表示對阿彌陀佛的恭敬,洗手間總是不淨的地方,心裡默念就可以了。洗澡的時候也可以念佛,那時候身心非常自在,沒有束縛,心裡頭念佛,不要念出聲音來。所以念佛法門很好修行,我上洗手間的時候,心中經常是默念佛號。
你在家裡,可以在你的客廳、或者書房、清淨的寮房,擺上一台念佛機,時時聆聽念佛機的聲音,心裡跟著念。我在還沒有出家的時候,就是時時身上帶著一台念佛機,一心隨著念佛機念佛號。如果有人就默念,沒人就念出聲音來。
王龍舒居士寫了這一本《龍舒淨土文》,當然是希望能夠攝受國王大臣,或者高官顯要,乃至於工作非常忙碌的人,能夠實行十念法。如果念佛成了習慣,知道念佛的好處,自己就會慢慢的增加念佛的功課。尤其諸位在家菩薩,如果你現在還在工作上班,你也一定要好好的做早晚功課。剛開始做早晚功課,佛號不要念太多,功課不要定太多,因為定太多做不完,反而形成一股壓力,甚至退失道心。
所以,我鼓勵在家人做早晚功課,就從十念法開始,念十句佛號,很快就結束了,幾秒鐘而已,你會覺得沒有壓力。如果念了一段時間之後,覺得原來念佛這麼好,你對念佛法門越來越瞭解了,你自己就會慢慢的增加功課,這樣道業就會慢慢進步。王龍舒在《龍舒淨土文》提倡十念法,也是這樣的用意。印光大師說,等到念得漸漸深入了,“如得佳餚”,不必“限於一茶之頃,以為定章”,當你嘗到念佛的法喜滋味,你就會越來越想念佛,你自然就會越來越想要念佛。當你吃到你很喜歡吃的東西,你會不會想要多吃一口?一定會。所以,當你嘗到了法味之後,你一定會增加念佛的功課。
“倘能具真信願,畢生堅持十念,決定往生。”印光大師講得非常的肯定,如果能夠具足真信切願,而且畢生堅持十念,也一樣決定往生極樂世界。所以不要以為佛號念得少,一口氣念幾句佛號,每天早晚功課就是十念法,這樣念佛很少,怎麼能往生?不要這樣想,為什麼?因為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本來就是對於多念與少念的眾生慈悲平等救度。
第十八願因願文,法藏菩薩誓言: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乃至十念”,既然用“乃至”不定之詞,表示多念的眾生與少念的眾生,阿彌陀佛通通慈悲救度,所以不要以為念少就不能往生。
如果從十念法慢慢的精進,建立起修學淨土的信心,反而一輩子能夠堅持念佛修行,最重要的就是不要退失道心。祝福大家,一心念佛,往生淨土,南無阿彌陀佛。(選自《決定往生語錄》)
【大安法師】十念法
問:我沒有聽明白十念法,你能再為我簡單地解釋一下十念法,以便以後受持此法。
大安法師答:十念法要辨識一下,有兩種。一種是慈雲遵式提出的十念法,還有一種是印光大師提出的十念計數法。大家不要搞混了。龍舒凈土文講的十念法主要是指宋代的慈雲遵式禪師提出的,他是根據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第十八願的理論來建立的十念法。這十念法是用十口氣去念,你早上或者對著佛像或者對著西方合掌,深呼吸到腹部,然後盡這一口氣把它念完,能念多少聲南無阿彌陀佛就念多少聲南無阿彌陀佛,能一口氣念完,再吸第二口氣,再把它念完。一共吸十口氣,這叫借氣束心,藉著氣把散亂的心收攝過來,用的時間少,但是這個十念的過程非常全神貫注、聚精會神。
印祖的十念計數法是由於我們念佛常常口裡念著佛號,心裡會打妄想。為了讓我們凈念相繼,攝心佛號中,這時候就不要管呼吸,你就均勻地呼吸,你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意地當中給他記一的數量,南無阿彌陀佛,在心裡記二,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從一記到十,再從一記到十,再回來,南無阿彌陀佛,心裡又記一,又從一記到十,就是每一句佛號你都伴隨著一個數量。這樣有一個好處,如果心跑了,你念佛的數字就會中斷記不清楚,記不清楚數字說明你的心跑了,心跑了這時候你就把他拽回來,再重新開始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這樣不僅念得快,你心裡記數,南無阿彌陀佛,你就是經行,就是念東林佛號共修的時候,實際上當你邁步走的時候,你都可伴隨著數量。唱念南無阿彌陀佛,比如你在陀字上記一,或者在阿字上記數字,你記到十,再重新記,也都能夠比較攝心,這叫念茲在茲。你念佛的時候心就在當下,不能跑。都攝六根凈念相繼,攝心念佛功德甚大,比散心念佛功德大,這是避免散心妄想,心往外跑的方法。這兩種十念法,你都可以去實踐一下。
工作忙,念佛可用十念法
十念,這是對於工作非常繁忙的人,他沒有時間念佛,那怎麼辦?教他十念法,這古大德教的。用十念法做為早晚定課,早晨起來洗臉漱口之後,家裡供佛像就面對佛像,家裡沒有佛像就面對西方,盡一口氣叫一念,不管這一念多少聲就算一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盡一口氣一念,念十口氣叫十念法。
十念法很多,哪一種對自己有效果就學哪一種,沒有拘束。我過去住在新加坡也傳了一個十念法,我十念法確實只有十句,一句阿彌陀佛就是一句,十句,所以時間很短,兩分鐘就念完了,但是一天念九次,這會有效果,你不會忘記。早晨起床的時候念一次,十念,兩分鐘,不浪費你的時間;晚上睡覺之前念一次,這是早晚,每一次就二、三分鐘,你決定能找出這個時間。三餐飯吃飯之前我不念供養咒,我合掌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十聲阿彌陀佛,念三次,加上早晚兩次;你工作上工、放工,上工念一次才開始工作,收工之後念一次,上午兩次,下午兩次,九次,一天九次,一次都不能缺,這也叫十念。
這個方法很多人學,很多人告訴我,有效果,真的不耽誤時間。我這個方法從哪裡學來的?從伊斯蘭教學來的,諸位知道回教一天五次禱告,真管用!那我們九次,我們禱告這個禱告的文比它短,我們就十句佛號,二、三分鐘就行了。重要的是什麼?是時時刻刻能提得起來,你不會忘記,真管用!臨命終時,蒙佛攝受,便生極樂,這個方法真可靠,真靠得住。為什麼?因為你熟了,你當中隔的時間不長,馬上就想起來了,把它養成一個習慣,臨命終時它就產生極大的作用。能不能往生關係在最後的一念,在斷氣之前的這個一念它是阿彌陀佛就決定得生。所以你說養成習慣多重要。我們依照這個方法修,這個方法符合阿彌陀佛的本願,第十八願「十念必生」,所以到時候佛一定來接引你。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註(第十一集)02-037-0011
大安法師:持名念佛的方法
居士:念佛法門下手易而得效速,三根普被,利鈍全收。持名念佛確實是修持淨土法門的一種非常便利直捷的方法。那麼,在持名念佛時,念六字洪名和四字佛號有何不同?有哪些持名念佛的方法可以采用呢?
法師:持名念佛念六字或四字並無大的區別,總在念佛人的習慣、方便、歡喜而定。但都必須如印光祖師講的:“(在)真信切願(的基礎上)志心執持。無論行住坐臥、語默動靜、穿衣吃飯及大小便利等,總不離此六字洪名(或四字持亦可)。必須令其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無二,心佛一如。若能念茲在茲,念極情忘,心空佛現,則於現生之中便能親證三昧。”
娑婆眾生,耳根最利,意根功德最全。故應在制服耳根與意根上下功夫。先利用耳根聽佛聲,以意根或記數或作觀想,攝住耳根與意根,其它諸根自然臣服。所謂一根既返源,六根鹹解脫。念佛方法甚多,茲略述三五,以備淨業同修選用。
1.簡易十念法
每日清晨著裝以後,面西而立,合掌,連聲稱阿彌陀佛,盡一氣為一念。如是十氣,名為十念。但隨氣長短,不限佛數,唯長唯久,氣極為度。其佛聲不高不低,不緩不急,調停得中,如此十氣,連續不斷,意在令心不散,專精為功故,名為十念者,顯是借氣束心。心自不散,但須隨氣長短,不可強使多念,強則傷氣,只可十念,不可二十三十,多亦傷氣。如加早晚十念,或早午晚三次亦可。如家有淨室或佛堂,仍須對佛像焚香禮拜,立念跪念均可。十念法是慈雲忏主依據阿彌陀佛第十八願的意趣,為事務忙碌者所立。實為無論僧俗閒忙均可奉持之法。楚石禅師晨朝十念,終身不缺;幽溪大師奉為日課,至老不休。此法能制心一處。一心念佛,決定往生。念數雖少,功德頗深。
2.十念記數法
印光大師為對治妄波沸湧而立。當念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若十句直記為難,或分為兩氣,則從一至五,從六至十。若又費力,當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無處著腳,一心不亂,久久自當得之。此十念記數法與晨朝十念法,攝妄則同,用功大異。晨朝十念,盡一口氣為一念,不論佛數多少。此以一句佛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則可,若二十三十,則傷氣成病。此則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從一至十,從一至十,縱日念數萬,皆如是記。不但去妄,最能養神。隨快隨慢,了無滯礙;從朝至暮,無不相宜。十念記數,以全心力量施於一聲佛號,雖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攝心念佛之究竟妙法。
3.持名與觀想合修
凡於行住坐臥時,則一心執持名號,凡於蒲團上跏趺靜坐時,則心心觀想佛像與淨土莊嚴。經行疲乏則趺坐以觀佛,坐久則經行以稱名。如能於行住坐臥四威儀中如是循環善巧修行。持名方法有上述諸種可資采用,趺坐觀想之方略舉數端。
(1)自坐蓮花想
在念佛心中默下觀想,想目前生一大蓮華,不拘青黃赤白,狀如車輪之大,觀想華狀分明,仍想自身坐在華中,須台之上,端然不動。作蓮華合想,作蓮華開想。當華開時,有五百色光,來照我清虛之身,無極之體,蓮華化生,得未曾有。作眼目開想,見佛菩薩及國土想,即於佛前,坐聽妙法,及聞一切音聲,皆說所樂聞法,所聞悉與十二部經相合。
(2)白毫觀
觀想阿彌陀佛丈六金身,趺坐勝寶蓮台,端正無比,兩眉之間,有白毫一顆,長丈五尺,周圍五寸,白如珂雪,外有八稜,右旋宛轉,中則虛空,放淨光明,瑩淨明徹,不可具說,顯映金顏,分齊分明,作此想時,停心住念,堅固勿移。心內憶念白毫相光四字,愈久愈妙。《觀經》雲:“見眉間白毫相者,八萬四千相好,自然當現。”
(3)阿彌陀佛觀
阿彌陀佛於彼高座,威德巍巍,相好光明,一切境界無不照見,如黃金山,出於海面。其中萬物,悉皆隱蔽,唯見佛光明耀顯赫,有無數聲聞菩薩,恭敬圍繞。另外亦可對西方極樂世界種種依正莊嚴,若德風華雨,若妙香天樂,若泉池樓閣,若林樹寶網。一一憶念,一境一幕,神游淨域。先送心歸極樂,臨終定得蓮華化生。
4.臨睡觀念法
修淨土人,凡欲入觀及臨睡時,一心合掌,正面西向,若坐若立若跪,十聲念阿彌陀佛、觀音、勢至、清淨海眾竟,發願雲:弟子某甲,現是生死凡夫,罪障深重,輪回六道,苦不堪言。今遇知識,得聞彌陀名號,本願功德,一心稱念,求願往生,願佛慈悲不捨,哀憐攝受。弟子某甲,不識佛身相好光明,願佛示現,令我得見,及見觀音、勢至、諸菩薩眾,彼世界中清淨莊嚴,光明妙相等,令我了了得見。
發願已,正念而寢,不得雜語,不得雜想。或正發願時即得見之,或睡夢中得見,此法系善導大師所立。蓮池大師雲:“善導大師古稱阿彌陀佛化身,今此願文,修淨土人所宜深信,慎勿以暫時無驗而辄廢惰,務必久遠行持,必於淨土,功不唐捐。”此臨睡觀念佛法能有效地提高睡眠質量。獲致身心健康,彌陀名號亦是世間療效極佳的安眠藥。
大安法師:為什麼念佛對身心能起作用
居士:念佛對身心確實能起作用,這如何從理體上解釋呢?
法師:念佛對我們身體的健康、智慧的開發乃至臨命終時,心不貪戀,意不顛倒,隨佛往生等,古往今來的事例,不勝枚舉。然如何解釋這些現象呢?
這確實不可思議。從不可思議層面來說,這是我們心性之不可思議,持名功德利益不可思議,以及彌陀大願加被不可思議所致。
從可思議層面來看,亦可說出點道理。須知,諸法的狀況與我們的心念相關。生活中的順逆境遇、身心狀態、人際關系、生存環境等,都是由我們念頭變現出來的。不好的念頭變現出的是不好的境界,好的念頭就變現好的境界。如同做夢,全心即夢,全夢即心。要改善夢境,就得改善心念。
念佛具有淨化念頭的功力,這句名號具足著阿彌陀佛全體的功德,當我們執持名號時,轉化念頭力量強大。名具萬德,名召萬德,全攝佛功能為自功德。所以念佛是善中之善,福中之福。由於從本源上淨化了念頭,因而由念頭所顯現的身心狀況、人際關系和事業等等,都會向好的方面轉化。
放生回向也是這樣,放生是培植慈悲心的,我們生起了慈悲心,正報和依報就會大為改善。
所以信願念佛、戒殺放生,饒益他人,更是利益自己;利益來生,更能利益當生。願諸同仁深信毋疑。
請於此點播、下載、觀看 劉素雲老師講課的影音、光碟、文字:
http://www.amtb-shizihou.org/index-liu.htm
請於此點播、下載 胡小林老師主講的「印光大師十念法」:
http://www.amtb.tw/rsd/jiangtang_ch.asp?web_choice=68&web_rel_index=2636
請於此點播、下載 淨空老法師的十念法佛號:
http://www.amtb.tw/media_search.asp?S=6&F=61-168-0001
【十念法佛號】
淨空法師:印祖教的方法是三個清楚,第一個,佛號從心中生起清清楚楚,口中念出耳朵聽進去,唸得清楚,聽得清楚,還有個最重要的,記數記得清楚,不能用念珠,用念珠就分心了。怎麼記法?從一到十,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我這個阿彌陀佛是第幾聲?以第一聲到第十聲,這叫十念。心裡頭記數,不能夠用念珠,心裡頭記得清清楚楚。可不能說阿彌陀佛一,阿彌陀佛二,那就不行,那就錯了。阿彌陀佛,唸得愈慢愈好,不要太快,讓你的心定下來,這個方法真好。
胡小林做了報告之後,胡妮妮居士在家裡試驗,試驗了三天,效果真好。以前唸佛,雜念、妄念太多,居然用這個方法,這個念頭少了,很有效果。要很有耐心,從一記到十,不容易!每一句佛號得知道這是第幾聲,不要二十、三十,就是一到十。唸完十之後,又從第一、第二、第三,這樣記法,清清楚楚。
如果覺得還有困難,這都是印祖說的,你把它分成兩段,從一到五,從六到十,用這種方法。如果再不行,就用三段,三三四,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清清楚楚。這三樣清楚,你才會攝心。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唸佛攝心,計數是攝心。如果錯了,就從頭再來,那不算。很有耐心,你這樣去念,每天念的時間愈多愈好。時間久了,你的妄念自然沒有了,自然就得清淨心。
印光大師講的這個十唸法,就是根性很劣的,不是上根利智,根性很劣的人,用這個方法能夠達到大勢至菩薩的標準,就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攝心除妄的十念法~
攝心很難,攝心是真正的功夫。印光大師出現在我們這個時代用意很深,這是西方大勢至菩薩再來。他教給我們的方法,那就是現代人可行的方法,他出生在這個時代。用他那樣的十唸法,唸得清楚,念四個字也行、六個字也行。四個字,「阿、彌、陀、佛」,要這樣念。印光大師唸佛很慢,一個字一個字念,唸得清楚,字字清楚,聽得清楚。還要什麼?記得清楚,不要用念珠,老法師告訴我們,用念珠分心、分神,心力很難集中。完全用心記,只記十個數,從第一句到第十句,知道這一句是十句裡頭的第幾句,很清楚;十句唸完了,再從一到十、一到十,就這樣唸下去。容易攝心,也就是雜念不會起來。因為一起雜念,你就記不清楚了,這個十句就記不清楚了,記不清楚不算,重來。這個方法好,一定要記得清清楚楚才算數。
*免費結緣 歡迎翻錄流通、轉載
超實用的日常念佛方法,值得收藏!
導讀:念佛,是佛弟子們熟悉的修行方法之一。而在當下這個節奏越來越快的時代,人們的時間都變得更加碎片化。那麼,念佛的方式是否可以發生改變?改變的同時,又要堅持哪些信念?我們念佛,究竟是為了什麼?今天,分享超實用的日常念佛方法,一起來看:
秘籍一:在家念佛之十念法
念佛法門,是三昧之王,我們知道一般的三昧,比如:修哪個法門,讀經、受持哪個咒,都能得到三昧,但是一般的三昧有這樣一個作用,就是有的能夠斷除貪,但是它斷不了嗔,有的只能夠斷除嗔,但是它治不了欲,淫欲。只有念佛法門,它不但能夠對治貪嗔痴、淫欲、睡眠,一切這些煩惱都可以念佛法門搞定,所以念佛法門可以說是三昧之王。
真正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念到一定境界的時候,就可以得一心不亂,再隨著更加的加工用行,就可以證念佛三昧,證到念佛三昧以後,破煩惱、證空性、發智慧、得神通、出辯才。
但現在進入信息時代,眾生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心浮動。此時,適用一個方法就是十念法,很簡單,比如:你在早上和晚上,朝暮的時候,首先洗漱好了以後,家裡有佛堂,對著佛堂跪著也行,站著也行,坐著也行,沒有了就向著西方合掌:
南無阿彌陀佛 三稱
南無觀世音菩薩 三稱
南無大勢至菩薩 三稱
然後再念:
南無阿彌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無等倫。
白毫宛轉五須彌,
紺目澄清似大海。
光中化佛無數億,
化菩薩眾亦無邊。
四十八願度眾生,
九品咸令登彼岸。
這是贊佛偈。贊佛偈念完以後: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十念法是十口氣,一進一出為一口氣,叫做一念。這一口氣不要故意拉長肺活量,也不要故意憋氣,一口氣肺活量有多大,能念幾聲算幾聲,念一聲也算一念,相續十念,這就是今天的功課,早上晚上就結束了。
之後再念:
願生西方淨土中,
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
不退菩薩為伴侶。
最後念一心皈命文:
一心皈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
我今正念,稱如來名,
為菩提道,求生淨土。
佛昔本誓:
若有眾生,欲生我國,
至心信樂,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以此念佛因緣,
得入如來大誓海中。
承佛慈力,眾罪消滅,善根增長。
若臨命終,自知時至,
身無病苦,心不貪戀,
意不顛倒,如入禪定。
佛及聖眾,手執金台,來迎接我。
於一念頃,生極樂國。
花開見佛,即聞佛乘,
頓開佛慧,廣渡眾生,滿菩提願。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這個偈子念完之後,回向:
念佛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回向。
普願沈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波若波羅密(三拜)
秘籍二:念珠念誦的正確方法
1. 就是我們不可用右手來持誦念珠,當然也不可以趴著或睡著了。在念誦經文時候念珠要放在胸前——心間;
2. 在誦念佛號的時候,一定要淨念相繼、一心不亂;
3. 撥念珠的珠子,在念誦經咒的時候,用大拇指和食子來撥珠子,也可以用雙手這樣來念也比較快,一定要確定每念誦一句咒語只撥一顆珠,這樣來念誦,不要一次十幾、二十個這樣大筆大筆的撥,好像在欺騙佛菩薩一樣,不可以這個樣子。
4. 在開始撥動下一顆念珠的時候,緩慢地吸一口氣,再集中精神捻動念珠,默念佛號,如此重復。這是一種用佛珠來進入禪定的方法,能夠很快清除心中的雜念,對於修行有很好的幫助。
秘籍三:念珠使用完畢後,要放在哪裡?
使用念珠的時候,是不管你到什麼地方隨時隨地都要帶著你的念珠,大家可以看到一些高僧大德他們念珠都不離身,有時候可以掛在脖子上,或者不方便可以放在袋子裡面。念珠不可用跟別人炫耀的這種心態來給別人看,或者比較我的念珠比較貴這種比較的心態。
秘籍四:念佛時,可以交談嗎?
不可以。當我們持誦念佛的時候,不可以交談,也不可回電話,要把一切放下來持咒。假設這時候,你有交談的狀況,交談一次就要補四顆珠子;當你念誦咒語的時候,如果你咳嗽一聲,就要補五遍咒語;打一次哈欠,補三遍咒語。另外,假設你在持誦念珠的時候打噴嚏的話,你就要補十遍,這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如果我們有嗽嗽、哈欠或者交談,都是將我們持誦咒語的精力給散掉了,必須要把它補回來,假設你吐痰這樣的話,吐一次就要補一遍。
秘籍五: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念佛法
如果我們在上班途中,或者是地鐵,公交上面,畢竟學佛在主流社會里,有的人覺得你很怪,但你有這個誠心念,就用金剛念,嘴在動,可是沒有聲音,別人聽不到,自己聽自己心聲一樣的,它還是有聲音的,聽這個心聲一樣,這就叫做金剛念。
如果煩惱熾盛的時候,你可以頂針念,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句又一句,把這個給化掉,壓下去,或者在昏沈犯困的時候可以大聲念,出去經行念,把一身氣向上一揚,吼出來,也是全身心給念通了,像我們講梵唄的時候可以開胸髒,這是具體的一些念佛。
關於念佛,有的人還喜歡觀字念,就是端身正坐,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一個字一個字從你眼前這樣觀過去,但是一筆都不能少,工工整整,一個一個觀過去,這樣也容易攝心。
總而言之,怎麼念的相應怎麼來,二六時中,一天吃喝拉撒,但廁所,不恭敬的地方不能出聲念。想怎麼念怎麼念,怎麼相應怎麼來,沒有如法不如法,只要念起來,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就行了。
心一切法門要明心,一切行門要淨。這是說我們對於心現前一念的染著和清淨差別狀態的告誡。佛法是心地法門,要在修心上下功夫,當達到並保持「一」,心就會體現出清淨了。想要做到「一」,就必須要專注正境,就是要專注到一個正定中正的境界,而非專注在某個妄念當中,如果能始終保持在一個正的狀態,一個雜念都不產生,修行的方向就對了。
沒有平時的正念,絕無臨終的正念,淨土宗人對往生不可以敷衍了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