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怎樣用佛法觀念轉化自己的情緒(強烈推薦閱讀)

今天的內容是如何用佛教的觀念來幫助日常生活中的情緒,安排了兩天探討。聽眾里對佛教不熟悉、沒有學過的有多少人,舉一下手?我(平時)講課經常會講比較深的佛教的道理,我會小心用詞,不要用太深奧的。如果有學過道次第的聽眾,我也會用道次第的詞彙,這方面我會注意。其他應該沒問題,講普通的道理,應可以接受。

1.為什麼調伏情緒這麼重要

這堂課的主題是「調伏負面的情緒」。首先,情緒很重要。我們要調伏它,先要認識到情緒的重要。如何認識呢?我們自己、這個「我」,是如何存在的呢?如果深入思考,就會知道它不像外面的機器,是有心、有感覺的活的東西。

佛教如何安立「我」?「我」如何存在?佛教解釋(「我」)主要是以心為主,之後有感受、有想法,有行動、動作;動作的時候,是透過自己的感官,也就是色法,有這樣一個存在。

以五蘊而安立「我」,意思就是「我」不是像外面的機器一樣存在,是有心,有感受,有想法,這樣的心、受、想之後有行動;行動的時候,透過感官而存在。

比如透過眼睛看東西,透過耳朵聽東西,透過鼻子聞東西,透過身體會感受硬、熱等,通過五根接受,這樣而存在。存在的力量,最強的是在哪裡?就是「受」,感受是存在中最強的(力量)。

「感覺」會影響到人的生命是快樂還是痛苦,在感覺、感受里存在。我們不是以「想法」、理性為主而存在,實際上感受的力量是最強的。這樣存在時候,我們的情緒的力量是最強的。

佛教講修行,主要講的聞思以及後面的修。真正改變是在修的時候才會改變,聞和思的時候不會有大的改變。修是自然的感覺、自然的情緒,自然的改變才是真正的改變;只有理智的階段,不會有大的改變。

佛教里,真正的改變是修的功夫,才會改變,因為人的存在是在情緒中的存在,不是理智的中的存在。雖然人會說「我是比較理性的」,但是真正的他是誰呢?還是情緒中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

情緒的力量是最強的。情緒的變化中,人的生命是快樂還是痛苦,是在情緒中存在。我們要調伏情緒,就等於是真正改變自己。所以首先要了解調伏情緒的重要性。以上是理由,現在認識了這個因,調伏情緒是重要的。

2.如何調伏情緒

然後我們怎樣調伏情緒?這是第二個話題。分兩個方面:負面的情緒要去除,正面情緒要成長。正面情緒成長的內容里,要連負面的情緒也改成正面的情緒,轉成正面情緒的方向。正面的情緒里也可以分二種:新的正面情緒要開發,負面情緒如何改到正面情緒的方向上。

2.1對治負面情緒

2.1.1認識負面情緒的過失

負面情緒,以我對佛法的理解角度解釋一下如何改變:比如嗔恨心的負面情緒,先要認識到負面的情緒會直接影響自己身體,也會(間接)影響到周圍的人,導致朋友會減少,自己的事業受到影響。

首先要知道負面情緒對我們身心的影響,多多認識它的過失,對我們有什麼不好的結果。比如我和洛桑喇嘛常在一起,如果我對他做的一些事情不滿意,生很大的氣,生起嗔恨心,生氣的情緒首先影響的是我的心和身體。這個時候如果有人問問題,我的答案可能不會那么正確,我的心已經很亂,智慧也已經降低了,可能那時睡眠也不好。

吃東西的時候,六識、感官都喪失了對食物的興趣,沒有了享受的心態,食物的營養也不吸收,心好象在另外世界裡,毫無感覺地吃,也沒吸收到營養。

通過吃東西、睡眠(的品質),可以看出,心和身體會受(嗔恨心)影響很大,智慧也會降低,影響的結果是身心就變成很亂,對夥伴就會用不順眼的眼光看待,不希望他跟我一起,讓他遠離我、回印度去。如果我做這種判斷,主要傷害誰呢?傷害的是我自己,周圍用心幫我的人就少了。通過他的(經歷),其他人以後也不想來這邊的這個位置。(直接來看,)我周圍用心的人、和我互動的人就少了,(間接來看,)以後其他人就也不太願意做這些事。後果是我自己受到傷害,情緒直接影響到我的身心,隨之而來,朋友、工作等都會受很多影響。

所以不要陷在情緒里,平常認識到「負面情緒會帶來這樣的過失」,好處就會是不被情緒控制,不會陷入情緒里、或者做很多負面的事,起碼會踩一下剎車。負面情緒雖然出現,但我們不會被它完全帶走,踩一下剎車,小心一下,我們就會注意。第一就是要多多了解它的過失。

2.1.2如何跳出負面情緒

2.1.2.1當下遠離負面情緒

第二就是心要退出來,不要陷落在情緒里。剛才是平時對它的過失多多認識會有幫助;另外第二,(情緒生起的)當下,馬上把心跳出來、從遠一點看。

比如看「幾年以後這件事會怎麼樣」,或者(想)自己生死的無限生命中,或者我們今生從一歲到七八十歲、九十歲死亡的過程中,從這個角度看,就不會落在當下的坑裡,先跳出來。

有的時候跳出來、廣的(視角)看的時候,(其實)是個小事。那時候會看到洛桑喇嘛多年如何幫助我,將來也對我幫助很大,看得廣一點的時候,不會只局限看到他當下做了什麼,跳出來從廣的角度看。

跳到幾年、幾十年以後的角度看,會感到「當下這樣發脾氣,明天我面對他會不好意思、丟臉」。跳到將來的角度,就會考慮比較長遠;如果長遠考慮,做的事情會正確一點。我們跳到幾年後、幾十年後的位置看一下,要學會從當下跳出來。

2.1.2.2靜坐的幫助

另外,下午第二堂課我們安排了靜坐,打座訓練特別會提醒我們。比如生氣時身體里的氣完全不對,會痛、有硬感覺,呼吸也不舒服,氣就會讓我們反省「你現在不對勁了」,從身體的氣里反省,平常打坐功夫培養好一點的話,就會提升身體里的氣,重視(從身體反省)這方面就會提升。提升後,一生起嗔念心的當下,馬上就覺得不舒服,一定要跳出來,不跳出來自己會受不了。這種狀態也對我們跳出來會有幫助。

平常打坐、靜坐的功夫多培養,情緒不好時,馬上會想跳出來這個功夫會比較強,自己也會提醒。這也是一種對我們跳出來有幫助的。平時心的平靜喜樂也讓身體舒服,心也清晰、舒服,心休息到它的能量都恢復。要注意增長這方面的歡喜,打坐的話,這方面會增長,情緒不好馬上會跳出來的功夫會比較強。

2.1.2.3更換所緣

情緒不好的時候要跳出來,有一些要注意的方法。另外跳出來的方法就是更換當下的所緣,不要一直想它,把心裡的緣換一下,比如和別人講話換一下主題,或者想起另外的感興趣的東西,這也是一個跳出來的方法。

2.1.3直接對治負面情緒

2.1.3.1對治身心粗重的兩種方法

其次是如何對治負面的情緒。剛剛我們講了兩方面,一個是常常看它的過失,第二個是(生起嗔心的)當下怎麼跳出來的方法。現在要講的不是跳出來,而是直接面對情緒如何對治,而非避開或者跳出來看,直接對它怎麼認識?怎麼樣對治它?這方面有幾種對治的方法。

第一種:情緒一定有它的來源,身體里有、心裡也有。情緒來時,身體里的這個部分佛教叫「粗重」,身心粗重,這個要對治,就是「對治粗重」。

「粗重」的意思是身體裡面有一個生出情緒的來源,這種身體裡面的東西就叫粗重,這個部分要去除。比如酗酒的人看到酒就癢、不喝不行,這就是粗重。

有人看到某人,不生氣不行,一定要生氣、討厭,好象身體里也有個東西,這些就叫粗重。粗重也直接會讓情緒更強、升起得更有力量。身心的粗重也要去除。怎麼去除? 可以觀想身體里髒的、不好的能量從腳底湧泉穴排出去。

密乘里有這種觀想方法,用「依止力」的力量排出身體里不好的東西;排掉這些,(對情緒)就有幫助。所以要觀想排除身體里的粗重。運動一下也有好處,比如西方流行「我現在有很多煩惱,我要走十公里,把煩惱減掉」,也是(通過)身體動作排掉很多不好的東西,同時腦子裡所緣的東西換了一個主題,不會生起這個情緒了。

這兩種方法都有用。世間的走路爬山這些方法,也會吸收正面的、好的氣、能量。觀想一邊去除身體里不好的能量、粗重,幫助腦子清醒的正面能量觀想進來。散散步,呼吸新鮮空氣,也是直接對治身心粗重的方法。從對治的方法來說,先對治身心的粗重,這是比較重要的。

2.1.3.2用法理對治負面情緒是徹底的方法

另外的對治方法就有些難度了,用很多法理、智慧,直接對治情緒,那就不是那麼容易了。法理有很多,佛教里講的因果、業果的道理來對治它。有一些更深入,不是只有「我的業果」而已,緣起講「他怎麼生起,我怎麼存在,他怎麼存在」,比較深入就講到空性道理。有點深,現在不需要講太多。

用智慧對治情緒的話,如果沒有學得比較深入,會有點難度。這方面的對治方法很廣,如果學過道次第,用下士道的智慧怎麼對治、用中士道智慧怎麼對治、用上士道的智慧怎麼對治,就有不同方法,先暫時不談,但這是真正徹底把負面情緒去除的方法。剛剛談的不是徹底去除的方法,只是暫時讓情緒不會發作。

2.2 培養正面情緒

2.2.1認識正面情緒的作用

正面的情緒,同樣也要先了解它的殊勝、它有什麼好處,要認識得全面。剛才第一個主題講過情緒很重要,觀照情緒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如何存在、生活,是在情緒變動當中存在,就是佛教里講的「受而安立」。認識到這一點之後,要調伏情緒,去除負面情緒,增長正面情緒。正面情緒一直要增長,它的成長有太多的階段過程,情緒達到最圓滿就是成佛。自然的感覺的品質達到最圓滿,就是成佛,完全沒必要通過邏輯,什麼都不用想,自自然然的感覺就已經達到什麼都是對的,所有的感覺都是最精準、最圓滿的。

中文「情緒」這個詞,背後有沒有沒「智慧」的意思?應該沒有吧?比如「正面的很多情緒是由智慧帶來」,可以這麼說嗎?情緒未必是沒有智慧,情緒背後有智慧的力量;情緒產生的階段不是智慧的顯示,智慧是在背後的,情緒顯示的時候,感覺是自然的,應該是這樣。

可以說「佛有情緒」嗎?聽上去怪怪的是嗎?說「佛有情緒」,馬上想到「佛不會生氣」啊。「情緒」沒有清楚標準的解釋,我認為,如果他的智慧帶來一種自自然然的感覺,以「我覺得怎麼樣」安立為「情緒」的定義,那麼可以說佛有情緒。如果以這個定義,佛有情緒。以這個定義為標準,可以說我們從現在凡夫位,慢慢變成修行程度越來越高,越來越高,比如說資糧道、加行道…… 五道、十地,一直成長,最後就變成佛。

正面情緒的成長的層次有很多,甚至就是佛也是有情緒的。我看心理學裡說,人存在於情緒的振動頻率里,大概這麼寫。但是我認為心理學家也是根據自己的感覺做研究,用科學方式寫出來。

佛教講,一方面,人的改變不是在聞思階段,修才會改變,意思是改變了情緒人才會改變,人就是在情緒里存在的。另一方面,佛教強調五蘊,五蘊里特彆強調受想行識。

十二緣起裡面講「名色」,「名色」里的「色」不重要,「名」很重要。「名」是什麼?受想行識,五蘊里後四個蘊叫「名」。前面的色蘊,如果是欲界、色界,就可以加到五蘊中;無色界沒有(色蘊)。以這個安立補特伽羅、眾生。佛教也是和現在心理科學的討論的內容類似,科學可能用不同的詞彙,什麼「人或眾生是情緒振動的頻率當中的存在」,其實類似佛教里講的意思。

2.2.2成長正面情緒的方法

2.2.2.1認識其必要性

正面的情緒如何成長?程度、層次太多了,基本上要認識到正面情緒成長真的是必要的。

我們要不要成長?大家都要,肯定是要的。要從正面情緒那裡下手,成長我們自己。正面的情緒需要智慧的協助,正面情緒的成長才會更究竟,更穩定,更圓滿。

以佛教的角度,用聞思的智慧支持修,帶來正面的情緒,人就會改變。用什麼樣的聞思的智慧?用下士道法上聞思的智慧,中士道法上的聞思的智慧,上士道法上聞思的智慧,以這樣的智慧支持,讓正面情緒一直成長。

情緒的成長有很多層次,要認識到這一點。正面情緒會帶來很多的好處,身心越來越健康、周圍的人也覺得很舒服;因為覺得舒服,周圍的人跟我互動越來越好;通過很好的互動,我做各種事業都很有資源、很容易成就。它的好處有這些,我們要認識。常常思維這一點,起碼會注意「我要生起正面的情緒」,會爭取,對這個方面有幫助。這是第一,先有總的概念,注意正面的情緒要成長。

2.2.2.2多角度思考自己的優勢

其次,正面的情緒如何生起?佛教里教我們,必須要從無量無邊的角度看到自己的優點。不是一個角度,是從無量無邊的角度,看到自己的優點。佛教講「暇滿人身」,大家也應該聽過不少次,這個就是教我們如何認識自己。

怎麼認識呢?從地獄的角度看一看(我們的暇滿人身),從動物的角度看一看,從天的角度看一看,從各種位置、立場看,認識它的優點,不是缺點。這樣可以看到自己有什麼能力、有什麼發展的資格,哪一方面有空間發展,自己多多會看到。

比如我們是中國人,從非洲的角度看中國有什麼優點,從美國的角度看它有什麼優點……這樣看一看,中國可以發展的地方我們看到很多。我們一直住在中國,從沒想過從其他國家的角度、只從自己的立場看的話,看不夠全面,看不到它的優點。一定要從上面、下面、左邊、右邊看它,全面地看它的優點,不是看它的缺點,一直看它的優點。

看的時候角度很重要,從美國看非洲、從非洲看中國,與從美國直接看中國、從美國透過非洲看中國,又不同。從不同的角度看的時候,真可以說是從無量無邊的角度看它的優點。這樣就會看到它很多可以發展的條件、很多潛能、很多能力沒有用起來。這就是佛教如何認識自己。

雖然「暇滿」是(人道)整體的概念,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優點,男人有男人的優點,女人有女人的優點,母親有母親的優點,父親有父親的優點,各有各的優點,每個人的位置不一樣,相對的優點也一直會變。看了這些優點,可以看到很大的發展空間,這樣看就是正面的思想,正面的思想也會帶來正面的情緒,這個是一種生起正面情緒的方法。

2.2.2.3需要有次第生起正面思想

看到正面情緒的優點和發展空間,第二種,發展的時候,什麼事先做,什麼事後做,要有次第。先發展哪一個、再發展哪一個比較好,每個發展都對後面有幫助。前面的發展之後,對下面的發展有幫助,像這樣的層次。

要把次第安排好,安排好次第之後,會更有信心,很有規劃地進展,就更有信心,也要有這個。佛教的道次第里講「勸取心要」心,認識暇滿這些道理之後,怎麼取?正面的思想要爭取的,怎麼取呢?安排出次第,就會生起信心,不是混亂的,會有層次地出來,這時候更有信心。這二點對如何生起正面的思想有很大幫助。

2.3 負面情緒轉換為正面情緒的思考方式

再一個,負面的思想和情緒,如何轉化成正面的思想呢?首先,負面情緒肯定有來源,有個負面的事,遇到一些問題。我們要認識:那個問題也會讓我成長,或者:沒有這樣的話,我不會醒過來。我遇到這種問題時候就更開智慧,就會醒過來、成長,把它當作功課。

比如釋迦牟尼佛講苦諦也是一種修行;不會說苦諦就是不好的,苦諦是要修的一個內容。認識到這一點,將來如何面對它的功夫就會更強,自己就會找到脫離它的方法。

每一個人生命里都會面對一些痛苦、苦難,這些苦難實際上是每個人的功課。說「苦諦是一種修行」也是這個意思,苦諦是命中的果報,我們要把它當一個功課,自己成長的一個修行。這樣去認識,心就馬上會轉變。

遇到負面的苦難,馬上轉換情緒:「我要好好面對」的精神就會出來。通過這樣,面對的苦難生起的負面的情緒,儘量轉變對它的認識,那麼負面情緒也會轉變,會變成帶來正面的精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蓮心 的頭像
    菩提蓮心

    菩提蓮心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