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迷信中迷失自性,在正信中迷途返航
嘎瑪仁波切
任何寄希望於自身之外的希求,說到底還是一種深陷在求不得苦這種結果中的能動之因。信仰在某種程度上帶給我們的是一種精神解脫,但是從最究竟的層面說,如果把信仰只是當做一種精神按摩或成為另一種寄希望於所得、能得,自欺性的,存在隱患的得失之心時,這種動機的不純粹,會讓我們更加的徬徨。
換言之就是,如果我們把對於佛法的理解和修習,不能深刻於自省、修心的作用以及與脫離輪迴之苦相匹配、相關聯,而是把對於佛法的認知建立在,對得失心的所求與祈福的交換當中時,這恐怕走的真不是正信的路子,而是在迷信中徘徊不前。
在輪迴當中,我們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求不得苦,但問題是,到底「所求不得」會帶給我們感覺到苦的成因呢?還是因為我們的內心貪著和欲望的不可控,因此才會有在求不得的層面,感知內心的痛苦呢?沒有一個人會擁有十全十美的人生,但是我們可以努力培養自己有一顆知足常樂的內心。
很多時候,我們把對於祈求諸佛菩薩加持和滿願的理解,建立在迷信的層面當中,以為諸佛菩薩的慈悲,能為我們滿願的同時,是可以滿足我們世間任何願望的。當然,佛菩薩們會滿我們的願不假,但是不會因慈悲滿願來助長我們的貪心。這完全是兩種概念的理解。因此,在祈求佛菩薩們的這個層面,我們要懂得佛菩薩們滿願,是基於在可許則許的意義上。
那麼,我們的祈求也應當建立在,能許則許的認知上,這要從三個層面去理解,如何為能許則許:
1 、許義:
假使所求的事情,於我們究竟有益而無害,就請佛菩薩允許我們,護持我們,使事情實現,滿我們的願望。
2、不必許義:
倘使所求的事情,現在雖然可以滿足我們的願望,但日後會有不可設想的禍患預伏著,而我們凡夫預料不到,這就需要求佛菩薩慈悲保護,不必允許我們的請示,以免後來的禍患。
3、可許可不必許義:
善業惡業的報應,是通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身前身後的因果關係是非常複雜的,我們沒有慧眼怎能知道?從前惡業做得多的人,不但今生要受苦報,就是來生也不容易了結。因為我們現在皈依了三寶,懺悔過去罪業,修行種種善事,就能得佛的慈悲保佑,使嚴重的果報變得輕微一些。
許多事情,往往雖然暫時得到快樂,卻已隱伏著未來的大禍。這何異小孩子用舌尖舐刀頭的蜜,而不知有割舌的危險呢?這是須要父母給與監護的。佛菩薩就是眾生的父母,《楞嚴經》說:‘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他們怎能忍視孩子,去貪食五欲刀頭的蜜呢?所以想祈求世事快樂的人們,必須仰求佛菩薩為他們保護支援。
我們不可以因暫時的得失而愚痴的生怨恨,以增加自己的罪業;面對不如意的事情,應當生歡喜心,因為這已經是在消除我們的業障罪業了。
所以,在我們祈求的層面能多一些對於因果的正信理解,那麼也就不會去抱怨,任何向諸佛菩薩們祈求滿願而未果的緣由了。諸佛菩薩們會滿我們合情合理,而且符合因果的實際願望,但是不會因為有助長潛在貪心的可能,而去滿我們無理的願望。
《大莊嚴經論》有這樣一則故事――
有一次,佛和阿難在捨衛國的曠野中行走,看見有一堆金子埋藏著。佛對阿難說:‘這是大毒蛇’,阿難對佛說:‘這是惡毒蛇’。這時田裡有一個農夫在耕種,聽見佛和阿難說有毒蛇就去看看。他走到那裡一看!原來是一堆黃金;他就拿回家裡,從此他就立即變成富翁了。後來被國王知道了,就把他關在監獄裏。他從前所得的黃金,到這時已經用完了,但是還不能免去刑罰。他真悔恨極了,不禁叫喊著說:『惡毒蛇,阿難!大毒蛇,世尊!』國王聽見了,覺得他說得不倫不類,很是奇怪。於是傳訊他:‘你怎麼說毒蛇,惡毒蛇呢?’這個農夫對國王說道:‘我從前在田裡耕種,本來很可以安閒度日。有一日,聽見佛和阿難說有毒蛇,我去一看!原來是黃金;不禁貪欲心起,拿歸家中。今日想來,這黃金原是毒蛇啊!’同時他又唱出一首偈:‘諸佛語無二,說為大毒蛇。惡毒蛇勢力,我今始證知。於佛世尊所,倍增信敬心;我今臨危難,是故稱佛語。毒蛇之所螫,止及於一身;財寶毒蛇螫,盡及家眷屬!我謂得大利,而反獲苦惱!’
這就叫得財未必是福。所以說,不要用凡夫之心去揣測諸佛菩薩們的用心良苦,滿我們能滿之願叫慈悲,而不滿我們不能滿之願那叫大慈悲!凡夫的心智和眼光都有局限,只看得見眼前利益,卻看不見將來的福禍相依。
因此,大家學佛修行要有正信,求佛拜佛更要有正信正念,不要動不動以為求佛不靈,就去東拜西拜的搞迷信!大家要知道,諸佛菩薩們的慈悲,在滿我們願的同時,還會幫助我們規避風險,盡可能的重罪輕報。所以,帶著智慧去求佛拜佛,也是一門學問啊!因為,在迷信中會讓我們更加的迷失自性!而在正信的護佑中,才能使我們在迷途中正確的返航。修行,是要找到清晰的解脫之路,而不是在輪回當中越陷越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