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末法時期唯依念佛得度生死,並不是指修禅修密都不能得道!

妙祥法師:末法時期唯依念佛得度生死,並不是指修禅修密都不能得道!

問題四十九:請師父慈悲開示,一人念佛一人去,應該如何念?

末法修行,惟獨一人念佛一人去。還有句話他沒說,還有一句是什麼來的?誰說說下一句是什麼?(聽眾:末法時期,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曾經有人問到這句話,我看是這麼解釋:一人念佛,什麼人念佛呢?念法、念僧都是念佛,念佛的戒律是念佛,念禅是念佛,念密是念佛。念佛不單是指的淨宗,淨土宗的就叫念佛。只要是修行佛法,都是念佛。

剛才那居士講的是什麼?(聽眾:末法時期,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這句話是指什麼呢?末法時期億億人修行,罕一人得道。為什麼說末法時期,億億人修行,罕一人得道呢?這億億人修行指的是什麼呢?指的是外道。因為末法時期外道特別多,佛在世時是九十六種外道,末法時期可能是有億萬種外道了。億人修行罕一人得道,這麼多人都在修外道。因為他修的是外道,所以不能得道。

如果是一人去念佛,如果你去修行佛法,那就能得道。就是嚴持戒律,按照五宗平等弘揚去修行,那就能得道。不是說你修禅、修密都不能得道,如果那樣說就是誹謗佛法,下無間地獄。所以他那個(只有念佛得道)解釋不對,書上沒說錯,是我們硬給解釋錯了。

今天有機會我給大家說一說。這一定不要那麼解釋,那麼解釋是要下地獄的。有時候我們太執著於自己修行的法門好,唯獨我的這個法門好,實際上很多時候,反而還誹謗佛法,這是不對的。 


「自讚毀他」與「說四眾過」

淨界法師

這個口業我們解釋一下。在菩薩戒是很重視口業,諸位!你打開菩薩戒,殺盜婬妄四根本戒不談,後面六條的增上戒,有好幾條是跟口業有關係的。在六增上戒當中,有兩條是很重要的,菩薩戒這個是關鍵、根本,根本中的根本!其中一條就是跟兩舌有關的,叫作自讚毀他戒;第二個跟惡口有關的,就是說四眾過戒。這兩條戒很重要!為什麼重要呢?古人說,因為它很容易犯到。你不小心,你的菩提心就失掉了,破壞菩提心,因為它是根本重戒。

我們先談談不兩舌引生的自讚毀他。這個不兩舌,它這個菩薩戒的製定,偏重在團體跟團體之間的和合。菩薩戒意思就是說,佛教為攝受眾生,設立了很多的團體,這個團體、那個團體,每一個團體都有它的特色。也就是說,每一個團體都不可取代——我不能取代你,你也不能取代我。所以佛教的修學是多元化的。

他這個時候參加這個團體,得到這方面的利益,另外的時候,他禮拜幾又去參加另外一個,得到另外一個利益,這個是非常好的。所以團體跟團體之間必須要合作,那這樣才能夠使令廣大的眾生受益。因為沒有一個人在一個團體裡面,得到他所有需要的養分,不可能。他必須要透過這個團體,得到這方面的殊勝的功德;他必須透過另外一個團體得到另一方面殊勝的功德,所以佛教的合作就變成很重要。這個就必須要靠菩薩之間互相地講和合語。

這個和合語,我們講一個小故事來做一個引證。在春秋戰國時代,齊桓公稱霸天下。齊桓公傳了幾代以後,他有一個子孫叫齊景公。齊景公這個人,你看在歷史上不怎麼樣,但是他的好處是,他用了一個非常有名的宰相叫晏嬰,所以使令他在諸侯國有一定的威德力。

齊景公有一個嗜好,工作忙完以後喜歡打獵。他特別喜歡一匹白色的駿馬,經常工作之餘就是騎著這匹白色的駿馬在山中奔馳,他覺得非常的快樂。但這個白色的駿馬,有一天被養馬人養死了。養死了這個當然是大事情,養馬人被抓起來綁在殿上。齊景公一聽說他的白馬被養死了,非常生氣,暴怒!就拔起他所佩的刀,跑過去,看那個意思,是要一劍把對方給刺死。

這個時候晏嬰趕快跑出來,擋在他前面說:「大王!慢!這個小事不用你親自操刀,我幫你做。」他就把大王的刀搶過來,用刀就指著跪在前面的那個養馬的人,他說:「你該死,你犯了三條重罪:第一個,你把大王最心愛的馬給養死,使令大王暴怒,乃至於要殺你,所以你該死。第二個,你該死。如果大王把你殺死了,齊國人民會議論紛紛,說大王這個人沒有威信,為了一匹馬就把人給殺了,老百姓就會對大王失去了擁護愛戴,這樣子造成了齊國的政局不穩定,所以你該死。第三個,你該死。這件事情傳到諸侯國去,這些諸侯就會議論紛紛,說齊景公就這麼一點出息,為了一匹馬把一個人殺死了,使令齊國的威德喪失,那會招感諸侯對我們的侵略。所以,你因為這三件過失,你該死!」

齊景公聽了以後說:「算了,算了,別殺了。」

晏嬰的幾句話,做了三種功德:第一個,他拯救了這個養馬人的生命;第二個,他保住了齊景公在國內的威信;第三個,他保住了齊國在整個諸侯國的威德。使令整個內部的政局安定,使令國跟國之間減少了爭亂,就這麼幾句話。

其實我們佛教徒應該向晏嬰學習,我們應該要多多地促進佛教團體彼此間的互相合作,促進佛教多元化的發展。因為很難有哪一個團體能夠具備佛教所有的福德智慧資糧,不太可能,所以必須要靠菩薩來穿梭其間,使令團體合作,提供眾生修學的機會。這就是為什麼佛陀製定不能自讚毀他,應該要多講和合語。

我們再講講惡口。這個說四眾過,這在菩薩戒也是重罪。佛陀在制惡口的時候,佛陀先講一個故事,來說明為什麼會把惡口的罪制得這麼重。

佛陀說,在劫初的時候有個農村,這個農村有個農夫,他養了一頭牛,這頭牛叫獨角牛。農夫白天就帶著牛去田裡工作,晚上就帶了牛回來,所以人跟牛就有深厚的感情,農夫就給這頭牛很好的房子、飲食、生活設施,牛也很感激農夫。

有一天黃昏工作忙完,農夫牽著牛慢慢走回家的時候,牛就說話了,說:「主人,你對我這麼好,我很想報答你,我怎麼報答呢?」它說:「我聽說在隔壁村莊舉辦鬥牛比賽,一個人交十金。」鬥牛比賽,就是兩頭牛中間綁一個繩子,看誰把誰拉過去。它說:「我這牛沒什麼本事,但是我力量很大。你幫我報名,我肯定可以幫你贏錢。」主人說:「你有把握嗎?」它說:「沒問題!」好,就報名了。

報名以後,比賽那一天,按照規矩要介紹自己的牛。這個農夫一上去就說:「我這頭牛有四個特點:第一個,它頭上只有一個角,它一出生就一個角;第二個,我這頭牛幹不了細活,它只會做粗活,力量很大,它要是幹細活,不是把這個碰壞,就把那個碰壞,幹不了細活;第三個,我這牛力量很大,再重的東西都能夠搬動;第四個,我這頭牛工作勤勉,特別的努力。」講完以後就比賽了。

比賽的時候,竟然出乎意料,第一輪的時候這頭獨角牛就輸掉。輸掉以後,當然就悶悶不樂回家了。這主人就說了:「這都是你要我參加這個比賽,你看,我輸了十金。」主人就很生氣,這牛也很委屈。它說:「你不能怪我。」「這為什麼不能怪你呢?」「你介紹我的時候,你把我的缺點講了,優點也講了。我這頭獨角牛,天生只有一個角,這是我的缺點,這是我人生的缺陷;第二個,我幹不了細活,這也是我的缺點。我聽到我的缺點以後,我的心就沮喪了,就沒有這個氣勢了。」

那主人說:「怎麼辦呢?」牛說:「沒關係!我們再去比一次,再交十金。你下一次介紹我的時候,前面兩條就別講了,你就講我的優點,我力量很大,做事又勤勉。」那麼這個主人就知道了,下次比賽的時候,他就讚美它的優點。果然這頭牛就一鼓作氣,得到冠軍了。

佛陀在講完這個故事以後,佛陀說:「我們佛弟子應當講柔軟語。」就是說,聖人例外,凡夫都是需要鼓勵。他來做工作的時候,你鼓勵他,他就得到激勵,下次更用功。所以,我們一句話會讓一個人能夠努力積極地斷惡修善度眾生,當然你一句話也可能會破壞他對三寶的信心。所以說這個惡口,在整個菩薩道也是很重要。

兩舌這一部分,偏重在團體之間的合作;惡口,偏重在個人菩薩道的修學。但這兩個在菩薩戒,佛陀在十重的戒法裡面,都把它當做兩個重點,都是重罪,因為這兩個影響很大。


菩薩戒經裡一條「自讚毀他」,殊不知道自讚毀他就是毀謗三寶?

淨空法師

尤其是對佛法,今天這經裡頭講,末後兩句『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我們有沒有造毀謗正法的過?仔細思惟,多數人都犯了。一個修持很好的人,人家都讚歎很不錯的人,不知不覺的還毀謗三寶:謗佛、謗法、謗僧,自己做的時候不知道。我們常常見到、常常聽到,甚至於自己也常犯。菩薩戒經裡一條「自讚毀他」,殊不知道自讚毀他就是毀謗三寶?我們學淨土,毀謗人家參禪,毀謗人家學教,毀謗人家學密,你有沒有想到,那些經論、那些法門是不是佛說的?如果是佛說的,你不就是在謗佛嗎?這些經論你歧視它、輕視它,你是謗法。自古以來,依那些法門修學開悟的、證果的不是沒有,你豈不是謗僧嗎?

幾個人能像《華嚴經》末後,善財童子與五十三位善知識,人家修行是什麼態度?我們仔細去觀察,沒有一個不是「自謙而尊人」。自己謙虛,我智慧不夠,福德不夠,選學這個法門;別人的福慧都高過我,他們修學另外的法門,無不是對別人加以讚歎;對自己所修所學的謙虛,不論他修哪個法門,都是這樣的態度。表一次、表兩次,怕我們沒有印象,五十三位善知識就給我們表五十三次,加深我們的印象,只要是佛說的經法,無論哪個法門,我們見到恭敬讚歎,決不敢輕視。他學那個法門,我們沒有智慧,我們沒有定功,他的境界我們不知道;不可以說「我看你不行,你還是來念佛」。這種話只有佛菩薩再來人,他觀機,他敢說,我們凡夫怎麼敢講?說不定那個人是佛菩薩再來的,說不定他無量劫善根福德因緣成熟的,決定不可以輕慢任何一個修行人,五十三參給我們這麼大的一個啟示。

《彌勒菩薩所問經》裡面所說的,《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也稱《彌勒菩薩所問經》,告訴我們毀謗三寶這個罪業極重,此地願文裡面講不能往生,念佛也不能往生。我們仔細讀《淨土聖賢錄》,仔細去讀《往生傳》,看看那一些往生的人,哪一個往生的人曾經毀謗三寶?決定找不到。我們要記住不可以犯這種過失,這種過失非常容易犯,總覺得自己修行法門好,別人不如我們,不知道「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大乘經我們也曾經讀過幾部,佛法當中門門都第一,沒有第二,古大德給我們選第一,選來選去是從我們自己根性上來說,不是法門,法門哪有選擇的?我們的根性適合於哪個法門,門門皆證無上道。

恭錄於淨空法師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第六十集) 註解講述


自讚毀他是最大的過失

於一切眾生常生慈悲心,非常重要!他修的法門不能夠毀謗它,無論修哪一種法門,學善財童子,讚歎,絕不毀謗。為什麼?各人根性不一樣。縱然我們知道淨宗對他來說他一定會成就,但是他現在不具信心。那怎樣勸化他?我們自己好好修行,幾年之後讓他來看,讓他自己比較,這就對了。

我們修行比他功夫得力,我們的心情比他愉快,我們比他放下更多,我們憂慮牽掛的少了,他要從這些方面細心來觀察就會比較。我們也看到很多修行人到了晚年,七、八十歲以後,原來修的禪、密不要了,念佛。知道什麼?知道那個修不成功,那個太難。我遇到幾個老修行,都是在家居士,他們在社會上有地位、有身分的,老居士,到晚年告訴我,放下了,禪跟密不得力,還是念佛好,回過頭來一天念二、三萬聲佛號做常課。

年歲大了,住在農村好,比較清淨,空氣也好,老人要活動。我那時候在屏東講經,遇到個老人,八十多歲,退休的,那個時候他放下了,他學禪、學密全放下了,教也不要了,專心念佛,告訴我,每天三萬聲佛號。他一早起來就是散步,也是非常好的運動,要走好幾公里,一步一聲佛號,三萬聲佛號就是走三萬步,對身體健康好,八十多歲看起來像六十幾歲的人一樣,晚年回頭來了。

不但是對於佛門同修不毀其行,遇到其他宗教也不可以毀謗,也要讚歎。我們學佛的人心裡很清楚,他是拐一道彎再學佛,他們學佛求生天。我們在佛經上看到,諸天的天王請佛、請菩薩到天宮裡面去講經,大乘經典上很多。他們生天好,生到天上跟天王遇到佛菩薩在那邊再學佛,不是很好嗎?所以我們很歡喜,我們知道你生天之後會遇到佛菩薩,所以鼓勵他、讚歎他,讓他好好的修學,不要去障礙他。

決定守住菩薩戒裡頭一條戒,自讚毀他(自己讚歎自己,毀謗別人)這是最大的過失,我們自己犯戒了。所以末後這句話重要,若毀其行,終不往生。只要是正教,修這個法門來生能得人身,都算是正教,來生要到三途那就錯了,人、天都算是正法,五乘佛法。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註(第一六0集)2012/1/26 檔名:02-037-016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