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你平常沒有時間念經,就在這十天念

夢參老和尚:

【 復次。普廣。若未來世眾生。於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是諸日等。諸罪結集。定其輕重。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何況恣情殺害。竊盜。邪淫。妄語。百千罪狀。能於是十齋日。對佛菩薩諸賢聖像前。讀是經一遍。東西南北百由旬內。無諸災難。當此居家。若長若幼。現在。未來百千歲中。永離惡趣。】

這裡是說你所得的福德是什麼呢?十齋日誦經所得的福報,比以前有什麼不同呢?比前面的福德重一點,這十天念跟平常念不同,如果你平常沒有時間,就在這十天里念。

為什麼要從一日到三十日之中擇出十齋日?這裡有幾種情況。齋有幾種齋,我們知道的是八關齋戒,這個齋指的是過午不食的;有日中一食齋,是佛菩薩的齋,佛菩薩是日中一食。早晨諸天食,中午諸佛菩薩食,晚上是鬼神食,所以這個齋是這樣分的,每部經上說的也有不同,有所出入。總之我們現在學《地藏經》,是依《地藏經》。

這十天是結集罪惡的日子,來定罪業輕重,如果你正當解罪的時候,在這十天當中你持齋、念經或者是念佛,功德很大的。

為什麼《地藏經》上有十齋日呢?這是一種方便,就是平常沒有時間的,你可以在這一個月當中,抽出這麼十天。

過午不食,晚上不要吃東西,這個齋是不做鬼神食。不過過午不食是有開緣的,或者當你今天走長路,晚上可以喝漿、喝奶,或者有病的話可以喝稀飯——沒病不開緣,有病才開緣;或者你做特殊的佛事,有開緣的。但你在這十天受戒、受齋的時候,能夠堅持是最好的。《地藏經》說十齋日,文殊菩薩也說十齋日,各個的十齋日都有它的功德。

總之,你要是能持十齋日,功德無量,較平常的福德要大一些。

釋迦牟尼佛對普廣菩薩說,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這個業包含善、惡業,南閻浮提這一洲的人心變化太大,思想非常複雜,每一個動作,不論是行、住、坐、臥,起心動念都是業。當然這裡頭也有善業,現在我們做的就是善業。

「無不是業,無不是罪。」就是無不是因,無不是果。業是指因說的,罪是成就了,指果說的。舉止動念都這樣子,「何況恣情殺害」呢?——隨他的意思,隨個人的意、隨個人的性情、喜好、愛樂殺害眾生。

還有竊盜,偷人家東西,竊是偷東西,盜是搶東西。邪淫是亂搞男女關係,在佛經上是絕不講性解放,眾生所以流轉就是因為不能解脫淫業。還有妄語。這叫四根本戒——殺、盜、淫、妄。前面舉止動念的業,有些是小業,不完全都是這麼重的。做了殺、盜、淫、妄這四種罪狀,就種了這個罪業,「百千罪狀」,罪狀很多。貪、瞋、痴是一切業的根本,因為沒有智慧,糊裡糊塗地盡在那裡做罪,所以說舉止動念都是在造罪,造十惡業。

在十齋日對菩薩像前讀,供上像,「讀是經一遍」,不僅僅自己消災免難,「東西南北百由旬內」——一由旬是四十里,一百由旬是四千里,這十日讀的功德特別不同,因為這十日是一切諸神下降來查人間的,在這個時候你佈施、誦經、聽法,諸天擁護,因此他很高興,不只你個人,大家都能得到利益,所有方圓周圍都沒有災難。

讀經的這家,「若長若幼」,不論現在、未來,「百千歲中永離惡趣」,再不趣向於地獄、餓鬼、畜生道。或者受八關齋戒,那就不在這個之內了,那個福德更多了。


同樣是誦經,為什麼功德會差很多?

修任何法,首先要先發心,然後是修行,第三就是回向,這三方面都是需要的。

其中,發心很重要。同樣是誦一遍《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經文人人都會念,但是發心不同,功德會差很遠。

例如:

第一個人,他發菩提心念一遍《心經》,回向給一切眾生:「我發菩提心,希望我可以早成佛道。唯有我成了佛,我才可以真正有能力去幫助一切如母的眾生。

所以我要成佛道,所以現在我要念《心經》來增長智慧,讓我快點解脫,早成佛道。」這樣發心念一遍《心經》,雖然經文很短,但是功德很大,可以成為在人間行菩薩道的資糧。

第二個人,他的心量小一點,沒有發菩提心,但是他說:「我覺得六道輪回太痛苦了,所以我就要解脫,超出六道輪回,將來我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種心是為了求解脫,它是會成為解脫道的資糧,這是菩提道次第的中士道。

第三個人,他發心說:「我業障重,想解脫,可還是做不到的,很困難,慢慢來吧。希望我來生可以得到人身,或者去到天上,起碼我不會在三惡道中間。」這是下士道,起碼可以第二世得人身,繼續聞佛法,繼續修行。

第四個人,他發心說:「我念一遍《心經》,希望我今天生意好一點。」如果只是用這種心修行,只是得到現世的果報。表面看是念了一遍《心經》,其實是在修世俗法,不是佛法。

前三個人發心都是修佛法,第四個人發心卻是在修世俗法,由此可見,同樣是行持一件善法,發心格局的不同,所積累的善業功德也不同。

《華嚴經》云:「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根,是為魔業。」凡聖都是在修,凡修貪瞋入輪回,聖修悲智得解脫。

因此,修行,不要先匆匆忙忙地拿起一本經書來念,要先糾正自己的動機和發心,然後再去修行。

發心清淨了,當遇到任何問題,我們不用求菩薩,菩薩都會給我們最好的安排。

最後,還要如法地回向,回向菩提,回向佛道,回向眾生,回向我等一切眾生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