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武一宗竟然都是英年早逝,他們為何要將滅佛進行到底
「三武一宗」,其中「三武」指的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北周武帝宇文邕和唐武宗李炎,他們的諡號或廟號當中都有一個武字;一宗是指後周世宗柴榮。他們在位期間都有過大規模的滅佛行動,故被後世稱為「三武一宗滅佛」。
北魏太武帝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也算是一代雄主,他15歲登基,最終統一北方。
當時佛教發展過於迅猛,佛教徒人口增加,而沙門歷來可以免除租稅、徭役,使太武帝在軍事戰爭中日益感到人力的缺乏;後在宰相崔浩的勸諫下,改信天師道,開始排斥佛教,並漸次發展為滅佛行動。
太武帝在438年下詔,凡是五十歲以下的沙門一律還俗。445年,他發現長安佛寺僧人與起兵反魏的胡人有關,下令誅殺長安沙門。第二年,下詔各州砸佛塔、毀佛像、燒佛經、殺僧尼……舉國上下,風聲鶴唳。
太武帝廢佛後6年,被宦官殺害,年僅45歲,他兩個兒子(太子和恭宗)也相繼死於宦官之手。其孫文成帝即位後,佛教才恢復發展,雲岡石窟就是他在位時開始建造的。
北周武帝
100多年後的北周武帝宇文邕,不但滅佛,而且滅道。下詔:「斷佛、道二教,經像悉毀,罷沙門、道士,並令還民。」
北周滅北齊後,繼續推行滅佛政策,毀寺4萬,強迫300萬僧、尼還俗,相當於當時總人口數十分之一,這對急需兵源和財力的北周來講,可謂意義重大。
578年,北周武帝暴病而亡,年僅36歲。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南北朝時期,佛、道可謂極度盛行,北周武帝果斷抉擇,毀佛斷道,但並未屠殺僧侶。而同時期北齊及南朝多數政權均不能正視宗教過度發展給國家帶來的不利。這或許也是為什麼北周和他的繼承者隋能統一全國的一個理由。
唐武宗
唐代皇帝多次對寺院賞賜土地,貴族、富紳也大規模向寺院捐贈財產,發展到後期寺院土地過多僧尼無法耕種,會僱傭佃戶進行耕種,大量的勞動力掛靠於寺院經濟以躲避賦稅。因而寺院經濟的膨脹與世俗經濟產生了矛盾,大大削弱了政府的實力,加重了國家的負擔。
篤信道教的唐武宗李炎繼位後決定廢除佛教。他於845年下詔全面毀佛:26萬多僧尼皆令還俗;大小寺院4萬餘所全部摧毀;銅像鑄錢、鐵鑄農具;佛經大量被焚。連天竺和日本外來的和尚也未能倖免。其餘外來宗教如回教、祅教、摩尼教、景教、回紇教也一同遭難,或強令還俗,或驅逐出境,寺廟盡毀。
由於毀佛成功,擴大了政府的稅源,鞏固了中央集權,這段唐朝中後期較為平穩的一段時間,被史學家稱為「會昌中興」。
在位6年後,唐武宗因服食仙丹而死,年僅32歲。
周世宗
被譽為「五代第一明君」的周世宗柴榮在即位後的第二年(955年),下詔大毀佛寺。
除了有皇帝題字的可保留外,每縣只留一寺,其它盡毀。全國共拆廟30360所,毀佛像鑄錢,近百萬僧尼被逼還俗。
周世宗的結果大家都比較熟悉,39歲英年早逝,留下孤兒寡母被趙匡胤奪了江山。
三武一宗,在歷史上文治武功還是頗有建樹的,這一點從他們的廟號或諡號上也能看出來。但有人說,正是因為他們的滅佛行動,最終遭到報應全部暴死。你怎麼看呢?
中國歷史上的四個不同朝代的皇帝排斥佛教,滅佛時間都在五年左右
兩千五百多年,佛教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佛教是東漢明帝時期正式傳入中國的,時間是永平十年(公元67年)。著名的白馬寺就是給第一批進入中國的天竺僧人居住的。在中國歷史上有三武一宗滅佛的事件,在前後不同的四個朝代裡面連續發生。
北魏太武帝滅佛,自太平真君七年(446年)詔,至其駕崩(452年),滅佛時間共六年。史稱「太武滅佛」。
北魏太武帝初崇佛教,後因受道士寇謙之等的影響,轉奉道教,於440年改元為太平真君,對佛教有偏見。太平真君五年九月殺政變未遂的僧領玄高、慧崇等。七年,太武帝西征抵長安,見佛寺僧侶多所破戒,釀酒、私藏兵器、淫亂婦女,司徒崔浩要求滅佛。三月,下詔坑殺長安沙門,並命留守平城的太子拓跋晃燒毀佛經,處決僧侶。
太子因篤信佛教而緩行,僧侶們得以多作準備,故被殺的不多,但殿宇多毀。452年宦官宗愛謀殺了太武帝,立南安王拓跋可博真為帝,數月,又殺可博真。大臣劉尼、源賀等立太武帝之皇太孫拓跋濬繼位,是為文成帝,文成帝詔復佛法。佛教又得以恢復。
北周武帝滅佛,自建德三年(574年)始,至其駕崩(578年),滅佛時間共五年。史稱「建德毀佛」。
北周武帝即位之初,循例事佛,但更重視儒家。天和二年(567年)因寺僧日多,滋生是非,國庫收入驟減,還俗沙門衛元嵩上書請刪寺減僧,此論深合帝心。武帝為禁抑釋道,製造輿論,從天和至建德年間(566年-578年),曾七次召集百官及沙門、道士等辯論儒釋道三教先後;甄鸞、道安等屢上書駁斥道教,紛紜不息。天和三年,武帝御大德殿,集百僚及沙門、道士,親講《禮記》,欲以儒術治天下。
建德三年五月始議禁佛,詔僧道大集京師,斥佛教不淨,下詔禁佛道二教:經像悉毀,並令沙門、道士還俗,三寶福財散給臣下,寺觀塔廟賜予王公。其他奉祀崇拜,禮典所不載者,盡除之。當年六月,設置通道觀,選佛、道名士120人,普著衣冠,為「通道觀學士」,並置官吏統管。建德六年,北周滅北齊,周武帝入鄴城,在原齊境內推行禁佛之令,沙門慧遠與帝爭論不果。禁佛後,北方寺像幾乎滅絕,僧眾多逃奔江南。武帝死後,宣帝、靜帝先後繼位,佛法又興。
唐武宗滅佛,自會昌二年(842年)始,至其駕崩(846年),滅佛時間共五年。史稱「會昌毀佛」。
唐武宗喜好道術,開成五年(840年)秋,召道士趙歸真等81人入禁中,於三殿修金籙道場,親受法籙。宰臣李德裕等厭惡佛法,此二人經常在唐武宗面前詆毀佛教。會昌二年(842)十月,勒令僧尼戒行不精者還俗,財物入官,僧許留奴一人,尼許留婢兩人。三年,查點外國僧人,並禁摩尼教等流傳。令「兩街功德使」疏理京城,公案無名者還俗,遞歸本貫,諸州道府皆同斯例。
四年,詔禁供養佛牙,毀焚長生殿內道場經像,換為天尊、老君之像。但毀佛主要的原因是當時寺院所屬莊園增加,國稅收入減少。加以僧伽腐敗,僧侶不事生產,蠹耗天下。會昌五年三月,勘檢天下寺舍奴婢,八月,敕毀佛寺,勒僧尼還俗,下令並省寺院。武宗下令沒收寺院土地財產,毀壞佛寺、佛像,淘汰沙門,勒令僧尼還俗。次年武宗去世,唐宣宗即位,滅佛就此結束。但佛教已受到很大的打擊。摩尼教、景教等宗教也受到波及,此後逐漸退出中原地區。
後周世宗滅佛,自顯德二年(955年)始,至其駕崩(959年),滅佛時間共五年。史稱「顯德毀佛」。
顯德年間,北方五代更迭,兵革時興,僧尼管理功令漸馳,以致寺僧浮濫,直接影響國家賦稅、兵役。顯德二年(955年),詔令整飭寺院,沙汰僧尼。凡無先代「御匾」之寺宇並皆停廢,親無侍養者不許出家。規定若要出家,男年十五以上,需背誦佛經一百卷(或能朗誦五百卷),女年十三以上,需背誦佛經七十卷(或能朗誦三百卷),陳狀呈上,由本郡考試,上報祠部,給予度牒,方得剃髮。禁止燒身、煉指等眩惑世俗、殘害肢體的行為。存留寺院之外,民間的銅佛像全數沒收入宮,用以鑄作銅錢。此後,華北的佛教日益衰落,而南方佛教仍繼續發展。
三武一宗法難:皇帝與佛教的恩恩怨怨
在我們的歷史上,有四次因為朝廷(即zheng fu)力量禁止佛教時間,歷史上稱為「三武一宗滅佛」佛教徒稱之為「三武一宗法難」。
北魏太武皇帝拓跋燾
第一武禁佛:北魏太武皇帝禁佛
太武帝在位初期崇信佛法,後而轉為信奉道教,於440年改元為太平真君,他認為佛教是「西戎虛誕」,「為世所害」。太平真君七年,太武帝西政到達長安,劍佛寺內藏有兵器,又查出「釀酒具及州郡牧守富人所寄藏物,蓋以萬計。又為窟室,與貴室女私行淫亂」。司徒崔浩因此上疏請誅殺天下沙門,毀諸寺經像。三月太武帝下詔誅長安沙門,下令廢除全國佛教。太子比較重新佛法,所以緩發詔書,使遠近四方沙門多逃脫,金銀佛像及經書被秘密收藏,僅有一部分人被殺,而魏境內寺宇建築大多被損毀。
這次滅佛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對宗教開刀,當然,其中的證據我不知道是否真實,一個朝廷要栽贓一個教團是很容易的,尤其是在中國這樣一個高度集權的社會之中,但是,我們看到,是公元440年後,太武皇帝拓跋燾改信道教以後,才開始滅佛的,也就是說,這是一場私慾的報復,而並非政治上的雄才,只是信仰變化而帶來的殺戮,並非在於是否佛為世毒的考量,這是一個擁有巨大力量的道教信徒所幹的事情,而並非皇帝所幹的事情。
這一次,提刀誅殺沙門了,那下一次,也能提刀誅殺道門,什麼門都可以,當然,相比較北朝的雄才,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就顯得清幽可人了,但是即使這樣,也是出自於政治上的教化嗎?南梁帝蕭衍數次出家,被大臣贖回,這在我認為是荒唐的,這不是一個國家的領導人所應該乾的,所示崇信佛教,完全可以像康熙那樣崇信,治理好一個國家,那就是在世之佛祖,何必出家呢?這兩位前後相差不到一百年的政治家,卻都是被下士的佛教困住了心思,往上,就丟了。
北周武皇帝宇文邕
第二武滅佛:北周武帝禁佛
北周武帝即位之初,循例事佛,重視儒術,天河二年(公元567年)因寺院僧人日多,滋生是非,國庫收入驟減,還俗沙門衛元嵩上疏請求減寺減僧,武帝為禁抑佛道,製造輿論,在天和至建德年間(公元566年—578年),曾七次召集百官及沙門、道士等辯論儒釋道三教,天和三年(568年),武帝在大德殿,集百官及沙門、道士,親自講《禮記》,想要用儒來治理天下,建德三年五月開始討論禁佛的問題,召僧道大集京師,斥佛教不淨,下詔禁佛道二教,經像悉毀,並令沙門、道士還俗,三寶福財散盡,寺產賜給王公,建德六年滅北齊,周武帝在原北齊境內推行禁佛令,禁佛後,北方寺像幾乎掃地悉盡,僧眾多逃江南。
這個我給皇帝點個讚,我常常讀三教經典,一直想適合於社會的到底是哪一家呢?最後落在儒家上面,佛家雖然有高深的修行,但是卻不是適合這個萬丈紅塵的,所以他不信,道教也不行,這個社會,並非都是聖人的社會,所以儒家最好,所以佛道可以有,但是只能占據一小部分,只是人的一個心靈慰藉,而不是治世的法寶,所以佛寺坐大,是不好的行為,是一個朝廷的失敗。
唐武宗李炎
第三武滅佛:唐武宗禁佛
此次禁佛發生在會昌年間,所以又稱之為「會昌法難」。
武宗喜好道術,開成五年(公元840年)秋,召道士於三殿修道場,親受法。會昌二年(公元842年)十月,武帝勒令僧尼中犯罪者和違戒者還俗,財物入官,僧許留奴一人,尼許留婢兩人,會昌三年,查點外國僧人,並禁摩尼教等流傳,下令梳理京城,公案無名者還俗遺返原籍,諸州道府縣同斯例。會昌四年,詔令禁供養佛牙,毀焚長生殿店內道場經像,替換為天尊像。
武宗禁佛的主要原因是當時寺院所屬莊園增加,國家賦稅收入減少,加以僧伽腐敗,僧侶不事生產,耗損大量生產資料,會昌五年三月,堪檢天下寺舍奴婢,八月,敕毀佛寺,勒僧尼還俗,下令並省寺院,會昌法難全國共拆寺廟4600餘所,還俗僧眾26萬餘人,收充兩稅戶,拆招提、蘭若4萬餘所,收膏腴上田數千頃,又將寺院奴婢改為兩稅戶15萬人,但當時藩鎮權勢已重,有些地方並未遵旨禁佛,武宗死後,宣宗又復佛法,但佛教勢力已衰,元氣大傷。
僧許留奴一人,尼許留婢兩人,這是和尚,佛陀的弟子?不,這是僧官,這是達官顯貴的做派,所以不要有任何的心裡負擔,這些佛該禁,該滅,這樣的僧滅了,佛陀會感謝你,我一直想不通寺廟有私產這件事,寺廟中可以有一小部分的私產,這私產用來養活寺內的僧眾,參悟佛法就好,有私產了應該去幫助那些窮苦的大眾,如果一個寺廟有很多的私產的話,開始驕奢淫逸的時候,這就是犯規的前兆,惡人的做派,而不是僧眾的做派,有私產也是對於私產的執,不破執的寺廟,儘管去滅,儘管去侮辱,這樣的寺廟,不應該被尊重,說句髒話,叫做「站著茅坑不拉屎」。
周世宗柴榮
一宗滅佛:後周世宗禁佛
世宗在位時,北方五代更迭頻繁,兵革時興,對僧尼的管理逐漸鬆弛,導致寺僧浮濫,直接影響國家賦稅、兵役。顯德二年(公元955年),世宗詔令整飭寺院,沙汰僧尼。凡無敕頒寺額的寺宇皆停廢,親人無侍養者不許出家,規定若要出家,男須年十五以上,誦經百紙或讀五百紙,女須十三以上,誦經七十紙或三百紙,陳狀呈上,本郡考試以聞,祠部給牒方得剃度,禁止有燒身、煉指等眩惑世俗、殘害肢體的行為,存留寺院之外的民間銅像全部沒收入宮,用以鑄錢,此年恭廢寺3336所,倖存2694所。此後,中國北方的佛教日益衰落,而南方佛教仍持續發展。
後來的各位皇帝漸漸的清醒了,知道什麼能夠治國,什麼是精神的慰藉,所以有種種出家規定,很好,我覺得在當代也應該極力推崇一下世宗柴榮的辦法,我記得在建國之初,有太虛法師,想要縮減80萬僧眾為4萬,結果因人反對,至涅槃時也未能成行,若能經過太虛法師一番改革,也許佛教就不是今日之佛教,我們所見和尚也不是今日之和尚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