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界法師:從外道場轉移到內道場
智者大師勉勵我們所有的大乘修學者,我們應該從緣修提升到真修。
真修的意思就是你在整個栽培善根當中,你不能靠外境,這個外道場是靠不住的。你必須在內心當中去開發一個內道場——你內心的道場,把心帶回家。我們所有的生命的因緣,你的外在的色身,你的內心的感受、想法都來自於一個共同的家,就是我們的清淨本性,依止天台宗的現前一念心性,你必須要把你整個生命的修學的道場,從外道場移到你的內在的道場,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
空觀,觀想我們的心本來是無一物的,這個時候我們會對整個生命世界的我法二執慢慢地慢慢地淡薄,乃至於熄滅。空觀是觀因緣性空,而破除我法二執。假觀,觀我們的心一動就顯現種種的十法界的假名假相假用,佛菩薩是活在我們的心中,別人沒辦法破壞的。我說實在的,你真正要念佛,誰也干擾不了你的。
當然這個地方你必須把外道場移到你的內道場。這個時候阿彌陀佛不完全只是活在十萬億佛土外,更重要是活在我們的一念心中。我們心中憶佛念佛,阿彌陀佛就存在我們的心中,在我們一念的大圓鏡智的心中顯現阿彌陀佛的假相、假用。
所以當我們開始從外道場轉移到內道場的時候,智者大師說,你這個人叫作修行上路了,你找到回家的路了,而且你所修學的善根是堅固不可破壞的,誰也不能破壞你,煩惱也不能破壞你,外在環境也不能破壞你,魔王也不能干擾你,修學變成是你自己的內心的世界。
禪宗說的,你這個時候不與一切萬法為伴侶。臨命終的時候,我們一切諸根悉皆敗壞,色身要放下,一切眷屬悉皆捨離,一切的珍寶不復相隨。但是因為我們在外道場之外已經建立一個內道場,你內在的道場不會因為死亡而破壞,還是很堅固地可以把佛號提起來。
所以我必須提醒大家,我們念佛人如果你念佛只是停留在外道場,你的佛號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外在的因緣就像是一個水泡,夢幻泡影。你的佛號是建立在外在的因緣,因緣一旦破壞的時候,你佛號就破壞了。所以我們在禪淨雙修當中主要的目的,是透過禪觀把我們在外面活動的心拉回來。
當然我們也不能完全否定外道場的重要,我們有時候要依止大眾來憶佛念佛,來打佛七,但是這個都是助緣。托彼依正,顯我自心,我們假借外道場,但是真正要成就的是內道場。但是你剛開始也是,就是我們從外道場的修學而增長內道場的善根,內在的理觀,空假中三觀,佛號是存在你心中,誰也不能幹擾你。
這個就是我們在修學念佛當中必須有般若智慧的主要原因,就是你必須要試著勉強自己,把心帶回家,從家裡面把佛號提起來。這個時候佛號就變得非常的堅固不可破壞。那麼這個就是我們禪淨雙修的主要理由,就是讓你所有的善根變成非常堅固而不可破壞。
淨界法師:我們聽聞了很多的佛法今生不全用到,為什麼還要聽?
那麼佛法它跟世間法最大的差別,古人:一入耳根,永為道種。
我們聽了很多的佛法,其實很多的道理,我們今生不一定用得到,真的是有的用不到。
我們大概一般來說,真正今生站在求生淨土的角度來說,我們所聽聞的佛法的部分,可能大概只有十分之一左右而已,很多東西今生都用不到。
但是我們還是要聽聞,因為……為了你以後的菩提涅槃做一個佈局,因為你還有來生。
這個佛法聽進去以後,什麼叫金剛種子?就是它永遠都不會消失掉,即便你以後到三惡道去,都不會消失掉。
而這樣的一種大乘善根呢,跟著你的生命不斷的運轉,它就會慢慢的帶著你跟三寶結緣、繼續的聽聞佛法,慢慢慢慢的趨向於菩提涅槃的果報,它對我們的生命有一個引導的作用。
你看有善根的人跟沒有善根的人差很多。
有善根的人,他一時做錯了事情,誒!他就會遇到一個好的善知識來開導他,就會有好的環境,使令他改變。
那麼你今天跟三寶沒有結緣,沒有善根,當你產生過失的時候,你就一直下去了。
所以我們講,你聽聞佛法,對著未來來說,你終究會跟菩提涅槃的果報相應的,因為它可以做你一個非常好的引導。
淨界法師:怎樣能讓佛號念得更堅定?
你的佛號跟你的心理水平是有關係的。你心理素質不夠,你是創造不好堅定的佛號的!因為你的佛號是誰在念呢?不是嘴巴念佛啊!是那個明瞭的心在推動佛號,能念的心不可思議,所念的佛才會變成不可思議!所以你如果要提升你的佛號水平,你必須要提升你心理的素質,因為佛號是你的心在憶念,是能念的心、是那個明瞭的心在念佛,不是嘴巴念佛。
我們怎麼樣提升我們的心理素質,讓佛號更堅定呢?當然必須有歷代祖師的傳承。這當中善導大師講得最簡單,就是修皈依。你不是只有信仰而已,你必須要通身靠倒!我們必須觀想,自己是生死罪障凡夫,無量劫來常沒常流轉,沒有出離的力量。
第一個,你要觀照:你是一個什麼樣的定位?一個人要先瞭解自己。我們的定位只有八個字,就是「業障深重,求出無門」;第二個,我們要相信,阿彌陀佛有廣大的加持力,他一定可以救拔我,彌陀大願必定救拔。這兩種智慧:一個對自己的瞭解;一個對佛陀的瞭解,佛陀是怎麼回事?彌陀的願力廣大,他必定救拔。
印光大師說這兩個還不夠,又加了一個:就是「無常迅速,早作準備」。印光大師把善導大師的思想又加了一句話,就是說你要把死亡這件事情放在心中,你沒有太多時間了,你沒有太多時間打妄想了。他說,你一個人要把佛號念好,要把「死」字掛在額頭上,就是說你的生命不多了,你必須有一種危機意識。
我們把善導大師跟印光大師這兩個智慧的觀照,把它加起來就是三個智慧:第一個,你觀想你自己「業障深重,求出無門」;第二個,你觀想阿彌陀佛「本願廣大,必定救拔」;第三個,你要知道你自己「無常將至」,你必須「早作準備」。你說:我還年輕,是吧?怕啥!不可以這樣講,年輕人往生的多得去了!
所以,透過智慧的觀照,我們對阿彌陀佛的佛號,就不只是一種點狀的信仰。點狀的信仰就是說,它只是你生命的一部分,它只是在你做完工作,去旅遊,你把生命的時間都扣掉以後,剩下的時間才給阿彌陀佛,他只是你生命的一小部分,這個叫做信仰。
你這樣子是很難把佛號念好的,因為你的心態,佛號在你心中的定位,只是你生命的一小部分,它沒有足夠的力量來產生你生命的改造、生命的流轉,不可能!但是它會讓你生命當中,活得快樂一點。
阿彌陀佛對我們的加持是相互的關係,不是單方面的關係。諸位要知道,感應道交不是單方面的,你對阿彌陀佛的付出有多大,他會給你多大的回應。所以,我們透過智慧的觀照,我們就知道,其實阿彌陀佛是我們的全部,叫做「一心歸命,通身靠倒」,這句佛號你是怎麼想的,這很重要!
你念佛的時候你是怎麼想,這就是你的智慧水平、就是看你對人生的理解有多深了。你認為它是一部分,它就表現一部分的力量給你;你認為它是全部,它就給你全面的加持。所以,你想在心中創造佛號,你就要有智慧了。印光大師他把念佛的人再加上智慧的觀照,他這個信心就叫做真實的信心,而不是一般的信心了。
有些人念佛,他也不觀照,就是一路念,念到時間到就出來,該干啥還干啥,就這樣子。他也不知道自己怎麼回事,他也不知道阿彌陀佛怎麼回事,他也不知道這個死亡什麼時候到,完全靠信仰,點狀的念佛、片段的功德。
所以,念佛的人第一件事情,先完全接受彌陀全部的光明,就是你必須把心態準備好,這個是需要教育的。你必須瞭解自己,你為什麼流轉?你為什麼會在三界生生世世的流轉?這個事情一定有原因的。
第二個,阿彌陀佛為什麼——在十方諸佛當中有那麼多佛陀——能得到歷代祖師、十方諸佛唯一的贊嘆?憑什麼釋迦牟尼佛講完阿彌陀佛的時候,六方諸佛會贊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憑什麼?他在諸佛當中有什麼樣的特色?你都必須瞭解。你對佛陀不瞭解,你不可能把生命交給他,不可能!這不合邏輯。我們不可能把我們所有的生命,交給一個陌生的對象,不可能!完全憑信仰是做不到的。
所以,我們在念佛的過程當中,除了一念的信仰以外,那個智慧的觀照就變得很重要了!它會讓你的信仰更加堅固,更加廣大,讓你的生命能夠完全地投入,你無所保留的「一心歸命,通身靠倒」。這個都是要教育的。
淨界法師:大悲心是一切佛法的根本
大悲心是一切佛法的根本,淨土宗是大乘法門,當然也應該要修大悲。
大悲心的修法,首先「正修大悲心」,要生起大悲的心情。
第一個,知母
我們回憶過去的生命有無量劫的生命,而每一次的生命都必需要有一個母親來受生,所以每一個眾生都曾經做過我的母親。這個就是「知母」,如實地了知一切眾生都曾經做過我的母親。
第二個,憶念母親的恩德
每一個眾生做我母親的時候,都是十月懷胎的生育之恩,乃至種種的辛勞養育之恩,所以我們應該對過去的如母有情生起感恩、報恩的心情。由這個感恩、報恩的心情,激發我們的慈心跟悲心,希望在前面所修持的禮拜、讚歎、作願、觀察這些禪定智慧的功德,能夠讓眾生有諸痛苦離開痛苦,沒有安樂具足安樂。
這些就是說,當我們修習前面的止跟觀的時候,由禪定成就淨土的善業力;由觀成就淨土的觀照力。但是有時候我們會落入「我愛執」,活在自我意識的顛倒中。這時候修大悲心,就能夠把這種愛護自己的心,轉成愛護眾生的大悲心,所以修知母、念恩、報恩,能夠把心的顛倒轉換。以後就可以修迴向了,我們有想要利益眾生的心,就可以迴向。
迴向的內容有兩個:
第一個是「回染向淨:成就自利的功德。」我們可以透過自己的迴向,所謂的「願生西方淨土中」,把雜染的果報回轉到淨土的功德。
第二個是「回入娑婆度有情」:「回小向大」,把這個狹小的心量變成廣大的胸量,成就利他的功德。
這個地方我們要注意一個重點:
淨土的本尊相應,你要跟阿彌陀佛的心感應,本質要相同。阿彌陀佛的心是大悲心,如果我們的心是狹小的我愛、自私自利的心,不可能感應道交,這兩個不相隨順,氣味不同。
所以修大悲心,不是說你能夠付諸什麼行動,你可能只是在佛堂裡面修觀:知母、念恩、報恩,你什麼都沒有做,但是只要你能散發出大悲心的氣氛,就對了!所以重點是在氣氛,而不在於實際的行動。
你一定要把「想要眾生離苦得樂」的那種悲憫心生起來。即使你不能採取行動,也能夠感應道交,所以這個地方很重要,就是透過迴向來修大悲。
淨界法師:我告訴你一個修行秘訣。
我們在斷惡修善的過程當中,所依止的法門有二個:第一個是「行力」,就是斷惡修善的勇悍,那種堅定不移的決心;第二個是「忍力」,就是遇到逆緣的刺激也能夠安忍不動。
我們說,世間人除了努力工作賺錢之外,還得有一個倉庫。努力地工作就是行力,倉庫就是忍力。當然這個「忍力」很重要,我們說是「任勞任怨」。一般人任勞容易,任怨難。你能夠為大眾服務,任勞,但是你就禁不起別人的批評;你沒辦法接受批評,你的功德就不能夠相續下去。所以我們在修慈悲心、成就善念時,除了行力以外,忍力也很重要。
印光大師說:我們菩薩六波羅蜜,其實只有四個法門,就是佈施、持戒、禪定、智慧,這個忍辱跟精進不是法門,它是一種心理素質。他說:你這個六波羅蜜是成功失敗,這個行力跟忍力是關鍵,所以印光大師說要「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我們在修行的時候,你心理的素質,你就是善用你的忍力跟行力,一般來說是這樣的。
以前我們的教務主任上慧下天法師說:我告訴你一個秘訣,傳授修行的心要。他說「你順境的時候要行力」,身心健康非常好,因為有時候我們善業起現行,身體健康、心情愉快,這個時候你要趕快用功,因為你這個是大好時光,太陽出來的時候,因為你一生當中這種好時光不多,你要趕快的精進用功、積集資糧。
遇到逆境的時候,你剛好是阿賴耶識罪業起現前的時候,處逆境要守,安忍不動,這個時候你一動就完了,更糟糕了。所以順境要用行力,逆境要用忍力,這個是很重要的。所以這個地方就是說,我們今天菩薩發了很多願,那這個願是不是可以實踐,就看這個菩薩的心理素質,他的行力跟忍力是不是夠好。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