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
再看下一段,「必至無上道。道者,菩提也」。菩提是印度話,梵語,意思是覺悟。道是什麼?道是覺悟;什麼是覺悟?不迷惑。迷惑就是愚痴,不迷這就是道,菩提道、菩薩道、佛道。只有迷惑的人他才有貪有瞋,覺悟的人,貪瞋痴慢疑都沒有了。還有貪瞋痴慢疑,我們就知道,他是道道地地的六道凡夫,迷而不覺,沒有能力辨別邪正,沒有能力辨別真妄,沒有能力辨別是非,甚至於沒有能力辨別吉凶禍福。這種人是經典裡面所說「可憐憫者」,他真可憐,他的思想言行跟菩提是恰恰相反。佛菩薩勸不勸這些人?不勸。為什麼?他有業障,他一定要受罪、一定要吃苦、一定要走彎路,佛菩薩在旁邊等他回頭,他什麼時候回頭,這才能去幫他忙,不肯回頭的時候那是愈幫愈忙,那不是幫他,那是害他,加重他的罪業,佛菩薩不能做這個事。不能接受的時候不能講,什麼時候能夠接受,佛菩薩很清楚、很明白。
這一句講的是無上道,「如來所得之道,更無有能超越而居其上者,故曰無上道,即無上正等正覺也。」梵語稱之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梵文,不是不能翻,這是大乘修行人所希求終極的目標,你為什麼要學佛,你學佛想得到什麼?就是無上正等正覺。所以翻譯的這些法師用原文音譯,翻音不翻字,表示對它尊重。「如《法華經.壽量品》」,這四句偈非常重要,「每自作是意,以何令眾生,得入無上道,速成就佛身。」這四句還得了!這個「每」字是唸唸不間斷,自己有這個意思,有這個念頭,這個念頭是什麼?以何令眾生,這個何是方法,我們要用什麼樣的方法來幫助眾生。幫助他什麼?幫助他得入無上道,幫助他證得無上正等正覺,速成就佛身,趕快得到究竟佛果,《華嚴經》上說的妙覺位。所以古大德對《法華經》的稱讚說,「成佛的法華,開慧的楞嚴」。《法華經》是教人成佛,《楞嚴經》是教人開智慧。《法華》,何以說成佛的法華?這四句偈你就明白了。唸唸存的是什麼心,你是什麼個用意,你是什麼個目的?目的是要用什麼方法幫助眾生,一生當中去作佛去,成無上道。用什麼方法就清楚了,只有唸佛這個方法。因為是心是佛,你本來是佛;本來是佛,你現在又是心作佛,那你不就成佛了!你唸佛你就成佛,你念菩薩你就成菩薩,你天天念發財,天天念怎麼樣賺錢,你就到餓鬼去了,那鬼道,念鬼你就變鬼;天天恨這個、討厭那個,樣樣都不如意,那你是天天在念地獄,你肯定墮地獄。一切法從心想生,他為什麼作佛,他為什麼做餓鬼,他為什麼做地獄?自己想的,不能怪別人!你起心動念想什麼,它就變什麼、就現什麼,這個不能不知道。
「法藏菩薩亦復如是,欲令眾生至無上道」,法藏菩薩沒有第二個意思,沒有第二個念頭,他起心動念跟《法華經.壽量品》上講的是完全相同,這就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他建立西方極樂世界的道場,供養十方世界真正發心要成佛的人,到他道場來修行,滿足一切眾生成無上道的大願,這還得了!方法極其簡單,用自性的德號做自己的名號,念這個名號是念自性的性德。前面有一句話要記住,「當人自性」,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全顯當人自性,心作心是,這話說絕了!「至於必至者,可有二解」,就是有兩種說法。第一種,「必至無上道者,本願主體也」。這個本願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每一願都是幫助眾生必至無上道。「一一願中,皆以正覺自誓」,一一願都是從自性本具智慧德相裡頭流出來的,惠能大師見性的時候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是從本自具足中流出。「如次之二句」,像底下這兩句話,「斯願不滿足,誓不成等覺」,這就是誓不成佛的意思,這個等覺是無上正等正覺。「蓋四十八願,具體願文雖各有異,但大願共本,實為入無上道同成正覺也。」四十八願的經文,這些條目就像一棵樹的枝葉,樹枝、樹葉,這許許多多的枝葉共同一個根本。這個根本是什麼?「入無上道同成正覺」,這是根本。「同」字意思深,這個字裡含著真實平等,不一不異,這裡頭沒有煩惱習氣、沒有嫉妒障礙,希望十方世界一切眾生跟彌陀平等成佛。其實,往生到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下三品往生或者說下下品往生,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就平等了。阿惟越致是平等,三種不退都得到,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這是同成正覺。
我們今天學佛,要學彌陀的平等心,不能輕慢任何一個眾生。對內要尊重性德,對外要尊重一切眾生,尊重性德是自愛,尊重別人是愛他。人不知道自愛,怎麼可能愛他?那辦不到的事情,愛人一定從自愛開始。哪些是性德?古人講了一個字,叫本性本善,講一個善字。《三字經》教童蒙,「人之初,性本善」,這個善不是善惡的善,這個善是什麼?這個善是性德的總稱。在中國,我們的老祖宗把這個善說成四科,就是四種,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四種,善就這四種。五倫裡面又分為五個綱目,父子有親、夫婦有別、君臣有義、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五句要做到了,這個世界就大同。用什麼方法能夠達到大同之治,我們今天講和諧世界?諸位要知道,和諧世界一定從和諧家庭做起,家要不和,社會、世界和不了,家和萬事興。這五條落實在家庭,用什麼方法?用五常,五常是性德,仁義禮智信,以仁為主。仁是什麼?仁是愛人,推己及人,愛人如愛自己。義是盡義務,不講報酬、不講權利,就是今天所說的全心全意為別人服務,在家庭為一家人服務。
中國從前的家是大家庭,現在沒有了,現在中國人可憐,家破人亡,古代每個家至少都是四代同堂,大家庭。所以沒有五倫五常,家就沒有了,家就亂了、家就敗了。還得有四維八德,禮義廉恥、孝悌忠信、仁愛和平。每個人都要遵守,每個人都要落實、要做到,這是個標準的人,與性德相應。你學聖賢教誨,你能成為聖人、成為賢人;你學佛你能成佛、能成菩薩,根底厚;你學道,你能成神、能成仙。這四科是真正叫根本教育,沒有這四科的根,學什麼都不能成就;不能成就意味著你每天造的是輪迴業,你將來在六道里要受輪迴的果報,就這麼一樁事情。
彌陀慈悲,以超世的弘願來幫助我們,接引我們往生淨土。還是要有條件,條件裡面第一個,大家都疏忽了,你們展開經文,佛稱什麼?「善男子、善女人」,這頭一個條件。你學佛了,你是不是個善男子、善女人?我是。你憑什麼是?這是有條件的,善男子、善女人是以十善業為條件,十善業有沒有做到?做到十善業,你才真正是善男子、善女人。如果連這個稱號都沒有,佛所說的一切經就沒有我的分,我不是善男子、善女人,佛是對善男子、善女人講的,他們有分,我沒做到我沒分,充其量我在旁邊是個旁聽的,不是正科學生。所以淨業三福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告訴我們,淨業三福三條,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我們有沒有做到?這兩句落實在《弟子規》,《弟子規》做到了,這兩句就做到;《弟子規》沒做到,這兩句只可以唸唸,不是我們自己。「慈心不殺」,殺人要償命,欠債要還錢,這是因果定律。我們把它落實在《感應篇》。《感應篇》給我們舉善惡果報一共是一百九十五樁事情,我們要把它記住,善要修,惡要斷。最後「修十善業」。由此可知,十善業是建立在《弟子規》跟《感應篇》的基礎上,也就是儒跟道。這是中國唐朝中葉以後,大乘教就不學小乘,而用儒跟道來代替,這麼一回事情。因為佛當年在世說過,「佛子」,佛門弟子,「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佛說那是「非佛弟子」,佛不承認你。
摘自 淨土大經解演義257 淨空法師講
- Apr 03 Sun 2011 00:20
天天恨這個,討厭那個,你天天在念地獄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