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觀對紛爭竟勝的世界能起平復作用嗎?

問:佛教的慈悲是否太軟弱?對紛爭竟勝的世界能起到平復作用嗎?

索達吉堪布答:我相信佛教思想可以根除世界上的紛亂。美國前總統羅斯福曾問太虛大師:“世界上戰爭頻發,怎麼才能永遠和平?”太虛大師答到:“慈悲、無我。”這個回答看似簡單,卻包含了佛教最重要的思想——慈悲利他、無我智慧。

表面上看來,佛教的慈悲利他心給人一種軟弱的感覺。按世間的觀念來講,如果別人攻擊你,你應該以牙還牙,報復對方,而佛教一味地修忍辱和慈悲,豈不是縱容對方傷害自己?可能有些人是這樣想的。但實際上,這是用以退為進的方式來獲勝。這聽起來和我們的常識背道而馳,但如果你瞭解人類發展規律就會發現,這裡有非常甚深的道理。

佛教中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釋迦族的王國被琉璃王入侵。當時釋迦族的國王叫摩訶男,是佛陀的堂弟。釋迦族原本可以打敗琉璃王的軍隊,但為了避免流血犧牲,摩訶男選擇向琉璃王投降。即便如此,琉璃王依然要殺掉所有的釋迦族人。在這個情形下,摩訶男請求琉璃王給釋迦族人一個短短的逃跑時間。琉璃王問他,需要多久?摩訶男說,王宮這邊有一個湖,從他潛到湖裡到浮上水面的這段時間就可以。琉璃王覺得這不會耽誤多久,於是就答應了。後來,摩訶男潛入水裡,把自己的頭髮系水底的樹根上,犧牲了自己,同時為釋迦族人爭取了逃跑時間。最終,琉璃王被他的偉大行為所感動,放棄了屠殺計劃。也就是說,這個國王沒有去與鄰國開戰,反而用犧牲自己的方式,救活了許多百姓。這個故事體現了以退為進的智慧,也充分體現了佛教的和平精神。

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冤家對頭時該怎麼辦呢?比如說,你平時對別人挺好的,但就是有人無緣無故地陷害、誹謗你。這時,你該以牙還牙,還是通過修安忍來解決?實際上,冤冤相報並不是解決衝突的辦法,從長遠來看,乃至從生生世世來看,我們應該用慈悲心來對待對方,這也應該是我們生活中的基本原則。

曾經有人邀請特蕾莎修女參加一場反暴力(Anti-violence)的示威遊行,但她卻拒絶了。因為她覺得這個“反”字(Anti-)本身就帶有些許的暴力色彩。同時,她還說到,如果有人邀請她參加提倡非暴力(Non-violence)、提倡和平的活動,她是願意參加的。這看似簡單的詞句非常值得我們深思。

佛陀說過,永遠不可用仇恨來止息仇恨,仇恨只能用慈愛來止息。希望大家都能牢牢地記住這句話的甚深意義。

——《一個人的夢世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