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結恩不結怨 - 聖嚴法師

怨恨和嫉妒都和瞋恨心有關,但兩者不太一樣。嫉妒是覺得一樣東西本該屬於我,別人不該擁有,也就是見不得別人得到好處,例如:看到別人有轎車、洋房,而自己 沒有,就會眼紅,心生嫉妒。怨恨則是自認為所付出和所得到的回饋,有明顯的不公平,例如,看到有些企業家以錢賺錢,轉眼間就賺進大把鈔票,甚至不必努力, 就有源源不絕的財富進來,但自己辛苦賣命工作,卻發不了財。有些人會對這種現象感到憤憤不平,覺得自己很委屈,怨恨心便由此產生。

所以,怨恨是一種心理不平衡的現象,認為這個世界,或是某件事、某個特定對象,對自己很不公平。例如,有些人認為老天爺對自己特別不公平:明明沒有做壞事, 為什麼單單自己受苦?為什麼不幸的事發生在自己家裡,而不是發生在別人家裡?為什麼好人沒好報,壞人反而逍遙法外,難道真的是老天瞎了眼嗎?有這種怨言的 人,總認為政府制度、社會環境、親戚朋友等,都和自己唱反調,好像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這種不平衡的心態,就是怨恨產生的原因,也會造成自身的痛苦與不 幸。

有人認為「情到深處無怨尤」,關係親密的人理應相親相愛,不至於互相怨恨。可是從現實生活看來,親人間的接觸愈頻繁,產生的利害衝突與感情矛盾就愈多,如果 不懂得化解之道,怨恨就會愈積愈深。有時候對外人產生怨恨的機會比較少,反而是對關係親密的家族、親人,怨恨比較多。例如,大多數的母親都是以平等心對待 自己的小孩,可是只要對這個稍微好一點,另外一個就會吃味,覺得沒有得到應得的照顧,認為父母不公平,當孩子心理不平衡時,就會產生怨恨。

俗話說:「不是冤家不聚頭。」有些人不也暱稱自己的情人為「小冤家」嗎?這種「歡喜冤家」的聚合,正說明了怨恨與恩愛之間,是糾纏不清、曖昧模糊的。這一生 和我們相聚的人,彼此之間做親家也好,做冤家也罷,都是有恩有怨,不容易分別清楚,但是大體說來,通常是結怨的比較多,結恩的比較少,所以下輩子還會繼續 來做彼此的親人或冤家。

西方有句諺語說:「當你怨恨一個人的時候,你就成了他的奴隸。」人與人相處,當然最好能結恩不結怨。結恩不結怨的家庭、團體、社會,一定都能相處和諧、生活愉快,否則,只記怨而不記恩,彼此相處不會愉快,而變成一種折磨。

所以,在面對任何人、事狀況時,心中只有包容,沒有敵人,只有慈悲,沒有怨恨,內心平安寧靜,就能達到自安而安人的目的。

本文摘自 《 從心溝通 》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