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隨順眾生

在[普賢行願品]裡提到,我們必須懂得與一切善士結交,

比方說,過去有一個人喝酒抽煙,什麼事都去做,然後就有人提醒他:你這樣做很不好。

他就回答對方:我是在隨順眾生,為了和他們一樣,為了能成為他們團體的一員,所以我才去喝酒抽煙。

你若隨順世間法,就會成為世間人。但是,真正的[恆順眾生]並非是此一含義。

總之自己的目標與修持的信心,一定不能失去!之後,再去利益眾生,再去隨順眾生。

這才是真正的隨順,而不是說要去隨順眾生,然後連自己最初修法之心,也完全捨棄了,如此就與真正的隨順完全相反了。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教授《無死甘露妙樹》


隨順眾生需要有智慧 切不可任意隨順

我們面對的眾生很多,用什麼心態去對待他們?如何隨順?要一切站在他的角度考慮問題,一切以他為中心。

恆順眾生就不是讓眾生恆順我,是我去恆順眾生,去理解他的處境、需求、好樂,乃至於煩惱。

但要於彼隨順而「轉」。這裡就有智慧了,先要隨順他,但隨順的過程當中,要生起觀照的智慧,要轉化他。

如果有的眾生,煩惱很重,說要搶銀行,那你也隨順他去搶銀行,給他站崗,那行不行呢?

眾生有種種的慾望,我們最終隨順的是他的真性,但是他的煩惱,我們在恆順的過程當中要轉化。這就需要智慧、善巧方便。

中國民間有一個關於「魚籃觀音」的傳說。是說觀世音菩薩觀察一個漁村有些眾生可度,他就變化成一個很美貌的少女,走在村裡。她手裡拿著魚籃,裡面裝著用來放生的魚。

這個村裡的年輕人一看,一個美女來了,大家都來追求。這個美女就說,你們要娶我為妻就得要背誦佛經。先是讓他們背《心經》,這一背,有好幾百人都背會了;就說你這麼多人,我也不可能嫁這麼多人,就背《普門品》吧,又有好幾十個人背會了;再背《金剛經》,也有五個人背會了;最後背《法華經》,就剩一個姓馬的背會了。

魚籃少女於是就決定嫁給他了。而就在新婚的晚上,新娘子忽然得了暴病身亡了。馬郎痛惜不已,無奈將其埋葬了。過了一段時間,有一位老和尚到那裡去,告訴他們,你們不要那麼愚痴,那個魚籃少女就是觀世音菩薩。然後把墳墓掘開一看,金鎖骨連體,那是觀音的化身。馬郎受此點化,就出家了。正所謂是「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

隨順眾生,需要有智慧、有慈悲。總之,面對種種不同的眾生,無論是善的眾生、惡的眾生,一個修普賢行願的普賢行人,一定要有慈悲心,同時也得要有智慧行,才能隨順而轉。

同時在這世間,有造作五逆十惡的眾生,那是人間的地獄法界,這是造因。在果上講,一切眾生滿業不相同。

有人前生有福報,修財、法、無畏三種布施,他到人間來,得的是大富大貴、健康長壽,這等同天人,人間的天法界。

有些過去生中造作罪業的,從惡道裡面出來的,還帶著罪惡的習氣,也帶著三途的余報,生活非常貧苦,貧賤之極;又不懂得斷惡修善,不相信世間有佛菩薩,不相信世間有聖人,成見很深,惡習氣很重,這是人間的三途果報。

所謂人間地獄、人間餓鬼、人間畜生,外表他是個人的形狀,他的心情、他的感受無異於三途。諸佛菩薩統統隨順。

懂得如何避開問題的人,勝過知道怎樣解決問題的人。很多時候,當我們不知道怎麼辦的時候,請選擇隨順因緣,也許這就是最好的選擇。勝出者往往不是因為能力而是因為觀念。要用行動控制情緒,而不要讓情緒控制行動;要讓心靈啟迪智慧,而不能讓雙耳支配心靈。


【小毛病可以隨順,大毛病可以提醒,一個總原則,不結冤仇】

淨空法師慈悲開示

《普賢行願品》曰:「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這一句重要。

我們今天,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放不下,原因在哪裡?原因在分別。

你是眾生,你不是佛,我對你不需要尊重,我對你不需要供養。這個供養裡頭,有尊重、有愛護、有關懷、有幫助,這都屬於供養。

我認為沒有供養你的必要,這是什麼?這就有分別,有自有他,不知道自他是一體。

菩薩恆順眾生,菩薩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只有在什麼情形之下,菩薩不去幫助、供養這個眾生?眾生不接受,那菩薩就不去理他。

不接受你要找他,他會反駁,他不但不生歡喜,他有怨恨,讓這個眾生造更重的罪業。所以他不喜歡,不去惹他,離他遠遠的。

這就是經上所說的,也是一條戒律,「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不要叫眾生生煩惱。

叫眾生生煩惱就結下怨,這個怨雖然很輕、很微薄,但是如果常常累積,就變成重大的怨恨。

菩薩往往從極其微細地方他下手,所以他心清淨,心能真誠平等覺,平等覺是本性,是真心,回到清淨平等覺。

凡夫的心粗,粗心大意,重大的可以不犯,能守得住,極其微細的常常會起現行。這種微細經長時間累積,就變成很深的習氣,習氣是這麼來的。

所以,要學恆順眾生,眾生做錯事情也可以恆順,這個錯是不大,不是重大錯誤,就能隨順,就能夠忍受,修忍辱波羅蜜。

重大的,那不能忍受,就要說出,要勸導他,柔和勸導,幫助他改正。

菩薩對待眾生他用真誠愛心,所以眾生都能夠接受,都能夠聽從教誨,也就是聽從勸導,樂於改過自新。

凡夫勸眾生帶著有傲慢的習氣,有責備的習氣,有訓導的習氣,他不服。他知不知道錯?知道錯,知道錯不服你,他反抗你。

這就是菩薩所謂道行深,道行深什麼叫道行?菩薩有智慧,菩薩有善巧方便。菩薩有沒有發脾氣的時候?有。這個眾生犯了錯誤,應該用嚴厲的發脾氣他才會接受,行。

連老師教學,我們都親眼看到這個方式。

李老師教學,我們的教室差不多就這個攝影棚這麼大,學生不多,二十個人。

我們就看到老師對有些學生有打有罵,態度很不好,那是什麼學生?對老師真正恭敬,老師真教,有打有罵。

打他是什麼?記住,打記性,這個地方挨過打的,永遠不會忘記。

對有幾個同學,老師從來沒有給他們有過嚴厲的顏色,都是和顏悅色,錯誤地方老師也不糾正。我初學我看不懂,我有疑問也不敢問。

一、二個月老師看出來,知道我有疑問,不敢問,把我叫到房間裡面去,告訴我,是不是有疑問?我說是的,是有這個疑問。

他說你不知道,那個可以打、可以罵的是真學的;那個不能打罵,是假學的,不是真學,你幾句話說重了,臉馬上就紅了,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

我明白了,假的,不要跟他結冤仇,他不是真學,真學的那是有打有罵,我才明白。

所以菩薩不是不發脾氣,發脾氣是真正愛他。被教訓的人知道老師是愛他,愛護他,有感恩的心,罵了他、打了他,感恩,真改過,真懺悔。

至於那個他不明瞭這些事情,你用這個方法對他,他怨恨,他記仇在心,這個麻煩,以後變成生生世世冤冤相報,這就錯了。

所以日常生活當中,沒有智慧怎麼行?用智慧觀察,哪些是真學的,哪些是假學的,哪些是禁得起考驗的,哪些是禁不起考驗的。

禁不起考驗也要照顧他,時間要長,不是短時間能成就的,有的時候十年、二十年,慢慢的來,這真的是慈悲到極處。

他什麼時候知道?覺悟的時候,二、三十年之後他才覺悟,他才曉得老師的愛護,父母的愛護。有人一生不知道父母愛護,怨恨父母,現在社會這種人太多了。

所以今天這個社會,不但學佛難,學做個好人都難,什麼原因?他沒有誠心,沒有真心,全是妄心。跟這些妄心的人在一起,你就得原諒他。

小毛病可以隨順,大毛病可以提醒他,一個總原則,不結冤仇。做人真不容易,真是大學問,只有佛跟菩薩做人才圓滿,面面玲瓏。

恭錄自淨土大經科註(第三六三集)

祈願所有出家眾。續佛慧命。正法久住。南無阿彌陀佛!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圖片原作者(佛友大德)和眾讀者(佛友大德)及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

感恩南無阿彌陀佛。閱讀開智慧。分享好文。利人利己。正法流通。功德無量。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