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龍族解脫因緣】

當年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講經時,有五百位頂戴天冠、身著瓔珞的天人翩然降臨,在佛前專心聽聞說法,之後五百天人皆證得須陀洹果。

當阿難看了這殊勝一幕,便請示佛陀:

「這五百位天人的因緣為何?」

佛陀慈悲地開示其中的原由:過去在迦葉佛時代,有兩位婆羅門跟隨國王來到佛所。有一位優婆塞(在家居士)勸兩位婆羅門說:「你們有因緣跟隨國王來拜見佛陀,應該好好把握難得的機會,求受八關齋戒。」

婆羅門不解地問:「受八關齋戒有何利益?」

優婆塞回答:「只要受此齋法隨意所求,必定如願以償。」

婆羅門聽了,便一起求受齋戒。他們一個發願來世生為天人、一個發願轉世為王。 受齋戒後,兩人回到諸婆羅門的聚會之處。

一位婆羅門問:「你們為何不一起吃飯?」此二人便將今天受戒的經過告訴大家,並且表明過午不食。

其他人驚訝地說:「我等自有婆羅門法,何須受他們的齋戒?」便熱情招呼一起享用美食;那位發願求來生為天人的婆羅門拗不過他們的請求,便吃了起來。

由於非時而食,結果當然不如所願,命終之後隨其業緣往生為龍。另一位婆羅門則從那天起一日一夜持戒清淨,得以如願轉世為王;而這條龍就投生於此王宮中的水池裡。

有一晚,國王夢見有人說:「我是掌管御泉的龍,閣下和我前世同為婆羅門,同受八關齋戒。您因持戒圓滿,如願轉世為王,我卻因持守不全,隨業轉世為龍。請念在舊情,為我準備一部《八關齋文》令我受持,才可脫離龍身。」

國王夢醒之後,便照龍王所託,將《八關齋文》親自送到御龍泉畔。龍王如獲至寶,回到深海龍宮與五百龍子精勤修持八關齋法。命終後,如願脫卻龍身,上生忉利天中。佛陀開示:「今日這五百位天人,就是當時的五百龍子。」

八關齋戒特別重視「齋」,就是不非時食,也就是過午不食。「關」指閉關,不受外界干擾;「戒」則有止惡防非之作用。八關齋戒的八戒是指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不妄語、不飲酒、不著香鬘也不香塗身、不歌舞倡伎也不往觀聽、不坐臥高廣大床。

八關齋戒是佛陀為在家眾所制定暫時出家的學習儀軌,是在家眾修二十四小時出家眾的戒,體驗出家人清淨的生活,戒期是一天一夜,非常容易持守,但是有無比殊勝的功德。


受一次八關齋戒,就超過極樂世界修一百年嗎

問:《無量壽經》裡說,「正心正意,齋戒清淨一日一夜,勝在無量壽國為善百歲」,難道在這個世間受一次八關齋戒,參加一次晝夜經行念佛,就超過了在極樂世界一百年的修行嗎?

答:吾人聽聞佛的教言,首先當以清淨信心接受,然後思惟其法義。對兩土修行功德的差異,經文開示:「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為自然,皆積眾善,無毛髮之惡。……唯此間多惡,無有自然。勤苦求欲,轉相欺殆。心勞形困,飲苦食毒。如是惡務,未嘗寧息。」闡明彼極樂國清淨莊嚴,無生存壓力,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修行如順風颺帆。而在此娑婆穢土,外而環境濁惡,為求得五欲的滿足,用盡心機,不擇手段;內而煩惱多、業障重,修行淨業如逆水行舟,多敗少成,極為困難。

故在此難以修行的五濁惡世,還能於一日一夜,齋戒清淨地持佛名號精勤修行,難能可貴,是故功德甚大,超勝彼極樂國修行百年。

然這段經文意在告誡濁世眾生亟須往生極樂淨土,而不是說在此土修行功德大,便發願生生世世在此世間修行。那就錯會經意了。

汝若參加過晝夜經行,親身體驗過昏沉、掉舉、睏乏、疼痛等身心苦惱後,汝便會生大慚愧心,由衷感恩佛德,矢志求往生的心,便萬牛莫挽也。

問:《觀無量壽佛經》裡說下品下生者,往生後需要在蓮華里滿十二大劫才能出來。請問,這十二大劫是娑婆世界的時間嗎?如果換成極樂世界的時間,是不是只有十二天就可以出來?

答:此十二大劫,是指此世間的時間,不是指彼極樂國的時間。按《華嚴經·壽量品》中所云:「此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剎一劫,於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剎為一日一夜。」

依此時間換算,五逆十惡的罪人,按自業力是將墮阿鼻地獄受無量劫劇苦的眾生。於臨命終時,遇善知識開導,至心稱念阿彌陀佛名號十聲,便可仰蒙阿彌陀佛大悲接引,往生極樂世界。在蓮華中滯留十二晝夜(極樂國時間),便從蓮華出生,聽聞觀音勢至講法,應時即發菩提之心。

此淨土妙法,能令罪惡凡夫離苦得樂,圓頓直捷。若非彌陀願力,名號功德以及行人心性之不可思議,何能臻此?吾人幸遇此念佛妙法,切莫錯過。


界詮法師:禁語、餓七、不吃鹽、不吃飯、不睡覺,佛說那都是外道 !

附佛外道害慧命,妖言惑眾邪見深。

汝今學子須辨取,免將鼻孔被魔牽。

我們要瞭解八關齋戒,現在有不少的地方,居士有受八關齋戒,那到底怎麼個受法?它內容是多少?很多他自定附加的條件很多。那早期福鼎居士受八關齋戒,他自定一天一夜不講話;一天一夜不能睡覺;一天一夜必須念佛;那不吃飯不用講了,過午不食嘛!他就自定這樣,一天都不能講話的,禁止。

八條裡面沒有這些東西,我們必須要澄清,你把這八條持好,那就對了。八條以外的事情不在這個範圍。

你講不講話是你自己的事情,佛教還說你禁語,有些人修行禁語,在戒律裡面說那叫外道。沒聽說吧!掛個牌牌禁語,佛教說那是外道。為什麼?佛教說你不懂的,你要趕緊問人家;你懂的,人家問你,你要給人家解答呀,你禁語什麼意思啊?不允許的,是這個意思。那少說話是對的,閒雜話不說那是對的。

有的打餓七,佛說也是外道。一切眾生因飲食而住,你該吃你吃啊,比如說吃兩頓那應該吃,然後打餓七不吃飯,那這也是外道。那你不學法,你會去贊嘆人家,不吃飯、不吃鹽。

太姥山以前有一個不吃飯,光吃菜,然後挖山上那種叫黃精的,知道吧,聽說黃精嗎?黃精就是一種植物,它挖那個頭頭拿去蒸,通常要蒸九次,曬過九次才能夠吃,甜甜的。過去人都說吃那個東西以後身體很輕、會飛的,那只是傳說了,身體很輕。住山的沒東西吃,可以吃那個東西,然後你專門吃那個東西,飯不吃,佛說那也是外道。

提婆達多的說法,四依法裡面其中就有一個什麼?不吃鹽。不吃鹽,佛說那是外道。他有人說不吃鹽,吃無鹽菜啦什麼,這都不是佛教的東西。你不學你不知道,人家外道你還去贊嘆他。對呀,他不吃鹽了不起啊,他打餓七了不起呀,他不講話了不起呀——外道,不是佛法。


何謂八關齋戒:

「八」,是指所受持的八種戒

「關」,即關閉八惡,令三業不起諸過

「齋」,是齊斷諸惡,具修眾善的意思。另外,過午不食,也稱為齋

「戒」,有防非止惡的作用。

 

八戒戒條如下:受戒起至隔天天亮都需守戒

◆不殺生:不故意殺害有生命的眾生,如人、動物、小昆蟲及墮胎。這裡並不是指說殺人才算殺生,甚至連一隻小蝨子(人、家畜…)一個小小的生命也不應殺死。

◆不偷盜:指沒有經過允許而取得別人的物品,是指不管大大小小的物品,甚至一針一線也不能沒有對方的允許而取得。

◆不邪淫:不單單指正當的夫妻關係或男女出於邪淫心而有交好的行為,在『八關齋戒』時,連貪戀之心也不應當存在。

◆不妄語:不說謊、搬弄是非、惡口罵人,危害到他人,也不應開玩笑。

◆不飲酒:因為酒醉之後不能夠了解取捨,導致戒律的衰損。此外,蔥、蒜等等這一些食物,也是不可以吃的

◆不著香花鬘、不香油塗身、不歌舞:凡脂粉、香水、香膏、口紅、耳環,包含一切飾品、色彩鮮艷的衣服皆不可以穿、戴“舞蹈”是指:一、以貪念之心,手足舞動(晃動)。二、說各種話,講述各種言語。三、彈琴、琵琶……等各種樂器及唱歌。

◆不坐臥高廣大床:不坐、臥舒適柔軟的高廣臥床,高過一個手肘高度的座位,也不能坐。

◆不非時食(過午不食): 即過了中午之後,除了喝水之外不可進食,就算水果也不可食用。

 

守護戒律的功德利益:

能夠受持一次的『八關齋戒』,以修此法的善緣,不會墮入到三惡道之中,這是觀世音菩薩所立下的誓言

「八關齋戒」是在家眾修二十四小時出家眾的戒,期限是一天一夜。

《八關齋法》云:此八關戒。亦名八支戒。又名八種長養功德法。前之八法。名為關戒。後一不非時食。名之為齋。齋戒合名。故云八關戒齋。「關」謂關閉八惡。不起諸過。「齋」者齊也。謂禁止六情。不染六塵。齊斷諸惡。具修眾善。故名齋也。

《大乘義章十二》曰:「防禁故名為戒,潔清故名為齋。」

又《南山業疏》云:「齋謂齊也。齊一其心。或言清也。」故持齋者,以清心之不淨也。

「八戒」分別是: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淫欲。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六不著香華鬘,不香塗身。七不歌舞倡伎,不往聽觀。八不坐高廣大床。

八關齋戒中特別注重「齋」。「齋」是不非時食,也就是「過中不食」。『中』是日中,過了日中以後不再進食,名為「持齋」 。

八關齋戒的內容,前五項即是五戒,只是將五戒中的「不邪淫」改為「不淫戒」。因為受持八關齋戒時,不但禁止邪淫,即使合法夫妻間的關係也不可,所以受持八關齋戒的在家信眾稱為「淨行優婆塞、優婆夷」。後面三項,則與出家眾沙彌十戒相同,僅不含沙彌第十戒「不捉持生像金銀寶物」。

從戒相而言,五戒、八關齋戒都是在家學佛必須遵守的。五戒屬根本戒,八關齋戒屬加行戒。出家的功德非常殊勝,但出家很難,在家人能不能得到出家眾的功德?也行,可以得到,八關齋戒就是出家戒。

修八關齋戒,最重要是對八關齋戒的儀規意義、修行的道理方法了解。如果沒有出家眾帶領,個人可以在佛菩薩形像面前發願受持。或居士中有長者大德對儀規熟悉者,也可主持帶領。

八關齋戒的限制是一天,如果第二天再繼續持,還要再做儀式;亦即天天持,天天需做儀式,它的效果只有一天。

八關齋戒非常重視「持齋」。「持齋」有嚴格規定,在古代,通常大概於十一點至十一點三十分之間,午餐用畢,則決定不過中。過中之後只能喝水。凡是有沉澱的飲食(包括牛奶、豆漿),喝了之後即屬破齋。應至次日早晨才能吃東西。

持齋,完全看自己發心。慢慢練習,最重要是心地清淨。心地清淨,所需飲食自然少,過中不食則不覺困難。若心不清淨,必須補充營養。營養能量不夠,感到挨餓很苦,挨餓愈苦心裡愈煩躁,如此則失去了齋戒的意義。應知,持八關齋戒心地需非常清淨,如果反增煩躁與妄想,那就錯了。縱使受戒,也僅徒具形式,無實質內容。

八關齋戒著重在「齋」,但是「戒」也不能疏忽。現在的生活方式與從前不同,現在大家習慣用陽曆,特別在國外,大多數一星期工作五天,星期六與星期天是休假日,我們不妨利用休假的這兩天來修齋戒。如果不講形式上的儀式,我們在每個星期六、星期天,著重修清淨心、修平等心、修慈悲心,這是「齋」的真實內涵;這兩天特別注重修十善業道,即是「戒」的意思。能修二十四小時的清淨、真誠、恭敬,即非常難得。現在我們看到許多修八關齋,徒具形式,缺乏內容,所以得不到殊勝的功德利益。

過去,章嘉大師曾做比喻,說明小乘戒,如出家戒沙彌律儀,在家的五戒、十戒、八關齋戒,這些小小戒,我們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對這些小小戒一定要遵守,不能違背。就像台北至高雄的火車票。必須買了票才能上車,且在車上時常要保持這張票,不能丟棄,到站還得要交回。這個比喻給我們很深刻的印象,學佛一定要持戒,一定要守規矩。

我們在佛經裡看到,有位皇后,是釋迦牟尼佛的學生,某日受持八關齋戒。這天皇上吃飯,對菜色不中意,發了頓脾氣,要殺掉廚師。皇后怎麼辦?這天八關齋戒全破光了,救了這位廚師。怎麼呢?逗皇帝歡心,讓他把這件事淡化。到第二天皇上吃飯時想起,「昨天我不該發這個脾氣,你看我那麼好的一個廚師殺掉了。」皇后說沒有,我把他藏起來了。這屬開戒,善巧方便。

 

八關齋戒的因由及修持:

律中說,末法時期,有五個僧人持戒,正法住世。娑婆世界的人業障重,要 拋 開世俗的一切,發心出家,專心一致用功辦道,是相當難的一回事。就算多麼嚮往學佛,無耐在這繁忙的社會裡,要為口奔持,抽時間修行,並非易事。佛陀慈悲,制定八關齋戒,給在家信眾,去親身體驗出家人生活,學習出家法,遵行八戒,斷欲離過,剋期修行,關閉生死門,趣向菩提果。

八戒法要令我們戒身體作不正 當的行為、口講不合理的言論、心存不正確的思想。怎樣守護身口意三業?齋經中告訴我們,應當修習六念,即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天及念施。從此六念中選擇一法來對治亂心,如念佛,於行住坐臥,無論做任何事都不離念佛。根據環境及自己受用,高聲念、低聲念、默念或呼 吸念等。總之念念不忘佛號,三業自得清淨。

受持八關齋戒時間最少以一日一夜為期。一般在每月六齋日受持。若條件不允許,受一日一夜也好。當然多受一次,多一次利益。

 

八關齋戒功德的殊勝:

在優婆塞戒經中 說:“受八戒者,除五逆罪,餘一切罪,悉皆消滅。”又說:“彌勒出世時,百年受齋,不如我 ( 世尊 ) 一日一夜受持八關齋戒。”文殊問經說:“世間菩薩,八戒者是。”所講只要發心受持八戒,當下就是世間菩薩。經中說八關齋戒許多殊勝功德,詳不勝舉。佛陀慈愍眾生的需要,特開這八戒方便法門,雖僅一日一夜的修持,只要能嚴持清淨戒 法,便可種植出世的善根,將來証得涅槃之果。希望大家多發心受持。

 

《八關齋法》節錄

如來御世。本為利樂一切眾生。而眾生根性不同。故教設多方。教雖非一。而不出三學。所謂戒定慧也。然定慧多門。戒列七眾。出家則比丘稟受二百五十大戒。比丘尼受持三百四十八戒。式叉摩那學其六法。沙彌沙彌尼俱持十戒。在家則清信男。清信女。戒開兩門。一五戒終身持。二八戒六齋日持。或十齋日持。或隨自意。有暇日即持。然戒雖云一日一夜。其所獲功德利益。非凡所測。如摩尼寶珠。雖復輕小。而勝一切諸寶。

有斯善利。捨而不為者。有二種人。一者不信三世善惡因果。在儒不修五常。寧信如來出世五戒。由是人天路絕。道果無分。二者頑癡無知。不識君臣父子。孝悌忠信。惟知食息。畜生無異。寧曉遷善。是二種人。枉得人身。一生無善可記。肆意非為。一朝業果現前。追悔何及。其有智者。速宜受持。

阿含經云。吾今成就。皆由持戒。八戒十善。無願不獲。若受八齋。首須懺悔先罪。然後受戒。應生慚愧。發懇切心。作如是言。

我某甲。從無始生死已來。至於今日。身業不善。殺。盜。婬。口業不善。妄言。綺語。兩舌。惡口。意業不善。貪欲。瞋恚。愚痴邪見。不信因果。造此十不善罪。今向十方三寶諸佛菩薩。三乘聖眾。現前師僧。求哀懺悔。作如是懺已。教受言。

我某甲。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一日一夜。為淨行優婆塞(女人。當云優婆夷)。如來至真等正覺。是我世尊(三說已次受三結)。

我某甲。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一日一夜。為淨行優婆塞。如來至真等正覺。是我世尊(三說已次受戒相)。

* 如諸佛盡壽。不殺生。我某甲一日一夜不殺生。

* 如諸佛盡壽。不偷盜。我某甲一日一夜不偷盜。

* 如諸佛盡壽。不婬欲。我某甲一日一夜不婬欲。

* 如諸佛盡壽。不妄語。我某甲一日一夜不妄語。

* 如諸佛盡壽。不飲酒。我某甲一日一夜不飲酒。

*如諸佛盡壽不著香華鬘。不香塗身。我某甲一日一夜不著香華鬘。不香塗身。

* 如諸佛盡壽不歌舞倡伎。不往聽觀。我某甲一日一夜不歌舞倡伎。不往觀聽。

* 如諸佛盡壽不坐高廣大床。我某甲一日一夜不坐高廣大床。

* 如諸佛盡壽不非時食。我某甲一日一夜不非時食。

經云。如上次第授已。當教發願。大論云。當發願言。

我某甲受行八戒。隨學諸佛。名為布薩。願持是福。不墮三惡八難。亦不求輪王。梵王。世間之樂。願斷煩惱。逮得一切智。成就佛道(若欲兼報四恩。求生淨土者。當作如是發願言)。

我今以此八關戒齋功德。四恩總報。三有齊資。普與眾生。同生淨土。

 

大方便經云。

不殺生者。下至微細昆蟲。但有命者。不得故殺。

不偷盜者。乃至一針一線。他不與者不取。

不婬欲者。世間一切男女。及自妻妾。一日一夜。悉皆遠離。不妄語者。

不妄語有四。謂妄語。綺語。兩舌。惡口。但與心口相違者。悉名妄語。

不飲酒者。謂一切五穀華果釀成。能醉人者。皆不得飲。

不著香華鬘。不香塗身者。謂不得以諸華貫串為鬘。名香為末。熏佩塗飾。及著一切莊嚴衣具等。

不歌舞倡伎。不往觀聽者。倡伎是樂器。謂自不習歌曲戲舞。作諸妓樂。樗蒲棋博等。及他人作時。亦不往觀聽。

不坐高廣大床者。高不過尺六。廣闊不過四尺。長大不過八尺。及一切嚴麗莊校床座。皆不於中坐臥也。

不非時食者。謂不過日中噉嚼五穀。瓜果等物。若日過西一線。乃至明日天未曉。皆名非時。經云。諸天早食。佛日中食。畜生日西食。鬼神夜食。今受八戒。斷六道因。學佛中食。以表中道。離斷常二邊之過也。

食訖。須嚼楊枝。淨水漱口。去口中餘津。若不嚼楊枝。口中餘津尚存。而咽者。即犯非時。如無楊枝。除毒樹。一切桃。槐。苦澀等樹。皆可用之。五辛之物。俱不得食。

此八戒齋。若犯前四。是實惡。性罪也。飲酒。是眾惡之門。後四。是放逸因緣。若人離前五種惡。是福因緣。離餘四種。是道因緣。

 

《法苑珠林》節錄

世尊。憶念我昔游行獵戲。忘將廚宰。於深山中。覺飢索食。左右答言。王朝去時不被命敕令將廚宰。即時無食。我聞是語已。走馬還宮。教令索食。王家廚監。名修迦羅。修迦羅言。即無現食。今方當作。我時飢逼。忿不思惟。敕臣斬殺廚監。臣被王教。即共議言。簡括國中唯此一人忠良直事。今若殺者。更無有能為王監廚。稱王意者。

時末利夫人聞王教敕殺修迦羅。情甚愛惜。知王飢乏。即令辦具好肉美酒。沐浴名香。莊嚴身體。將諸妓女往至我所。我見夫人裝束嚴麗。將從妓女好酒肉來。瞋心即歇。何以故。末利夫人持五戒。斷酒不飲。我心常恨。今日忽然將酒肉來。共相娛樂。展釋情故。即與夫人飲酒食肉。作眾伎樂。歡喜娛樂。恚心即滅。

夫人知我忘失怒意。即遣黃門。輒傳我命。令語外臣。莫殺廚監。即奉教旨。我至明旦。深自悔責。愁憂不食。顏色樵瘁。夫人問我。何故患愁。為何患耶。我言。吾因昨日為飢火所逼。瞋恚心故。殺修迦羅。自計國中更無有人。堪監我廚。如修迦羅者。為是之故。悔恨愁耳。

夫人笑曰。其人猶在。願王莫愁。我重問曰。為實如是。為戲言耶。答言。實在。非戲言也。我令左右。喚廚監來。使者往召。須臾將來。我大歡喜。憂悔即除。

王白佛言。末利夫人持佛五戒。月行六齋。一日之中終身五戒。已犯飲酒妄語二戒。八齋戒中頓犯六戒。此事云何。所犯戒罪。輕耶重耶。

世尊答曰。如此犯戒。得大功德。無有罪也。何以故。為利益故。如我前說。夫人修善凡有二種。一有漏善。二無漏善。末利夫人所犯戒者入有漏善。不犯戒者名無漏善。依語義者。破戒修善名有漏善。依義語者。凡心所起善。皆無漏業。王白佛言。如世尊說。末利夫人飲酒破戒。不起惡心。而有功德無罪報者。一切人民亦復皆然。


勸學佛人此生至少受一次八關齋戒晝夜念佛

為什麼末學要勸學佛人此生應至少受一次24小時八關齋戒晝夜念佛呢?因為阿彌陀佛慈悲大願,為我們末法障重眾生作了不可思議的強力保證!

請看佛經原文:《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支婁迦讖譯)

佛言:其中輩者。其人願欲生無量清淨佛國。雖不能去家舍妻子斷愛欲行作沙門者。當持經戒無得虧失。益作分檀布施。常信受佛語深當作至誠忠信。飯食沙門。而作佛寺起塔。燒香散華然燈。懸雜繒綵。如是法者。無所適貪。不當瞋怒。齋戒清淨慈心精進斷慾念。欲往生無量清淨佛國。一日一夜不斷絕者。其人於今世。亦復於臥睡夢中。見無量清淨佛。其人壽欲盡時。無量清淨佛。則化令其人自見無量清淨佛及國土。。。

佛言。其三輩者。其人願欲生無量清淨佛國。若無所用分檀布施。亦不能燒香散華然燈懸繒綵作佛寺起塔飲食沙門者。當斷愛欲無所貪慕。慈心精進不當瞋怒。齋戒清淨。如是清淨者。當一心念欲生無量清淨佛國。晝夜十日不斷絕者。壽終則往生無量清淨佛國。。。

佛言。世間人欲以慕及賢明。居家修善為道者。與妻子共居。在恩好愛欲之中憂念。若多家事匆務。不暇大齋戒一心清淨。雖不能得離家。有空閒時自端正心。意念諸善專精行道。十日十夜殊使不能。爾自思惟熟計。欲度脫身者。下當絕念去憂。勿念家事。莫與女人同床。自端正身心斷愛欲。一心齋戒清淨。至意念生無量清淨佛國。一日一夜不斷絕者。壽終皆得往生其國。在七寶浴池蓮花中化生。


八關齋戒略說:關閉輪迴生死之門

“受持齋戒,中午一餐以外不進食,口中除了念經誦咒以外杜絕閒言碎語、無關綺語,心除了一緣專注外斷除猶豫懷疑,在這種狀態中守齋戒比享用遍滿贍部洲的七種珍寶還好。” 點滴受持此法的人能報答父母的生育養育之恩,獲得解脫,具足功德,增上受用,甚至鬼神也會竭力相助,眾人悅意,身體無病,不會非時橫死,人財兩旺,飲食豐足,如法修行,凡與之結緣者心向正法,清淨罪障,圓滿二資,究竟獲得阿羅漢果位,共有十五種功德。思維這些功德而守齋戒尤為重要。阿底峽尊者也親口說過,如果意樂善妙,那麼,所作所為都將變成正法;如果誠心懺悔,那麼無間罪也可得以清淨;如果懂得回向,亡人也獲得利益。一般來說,一個秉性善良的人能令整個部落的修行人都獲得解脫。受持齋戒也依賴於發心,思考這些道理也是極為關鍵的。----《齋戒功德相關公案》

大譯師瑪爾巴等在師徒五十人的懺經行列中,不禁開懷大笑,弟子們頂禮後請問上師:上師如意寶為什麼發笑呢?上師說,沒想到這麼一個小小的法竟然有如此大的功德。我的一位親戚殺了五個男女,後來誠心誠意守了五十多次一座齋戒,還持受了六十次的大小乘齋戒,死後轉生到北方香巴拉刹土。造了罪業以後想要得以清淨也依賴於心生追悔。

八關齋戒,是佛陀為在家弟子所制定的,目的是為了要讓在家的男女二眾,能種出世解脫的善根。而受戒的人,必須一天一夜原離平時的生活習慣,去學習體會出家人的生活。

“關”是關閉的意思,就是關閉眾生流轉生死的門,也就是關閉殺、盜、淫等八種罪過,使之不再犯,稱為八關。“齋”,就是正午之後,不可再進食之意。八戒中,前七條為“戒”,後一條過午不食為“齋”,合稱為八關齋戒。用這八種管道,關閉八種罪過,得到清淨的戒體,此即八關齋戒的意義。一般人誤以為持齋就是吃素,其實持齋與吃素有所不同。吃素是以慈悲心為根本,持齋就是過午不食,是清淨解脫,趨向涅盤的方法之一。受持八關齋戒,未來就能得到清淨解脫的果報。

齋戒是讓我們明白:我們只有去利他,生命才有意義。我們受持戒律戒條是為了斷除直接損害他人之因。如像殺生、偷盜等行為是為長養慈悲利他心。而非時食、香花縵、歌舞戲樂,以及坐臥高廣大床等,這是斷除我們放逸和散亂,因為散亂會令我們空耗我們的心思、財力和時間。若把這些無意義事情除掉的話,我們才能夠更好的更專心的利他。戒律,斷惡,根本的說還是為了讓我們更積極地去利他。

受持八關齋戒的功德:

藏文版宣說八關齋戒的佛經在講述八關齋戒的功德時,是用比喻來描繪的:

第一個比喻:即使印度恒河等四大河流的河水能用一杯或一滴的計量單位來估量,守持一天八關齋戒的功德也無法衡量、不可思議。

第二個比喻:如果南瞻部洲坐滿了阿羅漢,有人終身以各種各樣的珠寶、食品、衣物等等供養如此之多的阿羅漢。其功德,也不如守持一天八關齋戒功德的千分之一、萬分之一,乃至十萬分之一。

看過《百業經》的人都知道,哪怕對一位真正的阿羅漢供一次齋飯,其功德都不可思議,而終身供養充滿全世界的阿羅漢的功德就更無法想像了。

另外,在很多佛經上也講過一個比喻:有一個人在一個又一個大劫期間,以遍滿三千大千世界的各種金銀珠寶供養十方三世諸佛,其功德與末法時代於一晝夜中僅僅守持一條戒的功德相比,受戒者的功德也遠遠超過供養者的功德。

此比喻說的是僅僅守持一條戒,而不是八關齋戒。可想而知,如果每月堅持守持八關齋戒的八條戒,其功德就更不用說了。假如再有出離心和菩提心的攝持,其功德又豈是凡夫所能衡量的?

守戒以後,要好好回向,這非常重要。大乘與小乘的差別不在於法的本質,關鍵所在是發心與回向。哪怕儀軌取自小乘經典,但實際上究竟是大乘還是小乘,還是要看發心和回向,所以前面的發心和後面的回向事關重大。


受持八關齋戒一天定能往生西方

八關齋戒:是佛陀為了在家弟子制定的、暫時的出家修行的戒律與齋法。因為在家修行的人,家庭的、社會的種種事務很繁忙,要想修行,障礙也很多。佛陀悲憫在家弟子讓他們能夠過一日一夜的出家人的清淨生活,種出世的善因;又能夠適應在家人生活的特點,所以特別制定了在家人的出家戒,就是八關齋戒。當然,出家人為了使自己的戒行真正達到清淨也應該受持八關齋戒。這個“八”字,是指的八條戒律,所以稱為“八戒”。

簡介

廣義言之,指清淨身心,而慎防身心之懈怠;狹義而言,則指八關齋戒,或特指過午不食之戒法。   

“八”指八條戒律,即“八戒”。“戒”有止惡防非的作用,是法身慧命的“護身符”。“齋”指不非時食,即過午不食。“齋”有淨化身心,遠離妄想的作用。“關”指關閉,即關閉眾生生死之門。因為眾生生死的關鍵就是淫欲與飲食。淫欲是生死的根本,飲食是生死的助緣。飽暖思淫欲,為了抑制淫欲心,所以要持齋。這便是八關齋戒的意義和重心所在。

八關齋戒可以在佛前自受,就是將《受八關齋戒法》一文至誠讀誦一遍,即算受戒,不必去寺廟。時間方面,六齋日中,假若有事,可提前或移後。泰國法身寺為方便居士,在每周星期六清晨受八關齋戒,讓受戒人在寺院過一日一夜清淨的修行生活,效果非常好。如果已受菩薩戒的居士,按《居士菩薩戒》規定,每月六齋日(農歷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日),應受八關齋戒。

蓋凡有持齋,則必有戒,故齋戒二字自古並稱。上文所述即為齋戒之廣義含義,狹義言之,即指中阿含卷五十五持齋經中所謂‘聖八支齋’者,亦即今日教內習稱之八關齋戒(又稱八關齋、八戒),此一戒律乃專供優婆塞、優婆夷等在家二眾於一日一夜受持出家之戒。其內容於諸經所舉頗有異說,然通常所謂之八戒者列舉如下:(一)離殺生。(二)離不與取,‘不與取’系指未經他人允諾而自行取用他人之物,亦即偷盜之意。(三)離非梵行,梵行即清淨不淫之行。(四)離虛诳語,舉凡兩舌、惡口、妄言、绮語等均屬之。(五)離飲諸酒,酒能亂性昏智,妨礙修行,故須遠離。(六)離眠坐高廣嚴麗床座,不坐臥於一尺六寸以上或寬大華麗之床座,以免養尊處優,習於放逸。(七)離塗飾香鬘及歌舞觀聽,即不以香花、花鬘佩戴於身,不以香油等塗抹於身,不作歌舞倡伎,亦不無故前往觀聽。(八)離食非時食,即上記所謂之不過中食,此系八戒中之最重要者。

此外,菩薩善戒經亦列舉: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語、不自贊毀他、不悭惜財法、不嗔受悔、不謗亂正法等八種。大智度論卷十三則舉出:不惱害、不劫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語、不绮語、不飲酒等八者。諸經中舉出多種有關持守八齋戒之功德者,例如中阿含卷五十五持齋經、增一阿含經卷十六均謂,受持者於命終後必生於欲界六天,不墮三途八難;優婆塞戒經卷五之八戒齋品亦雲,可除去五逆罪,並滅除其余一切之罪障。

由來

齋之梵語為upos!adha,巴利語uposatha,音譯烏逋沙他、布薩陀婆,略譯為布薩。原為古印度之祭法,即每隔十五日舉行一次集會,令各自忏悔罪過、清淨身心,於此日,祭主並行斷食而住於清淨戒之法。至佛陀時代,尼干子等外道亦沿用此風,集會一處而持斷食等四戒;由是,佛陀亦允於僧團中采用此一行事,此乃僧團布薩之由來。

准此可知,‘齋’之本意原為清淨之謂,後漸轉指不過中食(過午不食)之法;能持守此法者,稱為持齋;持齋期間所食之物,或法會時所供養之食,稱為齋食。此外,以食物供養僧侶亦稱為齋;此類之法會則稱齋會。於原始佛教、部派佛教時代,齋食乃特指午前所食之食(又稱中食),午後食者即非齋法,此系就其‘食時’而言;至大乘佛教時代,乃以慈悲禁殺之意,轉而側重於‘食體’,故以素食為齋,如我國佛教徒多將素食習稱為‘吃齋’、‘持齋’;然嚴格言之,其與戒律中‘齋’之本意並無直接關系。

主要內容

八關齋戒,包含五戒和沙彌十戒(十戒僅多一不持銀錢戒)。受持五戒,雖可不墮三惡道,成為人天道善人,但不能了生死,出輪回。而受持八戒則可出離生死輪回;受持八關齋戒,兼修定慧,可證四羅漢果;受持八關齋戒,念佛發願往生極樂世界,得中品中生。

八戒的內容(戒相)如下:

一 不殺生

在家學佛,首重殺戒。在家中殺生,家庭變為殺場,冤魂不散,難保平安。也不能“點殺”(指定叫商販殺)。如目前不能長素,可吃花素,為培養悲心,可買現成肉吃。殺生的惡報最可怕,現前的花報往往是疾病纏身或短命;死後的果報,常墮惡道中。

二 不偷盜

不與而取叫偷盜。凡是未給與你的錢財,不管用什麼手段把它變 為自己的,都是犯盜戒。從因果律講,種布施因,獲財富果;種偷盜因,獲貧困果。

三 不非梵行

“梵行”是淨行,“非梵行”是不清淨的行為,指淫欲。五戒只禁“邪淫”,在家居士夫妻生活,不算犯戒。而這裡要求的是出家人的戒,即是“不淫”。但只限於每月六齋日,並不難做到。這是種出世善因,是關閉生死之門。《楞嚴經》說:“淫心不除,塵不可出。”意為淫欲心不清除干淨,不可能超出六道輪回。宣化上人宣講十二因緣時說,無明就是指淫欲心,以無明為緣(條件)而產生行,行就是男女的性行為。中陰身投胎,正是這一念淫欲心造成的。八戒中的“不淫”含有很高的要求。《佛說齋經》說:“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如來),無淫,不念房室,修治梵行,不為邪淫,心不貪色,如清淨戒,以一心習。”這是要向佛看齊,起一念淫心,持齋便不清淨。因為要求高,所以,雖僅一日一夜而功德極大。在家受持八關齋戒,夫妻宜分房,分床,以保持三業清淨。

四 不妄語

包括四項:(1)妄語:大妄語如妄言自己開悟,希圖名聞利養,死後必墮地獄,忏悔也無用;其次為謀私利而妄語欺人,也是自種惡因,終受惡報。此外,方便妄語是有條件的,必須是利人利物而不是利己。例如你在山上看見一只野兔跑過,後面打獵人追來,問你野兔的去向,分明野兔往西跑,你告訴他往東跑的。象這樣目的是在護生,便是方便妄語。(2)惡口:用惡毒語言咒罵別人。這是自種惡因,將自食其果。(3)兩舌:說翻弄是非,挑撥離間的語言,特別是說四眾(在家,出家二眾)過失,居士菩薩戒列為重戒。更應重視。(4)绮(音奇)語:指花言巧語,包括黃色下流的語言。

五 不飲酒(包括不吸毒)

飲酒本身不是罪惡,但酒能亂性,使人失去理智,而破戒犯罪。古代印度有一男居士,一日因誤飲酒醉,犯飲酒戒。見鄰居家的雞過來,偷殺吃了,犯盜戒,殺戒。鄰居婦女來尋雞,答說未見,犯妄語戒。見鄰婦漂亮,奸污她,犯邪淫戒。因為飲酒導致五戒俱犯,生受國法懲辦,死墮惡道。飲用藥酒,必須經醫生診斷,非藥酒不治的病,才能飲用。賣酒使別人亂性,居士菩薩戒列為重戒。吸毒害自己,害家庭,危害社會,學佛的人更不能習染。

六 不非時食

“非時”指日中至次日清晨,即過午不食。過午不食叫“持齋”,“持齋”雖不是戒,卻是戒之體,是八關齋戒中最重要的一條。吃素不等於持齋,“齋”含有內心清淨,摒絕雜亂的意思。從事相上說,過中午而食者,即為雜亂不淨。所以,三世諸佛都是過午不食。從根本上說,必須身,口,意三業清淨,才叫“齋”。不問在家出家,要淨化三業,均應持齋。   

關於“日中”(中午)的推算方法,最好以北京的經線(即東經117度)為基數來推算,經度(東經)每減少15度,日中的時間就推遲1小時。以此為依據,四川省成都市春秋兩季的日中可推遲到12:45分,夏季的日中時間為12:30分,冬季則為1:00,各地可依此推算。一般說,按北京時間11:30吃午飯便可以。

過了中午以後到次日清晨之前,這段時間只可飲用各種糖水,蜂蜜,果汁(濾清無渣),姜湯,鹽水,葡萄糖水。但牛奶,豆漿,芝麻糊以及糕餅,面食等,律中不許飲用,食則違犯。

七 不著香花曼 不歌舞倡伎

不香油塗身 不故往觀聽 “香花曼”,用香花制成的花冠,花環,如現代人用的手镯,項鏈,耳環等,在八關齋戒中都不要用。這條戒的目的是讓在家人種出世之因,所以衣著力求樸素。如果仍迷戀這些裝飾品,你的內心怎麼能清淨?“香油塗身”是熱帶人的習慣,在八關齋戒中,凡香水、香粉、香脂均不應使用,因為這類美容化妝品,容易誘發淫念,使三業不淨。

“歌舞倡伎”指唱歌跳舞,在八關齋戒期間,不應故意前往觀聽。包括不看電影、電視等。因為既然向往出世,何必再貪戀世間的娛樂,應該以“禅悅”、“法樂”來充實自己的精神生活。

八 不坐臥高廣大床

過去西域的“床”,包括坐椅在內。什麼叫“高廣大床”呢?藕益大師《十戒威儀錄要注釋》說:“床腳高一尺六寸,坐時腳不掛空,過此量者,即名為高。但可容身轉側,過此即名為廣。既高且廣,即名為大。”依此解釋,現代人用的席夢思和綢帳、繡枕、錦被等豪華用品,八關齋戒期間均不要用。否則,容易影響身、口、意三業清淨。只有看淡物質享受,才能提高精神境界;只有習慣過簡單、樸素的生活,才有利於修行方面的精進。 以上兩條,都是追求物質享受和導致淫欲的媒介,影響身、口、意三業清淨,甚至使人道心退失,所以列為禁戒。

受持八關齋戒的功德利益,有十二條   

一 脫離病苦:《藥師經》說,若有人想要解除疾病之痛苦,那麼應受持八關齋戒。   

二 消滅罪障 :凡是想忏悔罪障的人,必須受持此戒和齋。《優婆塞戒經》說,受持八戒,除五逆重罪外,其它罪障都可消除。   

三 免除橫禍 :凡是想要求得自身、家眷平安吉祥,永免遭受各種飛災橫禍的人,必須受持齋戒。《四天王經》說,凡是受持此齋戒的地方,惡鬼必然遠離,此處必定平安無事。所以,如果能在六齋日精進持齋守戒,那麼福報必定增長,災難必然消除。   

四 遠離惡道 :如果有人行為舉止一向不夠檢點,現在很害怕自己會墮入三惡道,那麼就必須受持此齋戒。《十善戒經》說,持八關齋戒的人,一不墮地獄,二不墮餓鬼,三不墮畜生,四不墮阿修羅(阿修羅道眾生,善惡夾雜,也可以列入惡道)。 

五 福報優厚 :如果有人擔心因世亂米貴,會遭受饑餓之苦,那麼就必須受持齋戒。《佛說護淨經》上說,一天持此齋戒,即可得到六十萬世不愁吃穿的果報。   

六 成就迅速:如果年高體弱,恐怕將不久於世的人,或者身陷牢獄,性命朝夕難保的人,想要在極短的時間內成就殊勝的果報,那麼必須受持此齋戒。八關齋戒的持法,只以一日一夜為期,時間很短,但功德極為殊勝。經上說,優陀羨王夫人,病已垂危,臨命終的前一天求受八關齋戒,死後即刻得生天上。   

七 來世貴尊:若有想求來世貴尊的,則必須受持齋戒。《佛說普達王經》說,一個國王的隨從,   曾隨國王齋戒一天,死後便轉生為王子。   

八  得生天上:要想來世求生天界的,必須受持此戒。經上說,有一天女,相貌極為莊嚴,容顏超群,天人見了都贊歎不已。釋提恆因便問天女過去曾作過何種善事而獲得此種福報。天女便作了一首偈語回答說:“昔於迦葉佛,受持八戒齋,今得生天上,獲此端正報。”   

九 往生助緣:想要求生淨土的人,必須受持此戒。經上說,如果有人受持八齋戒,憑著這種功德回向,願求生極樂國土,定能獲得中品中生。   

十 臨終歡樂:有念佛的功夫,但尚沒有得到一心不亂,擔心臨命終時沒有把握往生的人,必須持此齋戒。《藥師經》說,受持此齋戒的人,憑此種善根,如果聽到藥師如來的名號,臨命終時,將有八位大菩薩來迎接他往生淨土。   

十一 得相好身:如果見佛相好,心生歡喜,想在來世獲得這種莊嚴相貌,就必須持此齋戒。《長爪梵志請問經》說,有一婆羅門,問佛往昔曾作何種善業而獲此種莊嚴好相。佛說持八分淨戒(即八關齋戒),若能一天一夜,或者常隨從師父受持,都能獲得此種果報。   

十二 成佛道緣:想求得速成佛道的人,必須受此戒。《阿含經》說,受持八關齋戒,可以獲得漏盡通,入於涅磐城;若求生四聖法界,也可隨願而成。

 

受八關齋戒法

(一)發願    

歸命一切佛,惟願一切菩薩眾,攝受於我。(一說)   

我今歸命勝菩提 (最殊勝的菩提覺道。)   

最上清淨佛法眾 (無上的清淨的佛法僧三寶,眾即僧也。)   

我發廣大菩提心 (菩提心是大智慧、大慈悲、大願力相結合的願心。)   

自他利益皆成就 (菩提心即自利利他之心。)   

忏除一切不善業 (忏悔消除一切惡業。不善業,即惡業。)    

隨喜無邊眾福蘊   (惡業消除,福德聚集)   

先當不食一日中 (即過午不食)   

後修八種長養法 (三說) (受持八戒,能生長、培養善根福德)   

(二)三歸 (得戒體)   

我弟子¡¡,惟願阿阇(音捨)黎(譯為教授師、軌范師),

攝受於我,我從今時(此時),發淨信心,乃至(直至)坐菩提場,成等正覺。(意為從此時發願,直至成佛。)   

誓歸依佛,兩足勝尊。(兩足:指智慧、福德均具足圓滿。勝尊:最殊勝的、受人尊敬的大導師。)   

誓歸依法,離欲勝尊。(歸依佛法,可遠離三毒五欲)   

誓歸依僧,調伏勝尊。(僧能持戒修行,可調伏煩惱習氣。)   

如是三寶,是所歸趣。(三說)(這樣的三寶,是我所趨向歸依的。)  

(三)八戒(戒相)   

我弟子¡¡ 淨信優婆塞(夷),(出家眾稱淨信沙門)惟願阿闍黎,憶持護念。我從今日今時,發起淨心,乃至過是夜分(今天夜半)訖(至)於明旦(明日清晨)日初出時,於其中間(在這段時間內),奉持八戒。   

所謂:   

一不殺生 

二不偷盜 

三不非梵行   

四不妄語 

五不飲酒 

六不非時食   

七不香花曼莊嚴(裝飾)其身,亦不歌舞倡伎   

八不坐臥高廣大床   

我今捨離(捨棄)如是(這些)等事,誓願不捨清淨禁戒八種功德。(三說)   

(四)回向   

我持戒行,莊嚴其心(淨化內心),令心喜悅(法喜充滿),廣修一切相應   

勝行(與戒相應的殊勝的定慧行持),求成佛果,究竟圓滿。(一說)   

我發無二最上心(一乘無上的大願)   

為諸眾生不請友(不請友:菩薩是眾生不需請求便主動相助的朋友。)   

勝菩提行善所行(殊勝的提願行,是善人所行持的。)   

成佛世間廣利益(成佛的目的是廣泛的利益世間的眾生。)   

願我乘是善業故(乘:依仗。善業:善因)   

此世不久成正覺   

說法饒益於世間(饒益:利益)   

解脫眾生三有苦(三說) (三有,即三界,解救眾生出離三界火宅。)

 

六齋日

中阿含卷十四大天□林經、增一阿含經卷十六等,舉出每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等六日為六齋日,惟不以斷食等苦行為旨,而強調忏悔、清淨等精神。於此六日必集僧眾誦呗說戒經,使比丘安住於淨戒中以長養善法;在家二眾亦須於六齋日持守八戒而增長善法。又雜阿含經卷五十、長阿含經卷二十忉利天品等,於六齋日外,另舉出每年正月、五月、九月等‘三長齋月’之說。

在家的善男信女,於一日 一夜,能夠修持齋戒,就可關閉諸惡趣門.

民俗規定

注:規定農歷每月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   

在家的善男信女,於一日 一夜,能夠修持齋戒,就可關閉諸惡趣門。

內容有: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不妄語;不飲酒;不坐高廣大床;不著香花缦及香油塗身;不歌舞伎樂;不故往觀聽;不非時食。

一般八關齋戒在陰歷每月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及月底最後兩天受持,如果不能在此六日受持,也可以其余任何一天受持,多受則多功德。

如是小月,即改為二十八,二十九六齋日,受持此戒。

八關齋戒是佛陀為令在家弟子熏習長養出世善根,所制定一日一夜間過出家修行生活的方便法門。

《十善戒經》

《十善戒經》中說:“八戒齋者,是過去、現在諸佛如來為在家人制出家法。”其內容有:不殺生;不偷盜;不淫;不妄語;不飲酒;不以華鬘裝飾自身;不歌舞觀聽;不坐臥高廣華麗床座;不非時食。   

八關齋戒又名八戒齋、八齋戒、八分齋戒,意指受持八齋戒法,能滅除諸罪,離諸惡法,使所有的惡道門自然關閉,開啟人天賢聖的善道。此八關齋戒,前八項為“戒”,後一項為“齋”,即“不非時食”。

八關齋戒是介於五戒與十戒之間。就戒律的精神而言,是從在家到出家的橋梁。五戒中的“不邪淫戒”,唯禁“邪淫”;八關齋戒的不淫戒,則是嚴持一日一夜的清淨修行生活,兩者不同,後者與出家戒的不淫戒相同。   佛陀曾說,受持八戒,功德與阿羅漢等,與諸佛齊。但是,受持八戒必須“信念清淨”,才能獲得功德。

《大毘婆沙論》記載:“有彼廚人,欲害生命,以擬充所食。彼便告曰:我今受戒,不得殺生,留待明天殺,以充所食。”如此的受持,雖有些微善因,終不獲大果報。因此,如能一日一夜清淨受持八關齋戒,身心與戒法相應,淨念相續,不僅所得功德無量無邊,更能令在家信眾植下出世善因,終得解脫證道。   

八關齋戒,又稱八戒齋。據《十善戒經》的說法:“八戒齋者,是過去現在諸佛如來為在家人制出家法”。由此可知,八戒齋是針對在家佛教徒,隨分隨力而修學出家戒法的一種權巧法門,並且在一日一夜方便受持的戒法。 

觀音戒熏香

觀音戒熏香   

觀音戒熏香是依佛典所出,於藏傳寺院觀音八關齋戒法會上,依照殊勝儀軌加持而成。觀音八關齋戒法會不共功德加持,對禅定有著極大的助益,以清淨心燃點此熏香,可息止罪障,感召諸佛菩薩加持,使行者祛除諸障,積聚道業之福慧資糧。   

觀音齋戒功德:脫離病苦、消滅罪障、免除橫禍、遠離惡道、福報優厚、成就迅速、來世尊貴、得生天上、往生助緣、臨終安樂、得相好身、成佛道緣   

觀音戒熏香功德:此熏香適宜息止法門的修持,對禅定有極大助益,幫助行者漸斷疑惑,具正信正念正知正見,以內明進而獲得正定正命;永斷生死輪回。

 

八關齋戒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召眾比丘聚,告曰:“比丘谛聽!”   

眾比丘一同應言:“世尊!”(眾比丘於是恭敬肅穆,願樂欲聞。)   於是世尊宣說如下八關齋戒教授。   

“諸比丘! 八關齋戒包含八條阿羅漢乘行者應遵守之戒條,能得殊勝果報及無量功德。   

“諸比丘!何為阿羅漢乘行者應遵守之八關齋戒,能得殊勝果報利益?”   

“諸比丘!阿羅漢乘行者作是念:‘諸阿羅漢,盡形壽,無有殺意。不加刀殺。無怨恨心常懷慚愧。有慈心憫一切眾生。’”   

“汝等不殺生,棄捨一切殺器,無怨恨心常懷慚愧,有慈心憫一切眾生。如是盡一日一夜受持,汝等即如阿羅漢之清淨,守持了八關齋戒第一條。”   

“諸比丘!阿羅漢乘行者作是念:‘諸阿羅漢,盡形壽,無貪取意,離不與而取。僅受與取物,作意為與取之物。彼等不偷盜,行為無有瑕疵。’”   

“汝等無貪取意,離不與而取。僅受與取物,作意為與取之物。汝等即是不偷盜,行為無有瑕疵。如是盡一日一夜受持,汝等即如阿羅漢之清淨,守持了八關齋戒第二條。”   

“諸比丘!阿羅漢乘行者作是念:‘諸阿羅漢,盡形壽,不做不淨行。彼等所作如清淨梵行。彼等遠離世俗之淫欲。’”   

“汝等不做不淨行,持清淨梵行,行作遠離淫欲。如是盡一日一夜受持,汝等即如阿羅漢之清淨,守持了八關齋戒第三條。”   

“諸比丘!阿羅漢乘行者作是念:‘諸阿羅漢,盡形壽, 不妄語。彼等唯真實語,思念真實。彼等所言堅實有理。彼等所言不離真理。’”   

“汝等不妄語。汝等唯真實語,思念真實。汝等所言堅實有理。汝等所言不離真理。如是盡一日一夜受持,汝等即如阿羅漢之清淨,守持了八關齋戒第四條。”   

“諸比丘!阿羅漢乘行者作是念:‘諸阿羅漢,盡形壽, 不飲用諸酒,及一切亂性失智之麻醉品。彼等遠離一切麻醉品。’”   

“汝等不飲用諸酒, 及一切亂性失智之麻醉品。如是盡一日一夜受持,汝等即如阿羅漢之清淨,守持了八關齋戒第五條。”   

“諸比丘!阿羅漢乘行者作是念:‘諸阿羅漢,盡形壽,日中一食,不於夜晚進食。彼等不非時食。’”   

“汝等日中一食(中文譯者注 ),不於夜晚進食。不非時食。如是盡一日一夜受持,汝等即如阿羅漢之清淨,守持了八關齋戒第六條。”   

“諸比丘!阿羅漢乘行者作是念:‘諸阿羅漢,盡形壽, 不歌舞戲樂及往觀聽,而自清淨身心。不著紋飾、花鬘,不香熏塗身。’”   

“汝等不歌舞戲樂及往觀聽,而自清淨身心。不著紋飾、花鬘,不香熏塗身。如是盡一日一夜受持,汝等即如阿羅漢之清淨,守持了八關齋戒第七條。”   

“諸比丘!阿羅漢乘行者作是念:‘諸阿羅漢盡形壽, 不臥高廣大床。卑床草席,思念經道。’”   

“汝等不臥高廣大床。卑床草席,思念經道。如是盡一日一夜受持,汝等即如阿羅漢之清淨,守持了八關齋戒第八條。”   

“諸比丘,八關齋戒如上八條, 阿羅漢乘行者之所奉持,果報殊勝,功德無量。”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海濤法師:守八關齋戒一天,最重的業都可以斷除掉!

「以身業齊則無穢惡」:今天守八關齋戒,各位千萬不要殺生、偷盜,不要有男女的淫慾愛染等等。

「口業齊則無諸過失」:今天守八關齋戒,不要騙人、不要罵人、不要背後講別人是非、不要隨便聊天,今天的嘴巴,念佛、誦經、持咒、勸人學佛,口業清淨。

「心業齊則無煩惱諸漏業因」:平常你脾氣不好,欲望很強,很容易起煩惱,今天二十四小時控制好,今天不要貪心、瞋心、愚痴、邪見、傲慢、懷疑、嫉妒,今天就把生死輪迴的這種有漏因給斷掉。

#所以持戒可以消業障,守八關齋戒一天,最重的業都可以斷除掉,因為持戒的力量。

昨天你是個壞人,今天因為守八關齋戒就改變了,這些惡業消除掉了,罪業消除掉了。

#所以守八關齋戒,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的惡業都可以消除掉,而且進一步還可以證得解脫。

#墮胎 #懺悔業障


昌臻老法師2001年9月在四川遂寧廣德寺長念佛會的開示

(一)什麼叫八關齋戒? 為什麼受八關齋戒? 

八關齋戒是佛陀為了在家弟子制定的、暫時的出家修行的戒律與齋法。因為在家修行的人,家庭的、社會的種種事務很繁忙,要想修行,障礙也很多。佛陀悲憫在家弟子讓他們能夠過一日一夜的出家人的清淨生活,種出世的善因;又能夠適應在家人生活的特點,所以特別制定了在家人的出家戒,就是八關齋戒。當然,出家人為了使自己的戒行真正達到清淨也應該受持八關齋戒。

這個「八」字,是指的八條戒律,所以稱為「八戒」。「戒」字含得有止惡防非的作用,戒也是我們法身慧命的護身符。這就是八戒的意思。這個「齋」字就是指的不非時食,也就是過午不食,這個「齋」字含有使我們身心清淨、妄想消除之義,這就是「齋」字的意思。這個「關」字指關閉,關閉什麼? 關閉眾生生死的門戶。因這一切眾生,生死的關鍵就是兩條: 一條就是淫慾,一條就是飲食。淫慾是生死的根本,飲食是生死的助緣。俗話說「飽暖思淫慾」。為了要抑制淫慾心,所以要持齋,這就是「齋」字的意思,這就是八關齋戒的基本意思。

八關齋戒為了方便在家學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成實論》說:若無戒師時,自於佛前心念囗說,「我某甲,今日受持八關齋戒」,也是可以。〉日期就是居士菩薩戒上說的每個月的六齋日,即是農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這六天。當然實在自己有事情,時間還是可以自己方便,提前或推後,也不是不可以的。所以說受持的時間來說還是可以靈活的,這對我們在家修行的人來說,也是一個最方便的事。自己在佛前受戒,十分鐘就念了,就是八關齋戒前面那個文念了就行了。譬如我們今天早晨七點鍾在佛前念了,就按照八關齋戒的要求來作,到明天早晨的六點鍾就解除了

在家自受八關齋戒儀規

一、頂禮三拜長跪合掌雲

弟子稱法名 今在佛前受持八關齋戒 惟願三寶 護法諸天 萬靈證明受戒 令我罪根皆得消滅 令我行願悉得滿足

二、懺悔 (觀想蒙三寶慈光攝受 將一切罪業懺悔清淨)

弟子稱法名 

往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嗔痴 

從身語意之所生 今對佛前皆懺悔

三、受皈

弟子稱法名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 一日一夜為淨行優婆塞/夷 三稱三拜

四、正結皈體

弟子稱法名

皈依佛竟 皈依法竟 皈依僧竟 一日一夜為淨行優婆塞/夷竟一拜

五、宣戒相

1.如諸佛盡形壽不殺生,弟子稱法名,一日一夜不殺生

2.如諸佛盡形壽不偷盜,弟子稱法名,一日一夜不偷盜

3.如諸佛盡形壽不淫慾,弟子稱法名,一日一夜不淫慾

4.如諸佛盡形壽不妄語,弟子稱法名,一日一夜不妄語

5.如諸佛盡形壽不飲酒,弟子稱法名,一日一夜不飲酒

6.如諸佛盡形壽離花香瓔珞香油塗身,弟子稱法名,一日一夜離花香瓔珞香油塗身

7.如諸佛盡形壽離高勝床上坐及作倡伎樂故往觀聽,弟子稱法名,一日一夜離高勝床上坐及作倡伎樂故往觀聽

8.如諸佛盡形壽離非時食,弟子稱法名,一日一夜離非時食

六、發願

我今以此八關齋功德 不墮惡趣八難邊地 持此功德 攝取一切眾生之惡 所有功德 惠施彼人 使成無上正真之道 亦使將來隨彌勒佛世三會 行菩薩道廣度無量無邊罪苦眾生

七、回向

受戒功德殊勝行 無邊勝福皆回向 普願沈溺諸有情 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慈舟老法師:受持八關齋戒的意義和功德

八關齋戒,是在家佛弟子在月六齋日受一日一夜內短期受持出家戒,種出世證果之勝因。須一日一次每天受之。即連續受者也要天天受。佛言:如能在一日一夜內受持八關齋戒如法清淨者。所求之願決定成就!包括求生淨土,也決得成就!所以受持八關齋戒清淨,能得這樣的大功德利益!不過,應當明確:要從受戒日的黎明,到第二天的黎明,足二十四小時內對八條戒和過午不食的齋法:全都清淨無犯;還要保持意念清淨無染,這就要用「修行六念」來持心護淨。六念者:就是念佛、念法、念增、念天、念施、念戒。凡起心動念都不離此六種清淨福德之念。念天、是念天道的清淨因與果,十善、四禪、八定、是天道的因,天道勝妙境界是果。或作念自性天真佛。一日夜三業完全清淨無雜染,所以能出生如此大功德啊!最好,在此一日夜中至誠恭敬地一心念佛修念佛三昧,就易護淨了。普願見聞,如法受持乃禱!

一、勸持齋之意義及本文目次說明

八關齋戒為渡生死之橋樑,破癡暗之燈炬,《菩薩處胎經》中稱之為諸佛父母,無論僧俗男女,皆應受持者也。在家優婆塞優婆夷及餘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正應受持此戒,以為出世之階梯。出家五眾亦應再受此戒。因八關齋戒之戒相雖已具於沙彌戒與比丘戒中,茲為令功德增上之故,(功德增上之理,見後解答。)不妨再受此戒也。本文為奉勸僧俗男女普持八戒起見。先就受持此戒之功益,舉要羅列分十二條。每條之下,引經中佛說持戒因果事實,以為證明,使閱者發起信樂之心。次乃釋其名義,示以受法,分別開遮異同。並就易於懷疑之處,另設問答六條,以說明之,務使盡人得如法受特,而復能明瞭此戒於自身確有如何之關係。依解起行,後無退心。末引佛說出家人不持齋戒之過患,以資警策。惟愧學識淺陋,於戒律素未研求。錯誤之處,知所不免。尚祈諸方大德有以教之,則拋磚引玉,受惠實多,固不勝企盼者也。

二、功益引證

受持齋戒之功益,非佛智莫能知,非佛言莫能信。茲就左列十二事,引經文以證明之。

一、脫離病苦

凡欲保持身體之健康,或厭患病苦,欲求速脫者,不可不持。竊按《九橫經》中佛說橫死九因,前四皆為飲食不慎,第五亦為腸胃不暢,可見食事與身體之健康,關係甚巨也。若依佛制,中後不食,則內無宿食,外無下風,心易定而少昏沉,身得安而無疾病。(經云,中後不食有五福,少淫、少睡、得一心、無下風、身得安隱。又云,無宿食患。)又《藥師經》云。「若有病人欲脫病苦者,當為其人,七日七夜。受持八分齋戒。」

二、消滅罪障

凡欲懺悔罪障者不可不持。《優婆塞戒經》言:「受持八戒,除五逆罪,餘一切罪,皆悉消滅。」涅槃經云,佛言:「波羅奈國有屠兒名廣額,於日日中,殺無量羊。見舍利弗,受八戒經,一日一夜。以是因緣,命終為北方天王毗沙門子。」以屠兒之重大殺業,猶可仗此一日一夜之持齋功德而消滅之,其餘之輕罪更何待論耶。

三、免除橫禍

凡欲求身家安穩,不受一切橫禍者,不可不持。四天王經云:「所在之處有持此戒者,惡鬼遠之,住處安穩。是故於六齋日,持齋受戒,得福增多。」又法句譬喻經言:「優填王夫人於奉齋日,王召不應命。反覆三呼,執齋不移。王怒,遣人曳出,欲射殺之。箭反向王,數射亦爾,王時大怖,問有何術,乃致如此,夫人對日:惟事如來,歸命三尊,朝奉齋法,過中不食,加行八事,飾不近身,必是世尊,哀顧若茲。王乃同往佛所,聽佛說法,一切心解。」

四、遠離惡趣

如有素行不檢,恐將墮惡道者,不可不來持。十善戒經云:「持八關齋者,一、不墮地獄。二、不墮畜生。三、不墮餓鬼。四、不墮修羅。故此八戒,又稱八種勝法。」

五、福報優厚

如有人因恐世亂谷貴,受飢餓苦者,不可不持。佛說護淨經云:‘一日持齋,得六十萬世餘糧。’薩婆多論引經中言,謂:‘作閻浮提國王,於人中寶,一切自在,不如八戒功德十六分之一。’又經云。‘佛告波斯匿王言,齋之福佑,明譽廣遠,譬如天下十六國,滿中珍寶,持用布施,不如末利夫人,一日一夜,持佛齋法。如比其福,須彌與豆矣。

六、成就迅速

如有年高體弱,自恐不久於世,或身系囹圄,性命朝夕難保。欲於極短期內成就殊勝之行者,不可不持。八關齋之持法,只以一日一夜為期。時間甚短,而功德極為殊勝。經云:「優陀羨王夫人,死相外現,計其餘命,不過七日,欲求出家,王以情重,至第六日,乃與聽許。夫人即便出家,受八戒齋,第七日晨命終,得生天上」。又如佛說觀無量壽經言:「頻婆娑羅王,被太子阿闍世幽閉於七重室內,遙禮世尊,求目蓮授以八戒。」夫當此生死危難之際,而獨汲汲然求受八戒者,即以此功德易成就故也。

七、來世尊貴

如有欲求來世尊貴為人中王者,不可不持。佛說普達王經言:「先王在世時,有持蓋小兒,隨先王齋戒一日奉行正法,清淨守意。其後過世,魂神還生,為王作子。今致尊貴,皆由宿行齋戒所致。」又犍陀國王經云:「佛言,乃昔拘那含牟尼佛時,王與牛為兄弟,共作優婆塞。持齋戒一日一夜,王守法精進,不敢懈怠,現為國王。」又百喻經云:「佛言,迎葉佛時,有二婆羅門,共受齋法。一求生天,二求人王,受已俱還,諸婆羅門,勸與共食,求生天者,以破齋故,不果所願,其不食者得為國王」

八、得生天上

如有欲求來世得生天上者,不可不持。經云:有一天女,光顏威相與眾超異。諸天見已,生希有心。釋提桓因,問以昔作何業,獲得此報,天女以偈答言:「昔於迎葉佛,受持八戒齋,今得生天上,獲是端正報。」又佛在舍衛國,有五百天子,光明赫奕,照祗洹林,來詣佛所。阿難請問諸天來緣,佛告以昔有五百龍子,奉修八關齋法,其後命終,生忉利天。彼時五百龍子者,今五百天子是。

九、往生助緣

如有欲求往生淨土者,不可不持。經云。「中品上生者,若有眾生,受持五戒,持八齋戒,修行諸善戒,不造五逆,無眾過患,以此善根,迴向願求生於西方極樂世界。」又云:「中品中生者,若有眾生,一日一夜持八齋戒,若一日一夜持沙彌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儀無缺,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以此經文證之,則凡欲求生淨土者,不可不持齋戒也明矣。故袁中郎雲,戒急生最穩,願我念佛同人記注此言。

十、臨終歡樂

如有念佛工夫,未到一心不亂,恐命終時無有把握者,不可不持。藥師經云。「有能受持八分齋戒,或經一年,或復三月,以此善根,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而未定者,若聞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臨命終時有八大菩薩,(文殊師利菩薩,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無盡意菩薩,寶檀華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彌勒菩薩。)乘神通來,示其道路,即於彼界種種雜色眾寶華中自然化生。」故於平時奉持齋戒嚴淨者,即使念佛工夫,尚多欠缺,臨命終時。未見阿彌陀佛來迎,而仗此持齋功德,亦有八菩薩示路,導往極樂。佛無誑語,決不我欺。行者如對此言,信念堅固,則無常到來之時,自能不慌不忙,不怖不亂,藥師琉璃光如來,開此方便,無異使念佛者,於生死危難之際,得一極大保障。故法海觀瀾云:「若有命終肢節痛,一切親屬欲分離:諦思我有清淨戒,身心歡樂無憂畏。」願我念佛同人嚴淨齋戒,以把握此最後一剎那之歡樂。

十一、得相好身

如有見佛相好,心生歡喜,欲於來世修得此身者,不可不持。長爪梵志問經云:「有婆羅門,問佛先作何業,得此種種相好身。佛一一答以前生何業力,今獲斯果。」略舉於左:

問:如何獲得金剛不壞之身

答:由前生遠離殺害有情命終。

問:如何獲得手指纖長網縵為相

答:由前生遠離偷盜他人財物

問:如何獲得具足色力諸根圓滿

答:由前生遠離女人欲染之事

問:如何獲得出廣長舌自覆其面

答:由前生遠離妄語詭誑於人

問:如何獲得威儀庠序如師子行

答:由前生遠離諸酒放逸之處

問:如何獲得微妙相好莊嚴其身

答:由前生遠離歌舞娼艷之事

問:如何獲得上妙香氣芬馥其身

答:由前生遠離香花瓔珞裝飾

問:如何獲得金剛勝妙之座

答:由前生遠離高床大床嬌恣之物

問:如何獲得四十牙齒鮮白齊平

答:由前生遠離非時飲啖諸食

問:如何獲得頂上圓髻圓滿相好

答:由前生於一切應恭敬處。五輪著地以無慢心。虔城致禮。

時婆羅門,見佛為說因果不虛,白言:此名何福?云何受持?佛言:此名八支淨戒若能一日一夜,或復長從師受持,獲果如是。

十二、成佛道緣

凡有欲求速成佛道者。不可不持。阿含經云:「持八關齋得盡諸漏,入涅槃城。」又云。「欲求聲聞緣覺佛乘者,悉成其願。」雜寶藏經龍王偈緣云:「佛在王舍城,提婆達多往至佛所,惡口罵詈。阿難聞已,極生瞋恚,驅提婆達多令出去。於是佛說宿緣,昔於加尸國時,有龍王兄弟二人,一大達,二優婆大達,樂奉齋日持八戒。因國王犯多殺生,數說不改,舍他往,改往之處。惡小龍知己不如,生嫉罵,優婆大達聞,欲滅彼,大達勸息,返故處,欲知彼時三龍事,今我阿難提婆是。」

三、名義略釋

八關齋戒,在各經中,或稱八分戒齋,或稱八戒齋,或稱八支淨戒,或稱八支齋法,或單稱八戒。名異實同。依俱舍論:一、殺生。二、不與取。三、非梵行。(與五戒中之不邪淫不同)四、虛誑語。五、飲諸酒。六、塗飾香鬘舞歌觀聽。七、眠坐高廣嚴麗床上。八、食非時食。離此八種之非法,為八戒。然此八戒中之第八離非時食,是齋法,故總名八戒齋。依薩婆多論,成實論,智度論等、則分塗飾香鬘舞歌觀聽為二。總有九戒,前八為戒,後一為齋,合名為八戒齋。若分釋其字義,清心之不淨日齋(齋者齊也,齊一其心。戒言清也。靜攝其慮如世閑室,亦號曰齋。)禁身之過非曰戒,其又稱為關者,奉持此齋戒。可關閉惡道門之義也。律中於食,分時與非時,自明相出現乃至日中為時,從日中乃至明相未出為非時。時宜食,非時不宜食。齋者指時食言。所謂時與非時是何義耶?薩婆多論雲。「從晨至日中,世人營事作飲食。故名為時,從中至後夜分,燕會嬉戲自娛樂時,比丘遊行,有所觸犯,故名非時」又佛欲眾生斷六趣因故,令同三世佛食。謂晨朝是諸天食。日中是諸佛食,日西畜生食,日暮鬼神食。比丘學佛,日中而食,此時食之義也。

四、受持方法

如從師受,自有受戒儀規,故本文略而不說,如目前無師,南山律開許在佛前自誓受。至受持之日期長短,或一日一夜,或每月六齋日或每年三長齋月,或一年,或盡形壽,隨各人之志願,及其力所堪能,自定之,至於受戒時候,應在早晨,或每遇持齋日在佛前受,乃至盡形壽總作一次受,悉可隨意。所謂一日一夜者,以此戒之持法自日中至翌晨明相出現,即為圓滿故。現每有天未明秉燭而食者。應亦以破齋論,不可不注意也。每月六齋日者,智論云:「初八四天王使者下,十四 日王太子下,十五日、四天王自下觀察眾生善惡。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亦爾,小月應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三長齋月者,正、五、九三月冥界業鏡,輪照南洲。若有善惡,鏡中悉現,故令修善。一年者。依藥師經所云:至於盡形壽受持,則出家人之本分,應如是也。

五、開遮異同

各律對於同一事情,或開或遮,寬嚴互異。茲就律文中之關於食事者,摘抄於後,分列三類。第一持法最嚴,第二次之,第三又次之。望持齋者,各就其力所堪能行之。至於其他七事之開遮;應從律本研究。文繁未錄。

開遮一

僧祗律,「日正中名時,非時若食,亦得輕罪。時過一瞬一發,食者正犯。」正中亦犯,故知受食必在中前。經中食時,乃當晨己。古德卯齋,護之彌急。雲時食者,如疏鈔所謂豆谷酪餅果飯萊,又米汁粉汁,聖教所許,故名時食,非時不許妄服。若澄清之果汁及蜜等,並一切咸苦辛甘不任為食之藥,如胡椒黃芪等,以上三類不名時食。若有病者,以水和合,非時作法開服(以上見弘一法師編述南山律在家備覽持犯篇節略。末句作法二字,係慈老法師添入。)內法傳云:「牙中食在,舌中膩存,未將淨水重漱已來,涎垂必須外棄。若時過,更犯非時。」出喉還咽犯。

開遮二

毗尼關要云:若有病服吐下藥,比煮粥熟頃,日時已過,應煮麥令皮不破,濾汁飲之,若喉中(口+見)出,還咽不犯。事鈔云:「僧祗一切谷豆麥,煮之皮不破者之汁。」資持釋雲。豆等皮不破者,若破,非時不得飲。

開遮三

五分雲。「作石蜜時擾亂(扌+壽)米著中。本草雲,西戎用水、牛乳汁、米粉和沙糖煎煉,而作石蜜。佛言,石蜜聽非時食,作法應爾。」根本羯磨云:西國造沙糖時,皆安米屑,如造石蜜,安乳及油。佛許非時開其啖食,而為防粗相,長道資身。毗尼序云:「病服下藥,中後心悶,佛令與熬稻華汁飲,與竟悶猶不止。佛令與竹筍汁,與竟不瘥。佛令囊米粥,紋汁與飲,病猶不瘥。佛令將至屏處,與米粥。」根本尼陀那云:「有病比丘。醫令以水和面,非時可食。」又佛言:醫人處方,令服面飲,若稠若團隨意應服,而須作法。(而須作法四字,係慈法師添入。)

開遮結論

佛言:「凡有所事,我於病人,非時開出,於病瘥後,咸不應作。(見根本尼陀那。)如釋云:‘此等皆佛大悲,愍諸重病弟子隨病宜藥,開聽服之。若非喪命因緣,決不可托輕小疾,妄符聖意,還墮非時之咎,更加違教誣聖之愆。」

按:盧山東林遠法師,示疾垂終。有弟子進蜜漿於前,公止之。云:請律閱證,有開緣否?蓋由除渴病外,則無聽爾。此洵足為後人持戒之人楷模也。(見作持續釋卷七。)

六、疑問解答

受特八關齋戒事,已如上述。但於所以必須持戒之理,若不深切明瞭,仍易為外緣所誘惑,受持以後,難保不發生退心。茲就易於懷疑之處,設為問答六條,以說明之

疑問一

一切律文,既皆為佛所說,何以於同一事情,或開或遮,彼此各異。竊恐歷代以來,遞相傳授,諸師難免各有所偏,未必盡符佛意。

答。溯自金言寂唱,離波誦如來言,詞滿八十,號為八十誦律。初自迦葉頂受,以次傳至優婆崛多,百十餘年之間,從無異議。後有育王,會僧重集,各引師說,互有異同。於是分為僧祗,上座二部。後於二百年間,又演出十八部。今此震旦所傳,僅四部耳。其中輕重開遮雖有不同,然皆出自佛說。佛於昔時曾為預記,偈云:‘十八及二本,悉從大乘出,無是亦無非,我說未來起。’有此偈言為證,可以不復懷疑。蓋眾生之根性樂欲,各各不同,如來隨宜說法,普應群機,各令堪能受持,同沾法益。如醫者之應病與藥,安能泥定一方耶?後人各秉師承,雖因見聞不廣,各執一詞,然皆自金口所宣,無可疑也。

疑問二

持齋功德,固決不虛,但僅一日一夜,而能獲得上述種種之福報,實非我等凡夫之心量所能想像,故不易發起信心。

答。經云:「眾生業力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我等對此深義,當然只能從信得入,非自己智分所能解者。但就戒之功用而言,受戒之時,一經將此善法納入心胸。由心業力,結成戒體,便起莫大功用。能牽後習,於諸過境,能憶能持能防,心無邊故,戒亦無邊。心無盡故,戒亦無盡。如受一不淫戒,便於盡虛空、遍法界、現在未來之一切男女邊,有不加侵犯之心,與戒之功德。受一不殺戒。便於盡虛空、遍法界,現在未來之一切聖凡邊,有不惱害之心。與戒之功德。乃至其餘各戒,莫不如是。每一戒量周法界、持一戒福等虛空。此不難依聖言量而可得知者。故經云:「持一日一夜戒;功德不可窮盡。」以如是因,得如是果,事所必至,理所當然,亦何疑之有哉?推而廣之,一日一夜,又一日一夜,則一即多之一。智者勉之。(自推字下二十三字,慈老法師添入。)

疑問三

八關齋戒之前七,尚無若何疑難,惟第八中後不食,晚近眾生之色力,不如古人。若不自加審度,而猛浪行之,誠恐福未求得,而害己潛滋。且自餓外道,佛所不取,何乃獨於此戒不爾耶?

答。寶積經云:「菩薩若作是思維,此法甚深,此法非深,此法是淨,此法非淨,此法應作,此法不應作;是名增上慢。」一切眾生,依食而住,為食所縛,不能出離,是以往來六道,如旋火輪。皆由積習相沿,無以自拔。我佛愍其癡頑,特令以齋法熏修,漸趨解脫。定製過中不食,正以示佛處中道,不落二邊。勿若俗人受濫食無度之苦,勿似外道墮自餓無益之愚。增一阿含經云:「多食致苦患,少食氣力衰,處中而食者,如秤無高下。」我等何幸得遇此勝祛,應起希有難遭之想,常存愧悔感奮之心。奈何慢幢高豎,邪見橫生,犯寶積之所呵,而徒賺自害也哉。又每見佛門中人,遇有勸以持齋者,即謂自身色力孱弱,既恐飲食減少,營養不足;又恐夜間飢餓,忍受難堪,種種妄度,自為障道之緣。殊不知晚食乃一種習慣,時至思食,非真餓也。若真餓者,則夜半之餓,當甚於晚餐之時,至翌晨,應更不支矣。而事實決不如是!初習持午者,其思食每在平素晚餐之時,過此以後,直至翌晨,反不覺餓。可見前夕之餓,全為自己心理作用。請試習一二日,當知此言不謬也。至恐營養不足,亦因過分保重,有此顧慮。須知貪食無厭,最易為致病之由,若謂因不晚食而病,蓋無有也。佛是一切智人,所制戒法,保任眾生,離苦得樂,絕對有利無害。又佛是大慈大悲,視眾生如一子,故體恤無微不至,凡病中可開許之處,皆已一一言之,豈有反不如我等自己設想之周到者。若作此想,即寶積經之所謂增上慢,願同人受信佛語,勿自疑誤。

疑問四

八戒本為在家者制,不過通於出家諸眾,並非盡人必受持者。當今海內大德不持此戒者多矣。今乃勸人普持,其義安在?

答。堅牢羅漢有偈云:「生死不斷絕,貪慾嗜味故。養怨入丘冢,唐受諸辛苦。」可見侈情啖食,實為繫縛生死之因。佛制持齋一法,具有潛移默化妙用,令於不知不覺中,自離食慾為患之苦。眾生同罹此病,即應同服此藥。此奉勸普持之意也。至於現時諸大德,或亦有於此不加意者,此則見仁見智,各有不同。我佛在世之時已證羅漢之諸大弟子,猶不免各有宿習,何況晚近之凡夫僧,安得行持一致耶。持齋乃三世諸佛共行之法,願有志者,恪守依法不依人之訓,各自勉力行之(慈老法師於此條下加‘不得如作賊被問即攀伴’十字)

疑問五

出家人持沙彌戒與比丘戒,則八戒已在其中。凡八戒所有之功德,應盡已得之,又何必再受八戒,為此重床疊架之事哉。今乃謂再受令功德增上,其義安在?

答。此可分三層言之,一、按授戒作法之義。在納此善法於受者之藏識中。使其結成戒體。但各人心有明昧,學有精粗,未必盡能一次深入,是以佛許再受。資持云:「重受中意,令行者審己所受,更求增勝。」此即再受之義。出家人雖於八戒戒相。業已行持,但以前如未正受者,不妨再受。可更加一番警策,轉為上品。(經云:戒是警意之緣。芝范云:初受但發中下,佛開重增,轉為上品。)此功德增上之義一也。二、出家人如再受八戒,依藥師經所言,只須一年,或復三月,於短時間。獲大利益。此功德增上之義二也。三、若於八戒不依法受,經中所許與受持八戒者之利益,決不可得。縱能持具足戒,就持戒功德而論,不過後世生天而已耳。若依法再受,即可得八菩薩導往西方之益。此功德增上之義三也。

疑問六

八戒中之後三,事極微細,並無害於人,何以佛必戒之,且即能不為,亦僅小善。何以與殺盜淫等併列耶?

答。後三戒所列各項,可以色聲香味觸五者攝之,事雖小而五欲備焉。為害於人,其始也微,將畢也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涓涓不塞,將成江河。瞋恚之火,貪愛之水,亦猶是也。治之於些小境界,則用力小而收效易。若迨其流煽既盛,即無及矣。古德云:不矜細行,終累大德。佛為防微杜漸,所以列此為戒也。故凡真實辦道之人,必於尋常日用間,一切些小之處,用力剋治。雖犯小惡,心懷大懼,即所以杜粗重煩惱之源。若於此等小處,猶自把握不住,而乃好為誇大之言。則真所謂戲論之糞耳。且持犯功過,全在自心,安可徒以事相之大小論哉?佛言:「一毫之善,雖是有為,若助菩提,直至成佛而不毀壞。」又寶雨經言:「多服毒藥,能令人死。少服毒藥,亦能令人死,若多犯罪,即生惡趣。若小犯罪,亦生惡趣。」故世儒亦有言曰:「勿以小善而不為,勿以小惡而為之」。佛之制後三戒,即為呵五欲,杜惡源,意旨深遠,無可疑也。

七、佛說出家人不持齋戒之過患

舍利弗問經云:「佛言,非時食者,是破戒人,是犯盜人。非時與者,亦破戒人,亦犯盜人。盜檀越物,非施主意。施主無福,以失物故。」又云。「盜與盜受,一團一撮,片鹽片醋。死墮焦腸地獄,吞熱鐵丸。從地獄出,生豬狗中,食諸不淨,又生惡鳥,人怪其聲。後餓鬼,還僧伽藍,處都圊內,啖食糞穢。並百千萬歲,更生人中,貧窮下賤。所可言說,人不信用,不如盜一人物,其罪尚輕。割奪多人福田故,斷出世道故。」


海濤法師:如果長期守八關齋戒,是不是都不能照鏡子、看報紙?

問:如果長期守八關齋戒,是不是都不能照鏡子、看報紙?

海濤法師答:錯了,站在大乘佛教,八關齋戒是小乘的修行,但是,如果你發菩提心守八關齋戒,那你還是要照鏡子,因為你不可能外表怪怪的吧!只是你的『動機』要正確,你照鏡子不是為了漂亮,而這是個禮貌、威儀。

再來,看報紙,不是因為慾望,而是我要了解社會有什麼災難?有什麼緊張的事情?我要來迴向;所以你一定要看報紙。所以我的師父規定:每天至少要看半個鐘頭報紙;有些人就批評了:出家人看什麼報紙?我說你這個講法不對,出家人是關心社會,『動機決定一切』,而不是喜歡看報紙,如果出家人不了解整個社會,那怎麼度眾生呢?


八關齋戒傳奇:龍王與國王

《百緣經‧卷六》

一天,有五百位天人一起來到祇樹給孤獨園。他們至誠頂禮佛陀,佛陀亦為他們宣說佛法大意,最後皆證得須陀洹果。阿難尊者見五百位天人因緣如此殊勝,便向佛陀請示原因,世尊於是將過去的因緣娓娓道來。

在迦葉佛的時代,有兩位婆羅門跟隨國王去拜見佛陀。這時,有位優婆塞就勸發他們說:「今日你們有因緣跟隨國王來拜見佛陀,更應該把握機會求受八關齋戒。」婆羅門好奇地問:「受此齋法,有何好處呢?」優婆塞回答:「可以隨意所求,必如所願。」婆羅門聽了非常心動,於是就乞請佛陀為他們兩人受戒。

受戒畢,其中一位婆羅門至心默禱:「願此受戒功德,令弟子來世生為天人!」另一位婆羅門也非常誠心地回向:「願此受戒功德,令弟子來生轉世為王,威震寰宇!」結束後,兩人便一起走回婆羅門的聚會場所。

其他婆羅門看到他們回來,紛紛熱情地招呼他們吃東西。但是兩人因為已經受持八關齋戒,所以只好將今天受戒的經過告訴大家,並且表明過午不食。其他人聽了,驚訝地說:「什麼?受八齋齋戒?你們身為婆羅門,祭祀梵天,持守梵天教示的戒法已經足夠,何必再去受佛門外道的戒法?」在大眾慇勤的勸請下,那位求生天者, 只好隨順眾意,吃喝起來。

由於非時而食,婆羅門沒有成就生天的功德,而隨其業緣往生為龍。而另一位婆羅門卻因一日一夜持戒清淨,以持戒功德故,如願轉世為王。又由於當初兩人共同受戒的緣故,所以這條龍乃投生於皇宮的御池之中。

一天,御花園的園丁在池水旁撿到一枚從沒見過的奈果,異香撲鼻,芳美奇特。於是捧去巴結御花園的門監。門監收到這樣的奇珍異果,自己也捨不得食用,將奈果轉送給了後宮權大勢大的黃門。黃門一看心花怒放,立刻呈獻給皇后,表達赤誠。最後,這枚光澤鮮麗、稀有可愛的奈果,由皇后親手呈給了國王享用。

國王吃了這枚奈果,頓覺身心清暢,百憂齊解,興奮地問王后:「這顆奇妙的珍果是從哪來的?」「是黃門供養我的。」國王命黃門入宮報告這枚奈果從何而來,黃門一五一十地回稟。

於是國王召來門監、園丁,斥責他們以皇宮之物私做人情,並指示園丁,從此以後,每天呈送一顆。園丁撲通一聲跪下,哭了起來:「報告國王,這個奇異的果子是在泉水旁撿到的,過去從沒見到過,今後恐怕也不會再出現呀!」「既然撿得到,只要盡心找就不會沒有,如果找不來,那就拿你的人頭來替代!」

可憐的園丁一路來到御泉池畔,呆呆望著池水,愈想愈感到絕望,淚珠不住滾落。

「您為何如此傷心呢?」不知何時,一位青年出現在園丁的身旁。園丁抽抽搭搭地將事情本末說了出來,青年聆聽後,流露出深深的同情。只見他忽然化身為一尾蛟龍,潛入了泉底,一眨眼的功夫,手捧寶盤,滿滿盛著五顏六色的奈果,連盤帶果送到老園丁的胸前。

「其實,我是掌管御泉的龍。國王和我有前世之誼,我們同為婆羅門,同受八關齋戒。他因為持戒圓滿,如願轉世為王,我卻因為持守不全,隨業轉世為龍。」青年說: 「這些奈果請為我送給國王,並轉告國王這段前世因緣,請他為我準備一部『八關齋法』,令我受持,脫離龍身。如果國王不肯,我將以龍族的神力,化國土成汪洋!」語畢,隱身而去。

目瞪口呆的園丁一路捧著奈果衝向御書房,將此奇遇報告國王。

國王聽完,良久不發一語。當時離迦葉佛末法時代已遠,「八關齋法」早已散佚,而龍王卻以家國相脅!國王召來最倚重的大臣,對他說:「龍王求索『八關齋文』,倘若未能如願,就要毀我國土子民!現今你是全國唯一的希望!請你立刻出發尋訪,一旦找到了,國家就有救了。」

「皇上,現在佛法已不住世,就算問盡天下人,恐怕也是了不可得!」

「一定要想辦法找到,否則只好拿你的頭來覆命!」

大臣回到家中,年邁的父親觀察到兒子心情凝重,不似平日。再三追問之下,大臣只好將自己危險的處境告訴了父親。年邁的父親聽了,竟然毫不發愁,反而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們家族從久遠、久遠前,即世世代代奉佛修法,直到末法盡時遭逢迫害才中斷。

「兒啊,家裡正廳的堂柱一直以來常常放光。你不妨挖開柱壁尋找,或許裡面藏有什麼稀世珍寶啊!」

孝順的大臣不願拂逆父親的心意,召集長工斬柱開壁。果不其然!常令堂柱放光的,豈非傳說中珍貴難得的佛經!大臣打開層層錦布包裹的經盒,一部《十二因緣經》、一部《八關齋文》,正完好地收藏在柱壁之間。

喜出望外的大臣立刻火速返宮。國王將《八關齋文》恭置於金盤之上,親自送到御龍泉畔。龍王感恩不已,將泉底龍宮的寶物傾囊贈與。

龍王獲此法寶後,回到龍宮,與其五百龍子精勤修持八關齋法。命終後,如願脫卻龍身,投生忉利天中。今日這五百位天人,就是當時的五百龍子。眾比丘聽完開示後,心有所悟,亦發菩提道心,歡喜奉行佛陀的教示。

典故摘自:《百緣經‧卷六》

省思

經修行應當親近善知識,確立正知正見,勿受外道迷惑。須知煩惱不斷,生死死生,報盡還墮,所以功德福業,應回向菩提妙果,勿貪求世樂。佛經亦云:「戒為無上菩提本,應當一心持淨戒。」佛弟子若能持戒修身,堅持淨戒,面對任何境界也不退失,最後定能趣向解脫的康莊大道。


《因小果大的業力故事》 行小善卻得福無量

佛在菩提樹下魔王波旬欲來惱佛緣(雜寶藏經)

往往我們只造了一個小善,卻能得福無量。佛陀在修行的過程中,時常遭受欲界第六天魔王波旬,帶著魔子魔孫前來干擾佛陀,不讓佛陀成佛。在《雜寶藏經》經文就有記載:

昔日,佛陀坐在菩提樹下,魔王波旬帶八十億個魔眾,來干擾佛陀成佛。魔王波旬來到佛陀的面前說:「瞿曇!你不要再坐了、不要再修行了,趕快起來離開,若不離開,我會捉你的腳,把你拋到外海去。」「瞿曇」(Gautama)是釋迦牟尼的氏族名稱。

魔王在世曾受持一日夜八關齋戒功德及供養一碗飯給辟支佛,命終轉生第六天為魔王,統理欲界六天之天王及無數天人,享福無量,壽命九二億歲。

佛陀如如不動的向天魔說:「天下無人能將我拋出外海,而你今天能當第六天的天王,這個福報因緣,是因為你前世曾到寺廟參加一次一日一夜出家生活的八關齋戒及供養一碗飯給辟支佛,這兩種功德就讓你往生當天王。」

第六天王魔王波旬,天性自大傲慢,常常喜歡展神通,一切都要和佛陀比較,要人恭敬他比恭敬佛陀還多,所以屢次干擾佛陀及佛弟子,波旬的福報很大,才能當上天王。

我們出家人只要不犯戒,修持得好者,可往生至第四天兜率天,頂多往生到第二天。

為什麼天魔的功德比出家人還大,可以往生當天王,僅僅是受持一次八關齋戒及供養阿羅漢。可見受持八關齋戒之功德無量。

在家人受持八關齋戒,必須在有出家人的佛寺受持,方得受戒體之功德。八關齋戒是佛陀慈悲,特為在家人所設置的。為成就在家弟子過著一天一夜的出家生活,得受一天一夜出家之功德,受戒者理當於佛寺受戒,與出家眾同一起居作息,遵守戒律,不犯威儀,一日一夜乃至終身受持,如此才能得到齋戒之功德利益。

佛陀慈悲為了讓在家人學習出家人的生活與戒律,以種下未來出家的善根福德因緣,所以佛規定在家人受八關齋戒一定要離家進住佛寺內持受,不能在外面的公共場所如租借體育館、學校、活動中心、禮堂等處傳授八關齋戒,那都是不如法不如戒的!不僅完全沒有功德利益可言,更犯了破壞佛陀制定八關齋戒的戒律。這是末法時期,出家人破了佛陀的戒律,非在家人之過! 而在家人不可人云亦云說,說某法師是為了度化更多人來受戒而開緣方便,這是破佛知見的想法,這是破犯戒律的說法,罪惡很重的。

凡是破犯佛戒的事凡是破佛知見的見解都不可為的,佛教強調行作佛事,當依法不依人,依了義不依不了義,否則非法非義,是名魔障也。

另外天魔前世還造作一個大功德,那就是以一缽飯供養一位開悟得道的辟支佛。菩薩修行要經十地之後才成佛,凡人修行得道有四個層次,就是初果須陀垣、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羅漢。

阿羅漢又分兩層次,即是聲聞與緣覺,緣覺比聲聞的層次高,緣覺就是辟支佛,緣覺者是靠自修自覺自悟而得道的,是觀察緣起緣滅法則,非聽佛開示或思惟佛的法義而得道者,就稱為辟支佛。

佛陀說天魔因為前世受持一次八關齋戒,及供養一碗飯給辟支佛,這兩種功德就讓你往生當天王,天魔波旬前世運氣真好!因為我們凡夫俗子怎麼會知道供養到得道的羅漢辟支佛,天魔前世就是這麼巧合!供養到辟支佛,難怪他會這麼囂張自傲。

由此可知,天魔波旬之所以往生為天王,其供養福報是一飛沖天。

 

八關齋戒講義

八關齋戒自受儀規,破戒了該怎麼辦?

 

 

 
arrow
arrow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