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中要放下這六種畏懼

在修行人中,許多人由於各種畏懼心理,反而被障礙得寸步難行。

 

 

一、畏懼生活 整天為眼前生活和未來生活顧慮重重,總怕沒有保障。

因此雖然修行,心卻不能清淨,總有後顧之憂,故難以修出清淨心。其實,今生的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你今生掙多少錢花多少錢皆是定數,何況天無絕人之路。

修行人的生活越簡單越好,只要能維持生活就行,其它一切時間、精力都放在修行和度眾生上,其它別無多求。擔心生活者,只是杞人憂天,心生妄念,反而給自己修清淨心設置了障礙。

印光大師在深山修行時,每年只種365棵芋頭,每天只挖一棵,下面長幾個就吃幾個,沒有就不吃,一切隨緣。

我曾見過一位現代修行者,每月300元的退休工資,供養師父200元,自己只留100元,每天只吃一個饃,但此人現在已修成正果,隨時可坐著“走” ,毫無牽掛。

 

二、畏懼惡名 在修行、度眾生的過程中,總怕別人議論自己。

由於一些人暫時不理解,或許還會毀謗、誤會、攻擊自己。

怕落下不好的名聲,由此而心生委屈和煩惱,並障礙自己在修行路上畏首畏尾,畏縮不前。

這是由於一方面還未看破、放下虛名,才畏懼落下罵名。另一方面,還未悟到凡是這些誤會、誹謗、攻擊自己的人和事,都是幫自己修定力和忍辱的助緣。

在開悟真修者看來,實為難得,是大菩薩來助自己修行證道,不僅不生委屈和煩惱,反而應該發自內心地感謝他們,是他們在幫助自己斷盡塵沙煩惱。

如果沒有這些修行的助緣,菩薩行“六度法”中的“忍辱”又如何成就?

過去有一典故:一對未婚男女相戀,女子懷有身孕生子,父母逼問與何人所為,女子不敢說出真情,謊稱是臨村寺中的老和尚。

鄉民圍寺怒罵和尚,並把孩子推給和尚,和尚一句話也未解釋,接過孩子回寺撫養。

幾年後,女子良心不忍,說出實情。鄉民知錯,跪拜寺門請罪,和尚仍無一句怨言,把孩子還給女子,回寺打坐。

此乃已修行證道的高僧,視惡名和清白已無分別,只是藉此因緣修煉忍辱和定力而已。

如果畏懼惡名,說明還在分別善惡,執著虛名。

別人誇讚你時,你就高興,同樣是動心動念,在分別好壞,失去了定力和清淨心。

別人對你的誤會和毀謗,都不是無緣無故的,大多是業障現前,如明此理,既修忍辱,又可隨緣消業障,有何煩惱?

其實,順境、逆境都是人心里分別出來的,對自己有利就認為是順境,對自己不利就認為是逆境,然後又分出個好壞來。

從宇宙本性的角度來看,順逆只是兩種不同的客觀存在,根本沒有好壞之分,只是緣聚緣散的作用而已。

如明此理,無論何境都是幫自己淨心修定的助緣。

如此才能精進,才能在萬緣之中放下萬緣,在萬境之中修出清淨心。

如能悟透本性真空,罵名何在?有位同心大德,別人由於觀點不同曾罵他“放狗屁”。

他卻詼諧地說:“放是放下、輕鬆之意,狗是忠誠之意,屁是通暢之意,又有何不好,儘管來吧,我這裡已經開始接功了。”這就是開悟者的煩惱轉菩提。

 

三、畏懼死亡 人們畏懼死亡,是多生多劫以來所形成的。由於人們的肉眼看到的只是陽性的、表象的生死,看不見時間和陰性物質的靈體,誤認為人和萬物都有生死。

時間有過去、現在和未來,但人的肉眼只能看到現在,前一秒和後一秒的事物都看不見。

人和萬物是沿著時間坐標軸運行的,因此,人和萬事萬物也同樣有過去世、現在世和未來世。

你肉眼看不見,不等於它不存在。如同小草、樹葉秋天黃了,冬天枯萎了、落了,從表相及現在的時空上看,它似乎是死了。

但是“春風吹又生”,年復一年地生、長、衰、落地運行著,重複著。它死了嗎?人也是如此。

許多修佛人都承認有“六道輪迴”,但仍然悟不透人和萬物是不生不死的。

其實,你只要承認六道輪迴,就應該明白不生不滅之理。如果有生有滅,一生就完結了,怎麼又一直在六道裡輪迴呢?又是誰在六道裡輪迴呢?如果認為有生有滅,說明你還沒有真正弄懂什麼是輪迴。

即使相信有輪迴,也不過是迷信,而非正信。

更不會明白為什麼會有輪迴,怎樣輪迴。

現代科學已經驗證了“物質不滅定律”。

人和萬物是物質的,是由陰性物質的波與陽性物質的基本粒子的因緣結合。

當人和萬物表相上死的時候,正是陰陽兩大物質暫時分離的時侯。分離之後,陽性物質即使化成灰,仍然是基本粒子,只是這些基本粒子又重新進行了排列組合。

此時,另外一種陰性物質——靈體進入,它又以另外一種生命形式而誕生。

原來的陰性靈體分離出去之後,根據上一世的因緣,又投入了另一種陽性體中,又重新隨著陽性體的誕生而顯現出新的生命。

萬事萬物都是永不停息地如此運轉,從來沒有生滅。而你肉眼看到的所謂生滅,只是生命的一個變化過程和階段。

如同大海表面的層層波浪,波浪只是表相,波浪的起伏是水在生滅嗎?它無論起伏變化成無限的形態,依然是大海,永遠是水的本性,這個本性卻是不生不滅的。

由於人們分別出生死,而且最怕死,因此,在自己的意識中反复輸入了生死的程序,你就會按照你自己編入的生死程序運行。

因此,由自心產生的生存環境,也顯現出表相上的有生有死。這就是你自己心理製造的障礙,障礙你難出六道。只要你心理還有生死,還畏懼死,那麼,你就永遠不能了脫生死,永遠出不了六道輪迴的界與障。

 

四、畏懼惡道 許多修行人,正是由於身受“八苦”及“三災八難”的折磨,心有餘悸。

認為在人道尚且有如此多的苦難,何況是三惡道?所受之苦就更無法想像。因此,由於畏懼入惡道,才想修行出離六道。

但是,由於有“怕”、有“求”的心理在逼你修行,依然是以分別心在修分別事,反而產生了更大的障礙。 修行是在修清淨心。

若以分別心在修分別事,其本身就是在造業,就是不清淨。如同用又髒又渾的水洗東西,只能是越洗越臟。

其實在開悟者心裡,惡道也是本性中顯現出來的一種假相,是由自心幻化出來的。正如佛經所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虛妄假相有何可怕?問題在於自心不覺,把這些虛妄假相誤以為真,才心生畏懼。

我們每一個人都曾經在三惡道裡住過多生多劫,在地獄道裡都多次經歷過“鋸分身、下油鍋、割舌頭、挖眼睛”等等的刑罰,但是如今你不是還活得很好嗎?不僅沒死,連絲毫傷痕也沒有。

當時所感到畏懼的只是你的心理,無論受刑受罪,是輕是重,時間長短,都絲毫傷害不了你的法身。由此可見,問題還是出自你的心理。

如果悟透了此理,無論你入何道,心都不迷。明知不生不滅,那些假相皆是虛妄。

如同你在夢中不覺,認為夢中的事都是真的,嚇得你非常緊張,當你醒來之後,大夢已覺,方知一切夢中之事都是假相,有何懼哉?

那麼,你畏懼惡道的心理不是和夢中一樣嗎?

佛菩薩無處不在,既然無處不在,就說明他與我們生存在同一個宇宙,同一個空間,所不同的只是覺與未覺而已。

覺者看宇宙是一真法界,不覺者看宇宙卻是六道輪迴。

如能開悟,你將會無所畏懼,無所畏懼還有何障礙?

 

五、畏懼過失 害怕自己有過失,怕別人不理解而埋怨自己,因而在為眾生做事或度人時畏首畏尾,顧慮重重,不敢大膽地行菩薩道。

甚至躲在家裡不願與眾生接觸,怕自己粘上什麼是非。這樣的修行並非真修行,真修行的人必須在生活中磨練自性。

在與眾生交往之中,錯誤是難免的,是很正常的。

如果怕腳上磨泡就不敢爬山,你就永遠也不能領略山頂的無限風光。

如果你怕風浪而不敢行船,那麼你永遠也到不了輝煌的彼岸。風浪是正常的自然現象,不正常的是你的心理,這仍然是你心理自設的障礙。

如細分析,害怕過失實際上是尚未放下虛名和小我,寧可放棄度眾生,也不願為眾生承擔責任,還是自私自利、心胸狹小的心理。 在修行過程中,要想斷掉塵沙煩惱,必須在度眾生的過程中才能發現和消除。

由於你畏懼過失而不敢度眾生,你就不可能發現自己的塵沙煩惱。

煩惱和障礙不除,何日才能登達彼岸? 因此在末法時期,只靠自己修行而不度眾生是不可能成就的。這種畏懼過失而不敢行菩薩道的人,不明白自己與眾生的關係。

修行者如大樹,眾生如土壤,是大樹需要土壤,而不是土壤需要大樹。大樹要想成材,如同修行人想成佛證道,在修行過程中需要各種各樣的助緣來助你成道。

即使是你已開悟,也僅僅是修行的開始。 你需要在世間與眾生的交往中去證,去檢驗你悟得的真理。

在這個過程中,同樣不是一帆風順的,也需要一個長期的磨性和漸修過程。

因此,有過失是正常的,無過失倒非正常,而且不可能沒有過失,而十全十美的人和事是沒有的。

深一步來講,宇宙的本性中是沒有過失和缺點的。所謂的“過失”也是人心里分別出來的。

即使你做得再適當,也難滿足眾人之心。

所謂“眾口難調”正是此理。

每個人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看問題,挑毛病,怎能不分別出所謂的“過失”?

其實,所謂的過失也是虛妄,也是人心裡想出來的,這本身就不是正知正見。

如果因此而畏懼過失,則是心隨境轉,障礙著自己寸步難行。

這種畏懼過失的心理,大多是由過於執著“善”所形成的。

在一個開悟者的心裡,自己和別人都沒有什麼過失和缺點。

宇宙的一切都是本性中顯現出來的自然現象,只有作用,而無好壞。

一切都只是隨緣去做,即使是殺盜淫妄,也都是正常的,不過是因緣果報的顯現而已。

只有存在分別心的人,才會分別出“過失”,而且因畏懼過失而被其所障。

 

六、畏懼困難 許多修行人誤認為學佛道路非常艱難,只有慧根好的人才有希望修成,自己沒有希望,因而自暴自棄,知難而退。

這些人不明白慧根是怎樣產生的。

一般修行人所說的慧根,是指你前世修行所打下的基礎,前世修行過程中清淨心多一分,習氣少一分,就離本性近一些,慧根就相對好一些,反之慧根則差一些。

慧根既然是你前世修行的基礎,自己如果慧根差,說明自己前世沒有下功夫修,今生對於來世而言也是前世,今生如不努力,更待何時? 但是,在開悟的人心裡,根本不存在慧根的優劣問題。

眾生是一個法身,本性完全相同,無優劣之別。

只是你自己因放不下而被障蓋了本性的顯現。

說得再確切一些,是你自己的大腦不停地在思想,被妄念轉成的“識”,障蓋了你的根本智。

其實,“修道不難,唯嫌撿擇,成道不難,放下既是”。

更多的修行人則是被惰性所障,貪圖享受,害怕各種困難。

例如:打坐時腰酸腿疼而不能堅持;煉動功怕冷、怕熱,怕起早而不能睡懶覺;有一點病就疑惑動念,畏懼不前,停止了修行。

由於貪圖享受,還會給自己找出種種藉口:“我工作忙,生意忙”;“家裡有孩子上學”;“我還要照顧孫子”;“我愛人不支持我修行,總干擾我”; “我還要照顧老人”等等。

總之,如果不想下功夫去克服困難,破除惰習,能找出一百條理由為自己開脫。

這些障礙都來自內心,貪圖享受的懶惰習氣是修行的最大障礙,是尚未修出浩然正氣的表現。

科學的發展,是在引導人類走一條逐漸享受之路,使人類惰性越來越大。在這種大環境中,修行人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墮落得非常快。

因此,修行人必須時刻提起警覺之心,萬不可貪圖享受,滋長惰性。只要惰性還在,就必然墮入三惡道,又何談成佛?

每個人都有根深蒂固的惰習,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從小未吃過苦,更貪享受,主要表現在貪吃、貪睡方面。

雖信佛,但又不能吃苦修行,即使修煉,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長期乃至生生世世被自己的惰性所障。

如果惰性不除,來世連人身尚且難保,又如何修行證果?

因此,修行的過程,就是改正習氣和戰勝自我的過程。

只有破除自我個性,才能融入那整體的、平等的真我本性。

 

作者:阿旺根桑多傑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蓮心 的頭像
    菩提蓮心

    菩提蓮心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