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四種言行,潛移默化影響孩子】
●如何與人交往
和睦的家庭環境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條件,也影響著孩子的人際交往。
如果家裡一團和氣,大家相親相愛、相互尊重,孩子心裡面就踏實,有一種歸屬感和安全感,同時也容易形成人生中非常重要的能力——愛的能力。
如果家庭不和睦,父母經常吵架、說髒話,甚至言語暴力、動手打人,或者表現是「冷暴力」、彼此冷漠,孩子得不到應有的關愛,就會缺少安全感。這些都會傳染給孩子,他們要麼攻擊性強,以自我為中心,為人處世粗暴、不理智;要麼在遇到不同的意見時,會消極反抗,採取不合作態度,不與別人交談溝通,用「沉默」作為反抗。
所以父母相處的方式、父母之間的互動、父母之間的關係好壞直接影響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孩子習慣了父母這樣,這些都會在孩子的心目中形成家庭和夫妻關係的基本概念,從而也影響他們未來家庭的觀念。
如果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員、鄰里之間和睦相處,對客人、對孩子的小夥伴熱情相待,孩子也會接受和善、和諧氣氛的薰陶,成為善良、開朗、樂觀的人。父母在社會上交往,對不同人的態度也容易在孩子心中留下烙印——如果父母對上級阿諛奉承、對下級視為奴僕,孩子的心中就會自然地也將人分等級;如果父母靠人際關係在社會立足,與周圍的人溝通有一種很好的習慣,有較高的情商,從而減少很多不必要的誤會和誤解,使我們少走不少彎路,孩子自然也會樂此不疲。
做父母的不要忘記,不論是能言善辯還是拙於表達,讓孩子印象深刻的未必是父母說了什麼,而是他們那雙眼睛看到的父母如何為人處世。
●生活習慣
習慣是一種力、一種能量,它看不見、摸不著,但它能使事情變得省力、變得容易,生活習慣亦是如此。一旦好的生活習慣形成,孩子是受益終生的;不良生活習慣是一種頑疾,一旦形成,改起來就很難了。父母生活習慣的好壞對家庭教育在潛移默化中具有非常大的影響。
所以父母應該規範自己的生活習慣,包括作息、衣著、用餐、言談舉止、衛生、守時等,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做孩子的好榜樣,讓孩子感受到怎樣做才是規範的——注重平日養成。
良好的習慣表現在諸多日常生活的細節上,認真做事、節約環保、勤於動手、堅持閱讀……,這些良好的生活習慣,都須要在平時逐漸養成。
●愛和關心
如果父母沒有給孩子真正的愛,如果夫妻之間沒有愛,如果鄰里之間沒有愛,要培養孩子愛的品質是相當難的,甚至是難以實現的。
如果父母從小不注意啟發孩子「關心別人」,從來不引導孩子對父母、對同伴、對他人的關心,孩子的行為就變的以自我為中心,不會具備善解人意和關心他人的特質。
如果父母在生活中以身作則,處處注意以愛的心態對待家人及他人,對待生活,對待周圍的一切,當好孩子的典範,孩子就會知道怎樣做一個有愛心的人。久而久之,愛心會在孩子身上紮根。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