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南懷瑾:觀察一個人要「聽其言、觀其行」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這一則,本來不是什麼重要的大道理,只是孔子的自言自語,說他和得意弟子顏回(顏淵)談話時,發現顏回的長處,就加以贊勉幾句。為什麼弟子們卻把它放在《為政》篇中?那個作用就重大了。他與顏回講話,講學論道,每每講一整天,看起來,顏回只是唯唯聽命,並不違背他老師的話,好像很愚笨似的。等到顏回告退了,孔子省察考驗他私下的言行,不但沒有違反原來的態度和道理,而且還能夠加以發揮。於是他說,顏回的確是不愚笨的啊!

  我們可以說,像顏回這樣的人和事,並不少啊!難道孔門其他的弟子,都不是如此的嗎?那孔子就很可憐了,他的教學也是大大地失敗了。其實,這一則的用意,並不只在於讚揚顏回,這是一則為人處事的大學問。以個人來說,當他在父母師長或長上的面前,很可能都是唯唯諾諾,「不違如愚」的,何以一退轉來,在他的私下,就不是這樣一回事了呢?以從政來說,大科長說了小科員,小科員只有唯唯諾諾,雖然心誹而口也不敢言。小科員私下就大罵其小工友了。小工友回家,就只有向其老婆兒女發發脾氣的分兒。這都是人情之常,無足為怪。

  假使是一個真有學養的人,他對是非曲直,一定會很婉轉地明辨清楚,無論當面和背後,都是一樣,絕不會聽不了不對的話,也同聽了對的一樣,故意做到不違如愚了。如果真是一個有學養的人,不但不陽奉陰違,而且能做到奉命唯謹,更會再加以發揮,有如顏回對他老師孔子的教導一樣,那就會上下交輝,自然達到天人交泰、政出令行了。所以孔門弟子把這一則老師評論顏回的話,也放在《為政》篇中了。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這一則,本來是孔子論考驗一個人的學問和言行的話,是它和孔子評論顏回的學養,先後放在《為政》篇裡,恰恰湊泊得很好,可以成為一則察微知著,觀人就事,用人為政的學問了。觀察一個人,首先要看他待人接物的動機和目的,然後再「觀其所由」,就是觀察他處事為人的方法和途徑。這兩句與《里仁》篇中「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是自作註解的最好說明。

  「察其所安」,就是考察他的平時如何安排自己,以及他的生活方式。這一句話,恰恰也是《里仁》篇的「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以及「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先後呼應,也是自作註解的好文章。他說,如果根據這個原則去觀察一個人,他的長處和缺點,就無法掩飾了。以《為政》來說,這正是觀察一個從政者風格的準繩,把他和《春秋》、《左傳》、《戰國策》、《二十五史》,以及劉劭的《人物誌》,縱橫參合研究,便可深得其中的三昧。然後方知孔子的言教,雖言簡而義深,始終可以做萬世師法的標準。

  摘錄自《孔子和他的弟子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