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因為這個大,而忘了自己應該要有的基礎。 現在大家一坐,提起正念,深參唸佛是誰, 你用得了功夫嗎? 這是很重要的一個關鍵。 ───────────────────── 禪修,是大家想要的經驗與目標, 但是,禪修常常會給人家有一種 犯大頭病的感覺,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 我們要能夠深深的,去找到自己的缺點所在。 我們講大乘禪法、大家修大乘禪法, 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檢討過, 你是不是大乘禪法的根器? 「大乘」,叫作「摩訶衍」; 摩訶衍這個大,不是大小的大, 以印度人的文字習慣來講, 只有摩訶衍,並沒有小乘, 只有大乘。 所以,這個大乘的意思, 你可以從這一個前題上來瞭解, 一般人在解釋這個部份時, 大多弄不清楚。 其實,它指的是 多、廣、大三者的意義,不單是大小的大。 它有大小的「大」的意思沒有錯, 但是還有多少的「多」的意思, 也還有廣、狹,還有高、低, 它有這樣的多層面的意思, 所以叫「摩訶衍」。 一個禪和子,也常 以「大乘」來自我標榜,但是你 自己本身,是不是具足了這個條件? 你夠高嗎!? 你夠深嗎!? 你夠廣嗎!? 你夠多嗎!? 你夠大嗎!? 「大」字,只是這麼多意義 當中的一個字眼而已。 今天我們要跟各位談, 你不要因為這個大, 而忘了自己應該要有的基礎。 現在大家一坐, 提起正念, 深參唸佛是誰, 你用得了功夫嗎?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一個關鍵。 我們提得起正念、提不起正念, 那首先要看我們自己本身, 你有沒有具足了那個條件? 哪個條件──「置心一處」! 你無法置心一處、妄想紛飛, 那叫作什麼大乘禪呢? 所以我們回過頭來說就是: 「你怎麼訓練置心一處?」 如果置心一處都辦不到, 那要怎麼繼續進行呢? 大家想想看, 為什麼一坐,妄想會來? 為什麼一坐,身體會動? 種種怪異的情況會出現, 你的心都安不住嘛! 那麼,其它的就沒辦法講了。 所以在這個前行和基礎作法裡頭, 我們就告訴各位, 你要能夠先攝心、先攝心!
- Feb 25 Thu 2010 07:47
你夠大嗎? 夠高深? 夠廣多嗎?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