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鞞拔致」,梵語avinivartaniya,音譯為阿鞞拔致、阿惟越致、阿毘跋致;作不退轉、必定之意。退乃是退步、退墮之意,指退墮惡趣及二乘地(聲聞、緣覺之位),即由所證得之菩薩地及所悟之法退失。反之,不再退轉,至必能成佛之位,則為不退轉。

《大般若經》卷四四九云:入見道而得無生法忍,則不再墮退二乘地而得不退。

《阿彌陀經》云:「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拔致。」,即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都是獲得不退轉地的菩薩,除非自己將來發願倒駕慈航,再入娑婆世界廣度眾生,否則再也不必受生人間,得以免受輪迴生死之苦。

「不退轉」是緣於菩薩「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五十二階位中,十住中的第七住稱為「不退住」,由此而產生種種的不退轉之說:

1.位不退:十住位之中,第七住以上的菩薩,不再退轉二乘地。

2.行不退:十地之中,第八地菩薩能修有為無為行,而不再退轉。

3.念不退:第八地以上的菩薩無須刻意精進,自然可進道而不動念。

4.處不退:往生彌陀淨土,不再退轉。

5.信不退:十信位中,第六心以上的菩薩。不再起邪見。

6.證不退:初地以上的菩薩,所證的法不再退失。

7.煩惱不退:等覺位的菩薩,不再為煩惱而退轉。

有云:「發心之初,成佛有餘」,在學佛的障道因緣中,初發心很難,要堅持到完成更難,因此學佛不但要發增上心、出離心、菩提心、慈悲心、歡喜心、慚愧心、大願心,更重要的,要發恆常心,以免遇到挫折或名聞利養而退失道心。

所以,學佛要不忘初心,不忘自己學佛之初所發的願心,才能堅此百忍,才能克服種種障礙。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