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 講【因果與佈施】
無論古今中外,一切眾生對於財富、智慧、健康、長壽,無不羨慕、追求。佛常講:「佛氏門中, 有求必應」,世間最難的是了生死出三界、明心見性、成佛作祖,這都能求到。而富貴、健康、長壽,以佛法的觀念來看,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沒有求不到的道理。 我們所希求的是果報,果必有因、必有緣,因緣具足,果報就現前。佛教導我們修因結緣,果報自然現前。佛說的句句都是真話、至理名言,果能依教奉行,真正是 有求必應。
世間有些大富大貴的人(「富」是財富,「貴」是在社會上有崇高的地位),往往身體不健康、壽命不長,這是非常遺憾的事。而一些生活在非常貧窮落後的地區,吃不飽,穿不暖,但是他健康長壽,能活到九十歲,甚至一百多歲。這些道理我們要知道。
我們想求福報、求財富,其實自性本來具足無量智慧、無量財富、無量德能;雖然自性具足,如果 你不見性,它便不起現行、不起作用,你就享受不到。因此,不見性的人一定要修福,才能得到享受。假如你想得到財富,就一定要修財佈施。你想得財很自在,就 一定要很歡喜的佈施,主動的佈施,不是別人勸你,也不是勉強去佈施。別人勸你,勉強佈施,你還是能得到果報,只是得來很困難。例如有很多人是做工、做生意 發財的,但非常辛苦;而有些人發財發得很自在、很輕鬆,好像自然就來了,這是因為他佈施時很歡喜、主動,因此得福報就很容易、很自在。法佈施得聰明智慧, 無畏佈施得健康長壽;你要修因,才能得果報。因有過去生修的,有這一生修的。若過去生我們沒有修,這一生肯修,認真、努力的修,福報不必等來生,這一生就 能現前,因為修積的福報太大了,這一生就得受用。
我初學佛時二十六歲,朱鏡宙老居士和章嘉大師為我講了很多這些道理。那時朱老居士七十一歲, 他讀的書多,看的事也多,經驗非常豐富,為我講了很多故事。所以,我知道自己過去生大概修了一點法佈施,有一點聰明智慧;過去生沒有修財佈施,因此物質生 活非常艱苦;也沒有修無畏佈施,所以許多人為我算命都說我短命,沒有福報。我很清楚,也很相信。在我家族史上,我的祖父四十五歲去世,我的伯父和我的父親 也是四十五歲去世,可能我們家裡都是短命的,所以我也沒有想能超過四十五歲。因此,學佛後知道有六道輪迴,希望以後能好死,有個好去處,其他什麼都不想。
我這一生沒有福報,我現在的福報是這一生修的。我學佛第五年,親近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師勸我 學講經,我歡喜接受,講經屬於法佈施。我在民國六十年開始印送經書,印的是《安士全書》、《八十華嚴》。從那時起,我就學印光法師,所有人給我的供養,都 拿去印經佈施結緣,因此法緣殊勝,三種果報都現前了,而且愈來愈殊勝,愈殊勝佈施愈多。因此,若要財富源源不斷而來,就要源源不斷而去,有去才有來,不去 就不來。就像水的流動一樣,如果不能流動,堵死了,就再也沒有了。所以,佈施才能真正得到福報。
我們道場的經書很多,佈施經書是財、法、無畏三種佈施皆具足。印經書要錢,這是財佈施;經本內容是法,這是法佈施;別人讀了書,明白、覺悟了,離開一切恐怖憂惱,這是無畏佈施。所以,印送經書,是財、法、無畏圓滿的佈施。
我們要想與一切眾生共存共榮,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一定要修三種佈施。財不要儲蓄, 儲蓄是死水,錢財會貶值;如果銀行倒閉了,錢就沒有了。「財為五家共有」,所以決定靠不住,唯有福報靠得住。因此,你有財要修福,要知道財佈施。財佈施並 不是說財佈施完了,就沒有了,其實佈施是在種因、是在耕耘。唯恐錢佈施就沒有了,這是對佛的話猶豫不決,不能相信,不能奉行,相信自己的知見,往往到後 來,一生都不能自保。特別是這幾年東南亞經濟風暴,許多家財千萬以上的富人,失掉了財產就自殺了。而自殺也不能解決問題,果報都在三途,非常可悲!
這都是我們切身的問題,有因必有果;因殊勝,果報一定殊勝。若不知修因,以自己的聰明、技巧奪取,還是自己命裡所有的。存這種心、用這些手段都是造罪業,把福報都折損了,這是愚痴,沒有智慧。換言之,你不奪取別人的,福報現前的時候,你還是自然得到。
【看破 放下】
章嘉大師教我修佈施。第一次見面時,我向他請教:「我知道佛法非常殊勝,應當要學習,但是不 知道從何處下手?如何能快速成就?」他老人家告訴我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到現在我才真正明瞭,菩薩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就是掌握這個原則:「看 破、放下」。你能放下一分,就能看破一分;再看破一分,你又多放下一分;看破、放下相輔相成,永遠沒有止盡。
大乘菩薩有五十一個階級,就是看破、放下之多寡。菩薩地位愈高,放下愈多,看破愈深廣,如此而已。直到如來果地,徹底看破,徹底放下,他們的生活空間是盡虛空、遍法界,不是一個小區域,這多麼自在!
世尊示現在古印度是比丘相,所謂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示現什麼身。若是在天上,應以天王身得 度者,他就現天王身。我們知道法雲地菩薩,在色界天示現的身相是摩醯首羅天王,他是十地菩薩。唯有圓教初住菩薩能自在現身,因為他已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 身,與《普門品》所說的一樣,能隨類化身,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示現什麼身。他自己沒有身相,沒有身相才能現一切身相,執著這個身相是我,就不能現第二個 相。
不但菩薩無我,小乘須陀洹就無我了。《金剛經》說,須陀洹已經不執著「我相、人相、眾生相、 壽者相」。我們今天有執著,所以不能證須陀洹的果位。圓教初信位的菩薩,其斷證功夫與須陀洹一樣;換言之,初信位的菩薩四相破了,不再執著四相;若還執著 四相,就是沒有證得初信位。如同我們唸書,菩薩的五十一個階級就是五十一個年級,初信是一年級,一年級的條件是要破四相。所以,若還有「我」、「我所有」 的執著,就不能超越六道三途。
【隨緣不攀緣】
釋迦牟尼佛示現榜樣給我們看:「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所謂樹下一宿,就是每棵樹 下只能住一晚,第二天就遷居到另一棵樹下。若是這棵大樹很蔭涼,喜歡它,天天住在那裡,便會起貪心、執著;每天更換處所,優遊自在,對世出世間法沒有絲毫 貪戀,多麼自在!有貪戀就是有妄想、分別、執著;絲毫沒有貪戀,就充滿了智慧,把妄想、分別、執著都變成智慧。這是佛的教導,佛是一位真正會享受究竟圓滿 福報的人,我們看不出來,不知道他的自在、幸福。
福報不求別的,生活所需不缺乏,有個房子能遮避風雨,就是大福報。我剛出家的時候,有一個想 法,找一些志同道合的出家人,組成一個僧團。找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我們一人住一個小帳篷,圍在一起,當中建一個大帳篷做佛堂。每天去外面講經說法,弘法 利生,晚上住帳篷,吃飯時托缽,過這種生活。這個妄想恐怕不能實現了。
彌陀村也是我的一個想法,一九八三年我在舊金山一所老人公寓講經時,打的一個妄念。而我們還是隨緣不攀緣,能做成很歡喜,做不成也很歡喜。一生修福而不享福,不享福是真正的享福,後福無窮;享福就是造罪業、是折福。
縱然樣樣如意,也要記住一個原則:「隨緣而不攀緣」。隨緣,你就得大自在、得大解脫。佛法講 的「法身、般若、解脫」,解脫就是自由自在。稍有攀緣就不自在,你的生活有壓力,精神有壓力。壓力是從攀緣而來,隨緣就不會有壓力。隨緣是樣樣都好,無一 不生歡喜心,你才真正得解脫。若一定要這樣、要那樣,就很苦惱。假使你的福報大,想要的都能得到,那還好;若是心裡想要的得不到,就是自找苦吃。
我們要細心研究經典,觀察佛菩薩的起心動念、所作所為,做為我們的榜樣,認真努力學習,在這一生中決定有求必應。「有求必應」這四個字,是章嘉大師教導我的,我一生依教奉行,受益無盡,所以我對老師的恩德唸唸不忘。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