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釋疑——有四種極端偏差的認知你警覺到了嗎?】
現實上有些實況,明明是不能要的,而你就是想要。然而,不符合因緣的,再怎麼做也沒用,你還是要不到,就如煮沙不能成飯。講究現實,不是勢利眼的意思,是提醒你要務實實際,遠離不合實際的祈求和妄想。
以下我們來談四種極端偏差的認知:
第一種,認為誦經拜懺是解決問題之道。誦經拜懺雖然是好事,但是不問因緣,把誦經拜懺當成「想要的要得到,不要的可以不要」的方法,就是極端的。可以要的要靠正確因緣;將精神信仰當做解決人生問題的方法,就有問題。佛菩薩其實也靈,但靈也靈不過因緣,不信因緣就不是信佛。
第二種,把行善造福當成解決問題的方法。行善是好事,但將行善當做是解決所有問題的辦法,也是極端。比方說種莊稼,得看季節、施對肥料,才能種出東西來;你捐錢給孤兒院,想讓莊稼長成,有可能嗎?行善相當於上市場買菜,你想吃紅燒豆腐,得先買食材回家,之後還得下廚烹煮,不是敲敲桌子就能變出來。行善如同買菜,沒買菜怎麼煮菜,不行善不行,但光買菜不煮也吃不成,烹調是想辦法解決問題。買菜與煮菜具足,你才能吃到佳餚,就像人福慧須同時具足,才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第三種,認為一切都是假的,一切都如夢幻泡影,都是無常的,不值得我們認真面對。「無常」是警惕、鼓勵我們——眼前的實況是可以改變的。了解諸法因緣生的事實,才能善用緣起,善用無常。當前因緣好是怎麼好的?壞是怎麼壞的?我們須善觀緣起,好的讓其更好,繼續耕耘使其好的因緣;壞的讓其消除,避免使其壞的因緣。無常是指什麼事都沒有固定,人生可以善用緣起積極改變。
不要認為人終將一死,沒什麼事情值得做,事實上,人會死不是重點,重點是在活的過程。改變死,不可為,不要想;改變過程,可為,你得想,這才是真正可貴的事情。
無常不是壞事,因為這樣,人生可以有希望、有改變。任何生命在這一生都有告別的時候,內心沒有遺憾就不怕死。什麼人最怕死,有遺憾的人最怕死!該空的是妄想、妄求,現實不能空。有些人明明活在現實,卻不想面對現實,想逃又逃不開,只好藉由禱告、打坐逃避。
第四種,一切隨緣。這是奧義書的思想。你怎麼做或你什麼都不做,同樣都會影響因緣,那你為什麼不好好的做,卻選擇什麼都不做呢?隨緣,隨的是什麼緣?隨的是宿命論的思想,是決定論!因緣論認為,過去影響現在,現在影響未來,只是影響,不是決定。三種因素影響現在:一、過去的影響;二、現在個人的身口意;三、個人以外的人事物。三種因素對現在有影響,但都沒有決定現在。例如三個大漢抬一張桌子,桌子就是緣起,三個人的影響呈現桌面不同的形態。
我們要善觀因緣,善盡緣起,精勤不懈,避開以上的偏差思想。你們不可以隨緣,你們可以隨佛。學佛是迎向人生,好好開展人生,解決問題,度越煩惱。
.
※本文由書記組整理自2017年4月28日,隨佛禪師於廣西貴港市南山寺禪修營的部分開示內容。
- Jun 01 Thu 2017 17:56
學佛釋疑——有四種極端偏差的認知你警覺到了嗎?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