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性情太剛強,就會處處遇到不順!

從來硬弩弦先斷,每見鋼刀口易傷,惹禍只因閒口舌,招愆多為狠心腸。

在這個世上,向來都是硬弩的弦先斷,鋼刀的刃易損。惹禍往往是閒言碎語造成的,招災大多是心地不善招致的。

太硬的東西,總是最容易受傷,比如,一把鋼刀太堅硬了,刃常常就會磨損,一把硬弩繃得太緊了,弦就容易被拉斷。

我們做人也是如此,如果性情剛強、行為粗暴,則會處處遇到挫折與不順。我們平常說話,切忌不假思索就脫口而出。

老子說:「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孔子也說:「花言巧語,足以擾亂德性。」

世間的很多麻煩,往往都是源於一時快語,所以,大家要注意自己的語言。此外,一個人若經常惹禍上身,往往也是心地不善所致。

《辯意長者子經》中講過:「若能內心調柔,對別人謙讓、恭敬、隨順,同時又能學習持誦經論,這種人是人中最尊貴、最了不起的。」

所以,擁有一顆調柔的心,對與人交往、成辦事情會有很大幫助。有些人的心很善良、調柔,不管什麼環境都能適應,在哪裡都能隨順大家。

而有些人則恰恰相反,今天在這裡,明天又跳到另一個部門,後天再換一個新環境,不管在哪裡都待不長久。

其實,回顧以往的路就會發現,所謂的逆境,完全是自己的性格感召的。

若想盡快脫離困頓,就必須利用佛法來調伏自心。要知道,大乘佛法的加持力不可思議,即使你一貫認為「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但只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聞思修行,心也會變得調順、堪能。


這樣去換位思考,這叫智慧

達真堪布

「直士正行護他人,情誼綿長如江河」:無論在家裡還是在單位,你跟他人接觸的時候,要做到正直。若任何時候都能站在對方的位置去想,能換位思考,這樣很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與別人的關係也會非常穩定。

與人交往要正直。正直是什麼意思?就是任何時候要想到對方,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想,這樣不會有想不通的情況,也不會有什麼不對的地方,都是對的。其實各有各的難處,各有各的想法,所以沒有什麼不對的。比如說夫妻之間,領導和員工之間,如果能這樣去做,就不會有不和諧的事。但現在為什麼夫妻不和睦,領導和員工不和睦?主要是沒有做到正直的原因。

夫妻之間要互相理解,領導和員工也要如此。理解最重要!怎樣才能互相理解呢?能換位思考,你就能理解對方。

比如說夫妻開始要吵架、打架,這時應該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想:他(她)為什麼生氣呢?他(她)為什麼這樣說呢?然後就要想:他(她)生氣一定是有原因的,他(她)這樣說也是有原因的。你一想到他(她)的原因,就不會有衝突了。是啊!站在他(她)的角度去想也對啊,沒有什麼不對的。但我們沒有這樣想,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和對方對抗,互相之間就產生矛盾了。如果能換位思考就不會有矛盾。互相之間沒有相違的,都是通的。這樣家庭才會和睦,夫妻才能白頭偕老。

在單位,上下級的關係也是如此。領導有領導的難處,員工有員工的難處。如果都這樣去想,彼此就不會有矛盾。

理解很重要!能夠理解就行。怎樣才能理解呢?剛才說過,要換位思考。

人要正直,這樣就能處理好關係,並且維持很長的時間。

在修法的過程中,同修道友之間也一樣。很多人在一起,一定有很多生活習慣以及思想等方面的差別。參加百日共修的幾百人,從四面八方而來,各自的生活習慣都不一樣。有些人吃飯、睡覺有一些習慣和你不一樣,這都是正常的。一定要明白,你們的生活習慣不同,家庭環境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甚至有些民族也不同,所以不可能完全一樣。如果你能這樣去想,這叫理解。能夠理解是最好的!

修法方面也是如此。大家層次不同、境界不同,可能有一些不同的修持方法。人都會有煩惱和習氣,但有的貪心重,有的嗔恨心重,有的嫉妒心重,有的傲慢心重……這是正常的,因為都是凡夫嘛!都有貪嗔痴慢疑這些煩惱。

有的人嗔恨心特別重,一會兒就生氣、不高興,這是正常的。因為他的嗔恨心重。你就知道:「哦,我們都是凡夫,都有煩惱,但他的嗔恨心比較重,所以他有時候生氣,有時候不高興,正常。」這叫做理解,這樣就不會出現矛盾。

還有的人貪心重,他可能就想吃這個、吃那個,到齋堂要這個、要那個。這也是正常的。你就想:「我們都是凡夫,都有煩惱,但這個人的貪心比較重。通過學佛、修行,都能慢慢改變。」心裡能這樣想,這叫理解。你能理解他了,就不會有這麼多煩惱和矛盾了。

有的人嫉妒心特別強。別人學習好,得到贊嘆和表揚,他可能背後會說:「今天上師表揚他了,贊嘆他了,但實際上他是……」說一些壞話。這也是正常的。這時你也不要隨聲附和,就想:「哦,這個人嫉妒心比較重,開始嫉妒了。」你不要理睬他就行了,這叫理解。

有些人傲慢心重。稍有一點世出世間的功德就傲慢,看不起這個人,看不起那個人。你也不要這樣想:這人怎麼這樣?應該想:「哦,我們都是凡夫,只是他傲慢心比較重。」這叫理解。

有的人愚痴,什麼也不明白,什麼也不懂,傻乎乎的,或者顛顛倒倒的。這也沒什麼,正常!「哦,他就是比較愚痴。」這樣叫做理解。

在生活方面,大家也都不一樣。有的喜歡穿厚衣服,有的喜歡穿薄衣服,有的喜歡穿華麗的,有的喜歡穿樸素的。每個人的愛好不一樣,習慣不一樣。吃飯也是如此。有的可能吃得快,有的吃得慢。隨他去唄,吃得快就快一點吃,吃得慢就慢慢吃,這都沒有什麼。睡覺也是如此。有的人不願意睡得時間太長,有的人睡得時間特別長,這也是習慣不一樣。有的人愛睡覺,有的人不愛睡覺;有的人習慣早起,很早很早就起來了,有的人不愛早起,日上三竿還在打呼嚕,也有這樣的。當然,現在百日共修期間,我們有作息表,大家肯定都要執行這個作息時間。若是在平時,對種種不同的習慣,彼此也要理解!

修法方面也是如此。有人願意坐著修,有的人可能願意站著修,有的人喜歡磕頭,有的人願意繞佛,什麼樣的意樂都有。

所以,大家應該這樣去換位思考,這叫理解對方。只有這樣做,才不會有那些矛盾,不會有那麼多煩惱,這是很重要的!

在世間也是,如果大家在家、在單位都能這樣去換位思考,就沒有問題了,這就是所謂的智慧。

如果能這樣全面考慮問題,全面看問題,而不是從單獨的一個角度或一個方面去考慮,這種能力叫智慧。這樣才不會有煩惱,也不會有障礙。這種智慧是很重要的。

道友之間相處也需要這樣的智慧。有些人今天來這個道場,明天又去那個道場,在哪裡都待不住,這種人肯定在哪裡都不行。也許有些人就想換換地方,換換環境,這樣想也可以,但對這種人來說,在哪裡都一樣,待得時間不可能長,最後也不會有成就,不會有結果的。有些人就是這樣,到一個地方一看,「啊,好殊勝!」其實就是一種新鮮感,過幾個月就覺得差不多了,能堅持幾年就算相當不錯了,然後又開始待不住了,開始有事了。其實多事的人到哪裡都有很多的事,所以不應該去換環境,而應該去轉變心態,這是最重要的!如果能轉變心態,在哪裡都一樣;若不轉變心態,在哪裡都不可能待長久。


噶瑪巴尊者

佛法告訴我們要有智慧,不要過於情緒化。

生活當中總是會遇到一些傷害自己的人。當這些人傷害我們的時候,我們會感到生氣、心情低落;然後當這些敵人遇難時,一般人多會幸災樂禍。但身為一個大乘菩薩行者,我們不應該有這樣的反應,我們的心量要大一些。

那麼在面對傷害時,我們應該如何響應呢?例如你可能被別人誣告,一般情況下,你還是需要做一些響應,不能傻愣在那裡什麼都不做。但在響應的過程中,你不應該帶著怨恨心或是詛咒對方,而是應該保有一個同理心。同理心的意思是從想要離苦得樂的角度而言,我們都是平等的:你想要離苦得樂,傷害你的人也想要離苦得樂。所以,當你在做響應時,心中應該具備同理、包容、尊重的心,這種心態就是一個菩薩應有的心態,這就跟一般俗人不同了。

這個時候的理性處理很重要,也就是要有智慧。智慧是善能分別諸法相,而在這裡的意思是:在面對傷害的時候,能夠分清楚人和事的不同。我們常說要能對事不對人,雖然這件事情的確傷害了你,而你也應該要對這件事做響應,甚至有時態度需要強硬果斷,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應該要做的。但我們不能因此就說這個人也是有問題的,把對方認定是壞人,然後開始詛咒對方。這是不對的。

佛法告訴我們要有智慧,我們應該多動動腦,不要過於情緒化。其實靜下來想一想,對方也許身不由己,可能是起了強烈的煩惱,也可能是在環境或他人的驅使之下才對你做出各種的傷害。

總之,試著理性地去面對和釐清問題背後的原因,這是修行人該有的智慧。

2016年《解脫莊嚴寶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