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居士修福的重要性

淨慧法師

出家眾和在家眾,從禪宗的角度來看,在修行開悟這一點上是平等的。只要你肯下功夫,出家人可以開悟,在家人也同樣可以開悟。

在禪宗的燈錄裡邊,《五燈會元》也好,《景德傳燈錄》也好,曾提到了不少在家大居士,他們也是大徹大悟的人,見地和功夫都很深。比如馬祖下的龐蘊居士,就是一位很有名的代表,真可謂是古今獨步。所以在家眾一樣可以開悟,對此你們不要有什麼懷疑。

六祖大師在繼承祖位的時候,他還沒有受戒,還是個行者。從六祖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出,在禪宗這一法上,僧俗是平等的。不過出家眾由於有嚴格的戒律作保證,所以修行起來要容易一些。

說到小乘的修行,出家眾和在家眾的區別就比較大。因為在家眾有家屬,所以他只能證到三果,不能證得四果阿羅漢。

禪宗裡面卻不這樣認為,這是由禪宗獨特的修行方法決定的。但是由於出家眾和在家眾所處的環境不一樣,所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不一樣,所以在具體的修法上是有所不同的。

在家眾要更注重修福。所謂「佛事門中,供養第一;人天路上,作福為先」。對在家居士來說,供養三寶,廣修佈施,這是修行的第一件事情。因為佛法要靠僧團來住持,在家眾要依靠僧團來聽聞和修習正法。所以,佛在千經萬論中,總是強調在家居士要修六度(六度中佈施是第一條),要修四攝(四攝中佈施亦是第一條)。

佈施有四種:財施、法施、無畏施和同喜施。這四種佈施,不論是出家眾還是在家眾,都應該修,不過側重點有所不同。對於在家眾而言,財施是第一位的。出家人因為兩袖清風,無錢財可施,所以要側重於修法施、無畏施和同喜施。

佛教能夠維持併發展開來,在家居士修佈施這一條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佛教傳到中國以後,歷代的帝王、護法長者、居士,修了很多的佈施,建了很多的寺院……

我們現在的柏林禪寺也是如此。我初到河北來,兩手空空,什麼也沒有,窮和尚一個。來到這裡,承蒙十方護法的護持,才逐步地有了今天的這個樣子。如果沒有十方護法長者的護持,我們今天哪有這樣一個清淨的修行環境呢?所以說,財佈施對於佛教的發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財佈施之外,法佈施也很重要。法佈施關係到我們每個人的法身慧命,它是其它諸佈施的核心。財佈施的目的是為了法佈施。財佈施本身不是目的,修福修慧才是目的。

通過財佈施,我們一方面可以去掉自己的貪心,另一方面還可以增加個人的福報。成佛需要福慧具足,福慧不具足是成不了佛的。

福報的具足要通過財佈施來實現。而智慧的具足則要通過法佈施來實現。佛說「諸供養中,法供養最」,可見法佈施的核心地位。

什麼叫法供養呢?所謂「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舍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這就是法供養。法供養就包括這七個方面。

首先要如說修行,光是口頭上說一大套,實際上卻一點也做不到,不能以身作則,不能為他人做榜樣,這樣的法供養是片面的。其次就是要以法來利益眾生,讓眾生身心安穩,無病無惱,以法來攝受眾生,使眾生能皈依三寶。這就是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

一個寺院如果只是幾間殿堂,沒有人說法,沒有人修行,有誰會來呢?最多來一些參觀遊覽的人而已。修行的人、想學法的人是不會來的。

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舍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等等,都是講要最徹底地發菩提心,眾生有苦難,我們要能夠代他受苦。這些都是最究竟的供養。

財施和法施是我們因地修福修慧的兩個最主要途徑,二者缺一不可。在家居士一定要懂得修福修慧,要隨分隨力地去支持、護持、供養和佈施那些清淨的道場。

比如說,打七是寺院修行的一種強化訓練,在這個時候去修佈施,一是增加自己福德,第二對那裡的修行人,不管是僧還是俗,都是一種鼓勵、一種推動。所以說,在這個時候修佈施比平常修佈施更加重要。

總之,居士修行要始終把修福放在第一位。


求人天福報,只得來生癡福而已

仁清法師

「況福峻臨終正念昭彰,作問訊、頂禮等相」。

就是福峻這個女眾啊,她臨終的時候正念很明顯,正念昭彰這是她正念很明顯,沒失掉。並且她還做問詢啊,頂禮啊,她做這種形象。

「而死後身體柔軟潔淨,顏貌如生」。

容顏就像活的一樣,栩栩如生。

「又何必以彼工夫淺偽疑乎」。

你不要懷疑,他這一生當中,或者學佛淺,或者平常沒大精進啊,懷疑她是否往生。所以往生與否臨終這種正念相當管用,不要認為這一個人學佛時間短,或者修行不算太精進,你就懷疑她,是否真的往生了,你懷疑這個事,就可能懷疑佛的慈悲願力。

「夫彌陀願王,十念尚度,況彼精進修持,已二三年,又有何疑」。

就是這個女眾臨走的時候,之前才修了兩三年的法,不要懷疑,因為這個彌陀願望,阿彌陀佛發願嘛,臨命終你只要十念他就能來接,何況她臨命終正念不失,還能念佛,還能拜佛,還能做問詢,並且她還曾經兩三年精進過呢,是這個含義。

「世有種人,志意下劣,雖常念佛,不求往生,唯欲求人天福報,此種人蹤畢世修行,只得來生之癡福而已」。

這是下邊的一段,這一段呢大家都很明白它這個意思,有些人修行他這個志意下劣,不是大乘根基的人,他雖然經常念佛,但是呢不知道求了脫,不知道求往生。只想著讓我的孩子考上大學吧;考上大學以後還有事,讓他找個好媳婦吧;還有事,最好是生兩個閨女啊;還有事,最好還是有別墅。

你看好多好多事,我們這是比喻,就是有的人把念佛的功德天天去求這個世間福報了,這種人可能你即使畢生修行,沒有正確知見的話,可能中了一個來世的世間福報,來世你往生不了,那麼作為一種世間福報來享受了,來世享受癡福報,癡福報就是愚癡之福報,這是印光法師的一個詞兒,叫癡福報。

《印光法師文鈔 淨土法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