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淨界法師:為什麼福報太少障道,福報太多也障道?

當我們在念想極樂世界的功德的時候,我們可以分成三塊:一個是安樂道,一個是解脫道,一個是菩提道。當然,安樂道,從我們凡夫的角度是最急迫也最關切的。

我們到那個地方去,是痛苦還是快樂?是快樂多一點還是痛苦多一點?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如果我們今天選擇在娑婆世界行菩薩道,這個安樂道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有些人說,反正解脫在智慧,他就不修福報了。佛陀說,不可以!佛陀說:“貧苦多怨,橫結惡緣。”

雖然是解脫靠空性的智慧斷煩惱、成就聖道,但是從大乘佛法的角度,如果一個人不修布施、持戒,你墮落到貧窮的境界,有兩種過失:第一個,你自己會產生很多的埋怨;第二個,結惡緣。

一個人,如果一輩子傷害太大、挫折太重,你很容易產生極端的心理,你很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出離心。其實出離心剛剛好就好了,但是你過度的出離心——我受夠娑婆世界了,我再也不回來了!那慘了。

那你以後還回入娑婆度有情嗎?所以一個人不能讓自己墮落到太貧窮。也就是說,當環境給你的傷害太大,不利於菩薩道,也不利於發菩提心。

如果說,福報很重要,可以保護菩提心,那我廣修福德。其實福報太大也不行,你看印光大師說,福報越大,業障越重。

你看那個文昌帝君,就是福報修得太大,就不小心落到帝王之家,不幸落入奪嫡之爭,結果惹來殺身之禍。

所以,這個娑婆世界很難,你知道嗎?你不修福報也不行,你福報修得太大也不行。你只能夠怎麼樣?修得剛剛好。

修行人福報太大不行,真的不行啊。你不要羨慕那些有大福報的人,他的妄想打太多了。

你今天在娑婆世界,要把福報調得剛剛好,差不多就可以了。所以這個分寸很難拿捏,太過有問題,太少傷到你的菩提心。

我跟你講,你自己都那麼多痛苦,你很難去關心眾生。這是一個現實問題。你又不是一個證得空性的,你就是凡夫眾生嘛。

所以菩薩道,如果你今天選擇是聖道門、增上生的話,這個福報的拿捏是很精密的一個東西,到底福報是什麼叫剛剛好,也沒標準答案。

反正原則上,我們看佛陀的開示、祖師的開示,福報太少障道,福報太多也障道。

等你到極樂世界,感覺上就沒有這個問題,因為極樂世界的快樂沒有過失。它也沒有經過爭、求,你也不要去跟人家爭什麼,它不需要求。

所以,到了極樂世界,第一個,快樂的問題你基本上可以放心了,有人幫你安排好了。

那麼解脫道,當然你可以有個規劃,你願意是在極樂世界這個鳥語花香的地方學習佛法,還是願意去親近十方諸佛,你自己要做一個規劃。

總而言之,阿彌陀佛提供你一個很好的環境,讓你做選擇。


淨界法師:把無常敗壞的資財,轉成恆常受用的功德

菩薩所修一切功德,完全不受外境的影響,因為他住在菩提心修一切善法,菩提心不可破壞。你的心態影響到你的未來的果報。所有的布施依止兩法:第一,無貪的善根;第二,慈悲的願力。菩提心跟無貪的善根,我們把基本定義清楚以後,就有資格修布施了,之前有些心理建設,分四段解釋,《攝波羅蜜多論》勻:資財無常現可見,若能任運起大悲,當知布施極順理,猶如他物寄自捨。

我們怎樣培養無貪的善根,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貪求自己的財物,衣服、飲食、越多越好。這個地方我們菩薩必須要做一些心理的教育,我們要告訴自己一件事說,其實世間的資財,我們真正使用的很有限,大部分的資財,都是隨無常而破壞。我們大部分人死掉的之前,都留下很多東西,沒有把它處理掉,就非常可惜。你本來有機會,可以把它轉換成功德的,但是你死亡以後,你就失去這個機會了。所以我們一個人死掉的時候,一般人大部分的資財,都沒有處理掉,最後呢被無常給破壞掉。一個有智慧的人,如果在他生前,能夠任運生起大悲的願力,這樣子來做布施呢,是非常合乎大乘的道理的。

因為這個資財不是你的,是他物寄自捨,是暫時借你的,因為你要還,你要還的,業力先把東西借給你,一個有智能的人,他會在操作的過程當中,趕快把這個資財轉成功德。一個愚癡的人,他在受用受用受用,受用到死掉的時候,他剩下的資財就沒啦,業力全部要回去了。因為它是他人的物品,暫時放在你家中暫時寄放的。

我們必須把一個無常敗壞的資財,轉成這種恆常受用的功德,這是有智慧的人,這第一個。講到無常,從無常的角度來觀察,這個布施是合乎道理的這第一個。


淨界法師:極樂世界是五塵說法境界,色聲香味觸法都在說法!

在我成佛的世界當中,這些菩薩,隨順他心中的志向跟願望,來聽聞他所歡喜的佛法,而且他這個聽聞的過程是自然得聞,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華嚴經》講說:我們身為一個佛弟子應該感念三寶的恩德。三寶的恩德有哪些呢?佛陀有說法之恩,因為佛陀出世我們才知道有佛法;法有開慧之恩,打開我們心中的光明智慧;僧有住持之恩,法能夠一代一代的相續,是因為有僧寶的住持,假設都沒有人出家,法就沒有辦法流傳。

那這個地方的意思就是說,法本身有開慧之恩,極樂世界的人民在聽聞佛法的時候,這個地方特別注意自然得聞,我們解釋一下。

我們聽聞佛法有時候是一種如理的作意:比如說你到十方世界供養諸佛,當然供養佛你就會聽聞佛法,那這個不叫自然,因為你刻意去的嘛;你刻意到講堂聽阿彌陀佛說法,當然這也不自然,因為你知道阿彌陀佛今天說什麼法,你故意去參加的。

這個地方是指的說,你沒有很刻意的去聽法,你在極樂世界的山邊林下經行、或者在八功德水前面欣賞蓮華;但是你在休閒的時候,極樂世界所釋放出來的光明、所釋放的香氣,很自然的就會引導你趨向大乘的菩提心、趨向於大乘的空正見,這個叫做自然得聞,就是我們說的不假造作,任運的現前。

蕅益大師曾經在《彌陀要解》上說:極樂世界是一個五塵說法的境界,色聲香味觸法都在說法。不是說你一定要到極樂世界的講堂聽阿彌陀佛講法,不一定。

所以這個願文諸位要讀出它的關鍵,就是自然得聞這個地方,就是你連在休閒的時候你都在進步,這個叫做自然得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