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明天和死亡哪個先來?佛法告訴你正確答案!!

希阿榮博堪布

一個人如果沒有學習佛法,不管多麼富有,怎樣聲名顯赫,在生死關頭,都是痛苦無助的。
鮮花確實很美,但用不了多久,就會凋謝。我們的生命也是一樣,今天還是青春年少,但用不了多久,無常就會不期而至。也許是因為我身份的原因,周圍認識我的人當有親戚朋友遇到不幸、災難之類的事。
總會告訴我,希望我能給他們一些安慰和幫助,所以幾乎每一天,我都會聽到一些壞訊息。這給我很好的機會,讓我熟悉人間的苦難、世事的無常,也讓我迫切感受到修行的重要。

有位弟子的鄰居是一名身價很高的大企業家,平時身體看上去頗為健康。在一個專案的慶功宴上,他只喝了兩小杯就突然死在了酒席上。他本來還計劃著開發下一個更大的專案。
下一個專案沒看到,自己卻已經離開了人世,而且他剛去世,家裡人就為爭奪遺產打得不可開交。一個人如果用所有精力去追求世間的財富,最終的結局可能都是這樣。
從出生開始,我們就在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生命非常脆弱,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能殺死你,而你又沒有什麼方法來保護自己,可能在任何時間、因任何原因而死亡。
一定要把無常的道理深深印在心上,對抗“自我”的謊言。無常是不看年齡的,就像漢族人常說的那句俗話:“黃泉路上無老幼。”往往就在你最意想不到的時刻,死亡突然降臨,說走就走,沒有半點通融,再多的牽掛也得放下。

曾經有一個女孩子來見我,當時她只有十七歲,在國外留學。她說一位同學的父親在國際上很有名望,家中也很富裕,衣食住用都是世界上最好的。
但不久前這位同學的父親檢查出患有白血病,他們全家都非常痛苦,尤其是患者本人,終日生活在死亡的陰影裡,極度恐懼。此時此刻,他一生所積累的金錢、地位絲毫沒能減輕他的痛苦,反而因為執著,更加深了痛苦。
這個十七歲的女孩對此深有感觸,她對我說:“一個人即將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財富和地位帶不來絲毫利益,所以我不會拼盡全力去追求金錢、地位,畢業後我想回國過簡單的生活,努力地修學佛法,尋求真正的解脫。”

這個女孩子的家庭條件也非常好,成長一帆風順,但她在這個年齡就能對人生有這樣的感悟讓我十分吃驚。閱歷比她多很多的成年人,更應該知道如何取捨。
一個人如果沒有學習佛法,不管多麼富有,怎樣聲名顯赫,在生死關頭,都是痛苦無助的。由於佛陀的無量悲心與深廣智慧,使得佛陀傳承下來的教法對所有的眾生都會有極大的幫助,特別是在面對生死的時候。
在生死關頭,用畢生精力換來的富貴,遠不如一句觀音菩薩心咒更有加持。
我認識的許多老年居士,因為年輕時精進修持佛法,到了暮年身心自在,快樂充實。一個人如果真正將佛法作為一生的信仰,一定能得到上師三寶不可思議的加持,面對死亡時會非常從容。

眾生因因緣和業力得到的這個人身本來就是脆弱、無常的,在生死關頭也是最能考驗一個人修行的時候。臨終時,平時所修學的菩提心、慈悲心一定不要忘記。另外,世間的一切全部要真正地放下,如果有一點執著,都會對往生產生很大的障礙。
我在福建有位弟子,皈依後的幾年裡一直都很精進地修法,後來查出癌症晚期。面對快要結束的生命,她一點沒有慌亂,把一切安排妥當,平時供養的佛像也都結緣給了道友。
她擔心自己在彌留之際會神志不清,對往生產生障礙,所以決定不打止痛針,並囑咐家人在最後時刻不要讓自己最執著的外孫出現在病床前。家人雖然不信佛,但還是尊重她的意願。這位居士臨終時,她的女兒給我打來電話,說母親很快不行了。
我讓她女兒把電話放到母親耳邊,通過電話為她念誦了頗瓦法和佛菩薩的名號。大約三十分鐘後,家人看見她雙手合十,表情安詳,順利往生。家人因此對佛法生起了強大的信心,後來都皈依了三寶。

以前請我去超度的人家,答應不殺生我才去,現在不一定了,有時臨終前請我去修法我也會去,因為親眼見到快要死的人,很容易生起出離心和菩提心。他們常常抓住我的衣服,說不想下地獄,不想死。
看著他們,我想所有的人包括我自己最後都要走,到這個時候,情感、物質都沒有用,什麼都幫不上。
慾望多不一定是積極樂觀。喇榮五明佛學院的很多出家人以世間標準而言,可以說是一無所有。一般人身處其境大概要愁死了,但是他們每天都很快樂,年輕人朝氣蓬勃,老年人安詳喜樂,勤奮地聞思修行,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每過一天,就向解脫邁進一步。他們說,今生是如此幸福,能依止具德上師聽聞殊勝妙法,依教奉行;來世也不用擔心,因為自己戒律清淨,每天都在精進地積資懺障。如果你去過學院,看過那裡出家人燦爛的笑容,你會知道他們說的是真心話。
大家可以想一想,自己在物質上比這些出家人富裕不知多少倍,而他們自在快樂,對未來充滿信心;自己卻總是焦慮不安,擁有得再多也覺得未來沒有保障。為什麼呢?
明天和死亡,不知道哪個會更先到來。夜深人靜的時候,躺在床上仔細想想,如果現在死了會去什麼地方?你們可能會想到自己這一生到目前還沒做過什麼功德。
尋遍整個南瞻部洲,能夠讓我們今生得到安樂、脫離苦海的只有佛法。能在這一世得遇佛法,一定要好好修持。我們現在的這個人身也是前世積累了很多功德才得到的。要善用它,努力修法,向著光明的方向努力。

短短几十年,我們要承受大大小小無數的變故,一次一次痛苦地面對親友的離世,最後是自己離開。只有修行成就很高的人才能生死自如,在死亡來臨時自主地決定何去何從。
一般人在感受到死亡的劇痛時,都不免驚慌失措,全然忘記平日的修行,喪失對中陰境相的判斷力而誤入歧途,失去解脫的寶貴機會。
這個時候,如果有人在一旁安慰、提醒,引導亡者克服死後的驚恐,鎮定下來,清晰無誤體認自性之明光,或者辨認其後出現的諸佛菩薩清淨剎土之顯現,那麼亡者即可獲得解脫。
面對死亡,順利地走過死後中陰的陷阱,是藏族人生命中的大事。闔家團圓從來不是我們心目中幸福的體現。我們最大的幸福是解脫,只要一家人都走在通向解脫的路上就滿足了。
你如果真心對誰好,就讓他學佛,發願一起往生淨土。對佛教徒來說,幫助親人獲得解脫就是對他們最有力、最有意義的關懷。


希阿榮博堪布:因緣瞬息萬變,生死只在呼吸之間

編者按:死亡是人類永恆的話題,當年釋迦牟尼出家,也是有感於生老病死等痛苦。近日,希阿榮博堪布接受人物雜志采訪,就生死問題作精彩解答。  

佛陀曾經告訴弟子,生死只在呼吸之間。

一、您希望以怎樣的方式離開人世?

答:我希望到時候不要干擾到別人,至少不要給別人添麻煩或帶來困惑。

二、到目前為止您離死亡最近的時候?

答:我十幾歲在外求學時得了嚴重的胃病,當時沒有條件醫治,拖到後來差點死掉。這是我知道的離死亡很近的一次經歷,我所不知道的應該還有很多,因為我們可以說是時刻與死亡相伴。佛陀曾經告訴弟子們,生死只在呼吸間。生與死的距離就是一呼吸這麼近。因緣瞬息萬變,或許無數次我曾與死亡擦肩而過,只是我自己不知道罷了。

三、佛教認為“生死事大”,您怎麼看待“事大”這點?

答:“事大”就是說很重要,需要認真對待。一個人怎麼看待死亡,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對“活著”的態度。為什麼活?怎麼活?具體到一事一物怎樣取捨,都會受到影響;而人怎麼活,一輩子都做了什麼,想些什麼,也決定了他在死亡時會經歷什麼。生和死,對彼此都很重要。

除此以外,對於佛教的修行者,“生死事大”還有更進一步的含義,就是把超越生死輪回作為人生最重要的事,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就只能在煩惱中無盡流轉,身不由己,求出無期。

四、世人對死亡這件事充滿抗拒和恐懼,您會對此說點什麼?

答:對恐懼的事,我們一般有兩種選擇:面對或逃避。死亡這件事卻是無可逃避的,抗拒和逃避只會讓我們更加被動。佛法教人以務實的態度看待人生,如果一件事無法避免,那麼就正視它,這是最明智也是最節省精力的做法。

如何正視?你得慢慢調整自己對死亡的態度,接受它是生命的一部分,就像疾病和衰老一樣,每個人都會經歷,在這件事上你並沒有比別人更倒霉。由抗拒轉向接受會是一個漫長而痛苦的過程,尤其當你身邊真的有親近的人在面臨死亡,或者你自己在面臨死亡時,你很難不怨恨。有這種情緒也正常,但關鍵是不要允許自己沉浸在其中,這於人於己都不會有幫助。

那麼怎樣才能真正幫到自己和別人?正視死亡的第二步,就是了解死亡的過程:死前最後的幾周、幾天、幾小時裡,生命是處於什麼樣的狀態?人在臨近死亡時,身體會有哪些變化?會想什麼?需要什麼?你對此有所了解,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

佛法中有詳細講到,當修行者看到自己身上出現某些“死相”,說明壽命已經到終點,這時應開始為死亡做准備。有些人能預先知道自己的死期,並提前料理好一切,然後安詳地往生。做到這樣,靠的是平時的修持。

現在的人大多對死亡一無所知,當有親人、朋友臨近死亡,雖然很關切,卻並不知道怎樣去幫助。臨終者對事物的感受迥異於常人,而人們往往是想當然的根據自己的感覺和需要去判斷他想什麼、需要什麼。可想而知,這不但幫不上忙,反而有可能制造麻煩。

無論是為自己還是為他人著想,都需要對死亡有所了解和准備。死亡不知何時會突然降臨,所以這種了解越早開始越好。

五、您是何時真正卸掉了對死亡的恐懼?

答:修行境界很高的人的確能不懼死亡,他們對“死往何處去”是有把握的。我見過不少這樣的人,對他們很敬佩,但我不敢說自己也能像他們那樣,對死亡無所畏懼。我的修行還不夠,還需要努力。

六、說一件您慶幸的去世後再也不用在地球上做的事?

答:如果一件事不該做,現在就可以不做,不用等死亡來解決問題。死亡能不能解決問題,很難說。

七、您期待在哪裡度過您的最後一天?

答:對一個修學佛法的人來說,在哪裡度過最後一天並不是很重要,關鍵是心的狀態,是否有正知正念。正知,是指對自己身心的狀況有持續清醒的覺察。正念,是心住正法,心處在對正法的憶念、定解、覺受或證悟中。

八、如果死後有一次可以回到人間的機會,並可以暗中“探望”某人,您會選擇誰?為什麼?

答:佛教認為人死後一般會經歷不同的中陰階段,這其中某個階段可能會出現你所說的情況,亡者可以“悄悄”的回到人間。說“悄悄”,是因為普通人看不見他,而他能無礙地看、聽、感受。不過通常這時候亡者會去哪裡,看到什麼人,見到什麼情景,自己很難做得了主。他只是在業力和中陰身異常敏銳、隨時變化的感受、情緒的共同牽引下忽忽東西。業力,簡單地解釋,就是一個人言行思維的無數前因後果不斷疊加而形成的強大慣性。人在生前死後都受到這股慣性的支配,死後尤其如此,因為在中陰身的覺知中,業的力量表現為強風,在強風勁吹之下,他無法控制自己近於無形的身體。所以,一般人到了這個時候,幾乎談不上選擇,即使勉強有點想法,想什麼,也是在慣性作用中。

我希望自己以後不要落到這樣被動的地步。佛教修行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學習如何把握住臨終和死後不同階段出現的解脫的機會。前面我說了,人死後會經歷不同的階段。如果生前修行得力,在死後最初的幾個階段就可能解脫,後面的階段將不會出現。

九、死後可能會後悔的事?

答:我希望不要有到死還後悔的事。藏傳佛教中有一位著名的大師,米拉日巴尊者,他曾經說:“我的宗教是生死無悔。”不該做的事,不做,以免自己將來後悔;該做的事,去做,不留遺憾。該與不該,如何判斷呢?會給自他制造傷害、障礙的事,是不該做的;而能帶來安樂,能彌補傷害的,是應該做的。千百年來,無數修行者都努力以這樣的原則指導自己的言行,在每一件事上謹慎取捨,盡可能不給自己留下遺憾、後悔的機會。

十、如果生命只剩24小時,您會做些什麼?

答:我會把所有時間用來祈禱我的上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