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知正見是學佛最為重要的前提條件——高僧大德關於正見的開示
夢參老和尚
沒有正見即是佛法的瞎子,縱然在修持也是盲修瞎煉。我經常看到許多人佛法講的頭頭是道,自己認為比任何人都聰明、都高明,講出來的話好聽得很,實際上,一點都不是佛法,行的全是魔道,甚至是地獄道,為什麼?就是因為沒有正見。所以正知正見是學佛最為重要的前提條件。
徐恆志老居士
所謂正知正見,即遠離一切迷妄顛倒的邪知邪見。例如以不凈為凈,以苦為樂,以無常為常,以無我為我,都是顛到。以轉迷為覺,了生脫死,離苦得樂,趨向菩提為目的。便是正知正見。以「三法印」、「一實相印」為標準,便是正知正見。
學佛的人如果不具正知正見,不從根本處下手,往往著相迷境,只求人天福報,便勞而無功。正像禪宗五祖弘忍大師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凈慧長老
有真見地,有真功夫,這樣才能夠真正得到佛法的受用,佛法不是一個知識,佛法是實踐。佛法的正見固然是要從學習當中來,但是,佛法的正見如果僅僅只停留在學習,那正見就不穩定。所以,只有見地沒有功夫,容易產生邪見。反過來,只有一點點功夫,完全沒有正見的引導,又會增長無明。這兩者就是 如鳥兩翼 缺一不可。
濟群法師
學佛是為了追求解脫。那麼,怎樣才能解脫?解脫與正見有何關係?佛法由教法和證法兩部分組成,二者不可分割。以往,有些人將教理和實修對立起來,在修學上帶來諸多流弊。禪宗學人說學教是「入海數沙」,教下學人說修禪是「盲修瞎練」。若埋首於經典而不顧實修,只是從書本到書本地學習教理,即使掌握諸多理論,於改善生命也難有作用。反之,若無正見引導,坐來坐去,不過是在座上打打磕睡,往往坐出一大堆毛病後,還不知坐的究竟目的是什麼。
教理本身是為修行服務的。學習教理,是為了樹立正見,這是解脫的保障。正見有兩個層面:一是聞思的「見」,通過聞思經教、如理思維而獲得;一是心行的「見」,通過禪修和相應的用心方法證得。具足聞思正見,就是為了進一步獲得心行上的正見。其中,有地前的,也有地上的,有有漏的、還有無漏的。
正見是解脫的根本。不論聞思正見還是心行正見,都是解脫不可或缺的保障。離開正見,何來解脫?我們發菩提心,也不能沒有空性見的配合,否則只能停留於世俗菩提心,作用非常有限。所以,發起世俗菩提心後,還應以正見不斷剔除其中雜質,了知世事如幻,超越我法二執。最終,契入空性,體悟眾生原本一體,真正發起佛菩薩那樣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正見,不僅要在理論上把握精確,更要在修行應用上達到相應的熟悉程度。而目前的現實是,有些人雖然學得一大堆經教,於正見的掌握既不準確又不熟悉。雖然學得很多,但無一能落實於心行,也就派不上實際用場。就像擁有許多工具,但每件工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都不熟悉,又有什麼用呢?見,如同工具一般。掌握它、使用它,才能幫助我們解決修行路上的種種問題,最終抵達目標。
如何使用工具,需要有人指導。就像世間任何一種能力那樣,修行也有理論和技術兩個層面。修行所有的用心,都是一種技術。既然是技術,就要求非常精確,一是一、二是二,必須有真修實證的人,才有能力指導我們。隋唐時期,所以出現大德輩出、人才濟濟的興盛局面,正是因為有明師引領,有證法傳承。就修行而言,若有明眼人引領,即使聞思的見弱一點,有老師悉心指點,撥迷開霧,修行也不至出現偏差。就像有人引路的盲人,雖然自己看不見,也能正確到達目的地。怕就怕,以盲引盲,遲早同歸於盡。
隋唐時期,禪宗大德有許多高明的用心方法,直接幫助我們契入空性。問題是,目前真正繼承下來的很少。正因為如此,帶來了許多流弊。許多學人看了幾個公案就不將教理放在眼裡,卻無明師指點,坐來坐去,不是昏沉就是掉舉,或者既掉舉又昏沉。自以為那個狀態中還蠻舒服,幾十年就這麼過去了。我接觸的不少人,多有類似問題。再比如,禪堂有很多規矩,但這些形式都是為用心服務的。可現在,很多人將形式當作究竟,把那套形式演練一番就很陶醉,感覺自己很修行了,反而忽略了形式所服務的實質內容。這就是缺乏正見、不得心要造成的結果。
由此可見,聞思正見對於修行非常重要。尤其在我們這個時代,真正有能力指導修行的善知識太少。所以,正見就顯得尤其重要。
本煥老和尚
行不是盲目的,得有一個目標,有個路線,要依正知正見來行。沒有正知正見去行,行了也回不了家,有時會越行離家越遠的。
古人講「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就是這個意思。所以,一個人用功,得有一雙「擇法眼」,要有所選擇,不能隨隨便便,馬馬虎虎的。今天這樣行,明天那樣行,邪知邪見重,像這樣子用功,是沒有什麼結果的。
慧律法師
正見,諸位,正見就相似指南針、羅盤,或者用現在來講,叫做衛星定位。我告訴你:前面第一個:「正見」,沒有建立,後面統統一面倒。沒有正見,那你所有的思惟、語言、業、命、精進、念、定,那統統錯。
所以,第一個,這個「正知正見」,是學佛一個非常重要的,叫做關鍵。
為什麼叫你要親近善知識?這個佛理你自己看,往往會遭扭曲,沒有善知識的指引,都是用意識心,用我執、我見在看佛經,要不然,設立善知識幹什麼?
佛法,這本書自己拿起來,你就看得懂,還須要見性的人指導嗎?你自己看,你就見性了;你自己看,你就開大智慧了。
當然,也有那個大善根的人,宿世大善根的人,一看經典,就自己悟,這個是難能可貴;但是,這種人鳳毛麟角。
所以,第一個:正知正見,太重要了,【正當的見解】翻譯作「正當的見解」,我覺得力道還不夠,應該翻譯作「正確的見解」,這個更為有力量,非常正確的見解,一點都不偏。
寧可百年不開悟,不可一日走錯路,修行當依何人?當依勝善知識,就是大悟的聖人,只有他能了解,佛的本妙 本覺 本心
不生不滅的涅槃妙心是什麼,不見性不可能了解。
除了選擇勝善知識依止,還要選擇正見和正法,祖師講:如果你沒有能力選擇正見和正法,你這一世或者生生世世,註定成不了天人師 佛 世尊,如果你不聽經聞法,如何用智慧來選擇呢?
所以,修行絕對不是你關起門來念念阿彌陀佛,誦誦地藏經 金剛經 持持大悲咒就解決問題的,把聽經聞法培養成一種習慣,把聽經聞法當成享受生命,這樣才有智慧選擇
建立這個佛的正知正見,有多麼的重要!你是學佛?還是學外道?要冷靜一下。不是披著袈裟,就一定叫做佛門,有時候,自己搞一搞,搞到外道去,自己不知道!不是現居士身,受五戒、菩薩戒,就說:我就是佛弟子!那可不一定,你有沒有佛的正見呢?正知正見,不是那個「證件」,不是通過海關那個「證件」,是正知正見。一個為佛弟子,有沒有正知正見呢?是不是?沒有,沒有就是摸不出方向。解如目,行如足,解這個經文,就像眼睛一樣,一個眼睛瞎掉的人,說:我要從高雄走到台北!行得通嗎?解如目,行如足。所以,自稱為佛弟子,就應當要解這個佛義,要擁有正知正見,才是真正的佛弟子;要不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變成外道,自己都不知道。
大珠和尚
問:云何是正見?
答:見無所見,即名正見。
問:云何名見無所見?
答:見一切色時,不起染著;不染著者,不起愛憎心,即名見無所見也;若得見無所見時,即名佛眼,更無別眼。若見一切色時起增愛者,即名有所見;有所見者,即是眾生眼,更無別眼;作眾生眼乃至諸根亦復如是。
法師
聽聞佛法後,要讓我們對生活更加充滿熱情和動力,這才是得到了佛法的正見。我們常常是用自己的想法來理解佛法,這樣佛法也成為了我們妄想的一部分。
修行---正見為先
雲水僧
正在機場候機室裡看書時,一位白髮斑斑的長者坐到隔壁的位置來,他很客氣向我打聲招呼,並說 :「是否方便向你討教一些事情?」見其甚有誠意,我也樂於與他交談。他先表明他對佛法深具好感,偶而也會拿經典來看,只是對出家人與家庭隔絕,以致不能盡孝,無法認同。我了解這是傳統儒家思想影響下的典型疑惑,因此也並不以為忤。我回問他:「您相不相信三世與六道輪迴?如果不相信,您便無法了解佛家如何看待孝,以及如何盡孝。」他臉露疑惑:「我相信,但盡不盡孝與這個有什麼關係?」我回答他:「若有三世,我們怎會只有今生父母?若有六道輪迴,宿世父母沉淪六道,受苦無量。試問,您如何盡孝?」他啞口無言。我接著說:「出家人並非無情,甚至比世俗人更有情,因為我們求的不是對今生父母盡一時的奉養之責,而是為生生世世父母尋得永斷輪迴的解脫之道。」他點頭微笑了。
社會一般人有如此認知,實屬正常。然若修道人不清楚自身修行定位,不具佛法正見,隨世俗見解動搖,則為不該。畢竟披搭如來衣,不是等閒之事,沒有另一番見地與胸懷,豈能感得出世之功與入世之德呢?今日一些儒家學者常引明儒王陽明書中所載例子,以嘲諷佛家不符世間倫常。其內容如下:
有禪僧坐關,三年不語不視。先生喝之曰:這和尚終日口巴巴說甚麼,終日眼睜睜看什麼。僧驚起。即開視對語。先生問其家,對曰:有母在。曰:起念否?對曰:不能不起。先生即指愛親本性諭之。僧涕泣謝。明日問之,僧已去矣。
文中僧人死守修行形式,即使三年不言不看,卻壓不住內心的躁動與不安,被王陽明一眼看穿,當下直呵,肉眼雖闔,心眼卻不住地攀緣;嘴雖未開,妄想分別從未停過。三年苦功抵擋不住「親情」一句,便拋下當初出離生死的誓言,實為可悲啊。他沒想清楚,放不下今生親情,難道就放得下宿世無盡的親情嗎?再者,放不下,難道就提得起嗎?待父母終老時,你能不放下?還不是眼睜睜看他們輪迴去!自己尚且是生死輪迴之身,如何讓父母脫離苦海。思念親情確為人之常情,修道人亦無可避免,但是卻必須從更高、更究竟的角度來對應親情。修道的價值看得透,業果輪迴認得清,了解親情之為親情的三世業報關係,修行人便知如何才能真正報父母恩。該等道理《佛說父母恩重經》及眾多經典已有明示,只是弟子們還是無法依教奉行罷了。
然而細心觀察,這難道不是許多佛弟子的通病嗎?雖名為求解脫、行菩薩道,卻始終脫離不了世俗知見,見富貴便生羨慕之情,見貧賤便生厭惡之心,終日有幾時確實依著佛法思維人世間事?凡此種種,皆因正見未立之故。正見不是籠統的觀念或知識,而是能落實於現實中的抉擇力與信念力;它識得了虛實,因此包含著正確的價值判斷。例如見到人富貴時,便知富貴為此人宿世善業所感。由於是此生故彼生,因此也會此滅故彼滅,所以不可作為終極的歸依處。既不生欣慕之心,亦不生忌妒之情,而是以佛法正念,願他以福生慧,以慧導福,福慧增上,得至究竟。而不是以世間價值觀論好壞,而致心生染污。
正見若未立,一切修行便像是沒有靈魂的軀殼,再怎麼精勤,皆如古德所說:磨磚成鏡,無有是處。正見為八正道之首,正說明正見的養成,是一切修行的第一著,亦是佛法立標竿的基礎。
佛在世時,有一幼童,名蘇陀夷,年僅七歲。一日,佛問他:你家在哪裡?蘇陀夷回答:三界苦空無常,無有一家真實可住,為何佛陀問我家在哪裡?佛陀稱許他的知見,已具修行之相,特為他破例,容他以七歲之齡受戒成比丘。
我常想像,若王陽明見到的是蘇陀夷,他將無法以世間之情動搖蘇陀夷,反過來,蘇陀夷可能會激發他重新思索,生住異滅的世間其永恆性在哪裡。再者,王陽明當時所見的僧人,若能具足正見,加諸他的耐力與決心,功夫自不是王陽明等輩所能測度,自然不會成為後世的笑柄,也不會令後人誤解佛法。
修行人要有正見,正見是什麼意思?
正見,八正道之一,是正確的認識和觀念,即以四聖谛(苦集滅道)來看人生、世界,從苦及煩惱而得解脫的快樂。謂人修無漏道,見四谛分明,破外道有、無等種種邪見,是名正見。
正見的意思(太虛大師)
正見,謂於現實之宇宙人生真相,有正確之見地,肅清違越於現實之唯神論、唯識論、唯物論之一切迷謬,真知灼見,不復被其障蔽搖惑。此非改進教育而有最善之教育不為功,亦為教育所求達之目的也。
正見的意思(星雲大師)
「正見」即離諸顛倒邪見的正觀,是如實了知世間與出世間因果的智慧,是透過三法印、四聖谛、十二因緣等佛教教理來觀察宇宙萬象而獲得的正確見解。學佛應該正見因緣果報、正見善惡業力、正見無常苦空、正見佛道永恆。有了正見的智慧,對於是非、善惡、真偽才能做正確的思惟判斷,發諸於身口意才有正確的行為,而不至造下三塗之因,自然免受五趣輪回之苦。《雜阿含經》卷二十八說:「假使有世間,正見增上者,雖復百千生,終不墮惡趣。」正見的重要,由此可見。
正見的意思(濟群法師)
(一)正見,屬於慧的內容,即如實地認識世界。佛教認為,正確認識可導向智慧,而錯誤認識將引發煩惱。惟有通過智慧的文化確立正見,才能鏟除煩惱,抵達真理。所以在各宗派的修行中,都是以正見為首。比如佛教說緣起,說無常無我,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就屬於不同宗派的正見。依照這些正見,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契入修行,成就菩提。
(二)正見,即如實看待世界,看待人生,是相對於世人顛倒的認識而言。世人因無明所惑,顛倒黑白,指鹿為馬。五蘊無我,卻執有我;世間無常,卻執永恆;事相虛假,卻執實在;人生是苦,卻執以為樂;不見因果,卻道無因無果。擁有空性正見,就能破除迷惑,如實通達人生真相。
正見的意思(聖嚴法師)
正見,就是依四聖谛而得的知見,即是正確的看法,故又稱為“谛見”,因為谛就是如實和真實。正見與不正見是相對的,不正見,又名邪見或顛倒見。唯有與無漏智慧相應的空、無常、無我是正見。
正見便是見苦是苦、見習(集)是習、見滅是滅、見道是道。苦、習是世間因果,即是十二因緣的流轉;滅、道是出世間因果,即是十二因緣的還滅。正見肯定世間因果,便是見有布施、有齋戒、有咒說、有善惡業因、有善惡果報、有此世彼世、有父母。便是見有世間之真人往至善處,見善去、善向。正見認知出世間因果,便是見於此世彼世而得成就涅槃,自知、自覺、自作證。如此見於世間及出世間的因果法,便是如實知見。所以依正見而先得“法住智”(對因果緣起的決定智)及“涅槃智”。
八正道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正見,必須以正見做為基礎,修行其他的七個項目時,才能清楚地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正道。就像夜間在山路開車,沒有車燈或地圖時,也許碰巧能到達目的地,但是這種機會並不多。正見,就是車燈、就是地圖,能夠讓人平安、安全、正確、快速而順利地到達解脫的目的地。具備正見,能讓我們知道修道能離苦而得解脫;如果不知道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以及種種身心的狀況就是苦果,那就不可能修行了。
正見,就是以法住智,知道因為有因、有緣,所以有苦,必須要如法修行,修成之後才能證涅槃智而得解脫。以正見而言,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非常清楚的,有責任、義務,在時間的前後關系中,從過去到現在、未來,只要未得解脫,三世因果確定是有的,否定它,即是外道的邪見;肯定它,就是正見。
《佛學大辭典》對正見的解釋
正見,(術語)八正道之一。離諸邪倒之正觀也。華嚴經三十曰:“正見牢固,離諸妄見。”勝鬘經曰:“非顛倒見是名正見。”
《佛學常見辭匯》對正見的解釋
正確的見解,亦即離諸邪知邪見的如實知見,為八正道之一。
《三藏法數》對正見的解釋
謂人修無漏道,見四谛分明,破外道有無等種種邪見,是為正見。(無漏道者即戒定慧。修此道者,能斷三界有漏生死也。四谛者,苦谛、集谛、滅谛、道谛也。)
《阿毗達磨辭典》對正見的解釋
雲何正見?謂聖弟子。於苦思惟苦。於集思惟集。於滅思惟滅。於道思惟道。無漏作意相應。所有於法簡擇。極簡擇。最極簡擇。解了等了近了。機黠通達。審察聰睿。覺明慧行。毗缽捨那。是名正見。
知見模糊,這個人就沒有希望了!
禁不住誘惑,就會誤入邪師外道
多人學佛很多年,連正知正見都搞不清楚,遵佛遺訓明辨邪正
你可以不信佛,但不可以不信因果
留言列表